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過程]
2003年5月14日,某建筑公司股東變更后,管理層進行了調整,隨后決定裁員。李司機和其他11名員工被解雇。5月19日,公司貼出公告,宣布李某等11名員工將停止工作并支付工資,并在一個月內辦理解除勞動合同手續。李某不服,向當地勞動仲裁委員會提起上訴,要求撤銷公司裁員決定,補發工資。仲裁委員會受理此案后,發現該建筑公司不符合法律規定的裁員條件。同時,在公布裁員名單后,公司從外地招聘了一名司機和一名保安。調解無效后,裁定撤銷了公司解除李某等人勞動合同的決定,并補發了解除勞動合同公告期間的全部工資。
[法律解釋]
本案是企業違法,通過減少員工人數與員工解除勞動合同而引發的勞動爭議案件。由于建筑公司不具備法定的減員條件,公司自然會通過減員與員工解除勞動合同。《勞動法》第二十七條規定:“用人單位瀕臨破產,在依法整頓期間或者生產經營出現嚴重困難,需要裁減人員的,應當提前三十日向工會或者全體職工說明情況,聽取工會的意見勞動部《企業經濟裁減人員條例》(勞部發1994447號)第二條和第四條進一步規定了企業裁減人員的條件和程序。
根據這些規定,企業有兩種情況可以裁員:一種是瀕臨破產,人民法院宣布處于法定整頓期;另一種是生產經營出現嚴重困難,達到嚴重虧損企業標準的當地政府規定的困難。此外,企業裁員要嚴格按照法律和有關規章制度規定的程序進行。企業只有具備法定條件,嚴格遵循法定程序,裁員才是合法的,通過裁員來解除與員工的勞動合同才是有效的。
在本案中,建筑公司既不是瀕臨破產的企業,也不存在生產經營嚴重困難的問題,不具備裁減人員的法定條件。很明顯,僅僅因為領導班子換屆就決定裁掉十幾名員工、解除勞動合同,是違法的。經濟性裁員的范圍包括兩個方面:
(1)用人單位瀕臨破產,需要在法定整頓期內下崗。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試行)》,因經營不善,造成嚴重虧損,無力清償債務的,可以依法宣告破產。對于瀕臨崩潰的行業,允許進行一段時間的整合(不超過兩年)。(2) 由于生產經營的嚴重困難,用人單位確實需要裁員。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只能依靠自身實力來克服上述困難,這就不可避免地涉及到裁員問題。因此,用人單位裁員勢在必行。
(3)勞動合同變更后,企業仍需因生產變化、重大技術革新或經營方式調整而裁減員工。(四)勞動合同所依據的客觀經濟條件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其他勞動合同不能履行的。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最新內容是什么
2021-01-29發生糾紛后怎樣找個靠譜的律師
2021-03-19倉單質押有哪些風險,應該如何去防范
2021-03-11投標保證金比例
2021-03-13匯票承兌程序有什么
2021-03-20離婚協議中贈與財產能否再要回來
2021-03-07起訴侵權賠償如何收取受理費
2020-11-09房產放棄贈與公證了沒過戶能反悔嗎
2020-11-20沒結婚但一起生活有繼承權嗎
2020-11-21老婆出軌可以離婚嗎
2021-01-22拆遷安置房可以買嗎
2021-01-10購房合同注意建筑面積縮水
2021-02-13抑郁癥裁員是否有賠償金
2021-03-20先通知解除合同還是直接起訴解除合同
2021-03-16競業限制協議未蓋公章有效嗎
2020-12-10山洪災害保險賠嗎
2021-03-23達到人身意外傷害標準的應該滿足哪些要件
2021-01-22客戶聘請保險經紀人的必要性有哪些
2020-11-13附贈人身保險合同的法律分析(一)
2020-11-27貨車沒有道路運輸證出事故可不可以報保險
2021-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