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現代企業(yè)股份有限公司訴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專利無效行政糾紛案一審
????
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行 政 判 決 書
????(2005)一中行初字第415號
????
????
???? 原告海南現代企業(yè)股份有限公司,住所地海南省
海口市海秀路34號海南工業(yè)大廈412房。
???? 法定代表人陳在法,董事長。
???? 委托代理人劉洪勛,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專利代理人。
???? 被告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住所地北京市海淀區(qū)北四環(huán)西路9號銀谷大廈10~12層。
???? 法定代表人廖濤,副主任。
???? 委托代理人耿博,該委員會復審員。
???? 委托代理人崔國振,該委員會復審員。
???? 第三人
河南塑膠股份有限公司,住所地河南省
鄭州市管城區(qū)隴海里2號。
???? 法定代表人務冰,董事長。
???? 委托代理人沈志輝,男,漢族,1952年10月26日出生,住河南省鄭州市金水區(qū)緯二路3號院3號樓30號。
???? 原告海南現代企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現代企業(yè)公司)不服被告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簡稱專利復審委員會)作出的第6755號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簡稱第6755號決定),在法定期限內向本院提起行政訴訟。本院于2005年3月28日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并通知河南塑膠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河南塑膠公司)作為本案的第三人參加訴訟,于2005年8月15日公開
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現代企業(yè)公司的委托代理人劉洪勛,被告專利復審委員會的委托代理人耿博、崔國振,第三人河南塑膠公司的委托代理人沈志輝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 就河南塑膠公司針對現代企業(yè)公司擁有的名稱為“取代卷煙條盒包裝的專用涂布膜”的實用新型專利(簡稱本專利)提出的無效宣告請求,專利復審委員會作出第6755號決定,其認為:
???? 修改后的權利要求1限定了“在基材(1)的上、下表面分別涂有涂料層(2)、(3)”(下稱特征A),說明上下表面的涂料層是存在的。另外,權利要求1中還限定了“所述的涂料層(2)、(3)是由底涂層(4)和面涂層(5)組成”(下稱特征B),該特征表明底涂層和面涂層都同時存在,雖然權利要求1中又限定了“所述的底涂層(4)的厚度為0微米~15微米,所述的面涂層(5)的厚度為0微米~20微米”(下稱特征C),但底涂層或面涂層為0的情況顯然已經被特征A和特征B排除在外。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是由其全部技術特征共同限定的。特征A、特征B、特征C共同限定的結果,清楚地表明底涂層和面涂層的厚度不能為0,在不計算印刷層的情況下,基材和涂料層的總層數應為五層。現代企業(yè)公司認為底涂層或面涂層為0的情況代表了本專利可以沒有底涂層或面涂層的特殊情況,這種解釋不能得到本專利的說明書的支持。在本專利的說明書中,盡管底涂層和面涂層厚度的數值范圍中都含有0,但并沒有對其為0與不為0的情況加以區(qū)分,說明書中實際上都是以底涂層和面涂層都存在的情況進行的描述,并沒有給出只有底涂層或面涂層的實施例。因此,根據本專利的說明書只能認定權利要求1中基材和涂料層的總層數為五層。
???? 公告號為CN1047138C的發(fā)明專利說明書和《塑料制品印刷》的相關頁復印件(簡稱證據1和證據2)可以作為評價本專利是否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現有技術的證據。《軟質塑料包裝技術》(簡稱證據11)屬于本專利申請日前公開發(fā)表的出版物復印件,其所公開的內容均為對相關技術領域的成熟技術的綜合性介紹,并非對某一特定主題發(fā)表個人觀點,其內容可以作為教材使用,屬于公知常識性證據。
???? 本專利的權利要求1包含有多個并列的技術方案,使得權利要求1包含如下技術方案:
???? 1、含有技術特征“所述基材(1)是薄膜”、“所述基材(1)的上表面進行印刷形成印刷層”的技術方案(下稱技術方案1.1);2、含有技術特征“所述基材(1)是薄膜”、“所述基材(1)的下表面進行印刷形成印刷層”的技術方案(下稱技術方案1.2);3、含有技術特征“所述基材(1)是薄膜”、“所述基材(1)的上、下表面都進行印刷形成印刷層” 的技術方案(下稱技術方案1.3);4、含有技術特征“所述基材(1)是紙張”、“所述基材(1)的上表面進行印刷形成印刷層”的技術方案(下稱技術方案1.4);5、含有技術特征“所述基材(1)是紙張”、“所述基材(1)的下表面進行印刷形成印刷層”的技術方案(下稱技術方案1.5);6、含有技術特征“所述基材(1)是紙張”、“所述基材(1)的上、下表面都進行印刷形成印刷層” 的技術方案(下稱技術方案1.6);
???? 經過對比,本專利的權利要求1中技術方案1.1~1.3與證據1的區(qū)別在于:⑴權利要求1的涂布膜用于取代條盒包裝,證據1的包裝膜只說是煙用包裝,沒有具體說是包裝盒煙還是條煙;⑵權利要求1中基材的上和/或下表面有印刷層。本專利的權利要求1中技術方案1.4~1.6與證據1的區(qū)別除了上述區(qū)別之外,還在于:⑶基材的材料是紙張。
???? 關于區(qū)別特征⑴“若干”雖然表示不定量,但是權利要求1的主題名稱已經明確限定了“一種取代卷煙條盒包裝的專用涂布膜”,依照常理,條盒內應包括一個以上的小盒煙,否則不能稱為條盒,權利要求1中的涂布膜用于取代條盒包裝,因此其顯然是用于包裝條煙的。并且,“取代”兩字也表明該涂布膜已經構成條煙包裝的全部,即該涂布膜與小盒煙之間不再有紙皮條盒之類的包裝。證據1的包裝膜只說是用于煙用包裝,沒有再作具體限定,從其要解決的技術問題來看,是解決包裝膜的防皺問題,由于防皺問題既不是針對小盒煙包裝的特定問題、也不是針對條煙包裝的特定問題,因此,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只需在證據1的基礎上作一種具體選擇,將證據1的包裝膜具體用于條煙的直接包裝,即可得到權利要求1的技術方案,評價該權利要求是否具有創(chuàng)造性,關鍵是看該選擇是否是顯而易見的。現代企業(yè)公司強調本專利克服了條包膜與小盒煙包裝膜在熱封時粘連的問題,但對所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選擇兩種膜使其在熱封時不粘連并不存在技術上的障礙。證據11第194頁在介紹相容性及相容劑時表明:兩種聚合物能否在熔融狀態(tài)下互相牢固地層疊在一起,要看這兩種聚合物的結構是否相似,極性是否相近,表面之間能否發(fā)生所謂“溶劑化”效應。同時,證據11第194頁的表4-47表明:PVDC與PP的相容性不好。由此可知,聚偏二氯乙烯(PVDC)與雙向拉伸聚丙烯(BOPP)在熔融狀態(tài)下不能互相牢固地層疊在一起是公知常識。由于熱封時材料處于熔融狀態(tài),因此聚偏二氯乙烯(PVDC)與雙向拉伸聚丙烯(BOPP)熱封時不能互相牢固地粘連是公知常識。證據1的面涂層采用聚偏二氯乙烯(PVDC)為基料的涂覆乳液,所屬領域技術人員結合上述公知常識可以得知,該包裝膜與雙向拉伸聚丙烯(BOPP)熱封時不粘連,如果小盒煙采用雙向拉伸聚丙烯(BOPP)包裝,則以證據1的包裝膜直接包裝小盒煙是可行的。權利要求1中的涂布膜用于取代條盒包裝,省略了紙皮條盒,雖然可以降低包裝成本,但在技術上已不存在障礙的前提下,決定紙皮條盒的取舍僅是一種顯而易見的利益權衡。眾所周知,節(jié)約材料就意味著降低成本,有時只是出于產品功能和效果的需要,還需要在兩者之間進行權衡。對于香煙包裝來說,帶有紙皮條盒的條煙包裝與用復合膜直接作為條煙包裝的效果還是有區(qū)別的,在這些包裝方式都不存在技術障礙的前提下,所屬領域技術人員會因為考慮香煙的檔次等因素選擇其包裝方式,這樣的選擇是顯而易見的。
???? 關于區(qū)別特征⑵。證據2公開了印刷層夾于兩膜之間的結構,并且說明了其技術效果。所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從中獲得這樣的教導,即對于復合包裝膜來說,可以將印刷層置于兩膜之間,以獲得相應的技術效果。證據1所公開的煙用包裝膜屬于復合包裝膜,所屬領域技術人員在證據2的教導下,為解決相同的技術問題,將兩者進行結合是顯而易見的。在此基礎上,將印刷層具體設置于基材的上和/或下表面僅是一種依據需要所作的常規(guī)設計。另一方面,不管塑料薄膜的最終用途如何,從塑料薄膜的生產制造環(huán)節(jié)來看,它們屬于相同的技術領域,對于從事塑料薄膜生產制造的技術人員來說,證據1和2都屬于其所屬領域的技術,兩者的結合不應存在困難。
???? 所以,本專利的權利要求1的技術方案1.1~1.3相對于證據1和2并加上本領域公知常識的結合不具有實質性特點和進步,不具有創(chuàng)造性。
???? 本專利的權利要求1中技術方案1.4~1.6與證據1相比,雖然還另外存在有采用紙張作基材的區(qū)別,但是該材料的不同沒有對產品的形狀、構造或者其結合產生影響。依據《審查指南》的相關規(guī)定,在判斷權利要求1中技術方案1.4~1.6的創(chuàng)造性時,不考慮該材料特征。
???? 本專利的從屬權利要求2和3引用權利要求1,其附加技術特征分別將面涂層的材料限定為聚偏二氯乙烯(PVDC)和丙烯酸(AC)。該材料特征雖然與證據1中面涂層的材料不同,但是該材料的不同沒有對產品的形狀、構造或者其結合產生影響。依據《審查指南》的相關規(guī)定,在判斷權利要求2和3的創(chuàng)造性時,不考慮該材料特征。因此,在權利要求1不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情況下,權利要求2和3也不具有創(chuàng)造性。
???? 綜上,本專利的全部權利要求不具有創(chuàng)造性,專利復審委員會作出第6755號決定,宣告本專利全部無效。
???? 現代企業(yè)公司不服第6755號決定,在法定期限內向本院提起行政訴訟,其訴稱:1、專利法第二十六條第四款規(guī)定權利要求書應當以說明書為依據,而并沒有規(guī)定必須以實施例為依據。專利復審委員會認為本專利的說明書中未給出沒有底涂層或面涂層的實施例,并在此基礎上形成對本專利權利要求1所述技術方案的理解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2、專利復審委員會認為河南塑膠公司在口頭審理后提交的證據11屬于公知常識性證據,任意擴大了對“教科書”的解釋,這種擴大性的解釋沒有法律依據。另外,證據11是在口頭審理后提交的,專利復審委員會采信該證據既違反了專利法實施細則第六十六條的規(guī)定,也不符合《審查指南》第四部分第三章關于提交證據的規(guī)定。3、專利復審委員會在第6755號決定中使用了三份證據及一個所謂常規(guī)設計來評價本專利的創(chuàng)造性,不符合《審查指南》關于實用新型引用一篇或兩篇現有技術評價其創(chuàng)造性的規(guī)定。4、由于證據2中并沒有明確提示“油墨”印刷在薄膜基材與涂料層之間這一技術,專利復審委員會認為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從中獲得將印刷層置于兩膜之間的教導,是基于在了解了本專利所公開的技術方案在其啟示后才推斷出來的,屬于事后諸葛亮。此外,本專利涉及的是薄膜產品,而證據2涉及的是軟包裝容器,屬于兩個不相同的技術領域,故不能與證據1結合評價本專利的創(chuàng)造性。5、本專利包括的一個技術方案是基材為紙張,由于紙張有極強的滲透性,造成紙張與涂料的連接結構與塑料薄膜不同,專利復審委員會認為紙張與薄膜的選擇屬于單純的材料替換,認定有誤。綜上,專利復審委員會在第6755號決定中認定事實錯誤,
適用法律不當,請求人民法院
撤銷該決定,維持本專利有效。
???? 被告專利復審委員會在提交的書面答辯中除堅持其在第6755號決定中闡述的理由外,針對現代企業(yè)公司的起訴辯稱:證據11雖然是在提出無效宣告請求之日起1個月后提交的,但是該證據是為了證明本領域技術人員的公知常識,是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知曉的,不屬于新的證據,專利復審委員會予以接受并無不當。同時,該證據前言部分已經說明該書是以作者在
無錫輕工業(yè)學院授課時使用的講義為基礎編寫的,故可以將其作為教材使用。原告就證據11提出的有關異議均不能成立。因此,第6755號決定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現代企業(yè)公司的訴訟請求不能成立,請求人民法院維持該決定。
???? 第三人河南塑膠公司述稱:PVDC涂布膜在卷煙包裝中的應用,無論是小盒包裝還是條盒包裝,其幾何尺寸都是卷煙廠自主決定的,生產廠家只是根據煙廠定單生產。PVDC條盒包裝膜與內膜BOPP不粘連是公知技術確定的,不是現代企業(yè)公司的發(fā)明。專利復審委員會在無效宣告請求審查過程中,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程序合法,請求人民法院維持第6755號決定。
???? 本院經審理查明:
???? 名稱為“取代卷煙條盒包裝的專用涂布膜”實用新型專利(即本專利)的申請日為2002年7月25日,優(yōu)先權日為2002年6月13日,授權公告日為2003年3月26日,專利權人為現代企業(yè)公司,專利號為02243507.7。授權權利要求為:
???? “1、一種取代卷煙條盒包裝的專用涂布膜,包括用于包裝若干個小盒煙的基材(1),其特征是:在基材(1)的上、下表面分別涂有涂料層(2)、(3)。
????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取代卷煙條盒包裝的專用涂布膜,其特征是:所述基材(1)是薄膜或紙張。
????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取代卷煙條盒包裝的專用涂布膜,其特征是:所述的涂料層(2)、(3)是由底涂層(4)和面涂層(5)組成。
????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取代卷煙條盒包裝的專用涂布膜,其特征是:所述薄膜基材(1)的厚度是10微米~60微米。
????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取代卷煙條盒包裝的專用涂布膜,其特征是:所述紙張基材(1)的厚度是10微米~200微米。
????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取代卷煙條盒包裝的專用涂布膜,其特征是:所述的底涂層(4)為粘合劑。
???? 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取代卷煙條盒包裝的專用涂布膜,其特征是:所述的面涂層(5)是聚偏二氯乙烯(PVDC)或丙烯酸(AC)。
???? 8、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取代卷煙條盒包裝的專用涂布膜,其特征是:所述基材(1)的上或/和下表面進行印刷形成印刷層(6)。
???? 9、根據權利要求3或6所述的取代卷煙條盒包裝的專用涂布膜,其特征是:所述的底涂層(4)的厚度為0微米~15微米。
???? 10、根據權利要求3或7所述的取代卷煙條盒包裝的專用涂布膜,其特征是:所述的面涂層(5)的厚度為0微米~20微米。”
???? 本案專利說明書記載,本專利涂布膜包裝熱封時不會與雙向拉伸聚丙烯(BOPP)薄膜產生粘連現象,而且還具有高阻隔、高保香、強耐磨的優(yōu)點,不但能達到降低卷煙廠出廠成本的目的,而且在外觀和實用上也提高了卷煙包裝的檔次;所述的涂料層可以是由底涂層和面涂層組成;說明書所附參考圖給出了多個實施例,但未記載薄膜和紙張作為不同基材時,在涂料層分布、厚度等方面存在何種區(qū)別。
???? 2003年7月28日,河南塑膠公司以本專利不具備新穎性、創(chuàng)造性和實用性為由向專利復審委員會提出無效宣告請求,并提交了相關證據,其中:
???? 證據1為公告號為CN1047138C的發(fā)明專利說明書復印件,共5頁,公告日期為1999年12月8日,其公開了一種聚酯涂覆防皺煙用包裝膜的生產方法,在20微米厚的雙向拉伸聚酯薄膜的兩面上涂以0.3-0.5微米厚的粘合劑,粘合劑上再涂以1.5-2微米厚的聚偏二氯乙烯為基料的涂覆乳液。
???? 證據2為《塑料制品印刷》的相關頁復印件,共9頁,公開日期為2002年3月,該書第三章“塑料軟包裝印刷工藝”中第二節(jié)“塑料軟包裝印刷的特點”的第三個問題“塑料薄膜的印刷工藝選擇”,第306頁披露了透明塑料膜的“里印”,其中表明:里印印刷品比表面印刷品光亮美觀、色彩鮮艷、不褪色、不掉色,且防潮耐磨、牢固實用、保存期長、不粘連、不破裂,由于油墨印在薄膜內側(經復合、墨層夾于兩膜間),不會污染包裝物品。
???? 2003年11月3日,現代企業(yè)公司對本專利權利要求書進行了修改,修改后的權利要求書包括3項權利要求:
???? “1、一種取代卷煙條盒包裝的專用涂布膜,包括用于包裝若干個小盒煙的基材(1),其特征是:在基材(1)的上、下表面分別涂有涂料層(2)、(3),所述基材(1)是薄膜或紙張,所述薄膜基材(1)的厚度是10微米~60微米,所述紙張基材(1)的厚度是10微米~200微米,所述的涂料層(2)、(3)是由底涂層(4)和面涂層(5)組成,所述的底涂層(4)為粘合劑,所述的底涂層(4)的厚度為0微米~15微米,所述的面涂層(5)的厚度為0微米~20微米,所述基材(1)的上或/和下表面進行印刷形成印刷層。
????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取代卷煙條盒包裝的專用涂布膜,其特征是:所述的面涂層(5)是聚偏二氯乙烯(PVDC)。
????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取代卷煙條盒包裝的專用涂布膜,其特征是:所述的面涂層(5)是丙烯酸(AC)。”
???? 2004年10月19日,專利復審委員會進行了口頭審理。在口頭審理過程中,專利復審委員會就PVDC與BOPP在熱封時不產生粘連是否是公知常識的問題要求河南塑膠公司在口頭審理后一周之內提交證據。2004年10月22日,河南塑膠公司提交了證據11和證據12,專利復審委員會將這兩份證據轉交給了現代企業(yè)公司,并由河南塑膠公司出示了兩份證據的原件。
???? 證據11為《軟質塑料包裝技術》相關頁復印件3頁,該書公開日期為2002年1月,在該書的前言部分載明:作者結合近期國內外軟質塑料包裝技術方面的新資料,以及近幾年全國包裝技術協會在各地舉辦的“軟塑包裝講座”的講課資料和學員們提出的一些問題及其解答,特編寫成此書。該書第194頁的表4-47的內容表明:PVDC與PP的相容性不好。
???? 證據12為《塑料包裝印刷技術》相關頁復印件2頁。
???? 2004年12月27日,專利復審委員會作出第6755號決定。
???? 在本案庭審過程中,現代企業(yè)公司陳述,除
起訴狀所載明的內容外,對第6755號決定的其他內容沒有異議。
???? 以上事實,有本專利說明書,證據1,證據2,證據11,第6755號決定,當事人陳述等證據在案佐證。
???? 本院認為:
???? 一、對于本專利技術方案的理解。
???? 1、對權利要求限定的技術方案應當全面的、整體的理解,而不應只對其中的一個或部分技術特征作片面的解釋,結合本案而言,首先,盡管在修改后的權利要求1中限定了“底涂層(4)的厚度為0微米~15微米,面涂層(5)的厚度為0微米~20微米”,但是,權利要求1還限定了“在基材(1)的上、下表面分別涂有涂料層(2)、(3),所述的涂料層(2)、(3)是由底涂層(4)和面涂層(5)組成”,因此,從權利要求1限定的技術方案整體來看,不應當包括底涂層或面涂層為“0”的情況;其次,基材和涂料層的層數是本專利技術方案中的重要特征,底涂層和/或面涂層是否可以為“0”,將決定涂料層數,并對本專利的技術方案以及技術效果產生直接影響。但是,在本專利說明書中僅對底涂層和面涂層不為“0”的情況進行了說明,給出了實施例,而對底涂層和/或面涂層為“0”的情況既未作任何特別說明,也未給出實施例,這一情況也佐證了本專利權利要求1限定的技術方案不包括底涂層或面涂層為“0”的情形。因此,現代企業(yè)公司關于專利復審委員會認為本專利的說明書中未給出沒有底涂層或面涂層的實施例,并在此基礎上認為專利復審委員會對本專利權利要求1技術方案的理解錯誤的主張沒有事實和法律依據,本院不予支持。
???? 2、在本專利說明書中未記載薄膜和紙張作為不同基材時,在涂料層分布、厚度等方面是否存在區(qū)別以及印刷層設置上有何不同,因此,專利復審委員會將紙張和薄膜認定為單純的材料替換并無不當,現代企業(yè)公司認為專利復審委員會對此認定錯誤沒有事實依據,本院不予支持。
???? 二、關于涉及證據11的幾個問題。
???? 1、關于證據11是否屬于教科書。
???? 從證據11前言和本身的內容看,該書的內容并不是闡述作者本人對相關專業(yè)問題的研究成果或學術觀點,而是著重在于對基礎知識的介紹,而且,該書是以授課資料為基礎,并且包括對學生所提問題的解答,確實具有教科書的性質。因此,專利復審委員會認為其內容可以作為教材使用,并以此作為證明聚偏二氯乙烯(PVDC)與雙向拉伸聚丙烯(BOPP)在熱封時不產生粘連是公知常識的證據并無不當。
???? 另一方面,從本專利權利要求1的技術方案看,只是對基材和涂料層的分布、層數以及涂層厚度作出了限定,并沒有包含面涂層為聚偏二氯乙烯(PVDC)的技術特征。聚偏二氯乙烯(PVDC)與雙向拉伸聚丙烯(BOPP)在熔融狀態(tài)下不會發(fā)生粘連是由材料本身具有的特性決定的,而不是通過本專利權利要求1的技術方案實現的。因此,在評價權利要求1的創(chuàng)造性時不應涉及聚偏二氯乙烯(PVDC)與雙向拉伸聚丙烯(BOPP)在熔融狀態(tài)下不會發(fā)生粘連是否為公知常識的問題。
???? 2、公知常識應當是某一個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普遍知曉,并能夠在實踐中在所屬技術領域中熟練應用的技術手段,即公知常識是上述技術人員看到對比文件所披露的現有技術之前就掌握的,故公知常識屬于現有技術的范疇,但記載公知常識的載體并不是一篇對比文件,對無效請求人舉證期限的限制并不適用于對公知常識的舉證。因此,現代企業(yè)公司關于專利復審委員會采信證據11違反了專利法實施細則第六十六條以及《審查指南》中關于提交
證據規(guī)定的主張,缺乏法律依據,本院不予支持。
???? 3、從第6755號決定的內容來看,用于評價本專利創(chuàng)造性的證據只涉及證據1、證據2,符合《審查指南》的有關規(guī)定,故現代企業(yè)公司關于評價本專利創(chuàng)造性時使用的對比文件的數量不符合《審查指南》規(guī)定的主張沒有事實依據,本院不予支持。
???? 三、關于證據2可否與證據1結合評價本專利的創(chuàng)造性以及其披露的具體技術方案是否給出了技術啟示
???? 首先,在評價實用新型專利的創(chuàng)造性時,一般著重于考慮該實用新型所屬的技術領域,同時考慮其類似、相近或相關的技術領域。證據2涉及用于包裝的塑料薄膜的印刷工藝,屬于與本專利相關的技術領域,可以與證據1結合評價本專利的創(chuàng)造性。其次,證據2披露的技術方案披露了經復合,墨層夾于兩膜間的里印技術相對于表面印刷品而言具有光亮美觀、色彩鮮艷、不褪色、不掉色等技術效果,而本專利中印刷層夾于基材和涂料層之間也是為達到同樣的技術效果,且在印刷領域,作為表面材料的薄膜與涂料層并無實質上的差異。因此,相對于本專利而言,證據2已經給出了印刷層夾于基材和涂料層之間的技術啟示,現代企業(yè)公司在其起訴狀中提出的有關證據2的異議均缺乏事實依據,不能成立。
???? 綜上,現代企業(yè)公司關于專利復審委員會作出的第6755號決定認定事實不清,適用法律不當的理由均不能成立。鑒于現代企業(yè)公司對第6755號決定中的其他內容未提出異議,故依照《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五十四條第(一)項之規(guī)定,本院判決如下:
???? 維持被告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作出的第6755號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
????
案件受理費1000元,由原告海南現代企業(yè)股份有限公司負擔(已交納)。
???? 如不服本判決,各方當事人可在本
判決書送達之日起15日內,向本院提交
上訴狀并交納上訴案件受理費1000元(本院交納上訴費的開戶行:工商銀行北京分行黃樓支行,戶名: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帳號:144537-48),上訴于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
????
????
????
???? 審 判 長 儀 軍
???? 代理審判員 江建中
???? 代理審判員 劉曉軍
????
????
???? 二 O O 五 年 九 月 二 十 日
????
????
???? 書 記 員 周云川
???? 書 記 員 陳 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