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產與人權概念正式在我國憲法確認以來,人們對私法自治和私權歸位的呼聲空前濃烈。“私權的勃興”已不再是個單純的口號,而是不斷外化為具體立法的過程。特別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的《公司法》修訂草案,其背后蘊含的價值指向再次生動的闡釋了私權至上的理論真諦。該法在衡平管制與自治博弈的基礎上所采取的放寬公司限制和擴大公司自治的傾向十分明顯。但該法對具體制度的設計上仍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特別是對有限公司股權繼承方面的規定比較粗疏。本文力圖在結合現有規定的基礎上,通過對外國法律規定的廣泛借鑒,對我國立法中的缺失進行探尋和補正,以期對相關的理論研究和司法實踐能有所裨益。
一、出資繼受中對股東資格的認定問題
(一)出資繼受的法律定位。投資人認購或取得公司出資或投資份額,主要包括原始出資和繼受出資兩種方式,其中的法定繼受出資作為繼受出資方式之一,是指因繼承、遺贈等特定法律事實的發生而無償承受公司出資或投資份額的行為。雖然該繼受出資與轉讓出資同屬于投資份額在不同主體之間流轉的一類法律行為,但由于基礎法律事實的不同而導致具體適用規則會有所差異。因此,為了區分兩者,法國《商事公司法》一般將出資轉讓行為稱作“股份的轉讓(cession)”,具體是指“兩個活著的人之間以特定方式所從事的一種活動”;而將法定的繼受方式稱為“股份的轉移(transmission)”,系指一種“以遺產的部分或全部為基礎的一種活動”。 [1]筆者認為,基于以上對法定繼受特點的分析,將其稱為“出資繼受”更為恰切。
對于死亡股東其在原公司中的出資是否可被繼承的問題,從國外的立法例看,對此多持認可的態度。如法國《商事公司法》第44條規定:“公司股份通過繼承方式或在夫妻之間清算共同財產時自由轉移,并在夫妻之間以及直系尊親屬或直系卑親屬之間自由轉讓”。德國《有限責任公司法》第15條第1款也規定:“股份可轉讓并可繼承……”。2002年進行重大修訂,并于2004年1月1日生效的《意大利民法典》第五章“公司法”部分中,第2469條亦規定:“(參股的轉讓)除非設立文件另有規定,參股可以在生者之間自由轉讓,也可以因死亡而繼承。” [2]
由于出資繼受是一類跨部門法的交叉性問題,因此除了在公司法上對其進行研究外,還需從繼承法角度上加以剖析,以期立法最終設計的規則不至于偏重于任一部門法。考察繼承法的發展歷史不難發現,各國的繼承制度無一不經歷了一個從身份與財產的混合繼承到財產繼承的發展過程;作為繼承客體的遺產,其范圍的演化也經歷了身份權日漸式微與財產權日益擴張的過程。 [3]現代各國法律中的繼承,是指將死者生前所有的于死亡時遺留的財產依法轉移給他人所有的法律現象或法律制度。因此,繼承是財產轉移的一種重要方式。我國《繼承法》第3條規定:“遺產是公民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3條的規定:“公民可繼承的其他合法財產包括有價證券和履行標的物為財物的債權等。”由于作為有限責任公司原股東出資的表現形式,出資證明書(又稱為股單)本質上是一種可獲得分配利益的憑證,故具有有價證券的性質,因此是可以被繼承的,這已是不爭的事實。
(二)理論爭議——出資繼受與資格取得之關系。我國實務界對出資的可繼承性并無多大異議,但對于因繼承行為而繼受死亡股東投資份額的法律性質卻未有清晰的認識,爭議的焦點在于:繼承人繼承了有限責任公司的出資或投資份額,是否就意味著其當然繼承了死亡股東的股東身份?對此,學者中有兩種截然對立的觀點:贊成說和反對說。前者認為,從理論上講,繼承人可以按其所繼承的投資份額成為公司股東,由于公司法禁止投資股東在公司登記后抽回出資,因此,為了維護有限責任公司和繼承人的利益,法律也應允許繼承人取得股東身份。而后者則強調,有限責任公司具有較強的人合性質,繼承人要成為股東,須經其他股東同意,否則,繼承人不能取得被繼承人生前所享有的股東地位,也就不能當然的成為公司股東。探析其中的因緣可知,兩大爭議主要的立足點在于對出資繼受與股東資格取得兩者之間的關系定位不同。此外,更為關鍵的是,這其中還不可避免的涉及對股權性質的界定問題。鑒于此,筆者試從遺產繼承及股權性質之基本理論點入手,以期作出更為細致的分析與推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動仲裁在哪里辦
2020-02-24被帶病上班的同事感染有賠償嗎?
2020-02-28離職后,社保該如何處理?
2020-03-04對方不履行撫養義務怎么辦,可以申請強制執行嗎?
2020-03-06男方不給女方探視權,女方能要求更改撫養權嗎?
2020-03-20員工在職期間兼職,公司能否解除勞動合同?
2020-03-31倉儲合同違約責任免除條件
2020-04-03強制戒毒的法律規定?
2020-04-08假離婚分類情況
2020-04-09為親友非法牟利罪的構成條件
2020-04-20買賣二手房房屋,先過戶還是先給錢
2020-04-22盜竊罪應該如何認定?
2020-04-27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報銷比例有多少?
2020-04-27著作權侵權損害賠償方法是什么
2020-04-28沒有能力支付孩子撫養費有什么后果?
2020-04-28詳解串通投標罪
2020-04-29訴訟離婚子女撫養費要給多少?
2020-05-26單方出軌會不會影響夫妻財產分割?
2020-04-30關于孩子探視權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2020-04-30發“國難財”有什么后果
2020-04-30兩個孩子撫養權法官怎么判?
2020-04-30夫妻離婚共同財產訴訟時效多長時間?
2020-05-01新農村建設補償標準是多少
2020-05-03民間借貸利息計算應以借期內外還款區分上限利率
2020-05-04夫妻復婚以后離婚協議還有沒有法律效力?
2020-05-05校園欺凌事件是否可立案
2020-05-05離婚后對方不履行離婚協議怎么提起訴訟?
2020-05-06女性在產假期間可以享受哪些福利待遇?
2020-05-07哪些情況的出現會引起婚姻關系終止?
2020-05-07財產保全具體期限是多長時間?
2020-05-08離婚時工傷賠償金算不算夫妻共同財產
2020-05-09缺陷藥品致人損害后該怎么辦
2020-05-09夫妻離婚以后輪流擁有孩子撫養權可不可以?
2020-05-10沒有撫養權的收養子女有沒有繼承權?
2020-05-11私自開拆、隱匿、毀棄郵件、電報罪的認定和界限
2020-05-11如果沒登記是否算是重婚罪
2020-05-11重婚導致婚姻無效如何分配財產
2020-05-11暴力犯罪低齡化應如何救贖?
2020-05-12停工留薪期有哪些管理辦法
2020-05-122020年我國遺囑公證都需要哪些手續?
2020-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