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傷認定行為的法律性質
工傷認定,是指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根據勞動者或者其直系親屬的申請,依據工傷保險法律法規,確認勞動者所受傷害、所患職業病及其他特殊情形是否屬于工傷。其性質應屬于行政確認行為,即行政主體依法對行政相對人的法律地位、法律關系或有關法律事實給予確定和認定,并予以宣告的具體行政行為。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認定工傷,實際確認兩方面的內容:(1)對工傷事實的確認。勞動者所受傷害、所患職業病或所發生的其他特殊情形一旦被認定為工傷,不再僅僅屬于客觀事實,而是屬于工傷法律事實。(2)對相對人法律地位的確認。確認是否屬于工傷,同時也就確定相對人是否屬于工傷人員,賦予其特定的法律地位和法律后果。
工傷認定具有如下特點:
第一,工傷認定權是行政權力的組成部分。根據我國已經形成的法律框架,工傷認定是行政主體,即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實施其職權的具體形式,具有行政法上的確定力和公定力,因而是一種具體行政行為。當然在一些國家,基于歷史上形成的習慣,將工傷認定權作為一種民事權利行使,也未嘗不可,但這需要另外一套法律體系的支撐。工傷認定權既然在我國是作為一種行政權力而存在的,那么非行政主體,如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法院等均無權直接作出認定或確認。
第二,工傷認定行為不是處分行為。與行政許可、行政處罰等直接創設或改變相對人的權利義務狀態不同,工傷認定只是對發生在勞動者身上的客觀事實是否屬于工傷進行甄別和判斷,并不對當事人間的權利義務進行處分。在實踐中切不可將工傷認定行為與因為用人單位沒有參加工傷保險而對其進行的處罰等處分行為相混淆。這也決定了工傷認定對相對人權利義務的影響是間接性的,只是為處置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提供了前提。
第三,工傷認定是依申請的行政確認行為。進行工傷認定的目的,主要是通過經濟手段對勞動者所遭受的損害進行填補,不涉及公共利益的維護,特別是在勞動者已經通過其他途徑,如民事訴訟、當事人協商等方式獲得補償的情況,應允許勞動者放棄要求認定工傷的權利。因此只有在當事人提出申請的情況下,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才能進行確認。
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十七條第二款規定,工傷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工會組織可以直接申請工傷認定。在工傷職工具有行為能力時,只有工傷職工是行政相對人,其直系親屬、工會組織均非行政相對人;勞動者直系親屬、工會組織申請工傷認定的意思表示,可能會與勞動者本人的意思表示相沖突,如勞動者可能更希望通過其他法律程序解決損害賠償問題;且在此情況下,勞動者直系親屬或工會組織均不承受工傷認定的法律后果,如申請行政復議、提起行政訴訟,仍需工傷職工本人進行(包括委托),因此在勞動者具有行為能力時,賦予其直系親屬和工會組織直接的工傷認定申請權缺乏充足的法理依據。在此情況下,可將其定位為申請輔助人,即輔助或幫助勞動者申請工傷認定。在勞動者死亡或無行為能力時,其直系親屬可賦予直接的工傷認定申請權。
第四,工傷認定是要式行政行為,具有羈束性。從行政安定性的角度考慮,工傷認定必須按照一定的規范要求,以書面形式作出。是否屬于工傷,是由客觀事實和法律規定決定的,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在認定過程中沒有政策選擇的空間,因此工傷認定行為具有較強的羈束性。由于立法對一些情形應否認定為工傷,未作明確規定,因此實踐中對此認識有較大分歧,如違反治安管理的情形等,這不符合羈束性要求。有關立法部門對此應當作出修正或補充規定。
工傷認定行為的監督
勞動者所受傷害等情形,是否確認為工傷,對勞動者權益影響甚巨,對用人的單位和工傷保險經辦機構也有重大影響。對工傷認定行為實施有效監督,保證工傷認定的合法與公正,有著重要的意義。
對工傷認定行為的監督,可以由不同的主體通過多種形式進行,如權力機關的監督、行政機關的監督、司法機關的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等。限于篇幅,這里主要探討兩種監督方式:工傷認定結論的公示;工傷保險經辦機構獨立的行政復議權與行政訴訟權。
(一) 工傷認定決定的公示
工傷認定決定,體現了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對工傷事故的認知與判斷過程,展現了工傷事故的詳細情況、證據的采集與證明、工傷法規的適用等情況,表明了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對類似案件的基本態度。
工傷認定決定的公示,意味著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的判定要接受世人的評說分析,就產生的監督的力量,上述各種監督形式均可因此而展開;已經認定的工傷對尚未認定的工傷也將產生制約效果,即產生類似判例的作用;還可以使勞動者更加明了各種工傷的具體情形,可以更好地維護其工傷權利。
工傷認定決定的公示,將對認定工作產生很大的壓力。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必須熟練了解案情、全面充分掌握證據、規范履行認定程序、準確適用法律,還要具有主動接受社會監督的精神和魄力。
鑒于目前工傷認定專業人員配置等情況,可以先開展優秀工傷認定決定文書的評比和表彰,在公開出版物上定期發表典型工傷認定決定文書,再逐步要求各級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公開工傷認定決定文書(可以在政府網站上)。
(二) 工傷保險經辦機構獨立的行政復議權與行政訴訟權
在實踐中有這么一種情況,在勞動者已經參加工傷保險時,對于一些明顯不屬于工傷的事故,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也認定為工傷,用人單位因為不承擔責任或僅承擔很小的責任,因而也不予反對。即使工傷保險經辦機構予以反對,如果行政部門堅持意見,難以通過其他法律程序糾正,結果只能是由工傷保險經辦機構買單。為解決這一問題,筆者建議賦予工傷保險經辦機構獨立的行政復議權和行政訴訟權。
工傷保險經辦機構難以稱得上是工傷保險基金的所有人,但最低限度也是管理人,需要對工傷保險基金的支付能力承擔責任。《行政復議法》第二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向行政機關提出行政復議申請,行政機關受理行政復議申請、作出行政復議決定,適用本法。”《行政訴訟法》第二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
不應當認定為工傷,因而不應當要求工傷保險經辦機構支付工傷保險待遇的,卻認定為工傷而迫使工傷保險經辦機構支付工傷保險待遇,可以認為是侵犯了工傷保險經辦機構的合法權益。而從“法律上利害關系”標準分析,顯然這一認定行為與工傷保險經辦機構是有“法律上利害關系”的,因此應允許其作為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的獨立參與人。包括(1)可以作為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的獨立第三人;(2)在行政相對人沒有申請行政復議時,工傷保險經辦機構可以單獨申請行政復議;(3)在行政相對人沒有提起行政訴訟時,工傷保險經辦機構可以作為原告提起行政訴訟;并可以對一審判決提起上訴。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2017年畢業于浙江大學法律系碩士,執業以來一直辦理刑事案件。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在紹興市嵊州市執業,2019年7月開始在杭州市專業刑事所浙江靖霖律師事務所執業,2019年12月成為浙江靖霖律師事務所授薪合伙人,2020年3月被派駐到浙江靖霖(紹興)律師事務所擔任副主任一職,執業以來憑借深厚的法學功底,積累了豐富的人生閱歷和精湛的執業水準、良好的職業道德,在浙江各地具有廣泛、良好的社會資源,得到客戶的一致好評。其為人正直、誠實守信、認真負責,多年來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辦理了一大批在國內或省內具有重大影響的刑事案件,曾為多名重大刑事案件被告人成功做無罪辯護、死刑立即執行案件改判為死緩的成功案例。累計辦理了多起重大刑事案件。
注冊商標時,為什么要黑白的?
2020-02-25債務人同樣擁有這些合法權利
2020-03-02與繼母斷絕關系就可以不贍養她了嗎?
2020-03-12什么情況下,員工有權向用人單位主張N+1?
2020-04-14律師擅自離庭,對被告人有益么?
2020-04-14如何申請撤銷仲裁裁決
2020-04-153000萬《包養協議》,效力如何認定
2020-04-17請了代理人,自己可以不出庭嗎
2020-04-17兩限房的申請條件看過來!
2020-04-18詮釋編造并傳播證券、期貨交易虛假信息罪
2020-04-20農村土地征用的程序看過來!
2020-04-22離婚之中男方怎么爭取撫養權?
2020-04-24起訴離婚中有利于男方爭取孩子撫養權的條件有哪些?
2020-04-242020夫妻共同債務如何承擔?
2020-04-27高速公路發生交通事故,無過錯責任賠償原則是什么
2020-04-27兒子不孝,贈與的房屋能否收回?
2020-04-28工程款被惡意拖欠如何處理
2020-04-28丈夫在外借錢是否是夫妻共同債務?
2020-04-29離婚訴訟過錯方財產如何分割?
2020-04-29賠償房屋補差價從哪一天算
2020-04-29法院孩子撫養權如何判決?
2020-04-30訴訟離婚需要哪些手續?程序怎么走?
2020-05-01房屋買賣后遇拆遷合同是否可以約定
2020-05-01子女撫養費一次性要給多少?
2020-05-01離婚協議書必須具備哪些內容?
2020-05-01醫療事故鑒定的流程是怎么樣的?
2020-05-04孩子的監護權是否可以轉移給親戚?
2020-05-04施工人員工傷死亡如何進行賠償
2020-05-04打架的結果可能比你想象的糟糕
2020-05-05專利權可以贈與嗎?
2020-05-06夫妻離婚有哪些情況子女撫養權判給女方?
2020-05-08陪嫁嫁妝算不散夫妻共同財產和結婚多少年算夫妻共同財產?
2020-05-08夫妻離婚后房產過戶收費多少和流程怎么走?
2020-05-09離婚以后發現對方存在隱匿變賣財產行為怎么處理?
2020-05-10無人提貨,風險誰來擔
2020-05-12保險人的保密義務有哪些?
2020-05-122020土地使用稅如何征收?征收方式是什么?
2020-05-12個人承諾書有效嗎?
2020-05-12合同解除有哪些類型?
2020-05-13老板不發工資可不可以報警和不發工資怎么辦?
2020-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