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回顧]
李某大學會計專業畢業后在一家外資企業工作。他在公司的工作崗位一直是會計,這也是勞動合同中約定的。他的收入約為2800元。但不久前,該單位銷售部一名員工離職,因此該單位提出,李某的職位應改為業務員,其工資也應改為1000元的基本工資,績效工資隨銷售業績波動。李說他不同意。他認為自己不適合做銷售,調職應該協商。不過,不管他是否同意,公司都會發出通知,宣布他的職位將改為業務員,雙方將發生糾紛。李某到勞動仲裁委員會上訴,要求公司繼續履行勞動合同。李的請求能得到支持嗎?《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五條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的,可以變更勞動合同的內容。勞動合同的變更應當采用書面形式。
變更后的勞動合同,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各執一份。第四十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提前三十日書面通知勞動者或者另行支付勞動者一個月的工資,解除勞動合同:(三)勞動合同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的,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同意合同內容后仍不變更勞動合同的。本案爭議焦點是:單位能否單方面變更勞動合同?
勞動合同變更是指勞動關系雙方在勞動合同生效后、勞動合同履行前,就修改、補充或者解除勞動合同的某些條款達成協議的法律行為。
勞動合同一經訂立,即具有法律效力,雙方必須充分履行勞動合同規定的義務。但在實踐中,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有時不可能對與合同有關的所有問題作出明確規定;由于客觀情況的不斷變化,勞動合同難以履行,或者合同的履行可能造成當事人之間權利義務的失衡,這就需要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對勞動合同進行適當的調整。因此,《勞動合同法》允許當事人在一定條件下變更勞動合同,但符合法定條件和程序。任何一方不得單方面隨意變更勞動合同。
根據《勞動合同法》的規定,一般情況下,只要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協商一致,勞動合同的內容可以變更;此外,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條第三款的規定,勞動合同訂立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是勞動合同變更的重要法律原因。另外,勞動合同的變更應采用書面形式,變更后雙方各執一份。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單方改變單位是無效的。
來自《北京就業報》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糾紛損害賠償
2020-12-19錯誤執行判決,能獲得民事司法賠償嗎
2021-02-14專利執法行政復議機構是哪幾個
2021-02-13侵占他人車位犯法嗎
2021-03-21公司法對一人公司怎么規定
2021-02-25交通事故處理有什么規定
2020-11-15人身損害賠償包括的項目、計算標準和計算方法
2021-02-09假離婚算離婚么
2020-12-07民法典包括勞動法嗎
2021-01-24稅務機關可以公告送達稅務文書的情形
2021-01-02宅基地侵權糾紛答辯狀如何寫
2020-11-14反抗家暴錘殺丈夫,法院會輕判嗎
2021-02-19辦理房地產抵押登記須知
2021-02-28工傷經復查鑒定傷殘等級提高的哪些待遇應作調整
2021-02-24集資房和公租房有什么區別
2021-02-27公司執行董事要簽訂勞動合同嗎
2020-12-13單位支付員工工資的時間
2021-01-03勞務分包合同應蓋什么印章
2021-01-07公司可以隨意調崗嗎
2021-01-27勞動糾紛訴訟權利
20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