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二七區人民法院
(2003)二七民二初字第358號
原告李宏典(反訴被告),男,漢族,1937年10月16日出生,住鄭州市中原區電廠路2號院1號樓20號。
委托代理人李淇,鄭州創志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魏普輝,男,漢族,住鄭州市二七區兌周村35號樓46號。
被告(反訴原告)鄭州迪信通電子通信技術有限公司,住所地:鄭州市二七區德華街68號友誼廣場三樓。
法定代表人劉東海,董事長。
委托代理人梅華,職員。
委托代理人靳建麗,河南鄭大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李宏典與被告鄭州迪信通電子通信技術有限公司股權轉讓合同糾紛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的委托代理人魏普輝、李淇
,被告的委托代理人梅華、靳建麗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訴稱:2002年5月6日,原被告簽訂《股權轉讓協議書》一份,雙方約定,原告將其擁有的迪信通第四分公司49%的股權(包括中原路103號、面積 534平方米的商業用房的使用權及其裝修費用和其它固定資產)轉讓給被告后,鑒于原告多年來在中原路103號經營移動業務所產生的行業品牌效應,被告仍在享受并受益,被告保證原告擁有迪信通第四分公司每年凈利潤的20%,期限至中原路103號營業廳租賃期滿為止。被告應于迪信通第四分公司當年的年終決算后 30日內一次性支付原告,逾期支付,按中國人民銀行有關逾期付款的規定雙倍支付延期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同時,協議還約定:為使原告享有的上述利潤得以實現,被告應每月將迪信通第四分公司的財務報表送交原告,若逾期提交,除承擔違約金50000元外,并按200000元的利潤分配標準給付原告。但是,雙方簽訂協議并完成股權轉讓后,被告卻不按協議約定向原告提供財務報表,已嚴重違約。故請求判令被襖給付2002年度的利潤分成23333元,逾期利息 1470元,支付違約金50000元。
被告辯稱:我方對《股權轉讓協議書》內容沒有異議。原告在起訴書中所說的“在中原路103號經營移動業務所產生的行業品牌效應”是根本不存在的,“被告仍在享用并受益”不是客觀事實,原告“擁有迪信通第四分公司每年凈利潤的20%”是不符合法律規定的,是違背法律精神的。品牌效應不存在,協議就不能有效成立,也就構不成違約,請求駁回原告訴訟請求。
被告反訴稱:根據雙方簽訂的協議第九項,本案原告無償使用我方二樓一間約20平方米的辦公室,并承諾2003年4月1日前撤出。但原告并未按期撤出,經被告多次催促,原告才于2003年6月27日搬出辦公室。原告的遲遲不予撤出,影響了我方經營并且造成損失。請求判令原告賠償經濟損失5700元。
反訴被告辯稱:被告的反訴與事實不符,不能成立。“逾期”搬出辦公室的原因,完全是由于被告沒有給原告留出合理的騰房時間造成的,責任在被告。被告要求賠償5700元的經濟損失沒有任何事實依據,退一萬步講,其房租充其量也不過1500元,因其二樓辦公室每平方每月租金標準為30元,20平方米二個半月就是1500元。故請求駁回被告的反訴請求。
經審理查明:原被告雙方以往系合作經營關系,雙方共同經營鄭州迪信通電子通信技術有限公司第四分公司(以下簡稱迪信通第四分公司)。2002年5月6日,原被告解除合作經營關系,簽訂《股權轉讓協議書》一份,協議約定:原告將其擁有的迪信通第四分公司49%的股權(包括中原路103號、面積534平方米的商業用房的使用權及其裝修費用和其它固定資產)以280000元的價格轉讓給被告,此后,原告不承擔任何債權債務。……鑒于原告多年來在中原路103號經營移動業務所產生的行業品牌效應,被告仍在享受并受益,被告保證原告擁有迪信通第四分公司每年凈利潤的20%,期限至中原路103號營業廳租賃期滿(包括以后續租期)為止。被告應于迪信通第四分公司當年的年終決算后30日內一次性支付原告,逾期支付,按中國人民銀行有關逾期付款的規定雙倍支付延期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同時,協議還約定:為使原告享有的上述利潤得以實現,被告應每月將迪信通第四分公司的財務報表送交原告,若逾期提交,除承擔違約金50000 元外,并按200000元的利潤分配標準給付原告。被告在承租后的辦公區內仍給原告保留一間約20平方米的辦公室供原告辦理業務,上述協議如一方違約,應向對方支付違約金50000元并賠償給對方造成的全部經濟損失……等。協議簽訂后,雙方開始履行。2002年6月11日,原告向被告出具信函,告知被告于 2003年4月1日前撤出被告供原告無償使用的一間約20平方米的辦公室,但到期后,原告未按時搬出。2003年4月9日,被告通知原告要求原告于 2003年4月12日前歸還辦公室。被告稱曾于2002年6月10日致函給原告要求原告歸還辦公室,但原告對此不予認可,被告也無證據證明將此信函送達給了原告。2003年6月27日,原告搬出了該辦公室。
審理中查明:原被告雙方簽訂協議并完成股權轉讓后,被告未按協議約定向原告提供財務報表,也未付給原告2002年的利潤分成。2003年7月1日,原告訴至本院,請求判令被告給付2002年度的利潤分成23333元,逾期利息1470元,支付違約金50000元。被告則提出反訴,否認原告在中原路103號經營移動業務所產生的行業品牌效應,同時向本院提交對其消費者的“調查問卷”以證明該觀點。另,被告反訴請求判令原告賠償經濟損失5700元(房租)。
另查明:被告所租房屋每平方米月租金為46.43元。
上述事實,有《股權轉讓協議書》、信函、房地產租賃契約、調查問卷及當事人的陳述為證。
本院認為:原被告雙方簽訂的《股權轉讓協議書》系雙方真實意思表示,內容不違反國家法律規定,該協議有效,具有法律約束力,原被告均應依照協議規定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協議內容中關于“原告在中原路103號經營移動業務所產生的行業品牌效應”是雙方協議中日后利潤分成的基礎,雙方在簽訂協議時對此已有充分的討論和協商。而協議生效后,被告不按約履行協議,至今又否認原告的品牌效應,無理無據,本院不予支持。被告為否認原告在中原路103號經營移動業務所產生的行業品牌效應而向本院提交對其消費者的“調查問卷”,該證據的收集方式,不能全面、客觀的反映案件事實,不具有法學邏輯上的必然性,屬無效證據,本院不予采信。
原告要求被告賠償逾期利息損失1470元,支付違約金50000元,這里的違約金數額已足以補償原告的利息損失,故本院對原告要求被告賠償逾期利息損失 1470元的請求不予支持。反訴中,原告未按承諾時間搬出占用被告的辦公室,應按20平方米的面積和逾期占用天數將租金補償給被告。對形成本案本訴糾紛,被告承擔全部責任;對形成本案反訴糾紛,原告承擔全部責任。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條、第一百零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之規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鄭州迪信通電子通信技術有限公司在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給付原告李宏典2002年度的利潤分成23333元,支付違約金50000元 ,逾期履行,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二、原告李宏典在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給付被告鄭州迪信通電子通信技術有限公司房屋占用補償費2693元,逾期履行,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三、駁回原告李宏典其它訴訟請求;
四、駁回被告鄭州迪信通電子通信技術有限公司其它反訴請求。
案件受理費2930元,由被告負擔;反訴費240元,由原告負擔(該費用已由原被告分別全部墊付,雙方應將應承擔費用連同判決主文一并執行給付對方)。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河南省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 判 長 郭 明
審 判 員 李 曄
審 判 員 李留聚
二OO 三年八月二十日
書 記 員 魏彩霞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會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筆錄
2020-10-14×××人民法院對申請回避的決定書(刑事案件用)
2020-10-14布告(公布執行罪犯死刑用)
2020-10-14人民法院立案登記表(刑事申訴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傳票(刑事案件用)
2020-10-14罪犯保外就醫取保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刑事抗訴書
2020-10-14刑事確認復查決定書
2020-10-14逮捕決定書
2020-10-14呈請拘留報告書
2020-10-14刑事反訴狀
2020-10-14傳喚證
2020-10-14×××公安局逮捕通知書
2020-10-14×××看守所釋放證明書
2020-10-14×××公安局重新計算偵查羈押期限通知書
2020-10-14×××公安局收取保證金通知書
2020-10-14換押證
2020-10-14訊問筆錄
2020-10-14×××公安局調取證據清單
2020-10-14×××公安局扣押物品、文件清單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