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發布《城市商業銀行、城市信用合作社財務管理實施辦法》,自2002年7月1日起施行。
????????????????????????????????????????????國家稅務總局局長?金人慶
????????????????????????????????????????????二零零二年五月二十三日
??????????城市商業銀行、城市信用合作社財務管理實施辦法
????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規范城市商業銀行、城市信用合作社財務行為,加強對城市商業銀行、城市信用合作社的財務管理,根據《企業財務通則》、金融企業財務制度及國家其他有關法律和法規,制定本辦法。
????
第二條?本辦法適用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依法成立的城市商業銀行、城市信用合作社(以下簡稱銀行、信用社)。
????
第三條?銀行、信用社及其管理機構附屬的獨立核算的非金融企業,按有關行業財務制度執行。
????銀行、信用社實行獨立核算、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擔風險。其財務管理應當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建立健全內部財務管理制度和自我約束機制,規范財務行為,如實反映經營狀況,接受稅務機關的稅收、財務監督管理,維護投資者和
債權人的合法權益。
????
第四條?銀行、信用社應當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本辦法的規定,在不違反本辦法有關規定的前提下,結合本銀行、信用社的具體情況,制定適用于本銀行、信用社財務管理需要的具體規則或操作規程。
????
第五條?銀行、信用社收入、成本、費用的確認,除國家另有規定者外,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一)權責發生制原則。凡當期已經實現的收入和已經發生或應當負擔的費用,不論款項是否收付,都應當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凡不屬于當期的收入和費用,即使款項已在當期收付,也不應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
????(二)配比原則。銀行、信用社在確認當期收入與成本、費用時,凡同一期間內的各項收入和其相關聯的成本、費用,應當按相互配比的原則,在該期內確認,不得提前或滯后確認。
????(三)歷史成本原則。銀行、信用社各項財產應當按照取得時的實際成本確定入賬價值。其后,各項財產如果發生減值或增值,除國家另有規定者外,銀行、信用社一律不得自行調整其賬面價值。
????(四)劃分收益性支出和資本性支出的原則。銀行、信用社成本、費用支出必須嚴格區別收益性支出和資本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僅及于本年度的,應當作為收益性支出,計入當期成本、費用;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幾個會計年度的,應當作為資本性支出,不得在發生期全額計入成本、費用,應當按規定分期折舊、攤銷或計入有關投資成本。
????(五)合理性原則。銀行、信用社收入與成本、費用確認方法,應當符合一般經營常規和會計慣例。前后各期應當保持一致,不得隨意變更。
????(六)一貫性原則。銀行、信用社收入與成本、費用確認方法,前后各期應當保持一致,不得隨意變更。如有必要變更,應當在變更前一年度,將變更的內容和理由、變更的累積影響程度等向主管稅務機關報告。
????
第六條?銀行、信用社的財務部門應認真履行財務管理職責,努力做好各項財務收支的計劃、控制、考核和分析工作。
????
第二章 所有者權益和負債????
第七條?所有者權益是投資人對銀行、信用社凈資產的所有權,包括實收資本(股本)、資本公積、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等,其金額為資產減去負債后的余額?!?br/>????
第八條?銀行、信用社設立時必須有法定資本。法定資本是銀行、信用社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登記注冊的資本。實收資本是指銀行、信用社投資者按出資合同協議規定實繳的出資額及經營過程中按法定程序轉增資本金部分。
????銀行、信用社收到的投資者實繳的出資額,必須聘請中國注冊會計師驗資,并出具驗資報告,銀行、信用社據此發給投資者出資證明。
????
第九條?銀行、信用社的實收資本按投資主體可分為國家資本金、集體資本金、法人資本金、外商資本金和個人資本金。
????(一)國家資本金,是指有權代表國家投資的政府部門或機構,以國有資產投入銀行、信用社形成的資本金。
????(二)集體資本金,是指銀行、信用社以前年度的積累(指國家歷年減免的稅款和法定盈余公積)按規定轉作實收資本形成的資本金。
????(三)法人資本金,是指法人單位以其依法可支配的資產投入銀行、信用社形成的資本金。
????(四)外商資本金,是指外國投資者以及我國
香港、
澳門特別行政區、
臺灣地區投資者以其資產投入銀行、信用社形成的資本金。
????(五)個人資本金,是指社會個人,如個體戶、城市居民、銀行、信用社內部職工等以其
合法的財產投入銀行、信用社形成的資本金。
????
第十條 銀行、信用社可以采取吸收現金或者發行股票等方式籌集資本。
????銀行、信用社以發行股票方式籌集的資本,按股票面值計價,以其他形式投入的資本,應按實際投入數額計價。
????
第十一條?銀行、信用社籌集資本應當符合下列要求:
????城市商業銀行除原城市信用社
股東可將其權益折股轉入資本外,銀行、信用社向新股東募集的資本和原股東新增的資本,必須是貨幣資金(現金),不得以債權、實物資產、有價證券等折股入資;新投資入股的資金必須一次募足到位。
????
第十二條?在經營期內,投資者對其投入銀行、信用社的資本,除依法轉讓以及按法定程序報經批準減少注冊資本外,不得以任何方式抽走。投資者應按照投資比例或者合同、章程規定,分享銀行、信用社的收益并承擔銀行、信用社的風險。
????
第十三條?銀行、信用社資本除下列情況外,不得隨意變動:
????(一)符合增資條件,并經有關部門批準增資的,銀行、信用社在實際取得投資者的出資時,增加實收資本。
????(二)資本公積和盈余公積按法定程序轉增實收資本。
????(三)按法定程序報經批準減少實收資本的,銀行、信用社在按規定實際返還投資者的出資時,減少實收資本。
????
第十四條?銀行、信用社對實收資本依法享有經營權。
????
第十五條?銀行、信用社的資本公積包括:在籌集資本過程中,投資者實際繳付的出資額超出其認繳出資額的差額;接受捐贈資產按規定轉入的部分;按國家規定增加的資本公積。
????資本公積可按法定程序轉增資本金。
????
第十六條?銀行?、信用社的盈余公積包括銀行、信用社從稅后利潤中提取的法定盈余公積、任意盈余公積和法定公益金。法定盈余公積可用于彌補虧損和轉增資本金。法定盈余公積按規定轉增資本金后,留存的法定盈余公積不得少于實收資本的25%。
????
第十七條?未分配利潤是指銀行、信用社留于以后年度分配的利潤或待分配利潤。
????
第十八條?銀行、信用社的固定資產凈值與在建工程之和占所有者權益(不含未分配利潤)比例最高不得超過50%。
????
第十九條?銀行、信用社的負債包括吸收的各項存款、各項借入資金、金融機構存放資金、各種應付和預收款項以及發行的債券和其他負債等。負債按承擔經濟義務的期限長短,分為流動負債和長期負債,其中:流動負債為1年(含1年)期以下的各項負債;長期負債為1年期以上的各項負債。
????各項負債按實際發生額計價。發行債券按債券面值計價,實際收到的價款高于或低于債券面值的差額,在債券到期前分期沖減或增加利息支出。發行債券發生的各種費用,計入當期損益。
????
第二十條?銀行、信用社以負債形式籌集的資金,按照國家規定的適用利率及提取應付利息的范圍和方法,分檔次計提應付利息,計入成本。實際支付給債權人的利息,沖減應付利息。當年實付利息大于或小于應付利息余額的差額部分以及不提取應付利息的各項負債的實付利息,直接計入當期損益。?
????
第三章?固定資產????
第二十一條?固定資產是指使用期限超過一年的房屋、建筑物、機器、機械、電子設備、運輸工具以及其他與經營有關的設備、器具、工具等。不屬于經營主要設備的物品,單位價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過2年的,也應當作為固定資產。
????當一項固定資產的某組成部分在使用效能上與該項資產相對獨立,并且具有不同使用年限時,應將該組成部分單獨確認為固定資產。
????銀行、信用社因業務需要而購建的計算機網絡,包括硬件購置費及軟件開發、購置費,應作為固定資產進行管理。
????
第二十二條?不符合固定資產條件的物品,為低值易耗品。
????下列物品,不論單位價值大小,均為低值易耗品:
????密押機、點鈔機、鐵皮柜、保險柜、打捆機、計息機、記賬機、驗鈔機、印鑒鑒別儀,微機及打印機、打碼機、壓數機,打孔機等。
????低值易耗品或一次或分期攤入成本。采用分期攤入成本的,攤銷期限最長不得超過兩年。
????
第二十三條?固定資產在取得時,應按取得時的成本計價。取得時的成本包括買價、進口關稅、運輸和保險等相關費用,以及為使固定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前所必要的支出。固定資產取得時的成本應當根據具體情況分別確定:
????(一)自行建造的固定資產,按建造該項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前所發生的全部支出計價。
????(二)購置的不需要經過建造過程即可使用的固定資產,按實際支付的買價加上支付的運輸費、途中保險費、包裝費、安裝費和繳納的有關稅金等計價。需要改裝后才能使用的固定資產,還應加上改裝費。
????(三)在原有固定資產基礎上改建、擴建的,按原固定資產的價值加上改建、擴建發生的實際支出,扣除改建、擴建過程中產生的變價收入后的金額計價。
????(四)接受捐贈的固定資產,按所附票據或資產驗收清單所列金額,加上由銀行、信用社負擔的運輸、保險、安裝等費用計價。無發票賬單的,根據相同或同類固定資產的市價計價。
????(五)融資租入的固定資產(房屋、建筑物等不動產除外),按租賃合同或協議確定的價款加上支付的運輸費、途中保險費、包裝費、安裝費、利息支出和外幣折價差額等計價。
????(六)盤盈的固定資產,按照現行市場價格重新購置相同或同類固定資產所需支付的金額,即重置價值計價。
????(七)投資者投入的固定資產,按投資各方確認或合同、協議約定的價值計價。
????(八)換取的固定資產,即用本銀行、信用社的固定資產交換取得其他企業、單位或個人的資產,作為本銀行、信用社的固定資產,以重置價值為原值,以換出固定資產的合同或協議確定的價值加上(或減去)另外支付(或收取)的金額為凈值。換出固定資產的合同或協議確定的價值與其賬面凈值的差額作為當期損益。
????銀行、信用社用
借款和發行債券購建固定資產時,在購建期間發生的利息支出和外幣折價差額,以及銀行、信用社購建固定資產繳納的增值稅和耕地占用稅等應計入固定資產價值。
????
第二十四條?銀行、信用社固定資產的價值確定后,除下列情況外,一般不得調整:
????(一)國家統一規定的清產核資;
????(二)將固定資產的一部分拆除;
????(三)固定資產發生永久性損害,經主管稅務機關審核,可調整至該固定資產可收回金額,并確認損失。
????
第二十五條?銀行、信用社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對固定資產進行全面盤點、清查、每年不得少于一次。對盤盈、盤虧、報廢、毀損的固定資產,應查明原因,明確責任,及時處理。
????銀行、信用社固定資產有償轉讓、清理、報廢和盤盈、盤虧、毀損的凈收益或凈損失,計入營業外收入或營業外支出。
????
第二十六條?銀行、信用社發生固定資產產權轉移、兼并、清算等事宜時,均應對固定資產價值進行評估。
????
第二十七條?銀行、信用社在建工程包括施工前期準備、正在施工中和雖已完工但尚未交付使用的建筑工程和安裝工程。在建工程按實際成本計價。
????
第二十八條?在建工程發生毀損或報廢,在扣除殘料價值和過失人或者保險公司等賠款后的凈損失,計入施工的工程成本。單項工程報廢以及由于非正常原因造成的毀損或者報廢的凈損失,在籌建期間發生的,計入開辦費,在投入使用以后發生的計入營業外支出。
????
第二十九條?雖已交付使用但尚未辦理竣工決算的工程,自交付使用之日起,按照工程預算、造價或者工程成本等資料,估價轉入固定資產,并按規定計提折舊。竣工決算辦理完畢后,按照決算數調整估價和已計提的折舊。
????
第三十條?銀行、信用社應按月(或季)計提固定資產折舊,計入當期成本。當月投入使用的固定資產,從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計提折舊;當月停止使用的固定資產,從停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計提折舊。
????
第三十一條?銀行、信用社的下列固定資產提取折舊:
????(一)房屋和建筑物;
????(二)在用的各類設備;
????(三)季節性停用、維修停用的設備;
????(四)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出的固定資產;
????(五)以融資租賃方式租入(房屋、建筑物等不動產除外)的固定資產。
????
第三十二條?下列固定資產不計提折舊:
????(一)已估價單獨入賬的土地;
????(二)房屋和建筑物以外的未使用、不需用的固定資產;
????(三)建設工程交付使用前的固定資產;
????(四)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
????(五)已提足折舊繼續使用的固定資產;
????(六)提前報廢和淘汰的固定資產;
????(七)接受捐贈的固定資產;
????(八)國家規定其他不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
????
第三十三條?固定資產折舊率應按固定資產原值、預計凈殘值率和折舊年限計算確定。凈殘值率一般按固定資產原值的3%~5%確定。對清理費用大于或等于殘值的,凈殘值率可以從簡不計。各銀行、信用社固定資產具體折舊年限,可根據實際情況,在規定的固定資產分類折舊年限基礎上自行確定。
固定資產折舊年限按不低于以下規定的年限掌握:
????(一)房屋、建筑物為20年;
????(二)機器、機械及其他設備為10年;
????(三)電子設備、運輸工具、器具、家具等為5年。
????
第三十四條?銀行、信用社應按分類折舊方法計提固定資產折舊。分類折舊一般采用平均年限法和工作量法。促進科學技術進步、環境保護和國家鼓勵投資的關鍵設備,以及常年處于震動、超強度使用或受酸、堿等強烈腐蝕狀態的機器設備,確需要縮短折舊年限或采取加速折舊方法的,由各銀行、信用社提出申請,經主管稅務機關審核批準后執行。加速折舊可采用雙倍余額遞減法或年數總和法。
????銀行、信用社提取折舊的具體計算方法如下:
????(一)平均年限法的計算公式:
????年折舊率=(1-預計凈殘值率)÷折舊年限×100%
????季折舊額=原值×年折舊率÷4
????月折舊額=原值×年折舊率÷12
????(二)工作量法的計算公式:
??? 1、單位里程折舊額=原值×(1-預計凈殘值率)÷規定的總行駛里程
??? 2、每工作小時折舊額=原值×(1-預計凈殘值率)÷規定的工作小時
????(三)雙倍余額遞減法的計算公式:
????年折舊率=2÷折舊年限×100%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