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中國船舶工業物資東北有限公司訴
被告珠海東北金城房產開發公司商品房
買賣糾紛 廣東省珠海市香洲區人民法院
民事判決書(2003)香民一初字第3632號
原告:中國船舶工業物資東北有限公司,地址:
遼寧省
沈陽市沈河區風雨壇街一號。
法定代表人:于洪華,董事長。
委托代理人:鄭東,
北京市建元
律師事務所廣州分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易伏祥,北京市建元律師事務所廣州分所律師。
被告:珠
海東北金城房產開發公司,住址:珠海市情侶中三海大廈九樓。
法定代表人:戴振鐸,經理。
委托代理人:戴鵬,男,1970年12月19日出生,漢族,住址:珠海市情侶中路三海大廈九樓,系該
公司法律事務部職員。身份證號:110108197012199795。
委托代理人:黎曉燕,女,1972年5月17日出生,漢族,住址:珠海市情侶中路三海大廈九樓,系該公司法律事務部職員。身份證號:210112197205173821。
上述原告訴被告
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由審判員陳新強獨任審判,公開
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的委托代理人鄭東、易伏祥以及被告的委托代理人戴鵬、黎曉燕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訴稱:2001年8月,原告經與被告協商一致,共同簽署了編號為GF0048382的《商品房
購銷合同》,約定原告向被告購買由其所開發的三海大廈金海樓33層A房,房屋面積144.6平方米,最后實際售價6916元/平方米,總計價款為1000053元。2001年8月13日,原告依約向被告支付了上述款項。
但被告卻未能如約履行
合同義務,除未能按合同約定期限將上述房屋交付原告使用外,且始終未能向原告出具正式的收款發票。經原告向有關部門查詢,發現原告所購房屋早在1997年已被被告抵押給珠海農村信用合作聯社吉大信用社;而且,該房屋因被告與中國工商銀行沈陽市銀信支行之間的糾紛,還曾先后于1998年前及2002年被遼寧省沈陽市中級人民法院予以查封,房屋同時處于被抵押狀態。
因此,原告認為,鑒于被告在與原告簽訂
購房合同時故意隱瞞房屋已抵押的事實,其此種欺詐行為嚴重侵害了原告的合法權益,導致原告
簽訂合同之目的無法實現,故懇求法院依法支持原告的訴訟請求:1.請求解除編號為GF0048382的《商品房購銷合同》;2.判令被告雙倍返還原告已付的購房款共2000106元及支付利息136345.10元(按銀行同期
貸款利率計算,自2001年8月13日起暫計至2003年11月30日止);3.判令被告承擔本案的
訴訟費用。
被告辯稱:一、被告與原告于2001年4月共同簽署的編號為GF0048382的《商品房購銷合同》,而原告向被告支付房款實際是99年10月10日
撫順石化公司暨石油一廠軍事代表室將93年8月投入到被告公司100萬元集資款的
債務轉讓給原告的。2001年4月28日原告又與被告簽訂《關于用商品房抵押還集資款的
協議書》,在此協議第三條,關于購房款利息問題雙方已闡述得很清楚,房價原告為1308630元,其中100萬元用于償還集資款,多余出308630元作為集資款回報即利息。所以,原告支付利息的訴訟請求,法院不應支持。并且在雙方簽訂購房合同時,被告將此房屋已抵押的事實已告知原告,也就是說原告是在知情的情況下才簽訂購房
抵押合同的。因此,原告說被告是故意隱瞞房屋已抵押的欺詐行為是不成立的。
二、原告100萬元集資款是2001年4月28日轉為購房款的,起訴日期為2003年12月1日,根據《民法通則》第七章規定,已超出2年的
訴訟時效,法院應不予受理此案。
三、在第二條款中寫明,金海樓33層A房是償還被告所欠的100萬元集資款,是以抵押的形式,所以并不存在真正的購房款。被告簽
購房協議的原意并不是買賣關系,而是作為償還100萬元集資款的擔保。如被告有錢償還了100萬元集資款,該購房協議即失效。
綜上所述,我司認為:其一、原告的訴訟請求已超出訴訟時效,法院應不予受理;其二、原告故意抬高標的物的價格,我司將不承擔本案的訴訟費用;其三,我司只承擔欠原告的100萬元集資款。
經審理查明:1999年10月10日,原、被告及中國人民解放軍撫順石油化工公司暨石油一廠軍事代室(下稱撫順軍代室)三方簽訂一份《關于退還中船東北公司集資款的協議》,約定:被告在1993年8月收到撫順軍代室的100萬元,三方同意將此100萬元
債權轉讓給原告。由被告在2000年分二次償還給原告。之后,被告沒有按約還款。
2001年4月6日,原、被告簽訂了一份《商品房購銷合同》約定由原告向被告購買由被告開發的珠海三海大廈金海樓33層A座,建筑面積144.6平方米,總房款為1000053元,交房日期為同年12月30日。
2001年4月28日,原、被告及撫順軍代室三方簽訂了一份《關于用商住房抵押還集資款的協議書》。協議約定:被告同意將三海大廈的金海樓33層A房做為抵押償還原告所欠的100萬元集資款,金海樓33層A房面積144.6平方米,售價為每平方米9050元,總價款為1308630元,除用房抵償100萬元外,其余308630元作為100萬元集資款從1993年8月至雙方簽訂該協議時的存款回報,雙方不再互找房款差價。同年8月13日,被告向原告開出1000053元的收款收據。
另查:1998年12月,沈陽市中級法院對訟爭的房屋進行了查封,但查封之前,訟爭的房屋處于抵押狀態,目前仍處于抵押查封狀態。被告開發的三海大廈,目前未通過綜合驗收,被告亦沒有將訟爭房屋交付原告,被告提出,在雙方簽訂購房合同時,已將查封的情況告知了原告,但未能舉證證明,原告對此不予認可。
本院認為:原、被告簽訂的購房合同,是正式的購房合同,符合商品房買賣合同的條件,該合同合法有效,依法應予保護。雙方訟爭的房屋按三方于2001年4月28日簽訂的協議書,房價為1308630元,而合同的價格僅為1000053元,其余作為集資款的存款回報,據此說明,原告是要求取得訟爭房屋,而不是僅為取回100萬元本金,而且雙方也沒有到有關部門辦理
抵押擔保手續。故被告抗辯雙方簽訂購房合同目的是抵押擔保而不是購房的理由不成立,本院不予采信。由于雙方簽訂購房合同時,該房屋處于抵押查封狀態,被告的行為違反了法律的規定,原告要求
解除合同,理據充分,應予支持,被告應將購房款1000053元返還給原告,并支付相應的利息。
關于原告要求被告承擔100萬元
賠償責任問題,由于被告未能舉證證實在雙方簽訂購房合同時已將訟爭
房屋抵押查封的情況告訴原告,故本院采納原告主張的在雙方簽訂購房合同時,被告隱瞞了所售房屋已經抵押的事實,被告應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由于雙方在簽訂購房合同時,原告的債權已達130萬余元,除100萬元作為購房款外,其余作為存款回報,現被告如果僅返還100萬元,原告將損失30多萬元,這有失公平,故原告要求被告承擔賠償責任,理據充分,應予支持,但原告要求賠償100萬元,明顯過高,綜合本案的實際情況,由被告賠償50萬元為宜。
關于被告抗辯的訴訟時效問題,雙方簽訂的購房合同的交房時間是2001年12月30日,原告于2003年11月提起訴訟,并未超過訴訟時效。而且被告至今不能交付訟爭房屋,仍處理
違約狀態,故被告關于訴訟時效的抗辯,理由不充分,本院不予采納。
綜上,根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九十四條、第一百零七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品房買賣
合同糾紛案件
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九條之規定,判決如下:
一、解除原、被告于2001年4月6日簽訂的編號為GF0048382的《商品房購銷合同》。
二、被告應返還原告購房款人民幣1000053元并支付利息人民幣136345.10元(利息計算起止時間為2001年8月13日至2003年11月30日止)。
三、被告應賠償原告損失人民幣50萬元。
上述二、三項,被告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10日內履行完畢。
四、駁回原告的其他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人民幣20692元,財產保全費人民幣11520元,合計32212元,由原告負擔4212元,由被告負擔28000元,原告預交的不退還,被告承擔的28000元,由被告在上述期限內直接支付給原告。[Page]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提出
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廣東省珠海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 判 員 陳 新 強
二00四年二月二十四日
本件與原本核對無異
書 記 員 謝 彩 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