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王亞良,男,1946年1月14日出生,漢族,無業,住沈陽市新城子區財落堡鎮大辛屯一村。
被告沈陽市人民政府,住所地沈陽市沈河區市府大路260號。
法定代表人陳政高,市長。
委托代理人張春權,沈陽市人民政府法制辦公室行政復議處工作人員。
委托代理人宮理,沈陽市人民政府法制辦公室行政復議處工作人員。
原告王亞良訴被告沈陽市人民政府行政復議不予受理決定一案,于2002年11月8日向本院提起行政訴訟。本院2002年11月11日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03年1月6日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原告王亞良,被告委托代理宮理、張春權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已審理完結。
被告于2002年10月21日作出沈政復字[2002]28號行政復議不予受理決定書,其主要內容:原告王亞良對沈陽市新城子區人民政府1999年2月26日作出的沈新政地字[1998]101號《占用土地批復》(以下簡稱《101號占地批復》)和1999年作出的X號《占用土地批復》(以下簡稱《X號占地批復》)提出的行政復議申請,經審查,已經超過了法定的申請期限。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第九條、第十七條的規定,決定不予受理。
原告王亞良訴稱,被告的沈政復字[2002]28號行政復議不予受理決定書,既沒有任何證據證明原告知道申請復議的具體時間,也沒有審查耽誤法定申請期限是否具有正當理由。事實是在2001年1月16日原告向被告郵寄了行政復議申請書,包括對《101號占地批復》和《X號占地批復》提出了復議申請,5月21被告處的荀XX等兩人告知為土地管理部門管轄,將復議申請推給沈陽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局(以下簡稱市國土局),5月24日市國土局作出沈規土行復不字[2002] 1號行政復議不予受理決定,又將本案甩給法院。原告從2002年3月18日沈陽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的(2002)沈行終字第31號行政判決中得知“對新城子區政府的其他具體行政行為不服可另行告訴”,故向被告提出復議申請,被告2002年10月18日受理后,于2002年10月21日作出行政復議不予受理決定。該決定適用法律錯誤:1、原告申請的具體行政行為都發生在《行政復議法》施行之前,應適用《行政復議條例》。2、被告對1999年《X號占地批復》應予受理。3、被告不應交代3個月訴權,而應為15日。4、被告作出行政復議決定加蓋沈陽市政府行政復議專用章職能不明確、程序存在瑕疵。訴訟請求:確認沈政復字[2002]28號行政復議不予受理決定違法并予以撤銷。并向本院提供的證據材料有:1、沈新政地字[1998]101號占用土地批復復印件;2、沈陽市中級人民法院(2002)沈行終字第31號行政判決書復印件。
被告沈陽市人民政府于2002年11月13日向本院提交了答辯狀,并在庭審中辯稱:一、原告申請復議已超過法定期限且延期申請行政復議沒有法定的正當理由。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第九條第一款規定,行政復議申請人可以自知道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60日內提出行政復議申請。而新城子區政府作出沈新政地字[1998]101號《占用土地批復》是1999年2月26日制發的,原告從2002年3月18日沈陽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的(2002)沈行終字第31號行政判決中得知“對新城子區政府的其他具體行政行為不服可另行告訴”,而于2002年10月18日提出復議申請已超過法定期限。原告在向沈陽市政府法制辦遞交的行政復議申請材料中,沒有任何證據證明其在申請復議前存在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法定正當理由。二、《行政復議法》對非行政復議前置案件未規定起訴期限,參照《行政訴訟法》交代3個月的訴權。三、根據新法優于舊法原則,本案適用《行政復議法》,而不適用已經廢止的《行政復議條例》。四、依據《國務院法制辦公室關于印發行政復議法律文書(試行)格式的通知》(國法[2000]31號)及《關于做好市政府行政復議應訴案件處理工作的通知》(沈政辦發[2002]21號)的規定,沈陽市政府行政復議專用章的等同于沈陽市政府印章。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第九條、第十七條規定,答辯人作出的沈政復字[2002]28號行政復議不予受理決定,事實清楚,證據確鑿,程序合法,適用法律正確,應當予以維持。并向本院提供的證據材料有:1、2002年10月18日原告的行政復議申請書,證明原告提出了行政復議申請;2、沈政復字[2002]28號行政復議不予受理決定, 證明被告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3、沈陽市中級人民法院(2002)沈行終字第31號行政判決書,證明原告知道具體行政行為的時間; 4、國務院法制辦公室關于印發行政復議法律文書(試行)格式的通知,5、關于做好市政府行政復議應訴案件處理工作的通知。證據4、5證明使用行政復議專用章合法。本院已向原告送達了證據清單和副本。
在本庭審查時,被告對原告提供的證據材料本身無異議,但認為原告申請復議期限應從收到本院(2002)沈行終字第31號行政判決書時計算。原告對被告提供的證據1沒有異議。對證據3、4、5均有異議。認為:證據3、判決本身審查的是市國土局是否受理,并沒有質證其他的文件和證據,沒有對事實進行審查,所以將該判決書作為證據無效。證據4、5,該兩份文件都不是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和命令,在行政事務上不發生法律效力,根據國家的公文規范的規定,有效的應是函。并且該兩份文件規定“使用行政復議專用章”,不能作為證據。
經本庭質證,被告提供的證據2系被訴具體行政行為,不應作為證據提供,本院對被告提供的其他證據與原件核對無異且能夠證明其主張的事實,依法予以采信;對原告舉出的證據材料本身可以認定,但對其證明目的不予認可。因原告向被告申請復議的內容有兩項:即沈陽市新城子區人民政府1999年2月26日作出的沈新政地字[1998]101號《占用土地批復》和1999年作出的X號《占用土地批復》,因后者文號不清楚不予審查,原告無異議。
在庭審中原告承認其2000年9月即知道了新城子區人民政府1999年2月26日作出遼政地字[1998]101號《占用土地批復》,因當時其告的是民事侵權故未申請行政復議。
依據上述有效證據,認定以下事實: 2002年10月18日原告向被告提出行政復議申請,內容為兩項:即沈陽市新城子區人民政府1999年2月26日作出的沈新政地字[1998]101號《占用土地批復》和1999年作出的X號《占用土地批復》,被告沈陽市人民政府收到申請后審查認為,后者請求不明確,無法審查;對前者認定原告收到2002年3月18日本院作出的(2002)沈行終字第31號行政判決書時就知道對新城子區人民政府的其他具體行政行為(包括101號占用土地批復,該判決中沈陽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局提供了該批復)不服,可以另行告訴。現原于告2002年10月18日向被告提出復議申請,已超過法定行政復議期限且無證據證明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當理由耽誤了法定申請期限。被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第九條、第十七條的規定,于2002年10月21日作出沈政復字[2002]28號行政復議不予受理決定,并于次日向原告送達。
本院認為,依據后法優于前法的原則,本案應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第十三條第一款的規定,沈陽市人民政府具有作出行政復議的法定職權。原告申請行政復議的兩項內容中的第二項(X號占用土地批復)因不明確,被告未予審查并無不當;對第一項(101號占用土地批復)確已超過法定復議期限且無正當理由,并且庭審中原告又承認其2000年9月即知道了該批復的內容,因當時其告的是民事侵權故未申請行政復議。現被告對原告作出行政復議不予受理決定所依據的證據,能夠證明其認定的事實。《行政復議法》對非行政復議前置案件的起訴期限沒有明確規定。綜上,被告沈陽市人民政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第九條、第十七條的規定,對原告王亞良作出的行政復議不予受理決定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程序合法。根據國法[2000]31號、沈政辦發[2002]21號文件,被告可以使用行政復議專用章。原告的主張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其請求不予支持;被告的答辯理由充分,應予以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五十四條第(一)項的規定,判決如下:
維持沈陽市人民政府2002年10月21日作出的沈政復字[2002]28號行政復議不予受理決定。
案件受理費一百元由原告王亞良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
審 判 長 孟 浣
審 判 員 李樹魁
代理審判員 沈 虹
二○○三年一月二十四日
書 記 員 王 建 華
沈陽市中級人民法院網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民事裁定書(和解協議履行后終結破產程序用)
2020-10-14刑事附帶民事裁定書(二審維持原判決用)
2020-10-14刑事附帶民事訴狀
2020-10-14解除取保候審通知書(送達執行機關)
2020-10-14糾正不當判刑裁定意見書
2020-10-14刑事拘留通知書
2020-10-14民事行政檢察證據材料收據
2020-10-14減刑申請書
2020-10-14____________執行回執
2020-10-14×××公安局指定管轄決定書
2020-10-14取保候審保證書
2020-10-14×××公安局解剖尸體通知書
2020-10-14×××公安局準許拘役罪犯回家決定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移送案件通知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退還、返還扣押(調取)物品、文件決定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解除扣押郵件、電報通知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法定代理人到場通知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監視居住決定書
2020-10-14外籍犯或港澳臺犯登記表
2020-10-14罪犯評審鑒定表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