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 「摺〖墶∪恕∶瘛》ā≡?br />民 事 判 決 書
(2006)瓊民二終字第37號
上訴人(原審原告):劉華國,男,漢族,1941年12月12日出生,中學退休教師,現住
???/a>市規劃局宿舍4棟802房。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人民教育出版社。住所地:
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南大街17號1號樓。
法定代表人:韓紹祥,該社社長。
委托代理人:張曉霞,該社版權處副處長。
委托代理人:程波,該社版權管理人員。
上訴人劉華國因與被上訴人人民教育出版社著作權糾紛一案,不服
海南省??谑兄屑壢嗣穹ㄔ海ǎ玻埃埃叮┖V蟹袢踝值冢碧柮袷屡袥Q,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
開庭進行了審理。上訴人劉華國,被上訴人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委托代理人張曉霞、程波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審法院查明:人民教育出版社與英國朗文出版集團有限公司合編并于1993年起出版發行英語《教師教學用書》(初一至高三用書),版權歸人民教育出版社所有。該叢書中詳細介紹了"連鎖操練"的英語復習方法。劉華國認為該法抄襲了與其任
湖南邵陽一中英語教師時探索形成的英語教學方法"分組操練法"。劉華國為主張其是分組操練法的創辦者,分別舉出其申請公正機關公正的由其手寫的《情況介紹》,《公開課情況介紹》,并由相關單位或個人蓋章或
簽字認可的認證書,邵陽市一中工會于1983年自編的第一期刊物《李子園》刊載的劉華國撰寫的《以聽說領先組織課堂教學的點滴體會》
公證書、證明劉華國于1983年邵陽市教學研究會上提交了《"用分組練習法"加強外語課堂教學的模仿性和實踐性》一文的證人證言的公證書,及部分證人證言的公證書。人民教育出版社對上述公證書的證明力均不予認可。
另查:劉華國為本案聘請律師代理共花費人民幣5000元。
原審法院認為:為避免與專利法保護的領域相混淆及防止把公有領域的東西列進專有領域予以保護,著作權法確立了只保護表述形式不保護思想的保護范圍。本案中,教學方法是一種處于公有領域的思想范圍,并非劉華國所主張的口述作品,不屬于著作權法保護的范圍。而且,對教學方法的盲目保護將會妨礙教育科學與文化的發展,對教育公共利益的拓展沒有任何積極意義,故劉華國主張其享有"分組操練法"的教學方法之著作權并進而主張人民教育出版社
侵權無法律依據,該院不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五條之規定,判決如下:駁回劉華國的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810元,由劉華國負擔。
上訴人劉華國不服原審法院的上述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稱:一、原審法院執法有錯,認識有誤。1、案件定性有錯。本案為著作權糾紛而非
專利糾紛,爭議的焦點是上訴人的4個口述和文字作品被剽竊;2、上訴人的4個口述和文字作品受著作權法保護;3、錯誤將教學方法定位于"處于一個思想范圍",進而否定上訴人的4個作品為非口述作品,不受著作權法保護;4、錯誤將教學方法全部列入公有領域。上訴人的分組操練法是獨創作品,屬于專有領域。二、執法不公,偏聽被上訴人的謊言和誤導。三、違反審判程序,被上訴人一審有2個證據舉證時間超過7天。故請求
撤銷原判,判令人民教育出版社賠禮道歉并賠償侵權損失費2萬元和律師費5000元。
被上訴人人民教育出版社答辯稱:分組操練法作為一種教學方法,不是著作權法意義上的作品,不受著作權法保護;答辯人沒有侵犯上訴人的著作權;上訴人在一審起訴時超過了
訴訟時效。請求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經審理查明:本院對原審法院查明的事實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著作權法上的作品是指在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內具有獨創性并能以某種有形形式復制的智力成果,著作權法保護作品的表達,而不保護作品所包含的思想和主題。本案中"分組操練法"就其本身性質而言,是一種英語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教師和學生為了實現共同的教學目標,完成共同的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的方式和手段,是一種處于公有領域的思想范圍,不屬于著作權法保護的口述作品。由于劉華國未在文字作品中完整地表述"分組操練法",故劉華國主張人民教育出版社侵犯其作品的著作權證據不足,原判駁回其訴訟請求并無不當,本院依法予以維持。上訴人劉華國上訴理由不成立,本院不予支持。綜上,本院依照《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一百五十八條之規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810元,由劉華國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戴義斌
審 判 員 范 忠
審 判 員 高江南
二○○六年十二月八日
書 記 員 程 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