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
為充分發揮稅收會計、統計報表的作用,根據《2002年政府預算收支科目》、欠繳稅金核算辦法》的調整以及稅收工作的實際需要,在確保指標及指標體系相對穩定的基礎上,按照全面、規范、高效的原則,總局對2002年稅收會計、統計報表制度進行了修訂,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一、關于稅收會統報表編報時間
2002年各類稅收會計、統計月報表的編報時間提前為月后6日;年報表的編報時間仍為年后20日。考慮2002年報表修訂變化較大,為便于有關報表軟件的修改調整,特將2002年1月份會統報表的上報時間推延到2月25日。
二、關于報表種類、項目及有關口徑調整
(一)細化報表種類
調整后的2002年稅收會計、統計報表共有20種(具體表式附后)。會計報表中將原《應征、待征、在選稅金明細月報表》改為《應征稅金明細月報表》和《持征稅金變動情況月報表》兩種,進一步細化了對應征稅金和待征稅金的明細分類核算和反映。
(二)調整報表項目及有關口徑
1.根據2002年預算收支科目順序的調整,將各報表中的“車輛購置稅”項目從18項提前到15項,原“15.屠宰稅”依次順延。
2.報表數字只報累計數,不報本月數,刪除會計報表中的“本月”欄,去除“累計”字樣。
3.將統計報表中的“股份公司”欄分為“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兩欄。“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項目的統計口徑不變,即仍依據國家工商局、國家統計局《關于劃分企業登記注冊類型的規定》填報。
4.刪除《稅收資金平衡月報表》中“9.待清理呆帳稅金”項目,其下各項目順序相應提前。
5.除《入庫稅金明細月報表》保留原“三、其他收入合計”及其細項外,其余各會計表均刪除上述各項,并相應刪除原報表中的“總計”項目。
6.《入庫稅金明細月報表》中:
(1)在“合計”欄下依次增設“其中:銀行代征”、“其中:其他代征”、“其中:代扣代繳”、“其中:清繳以前年度欠稅”、“其中:清繳本年欠稅”五欄。
(2)刪除“3.營業稅”項目下“校辦企業營業稅退稅”、“福利企業營業稅退稅”和“外商投資企業營業稅退稅”三項。
(3)在“三、其他收入合計”下增設“6.社會保險基金收入”、“7.農業五稅”,將原“6.其他”順延為“8.其他”。
新增“社會保險基金收入”項目反映地方稅務局按規定征收入庫的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以及生育保險等各項社會保險費、滯納金收入。
新增“農業五稅”項目反映由地方稅務局負責征收入庫的農業稅、農業特產稅、牧業稅、耕地占用稅、契稅及滯納金罰款收入。
7.《應征稅金明細月報表》中,按“國有企業”、“集體企業”、“股份制企業”、“涉外企業”和“其他企業”類別設置分企業類型明細欄。其中:“股份制企業”欄反映來源于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應征稅金:“涉外企業”欄反映來源于港澳臺投資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合外國企業)的應征稅金:“其他企業”欄反映除國有、集體、股份制和涉外企業外,來源于其他各種登記注冊類型的應征稅金。
8.《待征稅金變動情況月報表》反映2001年5月1日以后發生的待征稅金情況,按主體稅種分設“未到期應繳稅金”、“經批準緩征”、“關、停及空殼企業欠稅”、“往年陳欠”和“本年新欠”明細項目。其中:
(1)“往年陳欠”項目反映除未到期應繳稅金、經批準緩征和關、停及空殼企業欠稅外,在2001年5月1日至2001年12月底發生的待征稅金余額;
(2)“本年新欠”項目反映除未到期應繳稅金、經批準緩征和關、停及空殼企業欠稅外,在2002年1月1日至2002年12月底新發生的待征稅金余額。
(3)凡是關閉、停業和空殼企業的待征稅金,不論發生年度,一律反映在“關、停及空殼企業欠稅”項目。
9.將《持清理呆帳稅金明細月報表》改為帳外表,以集中反映新征管法實施前,即截止到2001年4月底全部應征而末征的欠稅。其中:
(1)“三年以上呆帳稅金”欄反映除關、停企業、空殼企業、政府政策性呆帳稅金外,其他超過三年的呆帳稅金。
(2)“三年以內呆帳稅金”欄反映除關、停企業、空殼企業、政府政策性呆帳稅金外,其他不足三年的呆帳稅金。
10.《提退稅金明細月報表》中,刪除“提取銀行代征手續費”、“提取其他代征手續費”、“提取代扣手續費”三欄。
11.將原《查補稅金明細年報表》改為《查補稅金及稅款滯納金、罰款收入明細月報表》。其中:
(1)在“應征查補稅金”大欄下,增設“查處滯納金”欄,以規范應征查補稅金的口徑范圍。本表“應征查處滯納金”欄與“入庫查處滯納金”欄的各稅種項目數對應相等。
(2)增設“入庫稅款滯納金、罰款收入”欄,以集中反映各稅種稅款滯納金、罰款收入的入庫情況。本表各稅種項目的“稅款滯納金、罰款收入”,應與一般預算收支科目中各稅種(類)下的“XX稅稅款滯納金、罰款收入”(項)對應相等。
12.《減免稅金明細月報表》中,刪除“新辦企業”和“校辦企業”兩欄,增設“其中:軟件、集成電路”、“購買國產設備”、“中西部投資‘’三欄,以反映相繼出臺多種稅收優惠政策后,各稅種的主要減免項目情況。
其中(1)在“高新技術企業”下增設的“其中:軟件、集成電路”欄,主要反映對軟件、集成電路等高新技術產業銷售計算機軟件,進行技術轉讓、技術開發以及相關的技術咨詢、技術服務取得收入減免的增值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及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
(2)“購買國產設備”欄反映對投資于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技術改造項目的企業,按項目所需國產設備投資的40%抵免的企業所得稅及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
(3)“中西部投資”欄反映對設在中西部地區從事能源、交通基礎設施項目的外商投資企業、對設在西部地區屬國家鼓勵投資類的內資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以及對在西部地區新辦交通、電力、水利、郵政、廣播電視等的內資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減免的企業所得稅及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
(4)“其中:涉外企業”欄反映對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的各項減免。
13.《消費稅分企業類型統計月報表》中,將原“2.煙草加工業”下的“(1)甲類卷煙”、“(2)乙類卷煙”和“(3)丙類卷煙”三項合并為“(1)卷煙”一項,原“(4)雪茄煙”、“(5)煙絲”順延為“(2)雪茄煙”、“(3)煙絲”。
14.《企業所得稅分企業類型統計月報表》中:(1)在“一、制造業”的有關行業下增設了“其中:卷煙”、“其中:酒”、“其中:成品油”、“其中:小汽車”等項目。同時,增設了“10.其他行業”項目。
(2)在“二、采掘業”下刪除原“其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項目,依次增設“1.原油”、“其中:海洋石油”、“2.天然氣”、“3.其他”四項目。新增“其中:海洋石油‘’項目統計海上石油勘探企業繳納的企業所得稅。
(3)在“三、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下增設“其中:電力”項目。
(4)在“四、建筑業”下增設“其中:建筑安裝”項目。
(5)在“五、交通運輸、倉儲及郵電通信業”下,依次增設“1.交通運輸業”、“其中:鐵路運輸”、“2.倉儲業”、“3.郵電通信業”、“其中:郵政”五項目。
(6)在“六、批發和零售貿易、餐飲業”下增設“其中:批發和零售貿易”項目。
(7)在“七、金融、保險業”下,依次增設“1.金融”、“其中:國有商業及政策性銀行”、“2.保險”三項目。新增“國有商業及政策性銀行”項目統計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和三家政策銀行(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和中國進出口銀行)繳納的所得稅。
(8)在“九、社會服務業”下增設“其中:娛樂”項目。
以上增設項目的填報口徑與《增值稅分企業類型統計月報表》、《營業稅分企業類型統計月報表》中有關項目的填報口徑相同,請參照《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標準》。
15.《個人所得稅分項目統計月報表》中:
(1)在“合計”、“港澳臺同胞”和“外國人”大欄下分別增設了“納稅人數(人次)”欄,以分別統計年度內各項個人所得稅的實際繳納人數,其中:一個納稅人在同一年度內就某項所得繳納多次的,按一人統計;一個納稅人在同一年度內就兩項或兩項以上所得分別繳納的,按兩人或多人統計。
(2)在“1.工資、薪金所得”下增設“其中:按25%以上稅率征收”項目,以統計對高收入階層工資、薪金所得征收的個人所得稅。
(3)在“4.勞務報酬所得”下增設“其中:按30%以上稅率征收‘’項目,以統計對一次收入畸高的演藝體育人員、畫家、設計師、律師等勞務報酬所得征收的個人所得稅。
(4)在“7.利息、股息、紅利所得”下增設“其中:儲蓄存款利息所得”項目,以統計依據《對儲蓄存款利息所得征收個人所得稅的實施辦法》征收的個人所得稅。
16.《涉外稅收稅額統計月報表》中,在“(一)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二)中外合作經營企業”、“(三)外資企業”下分別增設“批發和零售貿易、餐飲業”、“房地產業”和“社會服務業”三項目,并對排列順序進行了調整。
17.《稅收欠稅分項目統計月報表》中:
(1)本表統計新征管法實施后,即2001年5月1日以后實際發生的除未到期應繳稅款和經批準緩征稅款外的各項欠稅。
(2)增設“關、停及空殼企業”項目,以統計2001年5月1日以后關、停及空殼企業新發生的各項欠稅。
18.《納稅登記戶數統計年報表》中,刪除“登記戶數”欄,將原“納稅戶數”大欄下的企業類型劃分進行歸類。同時,增設“附列資料:納稅戶數”、“登記戶數”項目。
三、各地繼續利用廣域網進行2002年稅收會統報表數據傳輸,其報表的計算機表式,請根據國家稅務總局統一下發的參數文件制作。
四、各地的基層征收單位應加強與金庫的收入對帳工作,發現差錯及時逐筆更正,并在發現差錯的當月調整帳表。
請各地接通知后,抓緊布置,認真執行,以確保2002年報表的及時、準確編報。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2018修正)
2018-12-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成立香港各界慶祝香港回歸祖國活動委員會的決定
1996-03-24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吉爾吉斯共和國關于民事和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1997-02-23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世界衛生組織《煙草控制框架公約》的決定
2005-08-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有關文物的規定適用于具有科學價值的古脊椎動物化石、古人類化石的解釋
2005-12-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 《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的決定
2000-10-31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
1983-09-02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
1982-12-10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
1984-09-20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選舉辦法
1988-04-02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名額和選舉問題的決定
1992-04-0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1993-10-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1998-11-04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一任行政長官人選的產生辦法
1999-01-1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進一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的決議
2001-04-28國務院關于在線政務服務的若干規定
2019-04-26無證無照經營查處辦法
2017-08-06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港水域交通安全管理條例(2017修正)
2017-10-07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2017修訂)
2017-11-19奧林匹克標志保護條例(2018年修訂)
2018-06-30地圖管理條例
2015-11-26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處罰辦法
2015-01-05中華人民共和國房產稅暫行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土地使用稅暫行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快煤層氣(煤礦瓦斯)抽采利用的意見
1970-01-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支持岷縣漳縣地震災后恢復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見
1970-01-01國務院關于同意將山東省煙臺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復
2013-07-2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質量工作考核辦法的通知
2013-05-3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近期土壤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工作安排的通知
2013-01-23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消防工作的意見
2011-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