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
(2004)滬高民三(知)終字第13號
上訴人(原審原告)上海第一生化藥業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商邱路387號。
法定代表人張駿蒔,董事長。
委托代理人張驍銘,上海市申茂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汪濤,上海市滬中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上海惠海生化制品廠,住所地:上海市南匯區鹽倉鎮川南奉公路5918號。
法定代表人黃新觀,董事長。
委托代理人金武,該廠職工。
原審第三人沙龍華。
上訴人上海第一生化藥業有限公司因專利權權屬糾紛一案,不服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2003)滬一中民五(知)初字第93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上訴人和被上訴人的委托代理人均到庭參加訴訟,原審第三人經本院合法傳喚未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審法院查明:從1977年11月至1978年6月,第三人曾在上海生物化學制藥廠(下稱生化廠)肝素小組工作。1982年11月,生化廠制定了《“肝素鈉”產品工藝規程和崗位安全技術操作法》,在《“肝素鈉”產品工藝規程》上署名的車間技術負責人為黃臻輝、技術科長為蔣永生、總工程師為陳浩然。后“肝素鈉”產品獲得藥品批準文號。生化廠制定的《技術保密制度暫行規定》中規定的保密范圍有“1、我廠目前在產及以前研究生產過的品種的工藝、技術、資料、檔案、內控質量標準及化驗方法(藥典已收載的除外),有關技經指標、特殊設備及圖紙等。2、正在研究開發的新品種、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的設計方案,工藝、技術、圖紙、資料、檢定方法及技經指標”等。在1993年7月13日第三人與生化廠簽訂的《勞動合同》中亦約定了乙方(第三人)必須遵守保密規定,不得泄露本企業的技術秘密和經濟秘密。從1991年開始,第三人在生化廠負責血管舒緩素(胰激肽釋放酶)的科研攻關項目。1994年7月,生化廠和上海第一制藥廠聯合組建了上海第一生化藥業公司。公司組建后,原生化廠和上海第一制藥廠改為隸屬于該公司的內部核算單位。第三人遂被安排在公司研究所工作,從事二酶(胰激肽釋放酶、彈性酶)項目的科研攻關。1996年12月1日,第三人從公司研究所被調往生化廠,1997年10月31日又因工作需要被調往金隆分廠,負責生產技術、管理工作。2000年5月8日,第三人向公司申請提前退休。同月29日,公司同意第三人提前待退休,并要求第三人不得泄露和應用公司產品的技術和資料。2001年12月,上海第一生化藥業公司變更名稱為上海第一生化藥業有限公司,即原告。
被告成立于1999年9月14日,經營范圍為醫藥中間體、化妝品中間體的制造、咨詢及科技“四技”服務等,注冊資本為人民幣300萬元,其中,第三人出資人民幣22萬元,出資比例為7.33%。2000年8月1日,被告聘請第三人擔任該廠總工程師。同年9月7日,被告以第三人和金武為發明人,向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申請名為“一種肝素及其制備方法”的發明專利,該申請于2001年2月 14日公開,其內容摘要為:“肝素的提取起始原料為腸粘膜,通過酶水解或者鹽水解得到含有肝素的溶液,再通過聚苯乙烯二乙烯苯三甲胺季胺型強堿性陰離子交換樹脂吸附,洗滌,洗脫出肝素類粘多糖物質,本發明特征是此物質經過精制、純化操作最終得到精品肝素,采用有機溶媒的分級沉淀,從中分離出類肝素類其他粘多糖,如硫酸皮膚素等物質,再經過二次過氧化氫氧化的精制操作,使最終精品肝素質量達到單位效價高,無菌、無熱原、無雜質,透光率、收得率均達到國際國內領先水平,且操作簡便,適合于規模生產。”2003年1月3日,原告就上述發明專利申請權糾紛,向上海市知識產權局請求調解,但未能與被告達成調解協議。同年6月11日,上述發明專利申請獲得授權,專利號為ZL 00 1 25093.0.
另查明,上述發明專利的發明人之一金武于1990年從復旦大學管理科學系管理科學專業畢業,先后在上海自動化儀表三廠、上海虹口區工業供銷公司等單位工作。被告成立時,金武出資人民幣23萬元,出資比例為7.67%。2001年7月,經被告申報,金武獲得生物醫藥專業高級工程師任職資格。
原審法院認為,根據原告提供的證據,第三人從1977年11月至1978年6月在生化廠肝素小組工作。而生化廠的《“肝素鈉”產品工藝規程和崗位安全技術操作法》形成于1982年11月,且在《“肝素鈉”產品工藝規程》上署名的車間技術負責人為黃臻輝、技術科長為蔣永生、總工程師為陳浩然。因此,原告提供的證據既不足以證明在“肝素鈉”產品的核心技術形成時,第三人接觸或知悉該技術,又不能證明該技術是第三人在本職工作中作出的發明創造。故原告認為第三人將原告“肝素鈉”產品的專有技術泄露給被告申請專利,進而要求被告將名稱為“一種肝素及其制備方法”的發明專利的申請權歸還原告的訴訟請求缺乏事實依據。據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第六條第一款之規定,判決如下:原告上海第一生化藥業有限公司的訴訟請求,不予支持。一審案件受理費人民幣1,000元,由原告上海第一生化藥業有限公司負擔。
判決后,上海第一生化藥業有限公司不服,向本院提起上訴稱:原審法院認定上訴人所提供的證據不足以證明第三人曾接觸或知悉“肝素鈉”產品的核心技術,也不能證明該技術是原審第三人在本職工作中作出的發明創造,屬認定事實不清。實際上,上訴人早在 1977年初已經掌握了“肝素鈉”的產品工藝,而被上訴人權利要求書中的技術幾乎與上訴人的技術一致。原審第三人從1977年11月到1978年6月之間在上訴人的肝素車間工作過,作為廠里技術人員,原審第三人不僅有條件取得上述技術資料,并且也有能力從一個中等技術人員的角度去理解、掌握該項技術,故涉訟發明專利應作為職務發明歸上訴人所有。上訴人請求撤銷原判,判決專利“一種肝素及其制備方法”(專利號:00125093.0)的專利權人為上訴人。
被上訴人上海惠海生化制品廠辯稱:原審法院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原審判決是正確的。
原審第三人沙龍華在庭審前向本院提交的書面意見稱:上訴人1977年的技術與1983年5月公開出版的《藥物制劑注解》中的技術是一樣的,該技術已被市場淘汰,系爭的專利技術是從動物腸粘膜中提取的一種高規格肝素的新技術。
二審中,上訴人提供了《肝素鈉藥品生產工藝規程》目錄和1977年的肝素鈉離子交換法試產暫定工藝、離子交換法生產肝素鈉精制工藝(暫定),用于證明上訴人早在1977年初就掌握了系爭發明專利所涉及的技術方案,原審第三人利用了上訴人所有的未公開的技術資料。
對上述證據材料,上訴人和被上訴人均當庭表示,上訴人在一審中已經提供并經庭審質證。
對上訴人二審中提供的上述證據材料,本院認為,一審庭審筆錄記載,上訴人在庭審中向被上訴人出示了該證據材料,對此,被上訴人在二審庭審中也予以確認,但上訴人在一審中并未作為證據材料在舉證期限內向原審法院提供,原審法院的卷宗中沒有該部分書證,而且,上訴人在一審庭審中明確,其主張的是形成于1982 年的“肝素鈉”專有技術,故原審亦未將上訴人1977年的“肝素鈉”工藝規程作為證據進行舉證質證,故上述證據材料不能作為一審證據材料。鑒于被上訴人在二審當庭表示,對上述證據材料堅持其在一審中的意見,即被上訴人愿意對該證據材料質證,故該證據材料可作為二審新的證據。
本院經審理查明,原審法院認定的事實屬實。
本院認為,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加以證明。沒有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應承擔不利的后果。一審中,上訴人主張,原審第三人將上訴人形成于1982年的“肝素鈉”產品的專有技術泄露給被上訴人申請專利,故系爭專利權應歸上訴人所有。但原審法院查明,上訴人提供的證據不足以證明1982年“肝素鈉”產品的核心技術形成時,原審第三人沙龍華接觸和知悉該技術,又不能證明該技術是第三人在本職工作中作出的發明創造。由此,原審法院認為上訴人的原審訴訟請求缺乏事實依據,難以支持,并無不當。二審中,上訴人又主張,上訴人的“肝素鈉”的工藝規程實際形成于1977年初,原審第三人將上訴人1977年的工藝規程泄露給被上訴人申請專利,故系爭專利權應屬上訴人所有。對此,本院認為,上訴人的上訴請求所依據的事實在原審中并未主張,亦未經原審法院審理,現上訴人提供新的證據材料,主張新的事實和理由,顯已超出二審審理的范圍,故對上訴人的上訴請求,本院不予支持。上訴人可就其訴請所依據的新的事實另案起訴。
綜上,原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依法應予維持。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人民幣1,000元,由上訴人上海第一生化藥業有限公司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朱 丹
代理審判員 范 倩
代理審判員 鞠曉紅
二OO四年三月三十日
書 記 員 樂 靜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人民法院調卷函(審理人民檢察院民事、行政抗訴案件用,樣式二)
2020-10-14刑事裁定書(核準類推案件用)
2020-10-14保證書(取保候審的保證人用)
2020-10-14×××人民法院決定書(退回減刑、假釋建議書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裁定書(二審維持原判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終止審理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取保候審決定書(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拘留決定書(刑事案件用)
2020-10-14關于……(被告人姓名和案由)一案的審理報告(二審刑事案件用)
2020-10-14報請核準死刑案件報告(中級人民法院用)
2020-10-14人民法院釋放通知書(刑事案件用)
2020-10-14解除強制措施申請書(律師刑事訴訟格式文書)
2020-10-14扣押郵件、電報通知書回執
2020-10-14解除扣押決定書
2020-10-14撤銷不(予)批準逮捕決定通知書
2020-10-14適用簡易程序意見書
2020-10-14刑事賠償立案決定書
2020-10-14刑事賠償確認書
2020-10-14刑事反訴狀
2020-10-14退還保證金通知書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