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玩弄校花双胞胎,日本人真人姓交大视频,成 人 免费 黄 色 视频,欧美熟妇无码成a人片

日中合資集裝箱公司合同爭議仲裁案裁決書

來源: 律霸小編整理 · 2020-10-14 · 151人看過

【提要】 兩申請人和被申請人簽訂《日中合資××集裝箱綜合有限公司合同》,后因合資公司運作后即出現虧損,兩申請人與被申請人又簽訂了《股東承包經營合同書》,約定由被申請人承包經營合資公司。但之后兩年承包經營中并未出現扭虧增盈,被申請人亦未向 合資公司交納合同約定的承包經營指標款項。現相關主管部門已受理合資公司歇業清算手續,申請人遂要求被申請人支付項目墊款等款項12,897,748日元并承擔延期付款的法律責任。被申請人則認為,合資公司的解散登記至今沒有完成,合資公司仍然存續,且申請人主張的款項系合資公司與被申請人的經常往來款,應由合資公司提出主張。仲裁庭認為,申請人并未提交充分的證據證明本案合資公司是已非存在的公司,且申請人所請求被申請人支付的款項確系發生于合資公司與被申請人之間,故駁回申請人要求被申請人返還本案仲裁請求所涉項目墊付款等款項及承擔延期付款的法律責任的請求。

【關鍵詞】 解散?注銷

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下稱“仲裁委員會”)上海分會根據申請人橫濱××株式會社、××通商株式會社與被申請人上海××進出口公司于1990年5月25日簽訂的《日中××集裝箱綜合有限公司合同》中的仲裁條款以及申請人于2005年2月28日提交 的書面仲裁申請,受理了上述協議書項爭議的仲裁案。

仲裁委員會上海分會根據《仲裁規則》規定成立以××為首席仲裁員,××和××為仲裁員的仲裁庭,審理本案。

仲裁庭分別于2005年9月28日、2006年8月17日在上海開庭 審理本案。申請人與被申請人均委派仲裁代理人參加了庭審。庭審中,雙方均就本案事實和法律問題作了口頭陳述和辯論,就所提交的所有證據材料進行了質證,回答了仲裁庭的庭審調查提問,并進行了 最終陳述。

庭審后,雙方均提交了補充書面意見,仲裁委員會上海分會進行了轉交。

仲裁庭于2006年10月18日作出本裁決書。

現將本案案情、仲裁庭意見以及裁決內容分述如下:

一、本案案情

1990年5月25日,兩申請人作為甲方與作為乙方的被申請人共同簽訂了《日中××集裝箱綜合有限公司合同》(以下簡稱“合資 合同”),并在日本注冊成立了“日中××集裝箱綜合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合資公司”)。公司注冊資金為2000萬日元,甲乙雙方股權各為50%。

1992年3月28日,兩申請人作為甲方與被申請人作為乙方共同簽訂了《股東承包經營合同書》(以下簡稱“承包合同”)。合同約定了承包期自1992年12月1日起至1994年11月30日止,同時對承包指標和利潤分配均作了明確的約定。

此后,雙方因項目墊款等事項發生爭議,申請人方遂依據合資合同中仲裁條款的規定向仲裁委員會上海分會提起仲裁,請求仲裁庭裁決:

(1)責令被申請人返還項目墊付款等款項12,897,748日元及承擔延期付款的法律責任。

(2)本案仲裁費由被申請人承擔。

申請人提出的主要事實與理由如下:

兩申請人與被申請人經協商簽訂了合資合同,共同組建合資公司,并經合法手續在日本注冊成立。根據合資公司章程和合資合同 規定,該公司屬日中合資公司。

公司運作一年后,由于公司內部管理和外部市場的原因,于1992年3月出現赤字。此時,兩申請人提出解除合同、歇業清算的建議。經雙方協商,1992年3月28日兩申請人與被申請人簽訂了“股東承包經營合同書”。該承包合同為2年,規定被申請人第一年承包經營指標為1000萬日元(作為補虧赤字1,000萬元)。第二年承包經營指標為1500萬元(其中300萬日元作為補虧赤字)。承包 合同第三部分對承包指標和利潤分配作了明確的規定。但是,被申請人在兩年承包經營中并未扭虧增盈,亦未向公司交納該兩年的承包經營指標款項。

承包合同結束后,合資公司恢復經營,從1996年1月至1997年3月,合資公司虧損已增加到2,100萬日元。鑒于公司面臨經濟困 難局面,申請人與被申請人雙方對經營和財務狀況進行了分析,認為:如果公司繼續維持目前的經營,勢必會擴大虧損,而給股東各方 造成更大的損失。1997年6月17日公司董事會作出解除合同、歇 業清算的決議。1997年8月合資公司正式向主管部門提出辦理歇業清算手續,該申請已被受理。1998年4月,合資公司在上海召開歇業清算會議,并確定被申請人應向申請人方支付項目墊款和業務傭金以及承包經營虧損金額總計約1300萬日元。被申請人表示將會議審定報告案外人即被申請人的上級單位上海××局,一個月內通知付款日期。1998年5月,案外人上海××局確認了付款報告,但被申請人以外匯管理局不予承認為由,遲遲不支付上述款項,致使合資公司至今未能結束清算,注銷公司登記,以至公司的法定費用仍在不斷地發生。

根據合資公司章程規定的精神和承包合同第11條之規定,以及會議紀要約定和合同法律制度的規定,被申請人應向申請人支付12,897,748日元,并承擔相應的延期付款違約責任。

申請人對于上述要求被申請人支付的墊付款提交了證據十九以支持其主張,即“應收應付款及其相抵結果匯總表”。該證據中列明 了“合資公司對被申請人的未收入金,未支出金的內容”,具體如下:

“1.對被申請人的未收入金     21,746,154日元

內祥

西裝中介手續費         1,906,154日元

港務艇‘太空'諸多費用余額    8,640,000日元

承包經營損失補貼金 第一年   8,200,000日元

第二年   3,000,000日元

2.對被申請人的未支付金      ?8,848,406日元

內祥

佛像進口金              113,720日元

減肥茶進口金           ?1,582,500日元

船舶早出費            ?7,152,186日元

合資公司的債權額(未收入金)

①-②?21,746,154-8,848,406=12,897,748日元”

被申請人辯稱:

1.合資公司的主體資格仍然存續

涉案的合資公司依據日本法設立,具有獨立的法人人格。

《日本商法典》第404條第2款規定,公司解散須經股東全會決 議。而1997年6月18日,合資公司系以第六次董事會決議對合資公司進行清算,1997年6月19日《關于清算的決議》亦由合資公司董事會作出。上述決定均不符合日本法律的有關規定。

同時,《日本商法典》第427條規定,清算事務完結時,清算人制作的決算報告書應提交股東全會承認。但合資公司的清算報告書亦未經合資公司股東全會通過。1998年4月30日在上海舉行的有關會議未有申請人方參加,不符合股東全會的成立要件,因此合資公司的清算報告并不能視為成立。再進一步而言,1998年4月30日《會議紀要》第1條,中方僅表示有關清算的處理意見尚需報中方上級作答復,會議紀要并未構成中方對清算的最后意思表示。

另外,依據《日本商法典》第96條之規定,公司解散須在2周內進行解散登記,而合資公司的解散登記至今沒有完成。

根據日本法律的相關規定及本案上述情形,合資公司并未根據日本法完成公司清算與解散登記,因此合資公司的法人人格并未消失,合資公司依法仍然存續。

2.申請人無權向被申請人主張本案下的債權

申請人在仲裁申請書中亦承認,合資公司“至今未能結束清算,注銷公司登記”。但其仲裁請求卻為主張應由合資公司主張的債權,令人難以理解。

構成被申請人支付義務的主要項目為向合資公司支付的兩個年度的承包補償金。該等承包補償金的產生依據主要是雙方簽訂的承包合同。究其承包關系的實質,如果產生承包補償金的給付,正如合 資公司決算報告書中的記載,亦應發生于合資公司與被申請人之間。 因此申請人無權就該款項向被申請人提出主張,另外承包合同第13條的規定亦可以印證這一觀點。事實上申請人在仲裁申請書也承認被申請人“亦未向公司交納該兩年的承包經營指標款項”。

構成申請人主張的其他部分則更明顯系合資公司與被申請人之間的日常經營往來款。亦應由合資公司提出主張。

至于申請人在仲裁請求中聲稱其為合資公司日常經營活動進行了墊款,該等主張非但未見申請人提供的任何證據加以支持,且于情于法皆不能成立。合資公司成立后,已將注冊資本增加至4000萬日元,不存在資不抵債的情形。再一次引證1997年的合資公司決算報告書(第8期)的記載,直至報告出具當時,合資公司仍然有現金及 預金合計5,404,496日元,因此申請人為合資公司墊款既無可能,也無必要。

申請人關于股東代表訴權一說也純屬無稽,通觀《日本商法典》關于股份公司的規定下,僅僅在第247條至252條下類似于《公司法》(以下簡稱“《公司法》”)第111條的撤銷或宣告股東會決議無效的規定,并無股東代表訴訟的條文可以直接引用。況且,股東代表訴訟究其自身特性而言為國家公力救濟,應通過向法院提起訴訟而行使,在仲裁程序中直接加以引入為各國法例所未聞。

綜上所述,既然合資公司的法人資格并未消滅,申請人無權就其仲裁請求向被申請人提出主張。

3.合資公司主張的往來款亦不為仲裁所管轄申請人目前提出的仲裁請求,系發生于合資公司與其股東間關 于承包經營及日常往來的糾紛,該等法律關系應當依據適當的法律, 通過適當的爭議解決途徑解決,而非申請人與被申請人之間關于合資合同而產生的爭議,不受合資公司補充合同仲裁條款的約束,同時 申請人與被申請人之間亦未就該爭議事項達成新的仲裁協議。同時,本案涉及的承包合同未對爭議解決方式作出任何約定,換而言之,該合同中并未創設仲裁管轄權。因此,合資公司與被申請人之間的債權往來,并不受仲裁之管轄。

4.合資公司針對被申請人的主張超過了日本民法下的消滅時效

合資公司或其清算人即使現在就本案下的款項支付針對被申請人提出主張,亦超過了日本法律的消滅時效。

合資公司決算報告書(第8期)制作于1997年6月30日。姑且 以該日期作為合資公司債權成立之日,則關于承包補償金給付屬于以金錢給付為標的的債權,根據《日本民法典》第169條的規定,因五年間不行使而消滅。關于其他往來可歸屬于“生產人、批發商人及零售商人出賣產品或商品的代價”,根據《日本民法典》第173條之規定,因二年間不行使而消滅。

被申請人在庭后提交的代理意見中補充:

(1)本案中出現了與合資公司有關的兩份章程,即申請人與被申請人于1990年5月25日簽署的《日中××集裝箱綜合有限公司 章程》(以下簡稱“章程一”),以及1990年12月5日在橫濱地方法務局登記的《定款》(以下簡稱“章程二”)。章程二由橫濱地方法務 局所屬公證人××作出認證。

根據《日本國商法典》第167條之規定,章程未經公證人認證者,為無效。因此,被申請人認為適用于合資公司的章程只能為章程二,而非章程一。申請人所有依據章程一提出的仲裁請求及理由均 應歸于無效。

2.無論如何,發生于合資公司與被申請人之間的債務往來,不應被視為申請人與被申請人在合資合同下因執行合資合同所發生的一切爭議,這是由于該債務關系的主體和內容所決定的。

申請人目前提出的仲裁請求,系發生于合資公司與其股東間關于承包經營及日常往來的糾紛,該等法律關系應當通過適當的爭議解決途徑解決。

申請人就被申請人的答辯進一步補充:

1.關于合資公司的性質及其設立和運營的依據問題

申請人與被申請人共同出資在日本國設立的是日中合資的營利社團法人,在日本國登記設立。根據合資公司投資者(股東)簽署的《合資合同》第一章總則和《章程》第一章總則的約定:合資雙方“遵照日本國政府的法律、政策的規定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有關對外 投資的法律、政策……在日本國神奈川縣橫濱市建立日中合資公司”。可見,該合資公司不僅要適用日本國有關國內法人和公司的一般規定,還要適用日本國有關外國與本國合資企業的特別規定;以 及設立時還要遵循中國的有關對外投資的法律規范。合資雙方有關該合資企業的《合同》、《章程》和其他約定,只要是與日本國禁止性 法律規范不沖突,也是投資者應當遵循的具有約束力的行為規范。本案合資公司有《定款》,也有《合同》和《章程》,都是經過雙方簽署 的正式法律文件。尤其是《合同》和《章程》是投資各方的約定的真實意思表示。被申請人要否認其效力,在日本國法律中找不到法律依據。鑒于上述情況,本案就不能僵硬地套用日本公司法中有關公司的解散和清算要經“股東全會”決定的一般規定,應根據約定,確認“董事會”決定的效力。

2.?《定款》的認定

《定款》只是日本成立公司時備案的一份文件,這份文件與事實矛盾,不可采信。而本案《合同》、《章程》、《補充合同》和《董事會決議》等作為本案判別曲直的依據,符合實際,合法合情合理。

3.?關于合資公司目前的狀況與地位問題

(1)合資公司解散、清算符合法律規定和約定。

日本《民法典》第68條第1款第2項、第2款第1項規定;合資合同第16條第2款第2項約定;合資公司《章程》第16條、第17條 第3項和第60條的約定;合資公司補充合同(二)第16條第2項的 約定等,構成了合資公司董事會關于合資公司解散和清算的決定合 法有效的法定和約定依據。

(2)1997年6月18日的《第六次董事會決議》明確了合資公司解散的原因并作出了成立清算組自主解散和清算的決定。

(3)1997年6月19日合資公司董事會通過《關于清算的決議》決定了清算時間(從1997年7月1日起)、清算人員和清算原則。

(4)1997年8月5日,合資公司進行解散登記并“官報登載”、“公告”,橫濱地方法務局登記官××對該節事實予以證明。

(5)因合資公司已清算結束并登記公告,依照有關法律規定和約定現已為非存續公司,不具有訴訟主體地位。其理由為:

其一,合資合同第39條規定,合同期限為10年,自1990年起算,迄今為止,早已過期限。

其二,1997年6月18日《第六次董事會決議》決定,合資公司提前至1997年6月底前歇業清盤。

其三,1997年6月18日《關于清算決議》第4條約定,清算小組形成清算報告,清算即告結束。

其四,履歷事項全部證明書證明,合資公司已經解散登記和公告。

其五,根據《日本商法典》第406條的規定,公司在決議解散的情形下,如果要認為其存續,只有在符合《日本商法典》第343條規定的情形時,才有法律上可能,而本案情況不適用該條規定,所以不能認為合資公司還存續。

4.關于1998年4月30日《會議紀要》的地位問題

(1)根據公司法基本原理,公司董事作為公司機關的地位及其職權行使,至公司清算成立時終止。

(2)根據《日本商法典》第417條規定,公司解散后,如清算人已選他人,原董事既不是公司機關董事,也不是清算人。

(3)1998年4月30日的會議的主體是合資公司的股東中方和日方。因此,該會議是中日雙方股東委派的代表舉行的會議,其會議的性質是股東全會。

(4)依據《日本民法典》第63條和第65條的規定,以及《日本商法典》第235條和第236條的規定,該《會議紀要》具有法律效力。

5.關于申請人請求事項及其依據問題

(1)申請人的仲裁請求是要求被申請人支付12,897,748日元及承擔延期付款的法律責任。可參見《決算報告書》及其匯總。

1998年4月30日,以“會議紀要”形式形成的股東全會決議第一條確認了被申請人的支付義務數額即21,746,154日元減去8,?848,406日元之差。這也是本仲裁案申請人仲裁請求12,897,748日元的來源。

1997年6月19日合資公司董事會《關于清算的決議》(證據十一)第三條第4款也明確約定,“兩者之差即為被申請人所享受的權 益或承擔的義務,經清算后一并結清”。也這是佐證《會議紀要》合 法有效的有力證據之一。

(2)關于清算費用及其墊付問題 ?被申請人經仲裁,向合資公司支付經清算并經其承諾的款項后,首先用于支付清算費用。如有剩余,才另行處理。其理由如下:

其一,合資公司《章程》第62條之規定:“清算費用和清算委員會成員的酬勞應從合資公司積存財產中優先支付。”

其二,1997年6月19日《關于清算的決議》第5條決定:“清算費用報經董事會確認后,由合資公司承擔。”

其三,1998年4月30日《會議紀要》第2條決定:“雙方同意將合資公司第8期‘決算報告書'中公司所剩所有者權益日元3,575,409?,全部用作合資公司清算期間的費用。”

其四,代表清算人××先生有關清算費用的說明以及××先生 致××局長函表明,合資公司實際發生的清算費用為6,259,727日 元,該費用為日方及清算代表人墊付。

6.關于本仲裁案申請人的主體問題

(1)根據合資合同第十三章和章程第九章的規定,合資公司從設立到“合資公司解散后的財務處理”、“清算”、“終止”等事宜,皆屬于第5條中所約定的“合營各方凡因執行本合同所發生的一切爭 議”,屬于約定由仲裁解決的范圍。

(2)清算委員會及其代表清算人××先生不能直接向被申請人申請仲裁或起訴。理由是:

其一,清算委員會及其代表清算人的被授權時間、范圍,只是到清算結束,并沒有起訴權。而清算結束的標志,根據1997年6月19 日的《關于清算的決議》的規定是,清算小組形成清算報告后,清算 結束。××生在向股東提交“決算報告書”和清算費用,以及在日本 進行了解散登記之后就已完成了其被授權范圍內的職責與使命。

其二,根據《日本商法典》第427條之規定,清算已完成,清算人責任已被解除。

其三,自1998年4月30日起,××先生在完成其清算任務后,已成為日方授權代表。

其四,根據合資公司章程第61條的規定,“清算期間,清算委員 會代表合資公司起訴或應訴”。如果向日中雙方股東以外的第三人 提出請求,清算委員會和××先生是可以起訴的。但是,現在清算已 結束;欠債又是僅有的兩方股東之一;欠債人又不在日本;××先生 又未被授權提出仲裁請求;合資公司的清算費用自己已墊付許多,等等。在這種情況下,再讓××先生個人作為仲裁請求人或原告不僅沒有依據,也不符情理和操作可能。

其五,鑒于上述情況,根據《日本民法典》第57條、第103條和 第108條之規定,清算小組及其代表人不能充任本案的申請人。

7.關于時效問題

被申請人應付款項既不屬于“一年或短于一年的期間”的債權。也非不發生時效中斷效力的請求。因為其一,沒有任何證據證明本案爭議涉及款項屬于“一年或短于一年期間”債權;其二,根據《日本民法典》第167條債權因十年不行使才消滅;本案未屆滿十年;其 三,清算委員會及日本股東從未停止過對中方被申請人主張權利,且 中方也承認這筆債權;其四,即使是裁判上請求,依據《日本民法典》第157條也可中斷和重新開始計算時效。

二、仲裁庭意見

(一)關于法律適用問題

本案所涉合資公司系申請人和被申請人依據日本法律在日本合 資設立。雖合同中沒有明確約定解決本案爭議應適用的法律,但根 據最密切聯系原則,特別是雙方在庭審及提交的材料中均以日本有 關法律為依據,因此,仲裁庭認為,本案應適用日本有關法律規定。 但雙方簽訂的承包合同第1條“承包后合資公司的一切活動必須遵守日本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有關法律、法令和法規”等的約定亦應得到遵守。

(二)本案有關主要事實認定

仲裁庭經審理查明:

(1)1990年5月25日,兩申請人與被申請人簽署了合資合同,同意在日本國神奈川縣橫濱市合資設立合資公司。根據合同約定,合資公司注冊資本為2000萬日元,兩申請人和被申請人各出資 50%。合資公司的首期合營年限為十年。1990年12月17日,合資 公司在日本橫濱地方法務局登記成立。

(2)1992年3月27.28日,合資公司召開董事會特別會議,通過了“決定采取承包經營的形式,并通過了承包經營的基本原則和合同條款,會議一致同意由乙方(即被申請人)經營承包”。承包期為兩年,“以經營利潤為承包指標,利潤的缺額部分由承包方補齊,利 潤的超額部分歸承包方所有,按承包會計年度結算,一年一分配”。?“關于承包前因虧損而造成合資公司資本金的缺額部分,由承包方 用承包利潤分二年補足。”

(3)1992年3月28日,本案申請人和被申請人簽訂承包合同,由被申請人承包經營合資公司。相關條款約定如下:

第11條?承包指標

純利潤:第一年為1,000萬日元(即補虧1000萬日元)

第二年為1500萬日元(即補虧300~500萬,盈利1200~1000 萬日元)

利潤的缺額部分由承包方補齊,利潤的超額部分歸承包方所有,一年一清。

第13條?承包期間,每半年向各股東報送財務報表,一年一核審,第二年合資公司1,000~1,200萬日元的盈利按股東各方投資比 例分配。

第17條?本承包合同期限為二年,自一九九二年十二月一日至一九九四年十一月三十日止。

4.1997年6月17、18日,合資公司第六次董事會在上海召開,并形成決議:“合資公司如繼續維持目前的經營,勢必繼續虧損而給股東各方造成更大的損失,故決議提前至九七年六月底之前中止合資合同,合資公司清盤、歇業”;“董事會要求合資公司提供九七年六月底之前的財務報告,合資公司所有業務往來和經費開支截止至一九九七年六月三十日。六月底以后發生的業務款項,合資股東概不認可”;“董事會依法成立清算小組,并遵循有關規定,完成清算程序。”1997年6月19日,經董事會商議,作出《關于清算的決議》,就清算時間、清算人員組成及清算原則作出規定,并決定“清算結束,清算小組應形成清算報告,由董事長擇日在中國上海召開第七次董事會,具體商議清算報告和處理意見及企業注銷等事宜。”

(三)雙方有關爭議認定

仲裁庭注意到,申請人的仲裁請求是要求仲裁庭裁決被申請人返還項目墊付款等款項12,897,748日元及承擔延期付款的法律責任(自1998年6月1日至裁決作出日止的參照銀行同期貸款利率的逾期付款的損失)。申請人的仲裁請求12,897,748日元款項構成的主要依據是申請人的證據十九,即“合資公司對被申請人的未收入金,未支出金的內容”

針對申請人此仲裁請求,被申請人認為申請人無權向被申請人主張本案下的債權。其主要理由包括:(1)申請人請求中構成被申請人支付義務的主要項目為被申請人應向合資公司支付的兩個年度的承包補償金,如果產生承包補償金的給付,應發生于合資公司與被申請人之間,申請人無權就該款項向被申請人主張;(2)構成申請人主張的其他部分,如西裝中介手續費、港務艇處理費、減肥茶費用等,系合資公司與被申請人之間的日常經營往來款,亦應由合資公司提出主張;(3)合資公司依法仍然存續,其法人人格并未消滅,申請人無權就其目前的仲裁請求向被申請人主張。

根據現有證據材料,仲裁庭認為,根據雙方提供的證材料顯示,申請人所請求的被申請人的債務款項,系合資公司與被申請人之間存在的債權債務,并不屬于本案雙方當事人合資爭議范疇。

仲裁庭注意到,申請人稱合資公司已清算結束并登記公告,依照有關法律規定和約定現已為非存續公司,不具有仲裁主體資格;根據公司章程規定的精神和承包合同第11條的規定以及會議紀要等的約定和合同法律制度的規定,被申請人應向申請人支付仲裁請求款項。被申請人反駁稱,合資公司并未根據日本法律完成公司清算與解散登記,因此合資公司的法人資格并未消滅,合資公司依法仍然存續,申請人無權主張合資公司的權利。仲裁庭注意到,雙方均舉證證明,日本法律關于公司解散具有明確的規定,即《日本商法典》第404條第2款規定,公司解散須經股東大會決議。但本案關于合資公司解散的決議(1997年6月18日合資公司第六次董事會決議)和關于清算的決議(1997年6月19日《關于清算的決議》均由合資公司董事會作出。申請人雖主張“本案不能僵硬地套用日本公司法中有關公司的解散和清算要經‘股東全會'決定的一般規定,應根據約定,確認‘董事會'決定的效力”,但并未提供充分的法律依據和事實依據支持自己的此主張。至于合資公司是否還存續問題,申請人主張合資公司“已為非存續公司”,為此提交的主要證據是合資公司《履歷事項全部證明書》。仲裁庭注意到該《履歷事項全部證明書》“解散”欄目中注明“平成9年(即1997年——?—仲裁注)6月30日股東大會決議后解散?平成9年8月5日登記”。但申請人并未明確此“平 成9年6月30日股東大會決議后解散”是指在“平成9年6月30日”召開了股東大會并形成解散合資公司的決議(如是,但申請人并未能提供該次股東大會會議記錄證明),還是指1997年6月18日合資公司第六次董事會決議“九七年六月底之前中止合資合同”。而且該“解散”欄目關于“股東大會決議”的注明從另一方面表明,合資公司解散須經股東大會決議通過。而且,仲裁庭注意到,1997年董事會通過的《關于清算的決議》明確寫明“清算結束,清算小組應形成清算報告,由董事長擇日在中國上海召開第七次董事會,具體商議清算報告和處理意見及企業注銷等事宜”。1998年4月30日的“會議紀要”第4項亦寫明“承諾抓緊辦理歇業手續并盡快將注銷合資公司的有關文件(正本)提交給中方”,表明合資公司在1998年4月30日還存在。而且,申請人在2004年4月13日的仲裁申請書中亦聲稱“……遲遲不支付上述款項,致使合營公司至今未能結束清算、注銷公司登記”。因此,仲裁庭認為,申請人并未能充分證明《履歷事項全部證明書》“解散”欄目中所注明的“平成9年6月30日股東大會決議后解散”是指合資公司的注銷。申請人提交的現有證據并不能證明合資公司是“已為非存續公司”。而且大量的證據表明此時合資公司的清算事務并未完成,如申請人提供的合資公司代表清算人××先生給被申請人的“特別清算費用請求事件”的信函表明直至?2000年9月25日清算并未結束。因此,申請人關于合資公司?“已為非存續公司”的主張,因理由不充分,證據不足,且相互矛盾,仲裁庭難以采信,故不予支持。

仲裁庭注意到,申請人認為1998年4月30日用“會議紀要”形式形成的股東全會決議確認了被申請人的本案款項支付義務,但仲裁庭認為,該“會議紀要”由×××和××先生簽字,申請人并未提交充分的證據證明,該兩簽字人具有股東授權。同時,該“會議紀要”寫明“合資公司應收被申請人日元21,746,154.00,應付被申請人日元8,848,406.00”,如果該紀要成立,其形成的也是合資公司與被申請人之間的債權債務關系。申請人并未提交充分有效的證據證明此“會議紀要”對本案當事人雙方具有約束力。

(四)關于申請人的仲裁請求

綜上,仲裁庭認為,申請人并未提交充分有效的證據證明本案合資公司是已非存在的公司,且申請人所請求被申請人支付的款項,系發生于合資公司與被申請人之間,申請人要求被申請人返還本案仲裁請求所涉項目墊付款等款項12,897,748日元及承擔延期付款的 法律責任的請求,因理由不充分,證據不足,仲裁庭不予支持。

三、裁 決

仲裁庭裁決如下:

(1)駁回申請人的全部仲裁請求;

(2)本案仲裁費全部由申請人承擔。

本裁決為終局裁決,自裁決作出之日起生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登錄×

驗證手機號

我們會嚴格保護您的隱私,請放心輸入

為保證隱私安全,請輸入手機號碼驗證身份。驗證后咨詢會派發給律師。

評論區
登錄 后參于評論

專業律師 快速響應

累計服務用戶745W+

發布咨詢

多位律師解答

及時追問律師

馬上發布咨詢
王欣予

王欣予

執業證號:

16101202111291683

國浩律師(西安)事務所

簡介: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王欣予

律霸用戶端下載

及時查看律師回復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法律文書 友情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江县| 永仁县| 霞浦县| 文昌市| 综艺| 财经| 冀州市| 全南县| 齐河县| 海阳市| 新乡县| 安福县| 铜鼓县| 永川市| 白水县| 卢湾区| 北辰区| 彩票| 壶关县| 睢宁县| 固阳县| 吉林省| 洪泽县| 阿克| 蒙城县| 涞水县| 巩留县| 桐梓县| 南雄市| 铜陵市| 玉溪市| 桃江县| 邵武市| 玉溪市| 深圳市| 西宁市| 万荣县| 汝阳县| 宁陕县| 阿巴嘎旗| 庆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