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玩弄校花双胞胎,日本人真人姓交大视频,成 人 免费 黄 色 视频,欧美熟妇无码成a人片

上訴人樂清市倍蒙服飾有限公司、上訴人上海蓓蒙服飾有限公司因商標侵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一案

來源: 律霸小編整理 · 2020-10-14 · 203人看過

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知識產權判決書

  (2005)滬一中民五(知)終第字11號

  上訴人(原審被告)樂清市倍蒙服飾有限公司,住所地浙江省樂清市樂成鎮匯豐路28號。

  法定代表人陳建華,董事長。

  上訴人(原審被告)上海蓓蒙服飾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松江區華生綜合經濟區。

  法定代表人陳建華,總經理。

  上述兩上訴人共同的委托代理人丁濤,浙江京衡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上海培蒙服飾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松江區曹農路588號。

  法定代表人丁華月,總經理。

  委托代理人張亞洲,北京市集佳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審被告孫讀勤,男。

  上訴人樂清市倍蒙服飾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樂清倍蒙公司)、上訴人上海蓓蒙服飾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蓓蒙公司)因商標侵權不正當競爭糾紛一案,不服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2005)浦民三(知)初字第24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05年10月18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兩上訴人的委托代理人丁濤、被上訴人的委托代理人張亞洲及原審被告孫讀勤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經院長批準延長審理期限三個月,現已審理終結。

  原審法院經審理查明,上海市歷史博物館編寫的《走在歷史的記憶里-南京路1840‘S~1950’S》一書中,在四十年代末南京路店鋪分布詳圖中位于南京路南匯路附近標有“培蒙西服”的店名。

  原告上海培蒙服飾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7月6日。“培蒙”文字商標于1986年注冊,注冊人為國營長江服裝商店,注冊號為第244071號,核定使用商品為國際分類第25類服裝,后經過數次轉讓。“ ”圖形商標于2000年2月注冊,注冊號為第1365868號,注冊人為上海藍蒙服飾有限公司,核定使用商品為國際分類第25類服裝。“peimeng” 商標于2002年2月由上海藍蒙服飾有限公司申請注冊,注冊號為第1721434號,核定使用商品為國際分類第25類服裝。2002年10月原告受讓了上述3個注冊商標。

  上海藍蒙服飾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12月,法定代表人為丁華月,2004年12月該公司注銷。自1999年起上海藍蒙服飾有限公司和原告上海培蒙服飾有限公司以通過浙江、北京等地的電視媒體播出廣告、設立戶外廣告牌、提供演員服裝等形式對“培蒙”西服進行了宣傳。并與全國20多個省市的銷售商簽訂區域獨家代理合同,銷售“培蒙”品牌的服飾。2000年、2001年、2003年原告的“培蒙”服飾獲得上海國際服裝博覽會金獎。2001年獲“消費者最喜歡的十大品牌服裝”評選活動提名獎。2004年獲“2003上海服裝行業名優名牌產品”、“上海消費者最喜歡的指定產品”。

  被告樂清倍蒙公司成立于1993年3月,原企業名稱為樂清市樂達制衣有限公司,股東為陳建義、林建云、陳建華,2003年11月變更為現名,股東同時變更為林建云、陳建華、陳建有。2000年3月被告樂清倍蒙公司向國家商標局申請注冊“倍蒙及圖形”商標,2001年該商標在第768期《商標公告》上被公告。隨后上海藍蒙服飾有限公司向國家商標局提出異議,認為被告樂清倍蒙公司申請注冊的“倍蒙及圖形”商標與其持有的“培蒙”及圖形商標構成近似。國家商標局于2002年作出(2002)商標異字第01111號異議裁定書,認為被告樂清倍蒙公司申請注冊的“倍蒙及圖形”商標與原告的“培蒙”以及圖形商標在讀音、含義及整體外觀上均具有一定區別,未構成近似商標,上海藍蒙服飾有限公司所提異議理由不成立。上海藍蒙服飾有限公司遂又提起商標異議復審,現該復審正在審理中。

  被告上海蓓蒙公司成立于2000年7月,股東為陳建義、陳建華,于2004年12月被吊銷營業執照

  2002年9月27日原告接到一位姓金的消費者投訴,稱其在溫州工作,通過有獎銷售購買了兩套“倍蒙”西服,誤以為是“培蒙”西服。2002年10月1日原告在《溫州都市報》上發表“嚴正聲明”,稱其未在溫州地區進行有獎銷售,也沒有在溫州設店銷售其生產的“培蒙”牌西服及系列服飾。同日消費者沈建國向原告投訴稱,持原告發的有獎銷售禮券去溫州第一百貨商店購買西服,卻發現并非毛料產品,要求原告答復。2002年10月9日《紹興晚報》刊登了題為《“培蒙”怎的成了“倍蒙”》的報道,稱紹興的兩位消費者想買一套“培蒙”西服,拿回家后卻發現成了“倍蒙”西服。

  2002年10月20日樂清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對被告樂清倍蒙公司作出樂工商經案[2002]58號處罰決定書,認為被告樂清倍蒙公司未經商標注冊人許可在西服上使用“倍蒙”等注冊商標,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第五十二條第(一)項規定,構成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行為,故責令被告樂清倍蒙公司立即停止侵權行為,消除服裝上的違法標識等。

  2005年1月11日原告向上海市盧灣區公證處申請證據保全,公證人員與原告的代理人胡瀚、張亞洲至上海市北艾路1577號上海亦展輕紡批發市場506號鋪位,購得“倍蒙”西服三套,單價為每套300元。西服的領子或褲腰上標有“ EIMENG”等商標標識,在西服的內口袋上標有“ EIMENG”、“倍蒙”等商標標識,西服或西服的吊牌上還標有被告樂清倍蒙公司或上海蓓蒙公司的企業名稱、地址。

  另查明,2004年12月25日被告樂清倍蒙公司與被告孫讀勤簽訂代理合同,授權被告孫讀勤銷售“倍蒙”服飾庫存商品,授權時間從2004年12月26日至2005年4月25日,第一次提貨不少于100套。當日被告孫讀勤以9,760元的價格購入“倍蒙”服飾96套(單價每套100元)及4件(單價每件 40元)予以銷售。

  原審法院認為,原告的“培蒙”文字、圖形及拼音注冊商標經我國商標局核準注冊,且尚在有效期內,故原告對上述注冊商標享有商標專用權,依法受法律保護。本案爭議的焦點在于:

  1、本案系爭的“倍蒙”、“ ”、“ EIMENG”商標是否侵犯原告的“培蒙”文字、“ ”圖形及拼音注冊商標專用權。

  (1) 本案系爭的“倍蒙”商標標識與原告的“培蒙”注冊商標是否構成近似。比對“培蒙”注冊商標和“倍蒙”商標標識,可以看出兩商標在字體上雖有一定的區別,但兩商標的第二個文字相同,“倍”和“培”僅在部首上有所不同,而部首的差異也不是很大。從發音看,“倍”和“培”的發音近似,特別在上海和浙江地區發音差異極小。被告樂清倍蒙公司和被告上海蓓蒙公司在使用時又在“倍蒙”商標標識上標注了注冊標識。由于“倍蒙”商標被使用在與原告的注冊商標所核定使用的同一種商品上,足以使消費者對商品的來源產生混淆。而事實上,原告提供的相關證據也表明曾發生過消費者將“倍蒙”商標標識誤認為“培蒙”注冊商標的事實。因此本案系爭的“倍蒙”商標標識與原告的“培蒙”注冊商標構成近似。

  (2)本案系爭的“ ”圖形商標標識及“ EIMENG”商標標識與原告的“ ”圖形注冊商標是否構成近似。原告的圖形商標由“P”和“M”經美術處理而成,線條較直,還帶有小圓圈。被告樂清倍蒙公司和上海蓓蒙公司使用的圖形商標由 “B”經美術處理而成,線條柔和、圓潤,有弧度。兩商標從整體外觀上看差異性較大,不易引起消費者混淆。因此本案系爭的“ ”圖形商標標識及“ EIMENG”商標標識與原告的“ ”圖形注冊商標不構成近似。

  (3)本案系爭的“ EIMENG”商標標識與原告的“peimeng”注冊商標是否構成近似。原告的注冊商標由“p、e、i、m、e、n、g”七個拼音字母組成,本案系爭的 “ EIMENG”商標標識由“ ”圖形及“E、I、M、E、N、G”字母組成。兩商標后六個字母相同,只是存在大小寫的差異。由于這是兩個字母商標,消費者在購買服裝時注意的是字母的組成以便于其拼讀,對字母的大小寫的注意力相對較弱,而且“pei”與“bei”在發音上又較相似。因此,本案系爭的“ EIMENG”商標標識原告的“peimeng”注冊商標構成近似。

  “培蒙”商標于1986年注冊,原告和該商標原所有人上海藍蒙服飾有限公司做了大量的廣告以提升該商標在全國的知名度,并在全國20多個地區建立了專賣代理商,“培蒙”商標又多次獲得服裝博覽會金獎等榮譽,應該講“培蒙”商標在市場上具有一定的知名度。被告樂清倍蒙公司和被告上海蓓蒙公司的原股東陳建義曾經是“培蒙”服飾的經銷商,兩被告又是服裝生產企業,因此對于原告的商標的使用情況以及在市場上的知名程度應當是清楚的。兩被告在與原告相同的商品上使用了與原告的注冊商標近似的商標,侵犯了原告的注冊商標專用權。

  2、被告樂清倍蒙公司與被告上海蓓蒙公司在企業名稱中使用“倍蒙”、“蓓蒙”字號是否構成不正當競爭。

  原告的“培蒙”商標于1986年注冊,而被告樂清倍蒙公司原名為樂清市樂達制衣有限公司,于2003年11月更名,被告上海蓓蒙公司于2000年7月登記成立,均晚于原告的商標注冊時間。兩被告在企業名稱中使用“倍蒙”及“蓓蒙”字號時,原告的“培蒙”注冊商標在市場上已經具有一定的知名度,被告樂清倍蒙公司及被告上海蓓蒙公司與原告又屬于同一行業,其股東又曾是原告的經銷商,其在使用“倍蒙”及“蓓蒙”字號時應該知道原告的“培蒙”注冊商標及該商標的知名度,但兩被告仍將與原告的“培蒙”注冊商標近似的“倍蒙”及“蓓蒙”登記為企業的字號。同時被告樂清倍蒙公司與被告上海蓓蒙公司又在其生產的服裝上使用與原告的“培蒙”注冊商標近似的“倍蒙”商標,并在其生產的服裝上標注了企業名稱,使消費者在看了服裝上的商標和生產廠家的名稱后對商品的來源產生誤認,而且也已經發生了消費者誤認的事實。被告樂清倍蒙公司與被告上海蓓蒙公司利用原告的商標在消費者中的知名度來拓展自己的市場的故意是明顯的,因此被告樂清倍蒙公司與被告上海蓓蒙公司的行為違反了誠實信用的原則,構成了不正當競爭。

  綜上所述,被告樂清倍蒙公司與被告上海蓓蒙公司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原告注冊商標近似的商標,同時將與原告注冊商標相近似的“倍蒙”、“蓓蒙”文字作為企業名稱的字號,并在生產的服裝上標明企業名稱,足以使相關消費者對商品的來源造成誤認,兩被告的行為具有主觀故意,侵犯了原告的注冊商標專用權,并構成對原告的不正當競爭。故被告樂清倍蒙公司與被告上海蓓蒙公司應停止對原告的注冊商標專用權的侵犯及不正當競爭行為,并承擔賠償損失、消除影響的民事責任。被告孫讀勤雖銷售了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服裝,但能說明服裝的來源及提供者,原告又無證據證明被告孫讀勤系故意行為,且原告在庭審中表示僅要求被告孫讀勤承擔停止侵權的民事責任,故被告孫讀勤應停止銷售侵權服裝。鑒于原告無法提供其因被告侵權所造成的損失,被告樂清倍蒙公司與被告上海蓓蒙公司也未提供其生產、銷售侵權服裝的確切數量和獲利,故根據被告樂清倍蒙公司與被告上海蓓蒙公司侵權行為的性質、時間、主觀過錯、造成的影響及被告樂清倍蒙公司所作的相關陳述等,酌情確定賠償數額。由于原告發現被告樂清倍蒙公司與被告上海蓓蒙公司的侵權行為至其提起訴訟已超過兩年,故原告請求賠償的數額應從其提起訴訟時起向前推算兩年計算。據此,原審法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四條、第一百三十四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七)項、第(九)項、《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第五十二條第(一)項、第五十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條第一款之規定,判決:一、被告樂清倍蒙公司、被告上海蓓蒙公司、被告孫讀勤立即停止對原告上海培蒙公司的“培蒙”、“peimeng”注冊商標專用權的侵害;二、被告樂清倍蒙公司、被告上海蓓蒙公司立即停止對原告上海培蒙公司的不正當競爭行為;三、被告樂清倍蒙公司、被告上海蓓蒙公司于本判決生效后三十日內在《法制日報》除中縫外的版面上刊登聲明,消除影響(內容須經原審法院審核);四、被告樂清倍蒙公司、被告上海蓓蒙公司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共同賠償原告上海培蒙公司經濟損失人民幣30萬元;五、原告上海培蒙公司其余訴訟請求不予支持。案件受理費人民幣7,010元,由被告樂清倍蒙公司、被告上海蓓蒙公司共同承擔。

  一審判決后,樂清倍蒙公司、上海蓓蒙公司不服,向本院提起上訴,要求撤銷原審判決第一、二、三、四項,判決駁回被上訴人的全部訴訟請求,其主要理由是:一、一審判決認定上訴人使用的“倍蒙”、“ EIMENG”商標與被上訴人的“培蒙”、“peimeng”注冊商標構成近似,侵犯了被上訴人的注冊商標專用權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二、一審判決認定上訴人在企業名稱中使用“倍蒙”或“蓓蒙”字號構成不正當競爭沒有事實和法律依據。此外,上訴人上海蓓蒙公司還認為,其被吊銷營業執照后,沒有繼續經營的資格,事實上其也沒有進行經營活動,一審判決其停止侵害被上訴人的商標權和停止不正當競爭行為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

  被上訴人上海培蒙公司辯稱,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請求本院駁回上訴人的上訴請求,維持原判。

  二審中,雙方當事人均未提供新的證據。

  經審理查明,原審法院查明的事實基本屬實。

  本院認為,本案的爭議焦點之一是兩上訴人在其生產、銷售的西服商品上使用的“倍蒙”、“ ”、“ EIMENG”等三個商標或者是它們之間的任意組合使用是否侵犯被上訴人的“培蒙”文字、“ ”圖形及“peimeng”拼音注冊商標專用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第五十二條第(一)項規定,未經商標注冊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或者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的,是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標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九條規定,商標法第五十二條第(一)項規定的商標相同,是指被控侵權的商標與原告的注冊商標相比較,二者在視覺上基本無差別;商標法第五十二條第(一)項規定的商標近似,是指被控侵權的商標與原告的注冊商標相比較,其文字的字形、讀音、含義或者圖形的構圖及顏色,或者其各要素組合后的整體結構相似,或者其立體形狀、顏色組合近似,易使相關公眾對商品的來源產生誤認或者認為其來源與原告注冊商標的商品有特定的聯系。第十條規定,人民法院依據商標法第五十二條第(一)項的規定,認定商標相同或者近似按照以下原則進行:(一)以相關公眾的一般注意力為標準;(二)既要進行對商標的整體比對,又要進行對商標主要部分的比對,比對應當在比對對象隔離的狀態下分別進行;(三)判斷商標是否近似,應當考慮請求保護注冊商標的顯著性和知名度。根據上述法律與司法解釋的規定,本案中需要判斷:

  1、兩上訴人使用的“倍蒙”商標與被上訴人使用的“培蒙”注冊商標是否構成近似。

  兩上訴人使用的“倍蒙”商標與被上訴人的“培蒙”商標的后一個字均為“蒙”,區別在于第一個字,被上訴人為“培”而上訴人為“倍”。由于“培”和“倍”均為形聲字,故消費者在認讀的時候,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它們的聲旁部分,即右半部分,而這一部分兩者是相同的。由于“培”和“倍”的偏旁不同,兩者的讀音有所差別,但是在滬浙一帶的方言中,兩者的發音差異又極小,而且,上訴人銷售其“倍蒙”西服的地區主要在滬浙一帶。此外還應注意的是,被上訴人的“培蒙”商標為自創詞,具有獨創性和任意性,其顯著性強,故被混淆、借用的可能性就大。綜合考慮以上各方面因素,本院認為,兩上訴人使用的“倍蒙”商標與被上訴人使用的“培蒙”注冊商標整體上構成近似。

  2、兩上訴人使用的“ ”商標與被上訴人使用的“ ”圖形注冊商標是否構成近似。

  被上訴人的“ ”圖形注冊商標雖然整體上形似大寫的英文字母“B”,但是,實際上該圖形商標是由英文字母“P”和“M”經美術處理而成,線條陡直,棱角分明,右下角有一個小圓圈,底部還有一條一頭粗一頭細的曲線。上訴人使用的“ ”圖形商標是花體的大寫英文字母“B”,該英文美術字線條飽滿、柔和、圓潤。兩者從整體上看差異性較大,不易引起相關公眾的混淆。因此,本案系爭的“ ”圖形商標與被上訴人的“ ”圖形注冊商標不構成近似,相關公眾不會對兩者產生混淆。

  3、兩上訴人使用的“ EIMENG”商標與被上訴人使用的“peimeng”注冊商標是否構成近似。

  被上訴人的“peimeng”注冊商標為漢語拼音,該注冊商標在視覺上無顯著性,其顯著性是通過對該漢語拼音的拼讀來體現的。上訴人使用的“ EIMENG”商標雖然采用了大寫字母,但其實質上仍是漢語拼音,其與被上訴人的“peimeng”商標的區別在于首字母。而恰恰是這個具有區別作用的首字母,上訴人將其字體進行美化并突出、醒目地使用,這就使上訴人的商標不僅在視覺上形成較強的顯著性,而且也使它與被上訴人的商標可以比較容易地區別開來。按照判斷商標近似的一般原理,上訴人使用的“ EIMENG”商標在視覺上具有區別于被上訴人的“peimeng”商標的顯著特征,其在拼讀上的不同之處又被明顯地表現出來。據此,本院認定上訴人使用的“ EIMENG”商標與被上訴人的“peimeng”注冊商標不構成近似。

  綜上所述,兩上訴人在其生產、銷售的西服商品上使用的“倍蒙”商標與被上訴人的“培蒙”注冊商標構成近似,可能使消費者將上訴人的“倍蒙”西服誤認為是被上訴人的“培蒙”西服,從而對商品的來源產生混淆,故上訴人的行為已經構成對被上訴人的“培蒙”注冊商標專用權的侵害,應當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原審被告孫讀勤銷售了侵害被上訴人“培蒙”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西服,應停止銷售侵權服裝。原審法院對上述事實的定性正確。但兩上訴人使用的“ ”圖形商標標識及“ EIMENG”商標標識與被上訴人的“ ”圖形注冊商標及“peimeng”拼音注冊商標均不構成近似,因而上訴人在其西服商品上使用“ ”圖形商標標識及“ EIMENG”商標標識均不構成對被上訴人的“ ”圖形及“peimeng”拼音注冊商標專用權的侵犯。原審法院認定兩上訴人使用的“ EIMENG”商標與被上訴人的“peimeng”拼音注冊商標構成近似,因而兩上訴人及原審被告孫讀勤的行為構成對被上訴人的“peimeng”注冊商標專用權的侵害不當,本院予以糾正。

  本案的爭議焦點之二是上訴人樂清倍蒙公司與上海蓓蒙公司在企業名稱中使用“倍蒙”與“蓓蒙”字號是否構成對被上訴人的不正當競爭。

  本院認為,雖然兩上訴人在其西服商品上使用“倍蒙”商標標識構成了對被上訴人的“培蒙”注冊商標專用權的侵害,但上訴人樂清倍蒙公司在其企業名稱中使用 “倍蒙”字號是否構成對被上訴人的不正當競爭則還要結合具體情況進行分析。一般情況下,商標對商品或服務的標識作用要強于企業名稱,也就是說,相關公眾通常首先是通過商標來識別商品或服務。因此,將與他人注冊商標相同或近似的文字注冊為自己企業名稱的字號并不必然構成不正當競爭。判斷上述情況是否構成不正當競爭的標準以是否誤導相關公眾為依據,這就不僅要考慮字號與商標的相同或近似的程度,還要考慮商標的知名度以及企業名稱中的其他要素等。其中,字號與商標相同因而構成不正當競爭的可能性在同等條件下要高于字號與商標近似的情況。適用到本案中,如果被上訴人要禁止上訴人樂清倍蒙公司在其企業名稱中使用與其 “培蒙”注冊商標近似的“倍蒙”文字作為企業字號,則被上訴人的“培蒙”商標應當具有相當高的知名度。但是,從被上訴人提供的證據來看,無論是從其為宣傳推廣“培蒙”西服而做的廣告的地域范圍來看,還是從其營銷渠道,或者是“培蒙”西服獲得有關獎項的層次和權威性來看,尚不足以證明被上訴人的“培蒙”商標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其次,上訴人樂清倍蒙公司的注冊地在浙江省樂清市,被上訴人的注冊地在上海市,兩者所在的行政區域不同。因此,除去商標的因素,上訴人樂清倍蒙公司在依法規范使用其企業名稱的情況下,一般不會使消費者僅憑“倍蒙”的字號就將其商品誤認為是被上訴人的或與被上訴人有某種聯系,因此,上訴人樂清倍蒙公司在其企業名稱中使用“倍蒙”字號不構成對被上訴人的不正當競爭。此外,上訴人上海蓓蒙公司企業名稱中的字號“蓓蒙”與被上訴人的“培蒙”注冊商標較之“倍蒙”與“培蒙”,區別更為明顯,故其使用“蓓蒙”作為企業字號的行為亦不構成對被上訴人的不正當競爭。原審法院認為,上訴人樂清倍蒙公司及上訴人上海蓓蒙公司與被上訴人屬于同一行業,其股東又曾是被上訴人的經銷商,但兩上訴人仍將與被上訴人的“培蒙”注冊商標近似的“倍蒙”及“蓓蒙”登記為企業的字號,故上訴人樂清倍蒙公司與上訴人上海蓓蒙公司利用被上訴人的商標在消費者中的知名度來拓展自己的市場的故意是明顯的,上訴人樂清倍蒙公司與上訴人上海蓓蒙公司的行為違反了誠實信用的原則,構成了不正當競爭。本院認為,判斷兩上訴人的行為是否構成不正當競爭的關鍵還是在于兩上訴人使用“倍蒙”或“蓓蒙”作為企業字號的行為是否足以誤導相關公眾。在此前提下,兩上訴人的主觀故意也是重要的參考因素。本案中,由于兩上訴人使用“倍蒙”或“蓓蒙”作為企業字號的行為尚不足以誤導相關公眾,因此兩上訴人是否具有主觀故意也就失去了討論的前提。綜上所述,原審法院關于兩上訴人將與被上訴人注冊商標相近似的“倍蒙”與“蓓蒙”文字作為企業名稱的字號使用,并在生產的服裝上標明企業名稱,足以使相關消費者對商品的來源造成誤認,兩上訴人的行為具有主觀故意,構成對被上訴人的不正當競爭的認定不當,本院應予以糾正。

  綜上所述,原審法院認定的事實基本清楚,但適用法律部分有誤,本院依法應予改判。據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二)項、第一百五十八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四條、第一百三十四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七)項、第(九)項、《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第五十二條第(一)項、第五十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條第一款、第二款之規定,判決如下:

  一、維持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2005)浦民三(知)初字第24號民事判決主文第三項、第五項;

  二、撤銷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2005)浦民三(知)初字第24號民事判決主文第二項;

  三、變更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2005)浦民三(知)初字第24號民事判決主文第一項為“被告樂清市倍蒙服飾有限公司、被告上海蓓蒙服飾有限公司、被告孫讀勤立即停止對原告上海培蒙服飾有限公司的‘培蒙’注冊商標專用權的侵害”;

  四、變更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2005)浦民三(知)初字第24號民事判決主文第四項為“被告樂清市倍蒙服飾有限公司、被告上海蓓蒙服飾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共同賠償原告上海培蒙服飾有限公司經濟損失人民幣10萬元”。

  本案一審案件受理費人民幣7,010元,由原告上海培蒙服飾有限公司負擔人民幣2,337元,被告樂清市倍蒙服飾有限公司、被告上海蓓蒙服飾有限公司共同負擔人民幣4,673元;二審案件受理費人民幣7,010元,由上訴人樂清市倍蒙服飾有限公司、上訴人上海蓓蒙服飾有限公司共同負擔人民幣 1,752.50元,被上訴人上海培蒙服飾有限公司負擔人民幣5,257.50元。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登錄×

驗證手機號

我們會嚴格保護您的隱私,請放心輸入

為保證隱私安全,請輸入手機號碼驗證身份。驗證后咨詢會派發給律師。

評論區
登錄 后參于評論
相關文章

專業律師 快速響應

累計服務用戶745W+

發布咨詢

多位律師解答

及時追問律師

馬上發布咨詢
高順剛

高順剛

執業證號:

13702202010193149

山東照岳律師事務所

簡介:

讓您受到公正對待。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高順剛

律霸用戶端下載

及時查看律師回復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法律文書 友情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宾| 瓮安县| 赤壁市| 黔南| 茂名市| 阿合奇县| 崇阳县| 武冈市| 玉龙| 松桃| 洪泽县| 策勒县| 鞍山市| 罗田县| 类乌齐县| 寿光市| 射洪县| 昌吉市| 克什克腾旗| 武冈市| 偃师市| 剑河县| 宜川县| 图木舒克市| 安达市| 南昌市| 莲花县| 沽源县| 历史| 乌兰察布市| 陆河县| 贵港市| 武乡县| 东乌珠穆沁旗| 十堰市| 汶上县| 株洲县| 高密市| 盐津县| 怀集县| 松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