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贛中民一終字第58號
上訴人(原審被告)張祖圳,(略)。
上訴人(原審被告)張功生,(略)。
上訴人(原審被告)張甘生,(略)。
以上四上訴人共同委托代理人曾慶靈,江西國興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張祖洋,(略)。
委托代理人張華國,男,(略)。
委托代理人黃奕華,男,(略)。
上訴人張功成、張祖圳、張功生、張甘生因人身損害賠償糾紛一案,不服興國縣人民法院(2005)興民一初字第437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審理了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一審法院經審理查明,2005年7月份,被告張功成、張功生、張甘生三兄弟以其父張祖圳(被告)的名義在梅窖鎮興梅大道旁建房,四被告利用其門前閑置的石灰坑化石灰,該坑長、寬均為2米左右,深為1?03米左右,距興梅大道旁3.8米處。建房基本結束后,四被告未將石灰坑鎮平,也未采取安全措施和設置警示標志,此時石灰坑內尚有石灰殘留物及積水。2005年8月9日下午5時許,原告張祖洋之子張奉山掉入石灰坑死亡。原告為處理張奉山的喪葬事宜,共花費1174元。經有關組織調解,被告張功成支付給張祖洋3000元,作為死者張奉山的死亡埋葬費用。另查明:死者張奉山出生于1983年9月11 日,未婚。死者張奉山的母親曹連秀承認其兒子張奉山已經是二十多歲的成年人,但吃飯、洗澡均要她幫助才能完成。當地群眾均認為張奉山生前在智力上有缺陷(癡呆癥),缺乏正常人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其民事行為能力受一定限制。
一審法院認為:本案爭議焦點有二,其一為死者張奉山是否具有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其二為被告應否承擔民事責任。關于死者張奉山是否具有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問題,雖然本案中沒有直接的醫學上的證據予以證實,但是綜合本案情況,根據死者張奉山母親的調查筆錄及當地群眾的普遍反映,可以認定死者缺乏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理由如下:一、綜合被告提供的證據、被告提供的調查筆錄和證人作證的證言所形成的證據鏈。雖然被調查人及證人無醫學上的認定資質,但是被調查人具有辨認某人是否具有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的識別能力,因為這些人與死者張奉山生前系同村居住的成年人。特別是死者張奉山母親的證人證言,也證明了這一點。而原告提供的梅窖村委會證明也未否認,只是說明要從醫學的角度進一步鑒別死者張奉山是否具備基本生活自理能力,但其已經死亡,無法進行相關司法鑒定。二、死者張奉山出生于1983年9月11日,事故發生于2005年8月9日,此時張奉山已近22周歲的成年人,而張奉山掉入的石灰坑深度僅1.03 米,況且從原告提供的現場照片可以看出,此時石灰坑內僅有少量石灰殘留物且積水也不深。張奉山如具備成年人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尚不至于造成溺水而死的事情。關于被告應否承擔民事責任問題,四被告使用他人閑置的石灰坑,位于被告房前和興梅大道之間,屬于道旁和通道。被告不僅在使用時未采取安全措施和設置警示標志,而且使用后也未填平該石灰坑,造成張奉山掉入坑中致死,《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五條規定:在公共場所、道旁或者通道上挖坑、修繕安裝地下設施等,沒有設置明顯標志和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損害的,施工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因此四被告應對本案承擔民事責任。原告在其要求賠償計算標準清單中的精神損失費12000元和訴訟實際支出費用 6000元,不在原告起訴的訴訟請求之列,在庭審時也未增加訴訟請求,本院不予處理。原告對其缺乏基本生活能力的兒子張奉山監護不力,導致張奉山掉入石灰坑溺水而死,也應承擔相應責任。被告張功成已支付的賠償費用應從被告應承擔的責任中扣除。庭審中,被告張功成已舉證證明該石灰坑不是被告所挖,由于挖坑人在使用后沒有及時回填,在他人使用后也沒有督促他人回填,挖坑人對他人具有人身財產潛在危險性的石灰坑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對本案造成的損害應負一定的賠償責任。經法庭釋明后經詢問原告是否追加挖坑人為本案當事人時,原告當庭表示不申請,因此對應由挖坑人承擔的民事責任視為原告放棄,即應由原告自行承擔。被告提出除挖坑人和本案被告使用外,還有案外人已使用過該石灰坑,也應承擔本案賠償之責任,由于除挖坑人,其他使用人的安全保障義務至下一個使用人使用該石灰坑時轉移,即至本案發生時,最后使用人為本案四被告,因此,除挖坑人和本案被告外,其余使用人不負賠償之責任。據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一十九條、第一百二十五條、第一百三十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條之規定,判決如下:一、死者張奉山的喪葬費5929.98元(988.33元/月×6個月)、死亡賠償金為59051.20元(2952.56元/年×20年)共計64981.18元。由被告張功成、張祖圳、張功生、張甘生共同承擔50%,即32490.59元(除張功成給付的3000元,仍應給付29490.59元),其余由原告自行承擔。二、本案給付內容,限本判決生效后五日內履行完畢。案件受理費2519元,實際支出費996元,共計人民幣3515元,原告已預繳,原告承擔1757?5元,被告張功成、張祖圳、張功生、張甘生共同承擔1757.5元。
上訴人張功成、張祖圳、張功生、張甘生對一審法院判決不服,向本院提出上訴稱:被上訴人之子張奉山的死因是其不具有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石灰坑少量積水只是導致其死亡的一個條件。與其死亡無必然的因果關系。如果上訴人要承擔本案的民事責任,那么其他使用過石灰坑的人也應承擔責任。一審法院只判決上訴人承擔民事責任是不公平的。懇請二審法院依法改判上訴人不承擔本案的民事責任。
被上訴訟人答辯稱:上訴人主張張奉山之死與其使用的石灰坑無因果關系是違背事實的。出事當天上訴人房屋正在施工并使用石灰坑,因為坑內放滿1米多深的水才導致張奉山溺水。上訴人因要建房要求他人不要回填石灰坑以留給他們用,因此石灰坑的管理義務此時轉移到上訴人身上。即使要挖坑人承擔一定的責任,原判決已將部分責任劃給答辯人自行承擔了。懇請中院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法院認定的事實與一審法院認定的事實相符。
本院認為,上訴人為建房利用其門前閑置的石灰坑化石灰,在石灰坑旁未采取安全措施和設置警示標志,建房基本結束后該石灰坑仍有殘留物和積水。上訴人未及時將石灰坑填平,存在對他人人身、財產的不安全因素, 造成張奉山掉入坑內溺水而死,四上訴人應對本案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由于張奉山生前在智力上有缺陷,不具備成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被上訴人對其子張奉山監管不力,也應承擔一定的民事責任。被上訴人在一審時已表示不追加挖坑人為本案當事人,視為其對挖坑人承擔民事責任的放棄,即由其自行承擔。一審法院認定除挖坑人和本案中上訴人外,其余使用人不負賠償之責任并無不當。將被上訴人監管不力責任及其放棄對挖坑人承擔責任確定在50%的責任范圍基本合理。上訴人的上訴人理由不充分,對其上訴請求本院不予支持。據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一審案件受理費2519元,實際支出費996元;二審案件受理費2519元。合計6034元,由上訴人張功成、張祖圳、張功生、張甘生共同承擔4276.50元,被上訴人承擔1757.5元。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胡小娥
審 判 員 張美星
審 判 員 曾曉蘭
二○○六年三月一日
書 記 員 黃 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高潤寧律師2015年加入河北某知名律師事務所,后于2017年10月轉入河北盈華律師事務所。從業以來,獨立或參與辦理了大量的案件,涉及領域廣泛,包括婚姻家庭、合同糾紛、損害賠償、交通事故、勞動爭議等訴訟與非訴訟實務,從中積累了豐富的辦案經驗,訴訟技巧也更上一層樓。深厚的理論知識,配合靈活的訴訟技巧,讓其在辦理各類案件中得心應手,游刃有余。高潤寧律師以扎實的法律專業知識及高度的責任心,真正做到“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能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提出可行性的解決方案,為當事人爭取權益,并得到當事人的一致好評。高潤寧律師以公平、公正、公道;專注、專業、專心為其座右銘。且積極、嚴謹、細致的辦案風格,使其能夠竭盡全力地為當事人提供專業高效的法律服務。
人民檢察院量刑建議書格式樣本(試行)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附帶民事判決書(一審公訴案件適用普通程序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調解書(一審自訴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維持或者撤銷減刑、假釋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補正裁判文書失誤用)
2020-10-14×××人民法院查封(扣押、凍結)令(刑事案件用)
2020-10-14×××高級人民法院報送罪犯×××死刑案件備案材料的報告(死刑案件用)
2020-10-14補充材料函(刑事案件用)
2020-10-14罪犯保外就醫取保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卷宗封面
2020-10-14不批準逮捕決定書回執
2020-10-14詢問通知書
2020-10-14糾正審理違法意見書
2020-10-14民事行政檢察詢問通知書
2020-10-14提請批準延長偵查羈押期限報告書
2020-10-14解除凍結犯罪嫌疑人存款、匯款通知書
2020-10-14傳喚證
2020-10-14×××公安局立案決定書
2020-10-14×××公安局逮捕證
2020-10-14犯罪嫌疑人訴訟權利義務告知書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