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行 政 判 決 書
(2005)一中行初字第204號
原告
溫州迎賓電工機械設備廠,住所地
浙江省溫州市甌
海南白象鵝興路29號。
法定代表人繆煥華,廠長。
委托代理人陳旭宇,溫州新甌專利事務所專利代理人。
委托代理人繆煥彬,男,漢族,1956年4月5日出生,溫州迎賓電工機械設備廠職工,住浙江省溫州市龜湖路46弄18號205室。
被告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住所地北京市海淀區薊門橋西土城路6號。
法定代表人王景川,主任。
委托代理人丁惠玲,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物理申訴處復審員。
委托代理人郭健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行政訴訟處復審員。
第三人蘇尚遠,男,漢族,1951年4月2日出生,住浙江省溫州市鹿城區人民東路中僑大樓1幢705室。
委托代理人陳俊由,北京法苑專利事務所專利代理人。
原告溫州迎賓電工機械設備廠(簡稱迎賓設備廠)不服被告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簡稱專利復審委員會)于2004年11月15日作出的第6565號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簡稱第6565號決定),于法定期限內向本院提起行政訴訟。本院于2005年1月31日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并通知蘇尚遠作為第三人參加本案訴訟,于2005年5月16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迎賓設備廠的委托代理人陳旭宇、繆煥彬,被告專利復審委員會的委托代理人丁惠玲、郭健國,第三人蘇尚遠的委托代理人陳俊由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第6565號決定系專利復審委員會針對迎賓設備廠就蘇尚遠所擁有的01271695.2號實用新型專利(簡稱本專利)所提出的無效宣告請求而作出的。專利復審委員會在第6565號決定中認定:一、關于證據。附件1、2、4、5、6可以作為本案的有效證據使用。由于迎賓設備廠在口頭審理過程中明確指出附件3僅作為參考使用,因此本決定對其不再予以評述。二、關于新穎性。迎賓設備廠關于本專利的權利要求1不具備新穎性的主張,因缺乏足夠證據的支持而不能成立。三、關于創造性。迎賓設備廠以附件4為最接近的現有技術,以附件4與附件2的組合、附件1與附件2的組合分別評述本專利的創造性。本專利權利要求1請求保護的技術方案與附件4相比的區別技術特征在于:爐膛底部下側設有全封閉電加熱室。如本專利說明書所述,此區別技術特征所解決的技術問題是:使得爐膛內部氣體不會外漏,保證爐膛內部氣流的穩定和溫度均勻,從而提高所生產的漆包線的質量,同時節約熱能和減少環境污染。口頭審理中雙方均認可權利要求1中限定的“全封閉電加熱室”的含義是相對于爐膛底部是全封閉,并且位于爐膛外側。附件2中雖然公開了電熱元件放在爐底的技術特征,但無法得出該電熱元件相對于爐膛底部是全封閉的結構。此外本專利涉及的漆包機烘爐與附件2所涉及的箱式電阻爐在整體結構和工作原理上差別較大,因此,并不存在將上述區別技術特征與附件4相結合以解決該區別技術特征能夠在本專利中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的技術啟示,權利要求1請求保護的技術方案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講是非顯而易見的,并且能夠防止爐膛內氣體外漏,提高漆包機節能效果,使設備的環保指標能完全適應生產廠家的要求,保證漆包線的生產質量,故本專利權利要求1請求保護的技術方案相對于附件4與附件2有實質性特點和進步,具備創造性。正如迎賓設備廠所述,附件1與本專利權利要求1的區別在于:本專利的爐膛底部為全封閉電加熱室,而附件1只說明有電加熱器;本專利的烘爐是臥式的而附件1中是立式的。迎賓設備廠主張在附件1立式爐的基礎上將其技術結構應用于臥式爐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是非常容易的,是一種常識性的改進,無需付出創造性的勞動。對此專利復審委員會認為,即使不考慮立式、臥式這一區別技術特征是否顯而易見,如上面對附件4和附件2組合的評述,同樣不存在將附件2與附件1相結合以解決本專利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的技術啟示,因此權利要求1請求保護的技術方案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講是非顯而易見的,并且能夠解決相應的技術問題,故本專利權利要求1請求保護的技術方案相對于附件1與附件2有實質性特點和進步,符合專利法第二十二條第三款關于創造性的規定。綜上所述,權利要求1具備專利法第二十二條第三款規定的創造性。據此,專利復審委員會作出第6565號決定,維持本專利權有效。
原告迎賓設備廠不服,在法定期限內向本院提起行政訴訟,其訴稱:被告對附件2的認定錯誤。首先,根據國際專利分類表可知,附件2中的專利產品是有關加入裝置的配置,其所在的大類涉及馬弗爐、燒結爐以及爐料完全隔絕的爐。由此可知,附件2中的爐體爐料與加熱裝置電熱管之間是完全隔離的。其次,附件2和本專利的本質都是一種電加熱爐,其作用都是對爐體內的爐料進行烘干、加熱和燒結,雖然兩者的整體結構存在差異,但其烘干、加熱和燒結的原理相同,都是以輻射加熱的方式對爐料進行處理,該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完全可以從中得到技術啟示,并與附件4或附件1相結合從而得出本專利的技術方案。同時附件3是檢索報告,其也說明了“全封閉電加熱室”的設計無創造性。綜上所述,被告所作出的第6565號決定錯誤,請求人民法院予以
撤銷。
被告專利復審委員會辯稱:首先,原告通過附件2的國際專利分類號而得出“在附件2中的爐體爐料與加熱裝置電熱管之間是完全隔絕的”的推論缺乏根據,與事實不符,不能成立。第6565號決定對附件2的評價是客觀正確的,并非主觀論斷。其次,本專利作為一種雙循環型臥式漆包機烘爐,而附件2是一種耐火纖維箱式熱處理電阻爐,兩者整體的技術方案、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實現的技術效果均存在很大差別,并不能簡單地認為兩者實質上相同。因此,在本專利的申請日之前缺乏足夠的技術啟示將附件2中的區別技術特征與附件4相結合來解決本專利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再者,附件3作為檢索報告并不具有任何
法律效力,對專利復審委員會的獨立審查和判斷并無約束力,原告在無效宣告審理程序的口頭審理中也明確指出附件3僅供參考。因此不能依據附件3中的結論直接得出本專利不具備創造性。綜上,第6565號決定認定事實清楚、
適用法律正確、審查程序合法,原告的訴訟請求不能成立,故請求人民法院依法予以駁回,并維持該決定。
第三人蘇尚遠述稱:本專利“爐膛底部下側設有全封閉電加熱室”的技術特征沒有被附件1、2或4披露。附件2中所述的技術是在加熱爐爐膛內部將加熱管分別布置在上方和下方,并使用板和磚板作為隔離和支撐。這種固定加熱無需考慮封閉問題,而且附件2文字中也并沒有明確下面的加熱管要封閉布置。從附件2的附圖中也可以看出這種布置是一種松散的放置,如果封閉下面的加熱管將產生其熱量如何散發的問題。附件2中加熱管在爐膛的內部,其與本專利具有明顯區別。本專利的技術方案不僅可以解決爐膛內加熱溫度不均勻的問題,同時還能達到節能和減少污染的效果。原告關于本領域技術人員有能力根據附件2中的加熱管的布置與附件1或4結合就得出本專利的理由純屬“事后諸葛亮”。第6565號決定認為附件1、2、4中沒有給出如何解決漆包機烘爐領域中問題的技術啟示的結論是正確的。綜上,第6565號決定正確,原告撤銷第6565號決定的理由不成立,請求人民法院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本院經審理查明:
本案涉及的是國家知識產權局于2002年10月9日授權公告的,名稱為“雙循環型臥式漆包機烘爐”的實用新型專利,其申請日為2001年11月9日,專利號為01271695.2,專利權人為蘇尚遠,授權公告的權利要求書如下:
“1、一種雙循環型臥式漆包機烘爐,包含爐膛(2)、催化燃燒室(5)、左右分風管(3)、左右循環風機(4),左右循環風機(4)設在催化燃燒室(5)出口處兩側,并通過左右分風管(3)與爐膛(2)兩端相連接,其特征在于爐膛(2)底部下側設有全封閉電加熱室。”[Page]
本專利說明書記載:本專利針對的現有技術是加熱管設置在爐膛的內部,爐膛內部氣體通過加熱管兩端外漏,容易引起爐膛內部氣流不穩,造成爐膛內部溫度不均勻,使生產的漆包線質量不高,熱能損失,污染環境。本專利的目的是設計一種能夠使爐膛內部溫度分別均勻的雙循環型臥式漆包機烘爐。由于將加熱所用的電熱管移出爐膛,在爐膛底部外側建立全封閉電加熱室,其頂面為爐膛底面,間接通過底板進行輻射加熱,實現爐膛內部溫度的分布均勻。其優點為:由于爐膛內部無氣體外漏,它不僅提高了漆包機節能效果,而且使設備的環保指標能完全適應生產廠家的要求;同時保證了漆包線的生產質量。
針對本專利,迎賓設備廠于2003年11月28日向專利復審委員會提出無效宣告請求,理由是本專利的權利要求1不符合專利法第二十二條第三款關于創造性的規定,并提交了如下附件作為證據:
附件1:93220249.7號實用新型專利說明書,授權公告日是1994年7月13日。
附件2:87212806號實用新型專利申請說明書,公告日是1988年8月17日。其公開了一種新型耐火纖維箱式電阻爐,由爐殼、爐門、爐膛、爐頂、爐墻、電熱元件等組成,電熱元件布置在爐頂和爐底,爐頂電熱元件由高鋁磁管制成橫跨在兩側爐墻上,爐墻、爐頂、爐底均采用耐火纖維預制件。其說明書記載:附件2所針對的現有技術是電熱元件均布置在爐底和爐兩側墻上,電熱元件的支撐采用高鋁擱磚支承,磁釘吊掛等方式的箱式電阻爐,由于其兩側墻上的電熱元件常因裝出工件而碰壞,故使用壽命短。附件2的發明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爐體保溫性能良好,電熱元件布置位置合理,耗電省、造價低的中溫箱式熱處理電阻爐。附件2通過將原來均布置在爐底和爐兩側墻上的電熱元件
變更為布置在爐底和爐頂,避免了損傷。其中,爐底電熱元件位于爐底板之下并且放置在電熱元件擱磚之上。電熱元件擱磚下依次為爐底板支承磚和耐火纖維預制爐底。同時,爐墻、爐頂、爐底均采用耐火纖維預制件,提高了爐子保溫性能,減少了爐體散熱損失和蓄熱損失,達到了節能的目的,并且安裝方便。
附件3:編號為G031437、由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檢索咨詢中心出具的檢索報告復印件共4頁。
2003年12月26日,迎賓設備廠向專利復審委員會寄交了意見陳述書,補充了專利法第二十二條第二款作為無效理由,同時提交了3份附件作為證據,其中:
附件4:1989年第6期的《電線電纜》雜志,封面、目錄頁以及第57、58頁的復印件共4頁。
2004年9月9日,專利復審委員會進行了口頭審理。口頭審理中,迎賓設備廠明確無效宣告請求的理由是本專利的權利要求1不符合專利法第二十二條第二款、第三款關于新穎性、創造性的規定。迎賓設備廠以附件4作為最接近的現有技術,以附件4與附件2的組合、附件1與附件2的組合分別評述本專利的創造性,同時指出附件3僅作為參考使用。迎賓設備廠、蘇尚遠均認可權利要求1中限定的“全封閉電加熱室”的含義是相對于爐膛底部是全封閉,并且位于爐膛外側。
2004年11月15日,專利復審委員會做出第6565號決定。
在本案
開庭審理過程中,迎賓設備廠表示對“全封閉電加熱室”有創造性的認定有異議,對決定認定的事實以及本專利與附件4的區別技術特征的認定均無異議。
以上事實有本專利授權公告說明書、第6565號決定、附件1-4及當事人陳述等證據在案佐證。
本院認為:
根據專利法第二十二條第三款的規定,實用新型的創造性是指同申請日以前已有的技術相比,該實用新型具有實質性特點和進步。
口頭審理過程中,迎賓設備廠主張以附件4作為最接近的現有技術,以附件4與附件2的組合、附件1與附件2的組合分別評述本專利的創造性。
本案中,由于迎賓設備廠在開庭審理過程中表示對本專利與附件4的區別技術特征的認定無異議,故本專利與附件4相比的區別技術特征僅在于:本專利爐膛底部下側設有全封閉電加熱室。
在口頭審理中,雙方均認可權利要求1中限定的“全封閉電加熱室”的含義是相對于爐膛底部是全封閉,并且位于爐膛外側。經對比,本院對此予以認可。
原告主張通過國際專利分類號可知,附件2中的爐體爐料與加熱裝置電熱管之間是完全隔離的。對此本院認為,附件2是一項實用新型專利,其技術方案應以專利文獻記載的內容為準,而不能在專利國際分類號的基礎上倒推出專利的技術方案。而且,即使如原告所述附件2中爐料與電熱管之間是完全隔離的,也不能必然得出全封閉結構的結論。因此原告的上述主張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
附件2的發明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爐體保溫性能良好的電阻爐,而這是由爐墻、爐頂、爐底均采用耐火纖維預制件的技術特征達到的。因此,由爐墻、爐頂、爐底圍成的空間應為爐膛。附件2中,爐底電熱元件位于爐底板之下并且放置在電熱元件擱磚之上。電熱元件擱磚下依次為爐底板支承磚和耐火纖維預制爐底。由此可見,該電熱元件位于爐膛內的底部。由于附件2的全文沒有明確電熱元件要封閉布置,故無法得出該電熱元件相對于爐膛底部是全封閉結構的技術啟示。因此,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講,在附件2與附件4相結合的基礎上得出本專利權利要求1請求保護的技術方案是非顯而易見的。并且本專利的技術方案能夠得到防止爐膛內氣體外漏,提高漆包機節能效果,使設備的環保指標能完全適應生產廠家的要求,保證漆包線的生產質量的有益效果,故本專利權利要求1請求保護的技術方案相對于附件4與附件2有實質性特點和進步,符合專利法第二十二條第三款關于創造性的規定。
由于在本案訴訟過程中,迎賓設備廠表示對決定認定的事實無異議,故對第6565號決定認定的附件1與本專利權利要求1相比本專利的爐膛底部為全封閉電加熱室,而附件1只說明有電加熱器,以及本專利的烘爐是臥式的而附件1中是立式的區別技術特征予以認可。結合上述對附件4和附件2組合的評述,同樣不存在將附件2與附件1相結合以解決本專利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的技術啟示,因此權利要求1請求保護的技術方案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講是非顯而易見的,并且能夠解決相應的技術問題,故本專利權利要求1請求保護的技術方案相對于附件1與附件2有實質性特點和進步,符合專利法第二十二條第三款關于創造性的規定。
原告主張附件3即檢索報告可以證實本專利權利要求不具備實質性特點和進步。對此本院認為,首先,原告在口頭審理中明確表示以附件4與附件2的組合、附件1與附件2的組合分別評價本專利的創造性,附件3僅作為參考,故其并非原告主張的評價本專利的證據。其次,行政訴訟的審理對象是具體行政行為的
合法性,附件3并非被告做出第6497號決定的依據,故其亦不屬于本案的審理范圍。再者,實用新型專利的創造性應由專利復審委員會或者人民法院在現有證據的基礎上對該實用新型是否具有實質性特點和進步進行評價,檢索報告并不具備確定一項專利是否有效的法律效力。因此,原告關于用附件3評價本專利創造性的主張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
綜上,被告作出的第6565號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程序合法,應予維持。原告請求撤銷該決定的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依照《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五十四條第(一)項之規定,本院判決如下:
維持被告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作出的第6565號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
案件受理費1000元,由原告溫州迎賓電工機械設備廠負擔(已交納)。
如不服本判決,各方當事人可于本判決送達之日起15日內,向本院提交
上訴狀及其副本,并交納上訴案件受理費1000元(開戶行:中國工商銀行北京分行黃樓支行,戶名: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帳號:144537-48),上訴于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
審 判 長 儀 軍[Page]
代理審判員 趙 明
代理審判員 劉曉軍
二 ○ ○ 五 年 六 月 二 十 日
書 記 員 周云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