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滬高民三(知)終字第91號
上訴人(原審原告)臺州市黃巖華陽電動車有限公司,住所地浙江省臺州市黃巖區大橋路79號。
法定代表人林海榮,該公司董事長。
委托代理人刁玉生,北京國林貿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專利代理人。
委托代理人白玉冰,浙江星韻律師事務所臺州分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謝壽椿,男,漢族,1935年6月24日出生,住上海市閔行區七寶鎮七莘路2999弄49號102室。
委托代理人張正松,上海市匯業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王玉瑋,上海市匯業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臺州市黃巖華陽電動車有限公司因專利權權屬糾紛一案,不服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2006)滬一中民五(知)初字第29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上訴人臺州市黃巖華陽電動車有限公司的委托代理人刁玉生、白玉冰,被上訴人謝壽椿及其委托代理人張正松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審法院經審理查明:2003年8月13日,羅斌(英文名:HARVEY LO)與李躍巖簽訂一份協議,協議約定:羅斌提供新產品開發,定名為“E-WAY”&“SNAPPLE SCOOTOR”,羅斌委托李躍巖在中國負責制造樣品供客戶確認及成品的生產等。羅斌稱其于1998年至2004年期間擔任美國GMG公司派駐中國的采購部總經理,李躍巖系原告臺州市黃巖華陽電動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陽公司”)的總經理。
2003年8月20日,羅斌致函李躍巖與被告謝壽椿,要求訂購30臺E-WAY電動滑板車,并稱這30臺車出貨后到下次訂單,車型非常有可能有局部修改。8月至12月期間,被告謝壽椿在原告華陽公司處,以原告華陽公司的名義用傳真方式與多家案外公司聯系制作電動車零部件模具的事宜,在部分傳真件中被告謝壽椿對零部件的規格、尺寸、形狀等要求作了具體描述,并繪圖作輔助說明,被告謝壽椿同時還就產品成形的進展情況向羅斌作匯報。同一時期,原告華陽公司向案外公司支付了多筆電動車模具費。2003年11月25日,原告華陽公司發布了EVQ-1型四輪電動滑板車的企業標準,該標準的主要起草人為謝壽椿。11月28日,原告華陽公司向臺州市質量技術監督局黃巖分局申請對EVQ-1型四輪電動滑板車申報備案。12月12 日,原告華陽公司向美國出口了420輛EVQ-1型四輪電動滑板車。12月28日,浙江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向原告華陽公司頒發了EVQ-1型四輪電動滑板車的《執行標準備案登記證》。
2003年12月8日,被告謝壽椿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申請“電動代步車”的外觀設計專利。2004年7月21 日,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其專利,專利號:ZL200330133682.6,設計人:謝壽椿。2005年6月28日,北京康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法定代表人余剛出具一份證明稱:其接受謝壽椿先生委托,辦理專利申請事宜,從未與華陽公司有過業務上的往來,更未收到華陽公司的“電動代步車”圖片和外觀設計電腦圖等。
原告因認為:自己為電動代步車及其外觀設計的研制和技術改進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故提起訴訟,要求判令“電動代步車”外觀設計專利權歸原、被告雙方共有。在一審庭審中原告稱,其主張系爭專利權共有的依據是原、被告之間存在合作開發關系。
另查明,雙方當事人在一審庭審中均認為,本案系爭專利“電動代步車” (專利號:ZL200330133682.6)所具有的富有美感、獨特的新設計主要在于三部分:車頭、立柱、四輪,車頭系在二輪電動車車頭的基礎上改進而成的。被告謝壽椿提供了其于2003年6月至8月期間繪制的部分電動代步車零部件草圖,其中包括底板、立柱、車輪、支架等。
原審法院認為: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的專利證書上的記載,被告謝壽椿系“電動代步車”外觀設計專利(專利號:ZL200330133682.6)的設計人與專利權人。原告華陽公司在本案中認可被告謝壽椿為上述專利的設計人之一,同時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第八條“兩個以上單位或者個人合作完成的發明創造、一個單位或者個人接受其他單位或者個人委托所完成的發明創造,除另有協議的以外,申請專利的權利屬于完成或者共同完成的單位或者個人;申請被批準后,申請的單位或者個人為專利權人”之規定,主張其與被告謝壽椿合作開發了電動代步車,應當共同享有上述系爭專利。由于被告謝壽椿對原告華陽公司的上述主張持有異議,故原告華陽公司應當就其主張承擔充分的舉證責任。
基于原告華陽公司與被告謝壽椿之間既無勞動合同關系,雙方又未簽訂過合作開發協議,原告華陽公司主張雙方存在事實上的合作開發關系,故依據相關法律規定與現有證據審查原告華陽公司的該項主張是否成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三百三十五條之規定,“合作開發合同的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進行投資,包括以技術進行投資;分工參與研究開發工作;協作配合研究開發工作。”因此,原告華陽公司應當舉證證明其在本案系爭專利電動代步車的研究開發過程中參與了哪些開發工作。從原告華陽公司提供的證據及其證明觀點來看,其主張:1、其參與設計了系爭電動代步車的車頭、立柱等部件;2、其為電動代步車外觀設計方案的決策者;3、其是電動代步車的生產者。針對原告華陽公司的上述主張,原審法院認為,首先,原告華陽公司以圖紙與生產證明等證據來證明其實際參與了系爭產品的設計工作,但該部分證據不僅在證據形式上因無原件而存有瑕疵,而且這些證據的內容也無法反映原告公司的工作人員具體從事了產品研發工作,以及完成了產品哪些關鍵部分的設計工作。其次,原告華陽公司訴稱并提供協議證明,電動代步車系原告根據美國GMG公司的要求出口到美國的產品。羅斌于2003年8月20日向原告華陽公司的李躍巖與被告謝壽椿致函時,提及兩次訂單之間車型有可能要局部修改。另一方面,被告謝壽椿在向其他廠家訂購并改進電動代步車零部件過程中,均向美國GMG公司派駐中國的代表羅斌匯報相關進展情況。因此,從上述三方合作的情況來看,原告華陽公司亦不可能是電動代步車的設計方案決策者。第三,對于原告華陽公司稱其為電動代步車的生產者,被告謝壽椿亦予以確認,然而產品的制造行為并不是研究開發行為的簡單延伸,兩者在性質上完全不同。原告華陽公司的舉證只能證明其組織了電動代步車的整車生產并將之出口到美國,這體現了電動代步車在完成研制開發后的制造和銷售過程。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技術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九條,對合同法第三百三十五條所稱“分工參與研究開發工作”的含義作了如下解釋:分工參與研究開發工作包括當事人按照約定的計劃和分工,共同或者分別承擔設計、工藝、試驗、試制等工作。技術開發合同當事人一方僅提供資金、設備、材料等物質條件或者承擔輔助協作事項,另一方進行研究開發工作的,屬于委托開發合同。比照上述司法解釋的規定,不能依據華陽公司制造和出口系爭電動代步車的事實而確認其為該車的合作開發者。
審 判 長 張曉都
審 判 員 于金龍
代理審判員 王靜
?
?
?
二○○六年十月二十四日
書 記 員 董爾慧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刑事判決書(對嚴重擾亂法庭秩序和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的人用)
2020-10-14刑事裁定書(復核死刑緩期執行發回重審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附帶民事判決書(一審自訴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終止審理用)
2020-10-14人民法院逮捕決定書(自行決定逮捕用)
2020-10-14報請核準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的報告(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立案登記表(自訴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立案登記表(二審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執行通知書(管制用)
2020-10-14律師事務所函(刑事公訴、自訴、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案件向檢察院、法院提交,律師刑事訴訟格式文書)
2020-10-14會見在押犯罪嫌疑人申請書—涉及國家秘密案件用(律師刑事訴訟格式文書)
2020-10-14重新鑒定、勘驗申請書(律師刑事訴訟格式文書)
2020-10-14不批準延長偵查羈押期限決定書
2020-10-14延長偵查羈押期限通知書
2020-10-14×××公安局不予立案通知書
2020-10-14×××公安局處理物品、文件清單
2020-10-14×××公安局扣押/解除扣押通知書
2020-10-14×××公安局準許拘役罪犯回家決定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指定管轄決定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撤銷強制措施決定書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