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效保證合同是指保證合同雖經當事人雙方協商訂立,但因違反法律規定,欠缺保證合同的生效要件,自始不發生法律效力的合同。保證合同無效的情形主要有兩種:一是主合同無效導致保證合同無效;二是保證合同自身無效。保證合同被確認無效,則意味著合同規定的保證義務不能履行,但并不表明不發生任何法律后果,在保證合同無效的過錯方在保證人一方或保證人與債權人雙方時,保證人不能不承擔消除無效保證合同給債權人造成不良后果的義務。因此,《擔保法》第五條第二款規定“債務人、擔保人、債權人有過錯的,應當根據其過錯各自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這一民事責任,就其性質而言,屬于締約過失責任,即由于保證人的締約過錯造成債權人財產損害,所應當依法承擔的賠償責任。 由于保證合同無效,合同約定的或法律規定的保證期間喪失了法律適用條件,債權人要求保證人承擔民事責任的期間則不受保證期間的限制,保證人如承擔民事責任則應在訴訟時效期間即兩年內承擔。但在審判實踐中,對該訴訟時效期間從何時起算頗有爭議,對此主要三種不同觀點:一是自保證合同簽訂之日。其理由是,因無效保證合同自始無效,從保證合同簽訂之日,債權人便應能行使且能行使財產損害請求權。二是自保證合同約定的或法律規定的保證期間屆滿之日。其理由是,由于保證人在保證期間屆滿前未主動履行保證義務,債權人在保證期間屆滿之日則“知道或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三是自保證合同依法被確認為無效之日。其理由是,根據法律規定,經濟合同的無效,由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確認。因此,合同無效并非顯而易見,只有保證合同的無效性被確認,債權人向保證人主張的財產損害請求權才具有法律依據,受法律保護。在此之后,才存在“權利能行使而不行使之事實”狀態。 以上三種觀點都有它的一定道理,但卻都存在對訴訟時效認識的片面性。 關于訴訟時效期間之起算,民法理論上的通行觀點為自請求權可行使時起算,各國民事立法皆采此理論,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七條也規定,訴訟時效期間自知道或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之日起算。因具體請求權的根據及標的不同,在計算訴訟時效期間的起算點,亦即認定權利人對權利被侵害“應當知道”之時間上,有種種差異,具體到無效的保證行為,債權人何時“應當知道”有權行使損害賠償請求權,是很有探討必要的。 前述第一種觀點基于無效保證合同自始無效,而以合同簽訂之日來計算債權人請求保證人承擔賠償責任的訴訟時效,無異于要求債權人像法官、律師一樣熟知法律的明確規定,對所進行的民事行為能否受法律保護,及所產生的預期法律后果要有準確的判斷,這顯然是一種苛求。因此,債權人簽訂保證合同時,并不必然“知道或應當知道”此時其對保證人已享有并應行使財產損害賠償請求權。 前述第二種觀點以無效保證行為約定或法律規定的保證期間屆滿之日,起算債權人向保證人財產損害賠償請求權的訴訟時效,實質上是將無效保證行為等同于有效保證行為,理由是不能成立的。保證行為即然無效,當中關于保證義務的約定,包括保證期間的約定亦屬無效,故不能以此作為所有無效保證行為訴訟時效期間起算的標準。 前述第三種觀點以保證合同被確認無效之日作為債權人請求保證人承擔賠償責任的訴訟時效的起算點,那么,則在此之前,當事人的權益有可能長期處于不確定狀態,有悖于設立訴訟時效制度是為了維護交易安全和法律關系的穩定,防止社會所信賴的事實狀態被所謂“權利上的睡眠者”推翻這一目的。 筆者認為,擔保法設立保證制度的目的是為了保障主債權的實現,保證合同亦是主合同的從合同,由此可見,保證人與主債務人在承擔義務的地位上存在差異,因此,保證合同無效后,保證人向債權人承擔賠償責任的訴訟時效的起算,應從以盡量維護無過錯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出發,根據債權人和保證人訂立合同時“知道或應當知道”其效力的過錯,來確定訴訟時效期間的起算。(一)當過錯在于保證人,債權人無過錯時,由于債權人無過錯或不知保證合同自簽訂時起即為無效的情形,他會善意地相信保證人能夠按約定履行保證義務,當保證合同約定的或法律規定的保證期間屆滿之日,保證人仍未履行保證義務時,債權人此時,則“知道或應當知道”其權利已被侵害,其已有權向保證人行使損害賠償請求權,依據訴訟時效的規定,在這種情況下,債權人向保證人主張賠償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應從保證合同約定或法律規定的保證期間屆滿之日起算。(二)當過錯在于債權人與保證人雙方時,由于債權人自身有過錯,在合同簽訂時,他已經能夠“知道或應當知道”由于自身的過錯會造成保證合同無效的后果,從而會使自己的權利因保證合同無效而受到損害,在這種情況下,債權人向保證人主張賠償請求權的訴訟時效則應從保證合同簽訂之日起算。(三)當債權人有過錯,而保證人無過錯時,保證人因不承擔責任,而不存在上述問題。 本文所涉問題是在審判實踐中經常遇到的問題,文中觀點僅是筆者對此問題的一些粗淺看法,希望大家能各抒己見,發表各自的寶貴意見,從而達到統一認識,提高審判業務素質和審判質量的目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疫情期間聚眾賭博,被判拘役五個月!
2020-02-10開發商關于學區房的宣傳未兌現,責任如何承擔?
2020-03-05退休女職工可享受哪些待遇
2020-03-25丈夫繼承的遺產,算是夫妻共同財產嗎?
2020-03-31職務發明有獎勵嗎
2020-04-09泄露機密需要支付違約金嗎
2020-04-10夫妻共同財產的具體范圍
2020-04-11拼車出了交通事故如何索賠
2020-04-13組織、領導、參加恐怖組織罪的構成條件
2020-04-17一級傷殘應該得到怎么樣的賠償?
2020-04-18二手房房產證辦理
2020-04-22如何寫起訴狀
2020-04-27五證不全的房子是否能夠網簽備案
2020-04-28買來衣服洗了褪色,能不能退貨?
2020-04-28家庭唯一住房證明應該怎么開
2020-04-282020離婚撫養費計算標準是什么?
2020-04-28離婚怎么財產保全?
2020-04-29女方爭奪子女撫養權有哪些有利條件?
2020-05-01入職是否需要提供無犯罪記錄證明
2020-05-01可以變更子女撫養權的情形包括哪些?
2020-05-02超速多少會被罰款扣分
2020-05-03結婚年齡是否有要求
2020-05-04復婚手續如何辦理?沒有離婚證可以嗎?
2020-05-05夫妻離婚收集證據時需要掌握哪些技巧?
2020-05-05起訴離婚要什么手續?要多少錢?
2020-05-05遺棄嬰兒會有什么后果
2020-05-05丈夫外遇離婚妻子可以要求離婚賠償嗎?
2020-05-05不簽勞動合同要求雙倍工資訴訟時效是多久?
2020-05-07離婚夫婦都不要孩子,孩子何去何從?
2020-05-08彩禮返還數額是多少和哪些彩禮需要返還?
2020-05-09在哪里可以辦理遺囑公證
2020-05-09什么條件下可以解除房屋買賣合同
2020-05-09股東直接訴訟分為哪些種類
2020-05-09離婚前房產算不算夫妻共同財產?如何分割?
2020-05-10離婚夫妻共同財產分割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2020-05-10離婚協議約定不給撫養費是否有效?撫養費如何計算?
2020-05-10沒有撫養權的收養子女有沒有繼承權?
2020-05-11構成破壞選舉罪的要件是什么?
2020-05-11夫妻離婚以后子女撫養費應該怎么樣支付?
2020-05-11什么情況下可以減刑
20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