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逃逸的案例
案例一:
例:甲(男,某單位汽車司機,32歲)于2002年8月17日上午11時,同裝卸工乙、丙等三人駕駛解放大卡車由某鄉向市里送貨(該貨車核準載重8噸,該批貨物約重13噸多)。車超速行駛,當開到某鄉政府的十字路口時,將前方同方向騎車的丁連人帶車撞出20多米,造成丁重傷(后因搶救不及時,在被他人送醫院的途中死亡)。被告人見撞人后,為了逃避罪責,非但不停車搶救被害人,保護肇事現場,聽候處理,反而繼續加速行駛逃跑。一出租車司機看到此情景后,駕車追趕,并示意其立即停車,但甲對此根本不予理會。當跑出大約3公里到市郊一農貿市場附近時,路上的人很多。被告人為擺脫該出租車,只顧逃跑,看到人多也不采取減速等措施,又把路邊一騎車帶著小孩的母女倆撞出 12米多,小孩當即死亡,婦女撞成重傷,同時還撞傷在路邊趕集的兩位老人 (重傷)。公安機關接群眾報案后,在某路口設置路障堵截,示意甲減速停車,甲駛近并看到這一情況后,仍拒不接受公安人員的停車指令,駕車雖未直接沖向機動車道的路障與交警,但緊打方向盤強行從北側非機動車道穿越,徑直撞向站在路上執行堵截任務的交警戊,將其撞出30多米,戊當場死亡。后甲被公安人員抓獲。現問:
(1)設甲在第一次撞人以后,正在猶豫是否應停車救人,而同車的裝卸工乙卻極力讓甲趕緊逃離現場,則對乙的行為應當如何處理
(2)設甲第一次撞人后將丁抱至車中欲送往醫院,行駛途中,甲發現從肇事到去醫院途中一直沒有行人,就將丁拉至一個偏僻地將丁推下,后丁因得不到救治而死亡,則對甲的行為應當如何論處
(1)設甲在第一次撞人以后,正在猶豫是否應停車救人,而同車的裝卸工乙卻極力讓甲趕緊逃離現場,則對乙的行為應當以交通肇事罪論處。
乙的行為符合《關于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5條第2款的規定:“交通肇事后,單位主管人員、機動車輛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車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論處。”對該條文的理解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①此處如何定性涉及的是指使肇事人逃逸的指使者的行為,而不是對交通肇事逃逸者本身行為的定性。指使者的范圍包括肇事車輛單位的主管人員、機動車輛所有人、承包人以及乘坐肇事車輛的其他人。
②上述人員指使肇事人逃逸成立交通肇事罪的共犯必須同時符合下列條件:
a.須有指使肇事人逃逸的行為,即在肇事人沒有逃逸的想法或者想逃還未逃的情形下,唆使或者勸說肇事人逃逸;
b.指使行為確實引起了肇事人逃逸的結果;
c.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得不到及時救助而死亡。如是肇事人自發逃逸的,或者雖有指使行為但肇事人并未逃逸的,以及肇事人因上述人員指使而逃逸但并未導致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上述人員均不能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論處。
③上述人員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只能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論處,不能和交通肇事逃逸者本人一樣也按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加重處罰。
④對上述人員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按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論處,其實與刑法對共同犯罪的規定有沖突。但為了保證司法的統一,同時也為了解決實際問題,實踐中統一按上述司法解釋的規定執行為宜。
(2)設甲第一次撞人后將丁抱至車中欲送往醫院,行駛途中,甲發現從肇事到去醫院途中一直沒有行人,就將丁拉至一個偏僻地將丁推下,后丁因得不到救治而死亡,則對甲的行為應當以交通肇事罪與故意殺人罪并罰,而不是只定一個交通肇事罪或者只定一個故意殺人罪。原因在于:甲違章超載高速駕駛將丁撞成重傷的行為構成交通肇事罪;甲肇事后,又有積極逃逸的行為,正是因為甲的逃逸并拋棄丁的行為而直接導致丁的死亡,故又構成故意殺人罪。這里的交通肇事行為與故意殺人行為之間在法律上沒有必然聯系,前者屬于過失犯罪而后者屬于臨時起意的故意犯罪,二者應當并罰。
案例二:
王某駕駛欄板大貨車拉礦石,約22時15分車行至107國道某一路段,將行人楊某撞倒,王某駕車逃離現場。事故發生后,行人撥打120急救電話,醫院急救中心趕到事故現場后,被害人兩眼瞳孔放大,楊的呼吸已經停止,經過人工搶救無效。經法醫鑒定,被害人楊某死亡原因因為嚴重顱腦損傷。
對這個案例,有兩種意見 , 第一種意見認為;王某交通肇事后,未采取救治措施,而且駕車逃逸,致使被害人楊某死亡,其行為構成交通肇事罪,應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型”的規定量刑。 第二種意見認為:對于王某的行為構成交通肇事罪,和第一種意見一致。但在具體情節及適用法律量刑上,其不同意第一種意見,因為楊某在被撞后,一系列情節證明他已無搶救價值,即是直接死亡,與王某的交通肇事逃逸并無確定的因果關系。故應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其有其他特別惡劣情況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規定量刑處罰。
兩種觀點的分歧在于受害者的受傷程度是不是當場死亡,如果當場撞死,后逃逸,即肇事者明知受害者已死亡,而為逃避法律制裁而逃逸,則適用“交通肇事逃逸或者其有其他特別惡劣情況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規定;如果沒有當場撞死,而肇事者又不積極履行施救的義務即“見欲死而不救”,因而導致受害者不能救活而死亡的事實,應適用“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型”的規定。本案王某肇事后,雖然沒有下車查看受害者的傷情,但應估計到后果嚴重而逃逸,“見欲死而不救”,延誤了搶救的時間,應當適用“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規定。
?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疫情防控期間,公司可以隨意降薪?
2020-02-11離婚后對方不給子女撫養費怎么辦?
2020-03-10綠燈時停車被追尾如何處理
2020-03-17在合同審核擬定中的常用條款
2020-03-24技術開發合同有什么風險
2020-04-10如何評定精神病人刑事責任能力與民事行為能力
2020-04-11商標注冊證是怎樣發放的
2020-04-11走私假幣罪的構成條件
2020-04-17何為訴訟中的第三人
2020-04-17集體合同與個人合同的區別
2020-04-23離婚后孩子撫養權如何判定
2020-04-23領導傳銷活動罪如何構成
2020-04-27被勞動局立案會有哪些后果
2020-04-27包二奶是不是觸犯重婚罪?
2020-04-27勞動合同的變更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04-27房租合同到期不退押金怎么辦
2020-04-28離婚如何區別夫妻共同債務和個人債務?
2020-04-28房改房有哪些產權狀態
2020-04-28盜竊罪的認定和界限
2020-04-28二手房買賣需辦理網簽備案嗎
2020-04-29孩子撫養費數額怎么定?
2020-04-29離婚子女撫養權判決的原則是什么?
2020-04-29著作權能否轉讓與他人
2020-04-29最新孩子撫養費標準是什么?
2020-04-29學生玩鬧受傷,學校要負責嗎
2020-04-30哪些情況下交通違法會處罰
2020-05-06關于孩子探視權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2020-04-30孩子撫養權爭奪上訴狀怎么寫?
2020-04-30舉報他人犯罪,反倒被打擊報復怎么辦?
2020-05-01離婚財產分割協議咋履行?
2020-05-01繼父母有子女撫養權嗎?
2020-05-02女方懷孕期間能離婚嗎?如何離婚?
2020-05-02夫妻離婚以后子女撫養權問題怎么解決?
2020-05-03子女探望權一般都包括哪些內容?
2020-05-03公司向銀行貸款需要股東簽字嗎
2020-05-04離婚違約金數額如何約定
2020-05-05個人協議離婚一般的程序是什么
2020-05-05婚外情舉證一般包括哪些內容?
2020-05-05哪些情形下專利宣判無效
2020-05-08知識產權訴訟如何應對解決
202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