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單位】最高人民法院
【發布文號】法釋[2003]20號
【發布日期】2003-12-28
【生效日期】2004-05-01
【失效日期】-----------
【所屬類別】國家法律法規
【文件來源】-----------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2003年1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299次會議通過)
(法釋[2003]20號)
為正確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依法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以下簡稱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以下簡稱民事訴訟法)等有關法律規定,結合審判實踐,就有關適用法律的問題作如下解釋:
第一條 因生命、健康、身體遭受侵害,賠償權利人起訴請求賠償義務人賠償財產損失和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
本條所稱賠償權利人,是指因侵權行為或者其他致害原因直接遭受人身損害的受害人、依法由受害人承擔扶養義務的被扶養人以及死亡受害人的近親屬。
本條所稱賠償義務人,是指因自己或者他人的侵權行為以及其他致害原因依法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第二條 受害人對同一損害的發生或者擴大有故意、過失的,依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一條的規定,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賠償義務人的賠償責任。但侵權人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人損害,受害人只有一般過失的,不減輕賠償義務人的賠償責任。
適用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六條第三款規定確定賠償義務人的賠償責任時,受害人有重大過失的,可以減輕賠償義務人的賠償責任。
第三條 二人以上共同故意或者共同過失致人損害,或者雖無共同故意、共同過失,但其侵害行為直接結合發生同一損害后果的,構成共同侵權,應當依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條規定承擔連帶責任。
二人以上沒有共同故意或者共同過失,但其分別實施的數個行為間接結合發生同一損害后果的,應當根據過失大小或者原因力比例各自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第四條 二人以上共同實施危及他人人身安全的行為并造成損害后果,不能確定實際侵害行為人的,應當依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條規定承擔連帶責任。共同危險行為人能夠證明損害后果不是由其行為造成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第五條 賠償權利人起訴部分共同侵權人的,人民法院應當追加其他共同侵權人作為共同被告。賠償權利人在訴訟中放棄對部分共同侵權人的訴訟請求的,其他共同侵權人對被放棄訴訟請求的被告應當承擔的賠償份額不承擔連帶責任。責任范圍難以確定的,推定各共同侵權人承擔同等責任。
人民法院應當將放棄訴訟請求的法律后果告知賠償權利人,并將放棄訴訟請求的情況在法律文書中敘明。
第六條 從事住宿、餐飲、娛樂等經營活動或者其他社會活動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未盡合理限度范圍內的安全保障義務致使他人遭受人身損害,賠償權利人請求其承擔相應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因第三人侵權導致損害結果發生的,由實施侵權行為的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安全保障義務人有過錯的,應當在其能夠防止或者制止損害的范圍內承擔相應的補充賠償責任。安全保障義務人承擔責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償。賠償權利人起訴安全保障義務人的,應當將第三人作為共同被告,但第三人不能確定的除外。
第七條 對未成年人依法負有教育、管理、保護義務的學校、幼兒園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職責范圍內的相關義務致使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損害,或者未成年人致他人人身損害的,應當承擔與其過錯相應的賠償責任。
第三人侵權致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學校、幼兒園等教育機構有過錯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補充賠償責任。
第八條 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以及工作人員,在執行職務中致人損害的,依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一條的規定,由該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民事責任。上述人員實施與職務無關的行為致人損害的,應當由行為人承擔賠償責任。
屬于《國家賠償法》賠償事由的,依照《國家賠償法》的規定處理。
第九條 雇員在從事雇傭活動中致人損害的,雇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雇員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人損害的, 應當與雇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雇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的,可以向雇員追償。
前款所稱從事雇傭活動,是指從事雇主授權或者指示范圍內的生產經營活動或者其他勞務活動。雇員的行為超出授權范圍,但其表現形式是履行職務或者與履行職務有內在聯系的,應當認定為從事雇傭活動。
第十條 承攬人在完成工作過程中對第三人造成損害或者造成自身損害的,定作人不承擔賠償責任。但定作人對定作、指示或者選任有過失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第十一條 雇員在從事雇傭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雇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雇傭關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員人身損害的,賠償權利人可以請求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也可以請求雇主承擔賠償責任。雇主承擔賠償責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償。
雇員在從事雇傭活動中因安全生產事故遭受人身損害,發包人、分包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接受發包或者分包業務的雇主沒有相應資質或者安全生產條件的,應當與雇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屬于《工傷保險條例》調整的勞動關系和工傷保險范圍的,不適用本條規定。
第十二條 依法應當參加工傷保險統籌的用人單位的勞動者,因工傷事故遭受人身損害,勞動者或者其近親屬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用人單位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告知其按《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處理。
因用人單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權造成勞動者人身損害,賠償權利人請求第三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十三條 為他人無償提供勞務的幫工人,在從事幫工活動中致人損害的,被幫工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被幫工人明確拒絕幫工的,不承擔賠償責任。幫工人存在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賠償權利人請求幫工人和被幫工人承擔連帶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十四條 幫工人因幫工活動遭受人身損害的,被幫工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被幫工人明確拒絕幫工的,不承擔賠償責任;但可以在受益范圍內予以適當補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影樓不給底片是否違法?
2020-02-27強制休息應當成常態
2020-03-23如何防止投保被騙
2020-03-30同一單位試用期只能約定一次嗎?
2020-03-30離婚起訴書怎么寫
2020-04-07網購的反詐技巧
2020-04-08申請植物新品種權的方法
2020-04-15欠條與借條,你需要區分清楚!
2020-04-17單方解除合同,究竟算不算是違約
2020-04-21農村宅基地拆遷補償政策看這里!
2020-04-22逃避追繳欠稅罪如何認定
2020-04-23發生醫療事故糾紛,申請仲裁程序是什么
2020-04-23人身損害賠償一般流程是什么
2020-04-28關于強奸罪的法律規定和解釋
2020-04-28夫妻個人債務的承擔需要遵循什么原則?
2020-04-29離婚訴訟孩子撫養權怎么處理?
2020-04-29離婚損害賠償證據如何收集?
2020-04-30夫妻財產約定協議公證費用要多少?
2020-04-30檢察院不批捕能拘留多長時間
2020-04-30夫妻離婚子女撫養權歸屬怎么定?
2020-04-30離婚以后怎么樣辦理戶口遷移手續?
2020-05-01夫妻離婚以后按揭房應該如何過戶?
2020-05-01哪些情形可以單方面起訴離婚?
2020-05-01離婚損害賠償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2020-05-01夫妻離婚損害賠償的法律條件是什么?
2020-05-01離婚補償協議有沒有法律效力?
2020-05-01訴訟離婚爭奪子女撫養權需要提供哪些證據?
2020-05-02事實婚姻有沒有可能構成重婚罪?
2020-05-02離婚爭奪子女撫養權需要提交哪些證據?
2020-05-03變更子女撫養權起訴狀應該怎么寫?
2020-05-03夫妻離婚時共同債務要怎么樣清償?
2020-05-05婚外情如何認定?婚外情違法嗎?
2020-05-05洗錢犯法嗎?
2020-05-07事實婚姻應該如何處理?
2020-05-08夫妻離婚有哪些情況子女撫養權歸女方?
2020-05-08夫妻共同財產離婚哪些可以分割?不離婚能不能分割?
2020-05-08知識產權法著作權發生糾紛怎么辦
2020-05-08出軌算不算一個少財產的理由和過錯有哪些法定理由?
2020-05-09故意損壞小區欄桿怎么處理?
2020-05-09工資存父母的銀行卡算不算夫妻共同財產?
2020-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