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黃超軍犯盜竊罪一案
江 蘇 省 高 級 人 民 法 院
刑事判決書(2003)蘇刑二終字第110號
原公訴機關
江蘇省
徐州市
人民檢察院。
上訴人(原審
被告人)張偉,又名張建、張學禮,男,1977年2月23日出生,漢族,初中文化,原系
安徽省渦陽縣高爐酒廠車隊司機,住渦陽縣高爐鎮高爐酒廠宿舍4號樓4單元402室。2002年12月18日因涉嫌盜竊罪被徐州市公安局泉山分局監視居住,同月26日被
刑事拘留,2003年1月25日被逮捕。現羈押于徐州市
看守所。
辯護人汝亞國、張醒,江蘇徐州建偉
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審被告人黃超軍,又名黃小燕,男,1968年5月15日出生,漢族,初中文化,個體出租車司機,住安徽省渦陽縣高爐鎮楊瓦房村黃西自然村19號。曾于2002年1月5日因涉嫌故意傷害罪被渦陽縣公安局逮捕,同年2月1日被渦陽縣人民法院(2002)渦刑初字第94號刑事判決以故意傷害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二年,并于同年2月7日被釋放。同年12月25日又因涉嫌盜竊罪被渦陽縣公安局刑事拘留,2003年1月8日移送江蘇省徐州市公安局泉山分局刑事拘留,同月25日被逮捕。現羈押于徐州市看守所。
江蘇省徐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理江蘇省徐州市人民檢察院指控被告人張偉、黃超軍犯盜竊罪一案,于2003年6月26日作出(2003)徐刑二初字第21號刑事判決。被告人張偉不服,提出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經過閱卷,訊問上訴人、原審被告人,聽取辯護人的辯護意見,認為事實清楚,決定不
開庭審理。現已審理終結。
原判認定:2002年11月,因被告人張偉曾駕車到徐州市為其所在單位用大面值人民幣兌換小面值人民幣,遂覺有機可乘。后被告人張偉與被告人黃超軍預謀,待其再次出車兌換時共同竊取單位現金,并分別向被告人黃超軍繪制行車路線圖一份、交出其駕駛的桑塔納轎車后備箱鑰匙一把。
同年12月18日上午,被告人張偉得知其當日被單位派車去徐州市兌換現金后,按原預謀于行前電話告知了被告人黃超軍。是日中午1時許,被告人張偉駕車隨同該單位三位押車人員抵徐州,并將轎車停放于徐州市教育學院永安公寓附近后下車用餐。先于該車到達的被告人黃超軍見機上前,用張偉事先給其的鑰匙打開該轎車后備箱,將裝有人民幣62.5萬元的編織袋盜出后逃離現場。
同月25日,被告人黃超軍攜贓款人民幣61.8050萬元(贓款差額人民幣6950元被黃超軍用于還債、揮霍)向其居住地公安機關投案自首。案發后,上述退回之贓款已被公安機關扣押并發還被害單位。
原判認為:被告人張偉、黃超軍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采用秘密竊取的手段,盜走單位公款,數額特別巨大,其行為均已構成盜竊罪。系
共同犯罪。被告人黃超軍有攜贓款投案自首的情節,依法對其從輕處罰。被告人黃超軍在
緩刑考驗期內又犯新罪,應對其
撤銷緩刑,數罪并罰。依照《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條、第二十五條、第六十七條、第六十九條、第七十一條、第六十四條之規定,對被告人張偉以盜竊罪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沒收個人全部財產;對被告人黃超軍以盜竊罪判處有期徒刑十二年,罰金人民幣一萬元。撤銷安徽省渦陽縣人民法院(2002)渦刑初字第94號刑事判決中對被告人黃超軍宣告緩刑部分,連同原
判刑罰有期徒刑一年,決定執行有期徒刑十三年,罰金人民幣一萬元;未追回的贓款繼續追繳。
上訴人張偉主要上訴理由為:1、其對所開公車上承載之物負有保管責任,應以職務侵占罪定罪,原判以盜竊罪定性不當;2、其與黃超軍雖在事前策劃過竊款之事,但案發當日其并未與黃超軍聯系,未參與黃竊款的行為。
上訴人張偉辯護人的辯護意見為:1、對張偉利用其職務之便,勾結單位以外的人共同竊取本單位公款的行為,應以職務侵占罪定性,原判以盜竊罪定性不當;2、鑒于本案基本未造成損失的客觀事實,原判對被告人張偉量刑過重。
原審判決書列舉了認定本案事實的證據,所列證據已在一審開庭審理時當庭宣讀、出示并質證。在本院審理中,上訴人張偉及其辯護人均未提出新的證據。本院對
一審判決書所列證據予以確認。本院經審理認為,一審判決認定的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
對于上訴人張偉及其辯護人分別提出的第1點辯解和意見,經查:根據本案相關證據證實,上訴人張偉案發前系本案被害單位在崗司機,其駕車至徐州為單位兌換現金系受單位指派,具有接受工作任務、履行崗位職責的性質。該單位雖為本案所兌換之公款專門配備了隨車押運人員,但由于案發前上述公款始終置于上訴人張偉所駕車輛之后備箱中,且押運人員對所押公款的放入和取出行為均需上訴人張偉使用其掌握的鑰匙方可完成。因此,基于上訴人張偉當時的身份和工作性質,本案所涉公款在空間上處于其實際控制之中。與此相應,在事實上便產生了與其職務相關聯、并與隨車押運人員共同負有的對上述公款妥善保管的義務。上訴人張偉為非法占有上述公款,利用其實際控制并經手保管本案公款之職務便利,勾結單位以外人員黃超軍,共同將單位公款秘密據為已有,其行為特征符合職務侵占罪的構成要件。原判以盜竊罪對上訴人張偉、原審被告人黃超軍定罪不當。上訴人張偉及其辯護人分別關于本案定罪問題的辯解和意見符合法律規定,本院予以采納。
對于上訴人張偉的第2點辯解,經查:根據本案相關證據,證實上訴人張偉于2002年12月18日上午將其出車到徐州的消息電話告知被告人黃超軍的證據有:上訴人張偉和原審被告人黃超軍案發后分別關于張偉事前與黃超軍商議伺機竊取張偉單位公款、張偉向黃超軍繪制行車路線圖并提供轎車后備箱鑰匙一把的供述,表明上訴人張偉既具有非法占有本單位公款的目的,同時亦負有向原審被告人黃超軍提供作案時機的分工;其次,在本案偵查期間及一審庭審中,上訴人張偉和原審被告人黃超軍分別關于案發當日上午,張偉電話告知黃超軍其到徐州出車時間的供述,表明上訴人張偉曾對其案發當日向原審被告人黃超軍提供作案時機、實施共同犯罪的事實供認不諱,且始終得到同案犯黃超軍供述的印證;再次,原審被告人黃超軍作案時非被害單位人員,不具備其利用對工作環境的熟悉而獲知張偉等人去徐州兌換現金準確時間的條件,顯然上訴人張偉利用其特定身份積極實施非法占有本單位公款的行為,是本案犯罪既遂不可或缺的要件。上訴人張偉提出其未參與實際竊取單位公款行為的理由與事實不符,本院不予采納。
本院認為:上訴人張偉、原審被告人黃超軍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利用上訴人張偉系被害單位司機,并與該單位所派押運人員對置于其所駕公車后備箱中之公款共同負有保管責任的職務之便,采取秘密竊取的手段,將本單位財產據為已有,數額巨大,已構成職務侵占罪,且系共同犯罪。其行為侵犯了單位財產所有權,具有社會危害性,依法應予處罰。其中,上訴人張偉系犯意的提起者和犯罪行為的主要策劃者,在實施具體犯罪行為過程中勾結原審被告人黃超軍里應外和,竊取公款,顯系本案主犯。原審被告人黃超軍伙同上訴人張偉具體實施了秘密竊取巨額公款的行為,系犯罪中的實行犯,亦系主犯。上訴人張偉、原審被告人黃超軍均應按照其所參與的本案全部犯罪承擔刑事責任;鑒于本案贓款已基本退回,被害單位損失已基本挽回,犯罪后果較輕,可對兩犯罪行為人酌定從輕處罰。上訴人張偉的辯護人對原判量刑方面的意見符合法律規定,本院予以酌情采納;原審被告人黃超軍犯罪后自動投案,如實供述犯罪事實,并基本退回贓款,系自首行為,依法可以對其從輕處罰;原審被告人黃超軍在緩刑考驗期內又犯新罪,依法應對其撤銷緩刑,數罪并罰。原判審判程序合法,但
適用法律不當,應予改判。
綜上,依照《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九條第(二)項、《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條第一款、第二十五條第一款、第二十六條第四款、第六十七條第一款、第七十七條、第六十九條、第六十四條之規定,判決如下:[Page]
一、撤銷江蘇省徐州市中級人民法院(2003)徐刑二初字第21號刑事判決;
二、上訴人(原審被告人)張偉犯職務侵占罪,判處有期徒刑十二年,沒收財產人民幣一萬元;
(刑期從
判決執行之日起計算。判決執行以前先行羈押的,羈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即自2002年12月26日起至2014年12月25日止)
三、原審被告人黃超軍犯職務侵占罪,判處有期徒刑五年。撤銷安徽省渦陽縣人民法院(2002)渦刑初字第94號刑事判決中對原審被告人黃超軍宣告緩刑部分,連同原判刑罰有期徒刑一年,決定執行有期徒刑五年六個月;
(刑期從判決執行之日起計算。判決執行以前先行羈押的,羈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即自2002年12月25日起至2008年5月21日止)
四、對原審被告人黃超軍犯罪所得人民幣六千九百五十元繼續予以追繳,發還被害單位。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高 軍
審 判 員 范祝三
代理審判員 畢曉紅
二OO三年九月五日
書 記 員 陳勁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