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2004)滬二中民三(商)終字第7號
上訴人(原審原告、反訴被告)陳繼生,男,1963年4月4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中華新路1006弄33號(乙),戶籍所在地江蘇省建湖縣高作鎮西村6組。
委托代理人江曉燕,女,1962年12月22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玉田新村10弄16號503室。
上訴人(原審被告、反訴原告)趙守法,男,1945年10月21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泰山三村32號301室。
委托代理人孔令娣,上海市亞太長城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陳繼生、趙守法因合伙糾紛一案,不服上海市普陀區人民法院(2003)普民?商)初字第544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于 2004年1月15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兩上訴人及其委托代理人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審法院審理查明,2001年1月1日,趙守法與案外人李國祥、吳一春簽訂一份滬A-B3771大客車內部承包合同書,合同約定,李國祥擁有的滬A- B3771亞星臥鋪大客車承包給趙守法經營,承包經營期限自2001年1月1日至2001年12月30日止,承包金為4萬元等。同年1月27日,陳繼生、趙守法作為甲方,案外人吳紅霞、劉永、李洪湖、戴彬作為乙方,甲乙雙方簽訂一份合同書,約定合伙承包租用東強公司車主吳一春揚州亞星臥鋪車一輛,經營上海至泗洪客運班線,承包租用時間從2001年 1月1日至2001年12月31日,甲乙雙方各占二分之一股份,甲方先預付租金3萬元,經營期間應上繳的各種規費、車輛所需的維修、材料等費用由甲乙雙方同等承擔,按趟結帳、按月分紅,合同對雙方其他權利義務也作了約定。3月3日,滬A-B3771客車在泗洪發生重大交通事故,吳紅霞、李國祥當場死亡,陳繼生、戴彬等10人受傷,車輛因受損無法經營,戴彬、李洪湖等實際退出承包經營。
2001年6月1日,陳繼生、趙守法作為乙方,案外人李國祥之妻肖兆云,吳一春作為甲方,共同簽訂一份補充協議,約定甲方同意將上海至泗洪線路經營權轉讓給乙方使用,乙方補償甲方線路費用3萬元、下半年車輛承包金 1萬元。同日,肖兆云、吳一春作為甲方又與趙守法、王申安、王國祥、王德秦(勤)共同簽訂一份與上述協議內容一致的補充協議。2001年7月1日,趙守法、王申安、王國祥、王德秦(勤)又共同訂立一份“班線合股經營合同書”,對股份的劃分、資金的籌配、責任分工、資金分紅與支配等作了約定,11月16 日,王國祥、王德秦(勤)將上海川沙至泗洪的50%股份經營權以47,000元的價格轉讓倪戰友,之后,王申安和倪戰友又將股份全部轉趙守法,陳繼生因此占有股份15%,趙守法占有股份85%.
同年11月5日,因吳一春阻撓發班,陳繼生、趙守法之間也發生糾紛,陳繼生未能再繼續營運。2002 年1月7日,因吳一春違約,經東強公司調解,吳一春返還趙守法線路費3萬元,支付違約金2萬元、阻撓發班費2萬元,共計7萬元,原經營合同解除,從 2002年1月份起吳一春、趙守法無權干涉滬A-B3771車的任何事宜。趙守法收到吳一春支付的7萬元后未與陳繼生按股份比例分割,陳繼生遂訴至法院。
原審審理中,陳繼生、趙守法對合伙期間的出資、營收款收支等爭議較大,陳繼生稱其只能提供部分營收帳,因為陳繼生負責路面營收帳,趙守法負責兩頭車站的營收款。趙守法則表示其僅負責與公司結帳及日常管理,合伙期間的營收帳都由陳繼生負責,對于陳繼生在原審審理中提供的營收帳本,因部分沒有趙守法的簽名故不予認可。
原審法院認為,本案的爭議焦點1、雙方合伙期間帳目結算的認定。
陳繼生認為,雙方在2001年10月25日對合伙經營期間的相關費用作了結算,經結算陳繼生尚欠趙守法5,759元,故陳繼生出具了一份欠趙守法5,759元的借條。對此陳繼生提供了趙守法在2001年 10月25日所寫的結帳憑證、有雙方簽字的借條一份。趙守法認為雙方未結過帳,陳繼生提供的這份結帳憑證雖是本人所寫,但只是預算交通事故費用的草稿紙,趙守法也未在上面簽名,并不是陳繼生所說的結算憑證。而借條與該計算草稿沒有直接聯系。
原審審理中,陳繼生、趙守法反映:上海市浦東新區川沙鎮法律服務所在2002年1月22日曾為原、趙守法之間的糾紛作過調解。故原審法院向川沙法律服務所調取了調解筆錄,從調解筆錄反映的內容看,雙方均認可 2001年10月25日的結算單,確認經過結算,陳繼生欠趙守法5,759元,趙守法同時也表示沒有遺漏的帳。
本案爭議焦點2、陳繼生是否已將趙守法墊付的醫療費和差旅費5,879.20元歸還趙守法。
陳繼生主張該款已歸還,提供由趙守法于2001年1月17日所寫收條一張。
趙守法陳述:雙方在2001年1月17日一起到東強公司報銷費用,因陳繼生的部分醫藥費是趙守法墊付的,故東強公司經辦人孫愛國要求陳繼生領取款后向趙守法付清墊付款,同時又要求趙守法開具了收條,但陳繼生取款后向趙守法付清墊付款,同時又要求趙守法開具了收條,但陳繼生取款后拿了收條就跑了,趙守法因此打 110報警,之后由川沙警署轉至川沙法律服務所進行處理。對此,趙守法提供了東強公司負責人孫愛國的證明,川沙法律服務所的證明。
陳繼生認為東強公司負責人孫愛國的證明與事實不符。雙方曾因其他經濟糾紛向110報警并由川沙法律服務所調解,并不是因醫藥費的問題。
根據川沙法律服務所向原審法院提供的調解筆錄,趙守法曾在調解時提到陳繼生欠其5,870元,而陳繼生承認收到公司支付的傷殘費21,700元,又否認收到過 5,870元。
根據東強公司提供的結算證明,該公司支付陳繼生的費用中已包括了系爭的費用。
原審法院認為,對于合伙方式的經營,為了避免不必要的紛爭,合伙人在合伙經營前應當對出資額、盈余分配、合伙終止等事項訂立書面協議,對合伙資產統一管理和使用,共同決定具體的經營活動并應相互監督,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但本案中,陳繼生、趙守法之間未訂立書面的合伙協議,對合伙經營期間的帳目管理、資金投入使用等都規定不清楚,相互之間又失去誠信,導致雙方對經營期間帳目認定發生很大爭議。陳繼生提供的帳本不完整且不夠規范,而趙守法稱不負責記帳,因此也無法通過審計的方法,全面查清雙方合伙經營期間真實客觀的帳目情況。鑒于此情況,原審法院根據雙方提供的現有證據進行分析判斷從而作出確認。陳繼生、趙守法對于各自在2001年上、下半年合伙期間所占股份比例無異議,趙守法也確實收到吳一春支付的線路費等7萬元,該筆款應屬合伙資產,陳繼生要求趙守法按股份比例分割,依法予以支持。關于趙守法反訴提出的第 1、2、3項請求,陳繼生提出異議并堅持認為雙方在2001年10月25日作了結算。雖然趙守法在本案審理中不認可2001年10月25日的結算單,但根據川沙法律服務所提供的調解筆錄,趙守法承認雙方于2001年10月25日已進行結算并表示沒有遺漏的帳,故本院認定該結算單有證明效力,依據該結算單,確認陳繼生尚欠趙守法 5,759元。關于趙守法的第4項反訴請求,趙守法對陳繼生出示的收條提出了異議,并提供了反駁證據,川沙法律服務所的調解筆錄反映,趙守法提及陳繼生欠其5,870元,而陳繼生卻稱收到東強公司支付的傷殘費,未收到5,870元,實際上東強公司付款中包括了該筆系爭款,東強公司經辦人證明陳繼生拿到收條后未付款的事實,兩項證據相互印證,能夠否定收條的證明效力,故原審法院采信趙守法對該筆款項的說法,支持趙守法的該項請求。因陳繼生、趙守法現有證據不能全面反映合伙經營的帳目的情況,故對于雙方提到的訴訟請求之外的其他費用,不予支持。原審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四條、第三十一條、第三十二條、第三十四條、第一百零六條第一款的規定,判決如下:一、趙守法應支付陳繼生線路費退款等17,500元;二、陳繼生應支付趙守法結欠帳款 5,759元;三、陳繼生應歸還趙守法墊付的醫療費、差旅費5,879.20元;四、趙守法的其余反訴請求不予支持。本訴受理費710元,反訴受理費 727元,共計1,437元,由陳繼生負擔600元,趙守法負擔837元。
判決后,上訴人陳繼生不服,向本院提起上訴稱,一審判決主文第二條要求陳繼生支付趙守法結欠帳款5,759元,但趙守法并無該項訴訟請求,并且陳繼生也不結欠趙守法款項;一審判決主文第三條要求陳繼生歸還趙守法墊付的醫療費等款項,但這些款項已支付給趙守法,有其親筆收條為證,而法院以川沙法律服務所調解筆錄為依據,有悖于事實。故請求二審法院撤銷原審判決主文第二條、第三條。
上訴人趙守法上訴及針對陳繼生的上訴主張稱,1、一審法院陳述的事實部分有五處錯誤并遺漏反訴請求即要求陳繼生支付上半年規費 15,034.35元;2、一審判決主文第一條要求趙守法支付陳繼生17,500元,但是陳繼生并未支付下半年股金,故無權享有權利。即便是享有權利一審法院也計算有誤,應為10,500元;3、一審判決主文第二條認定5,759元,缺乏依據。5,759元是借款,而非結算款項。雙方從未結過帳;4、原審判決主文第三條符合事實情況。故請求二審法院撤銷原審判決第一條,改判陳繼生支付趙守法32,955.05元。
陳繼生針對趙守法上訴辯稱, 1、上半年的規費等費用及下半年股金均以營收收入進行了抵扣,有結算單為證;2、關于原審主文第一條的計算方式并無錯誤,吳一春阻撓發班在4、5月份,故 17,500元的計算方式為2萬元按50%計,5萬元按15%計構成17,500元;3、2001年10月25日陳繼生與趙守法對過帳,此節事實有在川沙法律服務所調解筆錄可以佐證,但對帳中由于有一筆事故賠償金未發生,故陳繼生不欠趙守法款項。
本院經審理查明,2001年1月1日、李國祥、吳一春作為甲方,吳紅霞、趙守法作為乙方簽訂了一份大客車內部承包合同。約定甲方將所有的滬A-B3771大客車承包給乙方經營,期限自2001年1月1 日至2001年12月30日止,為期一年,承包金4萬元,訂立合同預付租金3萬元。之后,趙守法、陳繼生口頭約定,共同承包。陳繼生、趙守法各支付了1萬元承包金,趙守法另支付了1萬元押金。
2001年1月27日,趙守法、陳繼生作為甲方,吳紅霞、戴彬、李洪湖、劉永作為乙方簽訂合同書,約定甲乙雙方合伙承包租用的滬A-B3771大客車,承包租用時間為200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甲乙雙方各占二分之一股份;經營期間的各項規費,維修費等由甲乙雙方共同承擔;按趟結帳,按月分紅等。
2001年3月3日,滬A-B3771大客車在泗洪發生重大交通事故,吳紅霞、李國祥當場死亡,陳繼生等人受傷,戴彬、李洪湖、劉永實際退出了承包經營。車輛也停止了營運。6月1日,肖兆云(李國祥之妻)、吳一春作為甲方,趙守法、王申安作為乙方簽訂補充協議,約定甲方將線路經營權轉讓給乙方使用、乙方補償甲方線路費3萬元,下半年車輛承包金1萬元。同月,車輛又投入營運。之后,趙守法、陳繼生達成協議雙方各占股權15%.2001年7月,趙守法、陳繼生簽訂合同,明確按線路費9,000元、承包金6,000元共計15,000元,由王申安出資取得滬A-B3771大客車20%股權。
7月1日,趙守法、王申安、王國祥、王德勤簽訂班線合股經營合同書,約定,股份劃分上海方趙守法(含陳繼生)、王申安占全部的50%,泗洪方王國祥、王德勤占 50%.川沙至泗洪的班線經營權,以45,000元價格全部買斷、租滬A-B3771大客車下半年費用2萬元由趙守法牽頭,泗洪方交趙守法42,500 元。責任分工,趙守法原則不跟車,負責車輛證件,線路營運手續的辦理和車到上海組客。王德勤負責泗洪方的業務辦理,王申安、王國祥負責上車跑班,途中營收必須記帳,單趟一結算、當班人簽字有效,任何人不得侵吞公款。途中和站點盈利按股份分,虧本按股份分配。2001年10月30日,王申安出具收條,明確趙守法退回王申安所擁有的20%線路營業費及承包費。2001年11月6日,王德勤與王國祥將股份以47,000元轉讓給倪戰友。同年11月5日,因趙守法、陳繼生發生糾紛,陳繼生停止參加滬A-B3771大客車的營運。
另查明,滬A-B3771大客車及川沙至泗洪的線路受上海東強長途客運有限公司管理。2002年1月7日,因吳一春阻撓發班,經東強公司調解,吳一春返還趙守法線路費3萬元,違約金2萬元,阻撓發班費2萬元,因趙守法收取該部分錢款,未與陳繼生按股份比例分配,故陳繼生向原審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趙守法按股份比例分配吳一春支付的錢款,共計17,500元。原審審理中,趙守法反訴要求陳繼生支付1、2001年上半年規費15,034.35元(包括事故賠償款5,500元);2、修車零件及日常開支 4,938.50元;3、2001年下半年股金7,500元;4、墊付的醫療費、差旅費5,879.20元。
二審審理中,陳繼生、趙守法確認雙方于2001年10月,對7、8、9月營收收入進行了盈余分紅,陳繼生得款918元,趙守法得款1956元。
本案主要爭議焦點一、合伙期間的帳目結算的認定;二、陳繼生主張的吳一春支付給趙守法的款項是否屬于合伙期間的款項,金額如何確定;三、趙守法墊付的費用如何認定。
關于爭議焦點一,陳繼生認為收入有營運中的收入、川沙及泗洪方的車站的收入、股本金的收入,其中車站的收入由趙守法收取;支出為規費、維修費、日常的開支、股本金。對于上述收入、支出,2001年10月25日雙方結過帳,并且在10月份針對7、8、9月份的營收收入合伙各方還曾分紅,故不結欠趙守法合伙期間的帳目款項。
趙守法認為,收入中車站收入只有上海方的收入,系由東強公司收取,東強公司再與其結算相關的支出、收入費用。雙方合伙期間費用從未結算過。所謂的結算單系 2001年6月期間為處理事故對上下半年營收及費用情況的測算,系草稿紙,該草稿紙上2001年10月25日的日期為陳繼生添加,實際寫的日期應為 2001年6月底。在上半年的合伙經營中,泗洪方因車禍而自行退出合伙承包經營,未與泗洪方結算過。
本院認為,趙守法在原審反訴請求中的規費、修車費、日常開支費、下半年股金,即反訴請求一至三項系趙守法、陳繼生合伙期間的支出,趙守法要獲得該幾項訴訟請求的支持,必須要對合伙期間的費用進行結算。從審理查明的事實看,首先,趙守法在整個合伙承包期間一直處于主導地位,合伙人員的參加、退出,向車主及東強公司支付有關款項均由趙守法出面結算;其次,對合伙體費用的結算,趙守法負有舉證責任。因為趙守法否定了陳繼生認為已結算過的主張,趙守法在合伙體又占主導地位并且趙守法對其主張的訴訟請求應加以舉證。由于趙守法未提供足夠的依據,趙守法應承擔舉證不能的后果;最后,從一系列事實也可以看出趙守法主張上半年費用未結算過依據不足。根據趙守法自己的主張在 2001年6月份對合伙體的營運收入、支出有過一次測算,即陳繼生提供的結算單。而趙守法與陳繼生多次確定下半年雙方各占15%股權,在此基礎上, 2001年10月,合伙各方還曾根據2001年7月1日訂立的班線合股經營書進行分紅,在這次分紅中,趙守法還扣除了陳繼生的一定的費用。如果陳繼生結欠趙守法款項,趙守法完全可以扣除陳繼生的分紅款項。綜上,趙守法主張陳繼生支付上半年費用及下半年的股金,依據不足,本院不予支持。原審法院根據川沙法律服務所的調解筆錄認定陳繼生支付趙守法5,759元,但從該份筆錄的全文來看,陳繼生、趙守法均對該筆費用予以了否認。所以原審法院據此要求陳繼生支付趙守法5,759元,依據不足,依法應予改判。
關于爭議焦點二,陳繼生認為,阻撓發班時間發生在上半年,故其主張2萬元阻撓發班費的一半,3萬元線路費及2萬元的違約金的15%共計17,500元;趙守法認為,阻撓發班時間發生在下半年,并且陳繼生未支付下半年股本金,故不應支付陳繼生相關款項,即便支付也應是10,500元。本院認為,吳一春支付給趙守法的款項系違反合同的違約金,系對合伙體支付的款項,該款項不同于合伙體中的收入與支出的結算。雖然陳繼生、趙守法對合伙期間營收收入及支出的結算無法提供足夠證據,但因該7萬元的取得,系合伙體營運外的收入,且該收入發生在合伙體下半年。因此,趙守法應根據下半年股份比例,即15%支付給陳繼生。陳繼生主張阻撓發班發生在上半年,但其未提供相應證據,本院不予采信。本院采信趙守法陳述阻撓發班的時間發生在下半年。原審法院對該款項分配計算有誤,應予糾正。
關于爭議焦點三,趙守法在原審法院陳述:雙方在2002年1月17日一起到東強公司報銷費用,因陳繼生的部分醫藥費是趙守法墊付的,故東強公司經辦人孫愛國要求陳繼生領取款后向趙守法付清墊付款,同時又要求趙守法開具了收條,但陳繼生取款后拿了收條就跑了,趙守法因此打110報警,之后由川沙法律服務所進行處理。對此,趙守法提供了東強公司負責人孫愛國的證明,川沙法律服務所的證明。陳繼生認為東強公司負責人孫愛國的證明與事實不符。雙方系為合伙糾紛向110報警并由川沙法律服務所調解,并不是因醫藥費的問題。本院認為,從雙方提供的證據來看,雙方當事人對同一事實舉出相反的證據。但收條作為書證的證明力明顯大于未出庭作證的證人證言,并且從川沙法律服務所調解筆錄來看趙守法提到陳繼生欠其5,870元,并不能當然推導出趙守法打110報警就是為了陳繼生取走其收條,未給予其墊付款這一節事實。故對趙守法該項反訴請求不予支持。原審法院支持趙守法的反訴請求,依據不足,應予糾正。
綜上,原審判決適用法律錯誤,實體處理不當,應予糾正。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第(二)項之規定,判決如下:
一、撤銷上海市普陀區人民法院(2003)普民二(商)初字第544號民事判決。
二、趙守法應于本判決送達之日起十日內支付陳繼生人民幣10,500元。
三、對趙守法的反訴請求,不予支持。
一、二審案件受理費共計人民幣2,874元,由上訴人陳繼生負擔560元,由上訴人趙守法負擔2,314元。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陳 默
代理審判員 高增軍
代理審判員 王凌蔚
二○○四年四月二十三日
書 記 員 陶 靜
書 記 員 靳 軼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委托書
2020-10-14刑事裁定書(減、免罰金用)
2020-10-14刑事上訴狀
2020-10-14人民法院減刑執行通知書(死刑緩期執行、無期徒刑減刑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補正裁判文書失誤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執行死刑命令(核準死刑用)
2020-10-14法庭筆錄(刑事案件用)
2020-10-14審判委員會討論案件筆錄(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傳票(刑事案件用)
2020-10-14律師會見在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專用介紹信(律師刑事訴訟格式文書)
2020-10-14提請收集、調取證據申請書(律師刑事訴訟格式文書)
2020-10-14扣押郵件、電報通知書
2020-10-14民事行政檢察院不抗訴決定書
2020-10-14民事行政檢察指令出庭通知書(送達再審該案的人民法院)
2020-10-14刑事賠償立案決定書
2020-10-14×××公安局不準予會見涉密案件在押犯罪嫌疑人決定書
2020-10-14×××公安局解除監視居住決定書
2020-10-14犯罪嫌疑人訴訟權利義務告知書
2020-10-14暫予監外執行延期審批表
2020-10-14×××看守所收監執行通知書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