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而言,在小汽車已經成為了人們最為主要的交通工具的情況下,由此而帶來的交通事故問題也是比較多的,畢竟如今駕車的群體太過龐大了。而對于交通肇事罪問題,有很多人都拎不清的。那么,交通肇事罪共犯如何認定?下面讓我們了解一下吧!
?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五條第二款規定,“交通肇事后,單位主管人員、機動車輛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車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論處。”這一規定在我國刑法理論界引起較大反響。
?
1、我國現行刑法對共同犯罪及共同過失犯罪的規定
?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了共同犯罪的定義,第二十五條第一款規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該條款揭示了共同犯罪必須具備的三個要件:
?
(1)二人以上,必須是兩個以上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人或者單位;
?
(2)共同的犯罪行為,從犯罪的客觀要件上看,各共同犯罪人必須實施了共同犯罪行為。共同犯罪行為是指各共同犯罪人的行為都指向同一個犯罪事實,彼此聯系,互相配合,他們與犯罪結果之間都存在因果關系;
?
(3)共同的犯罪故意。從犯罪的主觀方面來看,構成共同犯罪必須二人以上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所謂共同的犯罪故意,是指各共同犯罪人認識他們的共同犯罪行為和行為會發生的危害結果,并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的心理態度。
?
同時,盡管二人以上共同過失犯罪在國外是個頗有爭論的問題,在我國國內也有不同意見,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五條第二款還是規定了,“二人以上共同過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論處;應當負刑事責任的,按照他們所犯的罪分別處罰。”這就明確把二人以上共同過失犯罪排除在共同犯罪之外。因為共同犯罪的特點是二人以上通過共同的犯罪故意,使各人的行為形成一個共同的有機整體,因而具有更大的社會危害性。并且在共同過失犯罪中,不存在主犯、從犯、教唆犯的區分,只存在過失責任大小的差別,因而也不需要對他們以共同犯罪論處,而只根據各人的過失犯罪情況分別負刑事責任就可以了。
?
2、交通肇事罪犯罪構成的主觀方面
?
犯罪構成,就是依照我國現行刑法的規定,決定某一具體行為的社會危害性及其程度而為該行為構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客觀和主觀要件的統一。
?
根據我國刑法,任何一種犯罪的成立都必須具備四個方面的構成要件,即犯罪客體、犯罪客觀方面、犯罪主體、犯罪主觀方面的構成要件。其中犯罪主觀方面,是指犯罪主體對自己行為及其危害社會的結果所抱的心理態度。它包括罪過(即犯罪的故意或者犯罪的過失)以及犯罪的目的和動機這幾種因素。其中,行為人的罪過,即其犯罪的故意或者過失,是一切犯罪構成都必須具備的主觀要件。
?
以上就是律霸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交通肇事罪共犯如何認定的相關法律規定。如果現實生活中您或您的家人朋友們遇到類似的問題,可以直接找所在地人民法院或公安機關,或者在第一時間找律霸網律師在線圖文咨詢或電話咨詢。如果您還有其他法律問題的也可以咨詢律霸網相關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