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刑法》第六十七條對交通肇事罪的自首依據作了明確規定:“犯罪后主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的,即為自首?!薄W允椎谋憩F表明,犯罪分子的主觀過錯較未自首者輕,可以從輕、減輕或免除處罰。這一制度對犯罪具有明顯的效果,使犯罪人具有犯罪傾向。從其立法意圖來看,其主要目的是將刑罰定為犯罪。刑法第六條規定:“除法律另有規定外,本法適用于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所犯罪行?!睆乃痉▽嵺`看,交通肇事者無意處理其行為的后果。允許其適用從寬量刑情節,可以鼓勵肇事者主動投案自首、悔罪。也有利于查清事實,分清責任,及時賠償受害人,維護社會穩定,符合法律精神。
需要指出的是,自首屬于刑法范疇,僅適用于交通肇事已構成犯罪的情形。對于尚未構成犯罪的普通交通事故,不存在自首問題。主動投案自首、交代事故的,在行政處罰中可以從輕處罰。二是在司法實踐中,對交通肇事罪供認不諱,不逃逸的不應認定為自首。相反,他應該在第一法的量刑范圍內直接確定適用的刑罰,即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主要依據是:《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規定:“違反交通運輸法規,致人重傷、死亡或者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逃逸的造成交通運輸事故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p style='text-indent: 2em' >
在本文中,一級法定刑適用于等待有關部門處理重大交通事故而不逃逸的情形。一旦逃逸,法律處罰將升級到第二級甚至第三級。
從法理基礎上講,當過失行為開始產生較輕的結果,較輕的結果很可能轉化為較嚴重的結果時,行為人有責任防止這種嚴重的結果。行為人不履行義務的,法律應當在原行為的基礎上再作評價。刑法規定對“逃逸”從重處罰的目的不超過兩個:
1。勸說肇事者在交通事故發生后及時搶救受害人,保護受害人的人身和生命安全。為確保交通事故的有效處理,應建議肇事者及時保護現場,并及時向有關部門報告。因此,第一法定刑的規定,體現了刑法對自首不逃逸行為的肯定和寬嚴相濟的精神。在這種情況下,將其視為自首,相當于對同一行為給予兩次從寬處理,屬于刑法理論上的重復評價,違背了刑法確立不同法定刑的初衷。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2020最新公司申請破產的條件
2021-01-09海難救助標的要求
2021-02-11解除抵押需要擔保公司出面嗎
2021-02-23事故處理時間有什么規定
2020-11-12交通事故雙方負同等責任如何處理
2020-11-22無期徒刑概念及最少服刑年數
2021-01-24被取保候審了就表示結案了嗎,還會判刑嗎
2020-12-03老人留下的宅基地算遺產嗎
2021-02-27私人建筑合同如何擬定
2020-12-23小孩子在商場受傷賠償辦法是什么
2020-12-11正常離職有沒有補償金
2021-02-18搶救傷者非醫保用藥費用商業險公司是否應予理賠
2021-03-11飛機延誤賠償哪里領
2020-12-02保險投資基金有哪些投資策略
2021-02-06雇主責任險保險合同
2020-12-15司機肇事 車主擔責 保險公司付費
2021-01-12投保人解除合同需要經被保險人同意是否合法
2021-01-07車險在什么情況下保險公司不理賠是合法的
2021-01-15土地承包的主體可以是誰
2020-12-27樓市火爆使財政收入增加
20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