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2004)渝一中民終字第169號
上訴人(原審原告)陳非雪,女,1987年8月4日出生,漢族,重慶市南開中學高中一年級學生,住重慶市渝中區(qū)解放西路66號15棟23-8室。
法定代理人陳曉文(上訴人陳非雪之父),男,1956年3月4日出生,漢族,重慶出版社職工,住重慶市渝中區(qū)解放西路66號15棟23-8室。
法定代理人王明智(上訴人陳非雪之母),女,1956年6月25日出生,漢族,重慶報業(yè)集團記者,住重慶市渝中區(qū)解放西路66號15棟23-8室。
委托代理人楊建,重慶東方聯合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重慶市巴蜀中學校,住所地重慶市渝中區(qū)北區(qū)路51號。
法定代表人傅唯泉,校長。
委托代理人方令,重慶紅巖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陳誠,重慶紅巖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陳非雪因與被上訴人重慶市巴蜀中學校(以下簡稱巴蜀中學)獎學金糾紛一案,不服重慶市渝中區(qū)人民法院(2003)中區(qū)民初字第3114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進行了審理。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審法院經審理查明,陳非雪于2000年9月考入巴蜀中學初中一年級學習,并向巴蜀中學繳納了15000元作為入學費。2002年9月28日,巴蜀中學因陳非雪在初一、初二學年的學習中取得顯著進步,決定將對其頒發(fā)獎學金7500元,并在獎狀上注明:“希妥存,屆時憑此獎狀領取獎學金。該獎狀的另半頁則載明:陳非雪之家長,我校獎給陳非雪同學的獎學金7500元,到該生初三畢業(yè)填報升學志愿時,第一志愿填報巴蜀后(不論學生當時的成績如何),我校再將陳非雪同學的獎學金發(fā)給本人。陳非雪的父親陳曉文在家長簽名欄內簽了字。后,陳非雪在初三畢業(yè)填報升學志愿時,第一志愿未填報巴蜀中學,而填報了重慶南開中學。巴蜀中學因此未向陳非雪支付該獎狀所確認的獎學金。
原審法院認為,巴蜀中學在對陳非雪頒發(fā)獎狀時,已就該頒發(fā)獎狀的行為附加了條件,且該附加條件已由陳非雪的父親陳曉文簽字認可,是雙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陳非雪在初三畢業(yè)填報升學志愿時,第一志愿沒有填報巴蜀中學,巴蜀中學不予支付陳非雪在所得獎狀中所確認獎學金7500元的行為合法。遂判決駁回陳非雪的訴訟請求。
陳非雪不服,向本院提起上訴稱,巴蜀中學頒發(fā)給陳非雪的獎狀本身是一個完整的契約,并不存在所謂的另半頁內容,受獎勵人至今不知其內容,原審判決將與獎狀印在同一張紙的另半頁上的、被上訴人與上訴人家長的約定認定為獎狀的內容和所附條件,是錯誤的。本案中上訴人與被上訴人之間、上訴人的家長與被上訴人之間存在兩個不同的法律關系,原審判決將兩個法律關系硬捏成同一法律關系不正確。上訴人依法具有決定是否接受獎勵的行為能力,無需代理,原審判決將被上訴人與上訴人家長之間的約定認定為被上訴人與上訴人之間的真實意思表示是錯誤的。請求撤銷原審判決,予以改判。
被上訴人重慶巴蜀中學校答辨稱,2002年9月28日,按我校公布的優(yōu)生退費獎勵具體實施辦法,與陳非雪的父親陳曉文就其將獲得的退費獎勵簽訂了書面協(xié)議。該協(xié)議是陳非雪能否獲取獎學金7500元的附加條件。請求維持原審判決,駁回陳非雪的訴訟請求。
原審開庭時,上訴人陳非雪在舉證期限內出示的證據材料有:1、獎狀;2、重慶市社會力量辦學收費統(tǒng)一收據;3、常住人口登記卡。被上訴人巴蜀中學在舉證期限內出示的證據材料有:1、公告;2、由陳非雪父親陳曉文簽字的附條件獲取獎學金的同意書;3、重慶市普通高中聯合招生考生電子檔案卡。庭審質證時,上訴人陳非雪對被上訴人巴蜀中學所舉示的公告有異議,并因被上訴人提交的重慶市普通高中聯合招生考生電子檔案卡系復印件,表示不予質證。對其余證據,當事人雙方均無異議。
二審中,上述證據隨卷移送本院,雙方當事人均未向本院提交新的證據。經審查,本院確認原審判決對相關證據的采信合法、有效,可與原審開庭審理筆錄相印證,作為認定本案事實的依據。據此,本院對案件事實的確認與原審法院無異。并查明,被上訴人巴蜀中學頒發(fā)給上訴人陳非雪的獎狀,與陳非雪之父陳曉文簽字表示同意的內容印制在同一張8開紙上,各占半幅紙面,并在陳曉文簽字后裁一為二。
本院認為,陳曉文系上訴人陳非雪的法定代理人,其可以依法代陳非雪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巴蜀中學關于向陳非雪頒發(fā)7500元獎學金以及待陳非雪初三畢業(yè)升學第一志愿填報巴蜀中學后發(fā)給本人的意思表示,系針對同一標的、在同一時間所作出,其目的在于與陳非雪建立頒發(fā)7500元獎學金的民事法律關系。該意思表示經陳曉文簽字認可后,巴蜀中學與陳非雪之間關于頒發(fā)7500元獎學金以及待陳非雪初三畢業(yè)升學第一志愿填報巴蜀中學后再發(fā)給本人的合同民事法律行為依法成立。同時,因該合同民事法律行為把將來可能發(fā)生的客觀事實的發(fā)生與否作為了獎學金發(fā)放的條件,且不違反法律規(guī)定,與附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構成要件相符,原審判決認定巴蜀中學在對陳非雪頒發(fā)獎狀時附加了條件,并因陳非雪的父親陳曉文簽字認可而認定是雙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并無不當。上訴人關于巴蜀中學向陳非雪頒發(fā)獎狀和上訴人的家長與被上訴人簽定條件約定系兩個不同法律關系的主張,因與事實不符且缺乏相應的法律依據,本院不予支持。上訴人關于其具有決定是否接受獎勵的行為能力,無需代理的上訴理由,因法律并未禁止法定代理人對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依法可以獨立實施行為的代理,且上訴人未舉示相應證據否認陳曉文的代理行為,本院亦不予支持。故上訴人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依法應予駁回。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310元,其他訴訟費200元,合計510元,由上訴人陳非雪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喻志強
審 判 員 劉之瑋
代理審判員 熊學慶
二 ○ ○ 四 年 四 月 二 日
書 記 員 向 川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民事答辯狀(樣式二)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假釋用)
2020-10-14人民法院監(jiān)視居住決定書(刑事案件用)
2020-10-14報請核準死刑案件報告(中級人民法院用)
2020-10-14×××人民檢察院批準逮捕決定書
2020-10-14移送扣押、凍結物品、文件決定書回執(zhí)
2020-10-14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法定代理人到場通知書
2020-10-14糾正不當暫予監(jiān)外執(zhí)行決定意見書
2020-10-14不起訴意見書
2020-10-14×××公安局移送案件通知書
2020-10-14×××公安局延長拘留期限通知書
2020-10-14×××公安局逮捕通知書
2020-10-14犯罪嫌疑人訴訟權利義務告知書
2020-10-14×××公安局調取證據清單
2020-10-14罪犯保外就醫(yī)征求意見書
2020-10-14保外就醫(yī)保證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批準直接受理決定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勘查證
2020-10-14人民檢察院回避復議決定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法定代理人到場通知書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