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民政府決定,對《上海市實有人口服務和管理若干規(guī)定》作如下修改:
一、將第二條第二款修改為:
本規(guī)定所稱實有人口,是指在本市居住或者停留的本市戶籍人員、外省(自治區(qū)、直轄市)戶籍人員(以下稱來滬人員)。
二、將第四條修改為:
本市建立實有人口服務和管理信息系統。發(fā)展改革、公安、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房屋管理、衛(wèi)生健康、教育、稅務、民政、市場監(jiān)管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負責相關信息的采集和更新,實現信息共享。相關部門能夠通過信息共享獲取的實有人口信息,不得通過其他方式重復采集。
本市依托“一網通辦”總門戶、“隨申辦”移動客戶端(以下統稱“一網通辦”平臺),為實有人口信息填報、居住證件申領等提供網上辦理服務,并逐步拓展便利化服務事項。
三、將第七條修改為:
實有人口信息采集工作,采用自主填報與上門采集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鼓勵通過“一網通辦”平臺進行實有人口信息自主填報,預約社區(qū)綜合協管員上門采集和核查信息。
社區(qū)綜合協管員上門采集和核查信息時,應當佩戴統一制發(fā)的工作證件,并按照要求規(guī)范填報,做到不重復、不遺漏、準確無誤。
四、將第十條修改為:
在本市居住的來滬人員應當按照國家和本市有關規(guī)定,到社區(qū)事務受理服務中心或者通過“一網通辦”平臺申請辦理居住登記,領取《居住登記憑證》。辦理居住登記滿半年,符合國家和本市有關規(guī)定條件的,可以申領《上海市居住證》。
五、將第十四條第一款修改為:
本市相關單位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應當自行為發(fā)生之日起2個工作日內,通過“一網通辦”平臺登記來滬人員的姓名、現居住地以及身份證件的種類、號碼等信息:
(一)用人單位聘用來滬人員的;
(二)職業(yè)中介服務機構為來滬人員提供職業(yè)介紹服務的;
(三)商品交易市場、超市的經營管理者為來滬人員提供設立攤位服務的。
六、刪去第十五條。
七、將第四章章名修改為“居住、停留信息管理”。
八、將第二十條改為第十九條,修改為:
房地產中介服務機構從事居住房屋中介業(yè)務時,應當自租賃合同訂立之日起2個工作日內,通過“一網通辦”平臺登記出租人和承租人的姓名、身份證件的種類和號碼。
九、增加一條作為第二十一條(住宿服務場所義務):
賓館、旅館、招待所、留宿過夜浴場(室)、公寓式酒店等提供住宿服務的場所,應當按照有關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落實住宿登記、訪客管理制度。
其他提供住宿服務的場所,應當在住宿人員入住時,通過“一網通辦”平臺登記其姓名、身份證件種類和號碼。其他提供住宿服務的場所,由市公安部門認定。
十、將第二十四條條標修改為“對違反登記信息規(guī)定的處罰”,條文修改為:
用人單位、職業(yè)中介服務機構、市場和超市的經營管理者、房地產中介服務機構、其他提供住宿服務的場所違反本規(guī)定第十四條第一款、第十九條、第二十一條第二款規(guī)定,不按照規(guī)定登記相關信息的,由公安部門責令改正,處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罰款;情節(jié)嚴重的,處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罰款。
此外,將規(guī)定中的“衛(wèi)生計生”統一修改為“衛(wèi)生健康”,“工商行政管理”統一修改為“市場監(jiān)管”,“社區(qū)事務受理中心”統一修改為“社區(qū)事務受理服務中心”,并對部分條文的順序作相應調整。
本決定自2021年4月1日起施行。《上海市實有人口服務和管理若干規(guī)定》根據本決定作相應修改和調整后,重新公布。
上海市實有人口服務和管理若干規(guī)定
(2012年9月12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86號公布 根據2017年11月27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59號《上海市人民政府關于修改<上海市實有人口服務和管理若干規(guī)定>的決定》修正 根據2021年2月1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43號《上海市人民政府關于修改<上海市實有人口服務和管理若干規(guī)定>的決定》修正并重新公布)
第一章總 則
第一條(目的和依據)
為了規(guī)范本市實有人口服務和管理,維護社會管理秩序,促進經濟和社會發(fā)展,根據有關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規(guī)定。
第二條(適用范圍)
本規(guī)定適用于本市行政區(qū)域內實有人口的服務和管理。
本規(guī)定所稱實有人口,是指在本市居住或者停留的本市戶籍人員、外省(自治區(qū)、直轄市)戶籍人員(以下稱來滬人員)。
第三條(服務和管理機制)
本市實有人口服務和管理實行市級綜合協調、區(qū)級綜合管理、社區(qū)具體實施的體制。
市和區(qū)人民政府設立人口綜合服務和管理領導小組,負責協調、指導、督促有關部門開展實有人口服務和管理工作。人口綜合服務和管理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和區(qū)公安部門,負責實有人口服務和管理工作的具體實施。
發(fā)展改革、公安、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房屋管理、衛(wèi)生健康、經濟信息化、教育、稅務、民政、市場監(jiān)管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實有人口服務和管理的相關工作。
第四條(信息系統建設)
本市建立實有人口服務和管理信息系統。發(fā)展改革、公安、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房屋管理、衛(wèi)生健康、教育、稅務、民政、市場監(jiān)管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負責相關信息的采集和更新,實現信息共享。相關部門能夠通過信息共享獲取的實有人口信息,不得通過其他方式重復采集。
本市依托“一網通辦”總門戶、“隨申辦”移動客戶端(以下統稱“一網通辦”平臺),為實有人口信息填報、居住證件申領等提供網上辦理服務,并逐步拓展便利化服務事項。
第五條(社區(qū)綜合協管隊伍)
社區(qū)綜合協管隊伍由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負責組建,由公安派出所負責日常管理,并接受房屋管理、衛(wèi)生健康等部門的業(yè)務指導和培訓。社區(qū)綜合協管員根據公安、房屋管理等部門的要求,開展實有人口信息采集等工作。
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也可以根據本轄區(qū)實有人口服務和管理工作需要,探索由政府購買服務、公益性社會組織具體實施的工作方式。
第二章實有人口信息采集
第六條(信息采集制度)
本市實行實有人口信息采集制度。
實有人口信息包括實有人口的身份信息、居住信息和從業(yè)信息等。
第七條(信息采集的方式)
實有人口信息采集工作,采用自主填報與上門采集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鼓勵通過“一網通辦”平臺進行實有人口信息自主填報,預約社區(qū)綜合協管員上門采集和核查信息。
社區(qū)綜合協管員上門采集和核查信息時,應當佩戴統一制發(fā)的工作證件,并按照要求規(guī)范填報,做到不重復、不遺漏、準確無誤。
第八條(信息采集的宣傳)
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做好本轄區(qū)實有人口信息采集工作的宣傳,指導和規(guī)范社區(qū)綜合協管員開展信息采集工作,并將社區(qū)綜合協管員的姓名、照片、證件號碼、服務范圍等信息在其服務區(qū)域內公示。
第九條(被采集人的權利和義務)
本市相關單位和個人應當配合社區(qū)綜合協管員執(zhí)行信息采集任務,如實提供相關信息。
對未經公示、未按照規(guī)定佩戴工作證件的人員,相關單位和個人有權拒絕提供信息。
第三章居住證件相關服務和管理
第十條(居住證件辦理)
在本市居住的來滬人員應當按照國家和本市有關規(guī)定,到社區(qū)事務受理服務中心或者通過“一網通辦”平臺申請辦理居住登記,領取《居住登記憑證》。辦理居住登記滿半年,符合國家和本市有關規(guī)定條件的,可以申領《上海市居住證》。
第十一條(相關便利)
持有《居住登記憑證》的來滬人員,可以在本市辦理下列事務:
(一)申領機動車駕駛證、辦理機動車和非機動車登記;
(二)辦理港澳商務簽注;
(三)申請出具在滬無犯罪記錄證明;
(四)國家和本市規(guī)定的其他個人事務。
第十二條(持有《上海市居住證》人員的待遇)
持有《上海市居住證》的來滬人員,可以按照國家和本市有關規(guī)定,享受基本公共服務和便利。
第十三條(部門和機構的義務)
各政府部門和辦理社會公共事務的機構應當通過政府網站、公告欄、服務窗口等主動告知來滬人員可以享受的服務和待遇,為來滬人員提供相關服務和便利,不得無故推諉、拖延。
各政府部門和辦理社會公共事務的機構在為來滬人員提供服務時,可以查驗其《居住登記憑證》或者《上海市居住證》。對無居住證件或者居住證件過期的來滬人員,應當督促其及時依法辦理。
第十四條(單位的義務)
本市相關單位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應當自行為發(fā)生之日起2個工作日內,通過“一網通辦”平臺登記來滬人員的姓名、現居住地以及身份證件的種類、號碼等信息:
(一)用人單位聘用來滬人員的;
(二)職業(yè)中介服務機構為來滬人員提供職業(yè)介紹服務的;
(三)商品交易市場、超市的經營管理者為來滬人員提供設立攤位服務的。
來滬人員應當根據單位的要求,出示身份證件、居住證件或者其他相關證明。
第十五條(登記義務的告知)
公安、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市場監(jiān)管等部門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應當督促相關單位履行登記來滬人員信息的義務。
第十六條(本市戶籍人員居住證件管理)
本市戶籍人員居住證件的相關服務和管理,按照國家和本市的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
第四章居住、停留信息管理
第十七條(居住房屋租賃合同登記備案)
居住房屋租賃當事人應當在訂立租賃合同后30日內,到租賃房屋所在地社區(qū)事務受理服務中心辦理租賃合同登記備案。通過房地產中介機構訂立租賃合同的,由房地產中介機構代為辦理租賃合同登記備案。
居住房屋出租人應當依法辦理納稅申報。
第十八條(出租人的義務)
居住房屋出租人在訂立租賃合同時,應當查驗承租人及同住人的身份證件,并登記承租人的姓名、身份證件的種類和號碼。
居住房屋出租人不得將房屋出租給無身份證件的人居住。
租賃期間,出租人應當按照租賃合同的約定,定期查看承租人使用房屋的情況,發(fā)現承租人利用租賃房屋從事違法犯罪活動的,應當及時報告公安等有關部門。
第十九條(房地產中介服務機構的義務)
房地產中介服務機構從事居住房屋中介業(yè)務時,應當自租賃合同訂立之日起2個工作日內,通過“一網通辦”平臺登記出租人和承租人的姓名、身份證件的種類和號碼。
第二十條(舉報獎勵)
本市鼓勵對出租人不依法申報納稅的行為進行舉報。經調查屬實的,由稅務部門按照規(guī)定給予舉報人獎勵。
第二十一條(住宿服務場所義務)
賓館、旅館、招待所、留宿過夜浴場(室)、公寓式酒店等提供住宿服務的場所,應當按照有關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落實住宿登記、訪客管理制度。
其他提供住宿服務的場所,應當在住宿人員入住時,通過“一網通辦”平臺登記其姓名、身份證件種類和號碼。其他提供住宿服務的場所,由市公安部門認定。
第五章法律責任
第二十二條(保密義務和違法責任)
有關單位和個人對在實有人口服務和管理中知悉的信息,應當予以保密。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泄露或者違法查詢、使用實有人口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相關信息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三條(執(zhí)法人員的違法責任)
執(zhí)法人員有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索賄受賄等情形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部門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四條(對違反登記信息規(guī)定的處罰)
用人單位、職業(yè)中介服務機構、市場和超市的經營管理者、房地產中介服務機構、其他提供住宿服務的場所違反本規(guī)定第十四條第一款、第十九條、第二十一條第二款規(guī)定,不按照規(guī)定登記相關信息的,由公安部門責令改正,處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罰款;情節(jié)嚴重的,處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罰款。
第二十五條(對違反房屋租賃信息管理規(guī)定的處罰)
居住房屋出租人違反本規(guī)定第十八條第一款、第二款規(guī)定,不按照規(guī)定登記承租人姓名、身份證件種類和號碼的,或者將房屋出租給無身份證件的人居住的,由公安部門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五十七條第一款規(guī)定予以處罰。
居住房屋出租人違反本規(guī)定第十八條第三款規(guī)定,明知承租人利用出租房屋進行犯罪活動,不向公安部門報告的,由公安部門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五十七條第二款規(guī)定予以處罰。
第六章附 則
第二十六條(境外人員的其他規(guī)定)
對在本市居住的外國人、無國籍人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qū)居民以及臺灣居民的信息采集、居住房屋租賃信息管理,可參照本規(guī)定執(zhí)行。
第二十七條(施行日期)
本規(guī)定自2012年11月1日起施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證券公司風險處置條例
2008-04-2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聯合實施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建立國際聚變能組織的協定》、《聯合實施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國際聚變能組織特權和豁免協定》的決定
2007-08-30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關銜條例
2003-02-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于中俄國界東段的補充協定》的決定
2005-04-27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二)
2001-08-31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
1996-05-1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2006第三次修訂)
2005-10-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增加《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qū)基本法》附件三所列全國性法律的決定
2005-10-27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實施條例(2014修訂)
2014-04-29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口計量器具監(jiān)督管理辦法(2016修訂)
2016-02-06中華人民共和國認證認可條例(2016修正)
2016-02-06血液制品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戒毒條例(2018修正)
2018-09-18法規(guī)匯編編輯出版管理規(guī)定(2019修正)
2019-03-02防治海洋工程建設項目污染損害海洋環(huán)境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關于大力發(fā)展電子商務加快培育經濟新動力的意見
2015-05-07個體工商戶條例(2014修正)
2014-02-19票據管理實施辦法(2011修訂)
2011-01-08非上市公眾公司監(jiān)督管理辦法(2013修訂)
2013-12-26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yè)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2011修訂)
2011-10-28關于印發(fā)《出國留學經費管理辦法》的通知
2013-11-0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國家森林防火指揮部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3-08-23違規(guī)發(fā)放津貼補貼行為處分規(guī)定
2013-06-13國務院關于貴陽市城市總體規(guī)劃的批復
2013-03-05學位論文作假行為處理辦法
2012-11-13國務院關于印發(fā)全民健身計劃(2011-2015年)的通知
2011-02-15國家發(fā)展改革委辦公廳關于印發(fā)《農村電網改造升級項目管理辦法》的通知
2010-10-16國務院辦公廳轉發(fā)安全監(jiān)管總局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煙花爆竹安全監(jiān)督管理工作意見的通知
2010-11-08國務院關于鄭州市城市總體規(guī)劃的批復
2010-08-1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大節(jié)能減排力度加快鋼鐵工業(yè)結構調整的若干意見
201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