根據我國《擔保法》的規定,有些機構不能擔任擔保人,或者在一定條件下只能擔任擔保人。這些組織包括:國家機關。國家機關享受國家預算撥款,只能用于履行相應的國家職能和支付工作人員的工資,不得用于任何經營活動,包括為他人提供保障。但是,利用外國政府或者國際經濟組織的貸款進行再融資的,經國務院批準,國家機關可以作為擔保人。
2。公益性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為公共利益設立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不得從事與公益事業無關的經濟活動。如果讓以公益為目的的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充當擔保人,勢必損害公共利益。因此,我國《擔保法》第九條明確規定:“學校、幼兒園、醫院等公益性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不得作為擔保人”。三。企業法人分支機構和職能部門。企業法人分支機構是指企業法人在其下設的依法取得營業執照,具有一定對外經營權的分支機構、工廠和營業部。企業法人的職能部門是指企業法人設立的內部職能部門,如人事部、財務部、車間等。擔保人的償付能力。《擔保法》第七條規定,有能力代為清償債務的法人、其他組織或者公民可以擔任擔保人。本文明確了保證人的基本資格要求,即具有代為清償債務的能力。保證人為債務人提供擔保的目的是保證債權的實現或者債務的清償。因此,具有代表債務人清償的能力是保證人的基本條件。
代為支付不僅包括貨幣性質的支付,還包括其他支付的履行。根據《擔保法》的規定,擔保人承擔擔保責任的形式包括代為履行義務和承擔不履行義務,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最高人民法院《擔保法解釋》第十三條規定,擔保合同約定擔保人代表債權人履行非貨幣性債務的,擔保人不能代表債權人履行非貨幣性債務的,保證人應當對給債權人造成的損失承擔責任。
2。提供擔保的合格主體。根據《擔保法》,除法律另有規定外,有能力代為清償債務的法人、其他組織或者公民,可以擔任擔保人。對于可以作為擔保人的“其他組織”,最高人民法院在《擔保法解釋》第十五條中規定了五種類型:依法登記領取營業執照的個人獨資、合伙企業;依法登記領取營業執照的合營企業;依法登記領取營業執照的中外合作經營企業;經民政部門批準登記的社會團體;依法登記領取營業執照的合營企業;鄉,經批準登記領取營業執照的街道、村辦企業。
只有合格的保障人員才能保障,國家機關享受國家預算撥款,只能用于履行相應的國家職能和支付工作人員工資,不能用于為他人提供保障。如果您想了解其他相關問題,歡迎咨詢律師網免費法律咨詢。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前后矛盾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嗎
2020-11-13有限責任公司股權受讓有哪些注意事項
2020-12-26收養關系公證流程有哪些
2021-03-15丈夫同性戀能否構成離婚條件
2021-03-23協議離婚需要什么手續
2021-02-17誰對政府投資項目負有監督管理職責
2021-02-11繼承效力怎么規定
2020-11-28調薪未簽訂勞動合同變更怎么處理
2021-01-06保險合同終止的原因有哪些
2021-03-15保險公司把被保人寫錯了怎么理賠
2021-03-06該保險合同是否適用第三者強制責任保險的理賠原則
2020-12-15有關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幾個基本
2020-12-21被保險人因犯罪死亡保險人應否承擔給付責任
2020-12-06如何讓保險索賠變得容易?
2021-01-07承包合同工人受傷有沒有責任
2021-02-04土地流轉的合法程序有哪些
2021-03-08土地流轉時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享有優先權是指什么意思
2020-12-23村委會截留拆遷補償款犯法嗎
2020-12-11征地拆遷補償和戶口有關系么
2020-11-29拆遷時以航拍圖確定房屋是否合法,正確嗎
20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