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實現審計工作規范化,明確審計責任,保證審計質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以下簡稱《審計法》)制定本準則。
第二條 本準則是審計機關及其審計人員應當具備的資格條件和職業要求,是實施審計、反映審計結果、審定審計報告、出具審計意見書和作出審計決定時應當遵循的行為規范,是衡量審計質量的基本尺度。
第三條 審計機關依法對國務院各部門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門的財政收支,國有的金融機構和企業事業組織的財務收支、財務收支的真實、合法、效益進行審計監督時,適用本準則。
第四條 審計機關辦理審計事項必須由合格的審計人員承擔。審計機關應當按照規定的程序和要求實施審計。
審計機關實施審計后,應當真實反映審計結果,客觀評價審計事項、出具審計意見書和作出審計決定。
第五條 審計機關行使審計監督權時,應當在法定的職責和權限范圍內保持自身的獨立性。
第二章 一般準則
第六條 一般準則是審計機關及其審計人員應當具備的資格條件和職業要求。
第七條 審計機關辦理審計事項,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ㄒ唬┆毩⒌膶徲嫿M織和合格的審計人員;
?。ǘ┓ǘǖ穆氊熀蜋嘞蓿?br/> (三)健全的審計質量控制制度;
?。ㄋ模┍匦璧慕涃M保證。
第八條 承辦審計業務的審計人員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熟悉有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
?。ǘ┱莆諘?、審計及其他相關專業知識;
(三)有一定的會計、審計或其他相關專業工作經歷;
?。ㄋ模┚哂姓{查研究、綜合分析和文字表達能力。
第九條 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辦理審計事項,應當客觀公正,實事求是,廉潔奉公,并保持嚴謹、穩健、負責的職業態度。
第十條 審計機關及其審計人員不得參與被審計單位的行政或經營管理活動。
第十一條 審計人員辦理審計事項,與被審計單位或者審計事項有利害關系的,應當回避。
第十二條 審計人員應當保守其在執行職務中知悉的國家秘密和被審計單位的商業秘密。在執行職務中取得的與被審計單位財政收支或財務收支有關的資料不得用于與審計工作無關的目的。
第十三條 審計機關應當建立繼續教育和培訓制度,保證審計人員具有熟練的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
審計人員每年接受繼續教育和培訓的時間不得少于10個工作日。
第十四條 審計署和省級審計機關應當建立審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評審制度,審查審計人員的審計專業技術資格,對審查合格者發給審計專業技術資格證書。
第十五條 審計機關錄用的審計人員,應當經過專業培訓,培訓合格后才能獨立承辦審計業務。
對審計人員的專業培訓,可因審計人員所承辦審計業務的不同而有所區別。
第三章 作業準則
第十六條 作業準則是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在審計準備和實施階段應當遵循的行為規范。
第十七條 審計機關根據法律、法規和國家其他有關規定,按照上級審計機關和本級人民政府的要求,確定審計工作重點,編制年度審計項目計劃。
審計機關的年度審計項目計劃,應當報送上一級審計機關審查或備案。
第十八條 審計機關根據年度審計項目計劃,確定審計事項,選派審計人員組成審計組,并指定審計組組長。審計組實行審計組組長負責制。
第十九條 審計組應當編制審計方案。在編制審計方案前,應當了解與審計事項有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以及被審計單位的基本情況,確定審計目標和審計重點。
審計方案的內容包括:
?。ㄒ唬┚幹茖徲嫹桨傅囊罁?br/> (二)被審計單位的名稱和基本情況;
?。ㄈ徲嫷姆秶热?、目標、重點、實施步驟和預定時間;
?。ㄋ模徲嫿M組長、審計組成員名單及其分工;
?。ㄎ澹┚幹茖徲嫹桨傅娜掌凇?br/> 審計方案經審計組所在部門領導或者審計機關主管領導批準后,由審計組負責實施。
第二十條 審計機關應當在實施審計3日前,向被審計單位送達審計通知書。
審計通知書的內容包括:
?。ㄒ唬┍粚徲媶挝幻Q;
?。ǘ徲嫷囊罁?、范圍、內容、方式和時間;
(三)審計組組長和其他成員名單;
(四)對被審計單位配合審計工作的具體要求;
(五)審計機關公章及簽發日期。
審計機關認為需要被審計單位自查的,應當在審計通知書中寫明自查的內容、要求和期限。
第二十一條 審計組實施審計時,應當進一步了解被審計單位的管理體制、機構設置、職責或經營范圍、業務規模、資產狀況和內部控制制度等情況,進行符合性測試和實質性測試。
審計人員進行符合性測試和實質性測試時,一般應采用審計抽樣的方法。
第二十二條 審計人員對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進行符合性測試,據此確定實質性測試的范圍和重點,采取相應的審計方法。必要時,可以按照規定及時修改審計方案。
第二十三條 審計人員實施審計時,可以利用經核實后的內部審計機構或者社會審計機構的審計成果。
第二十四條 審計人員通過審查被審計單位銀行帳戶、會計憑證、會計帳簿、會計報表,查閱與審計事項有關的文件、資料,檢查現金、實物、有價證券,向有關單位和個人調查等方式進行審計,并取得證明材料。
審計人員向有關單位和個人進行調查時,應當出示審計人員的工作證件和審計通知書副本。
對審計事項進行調查時,審計人員不得少于2人。
第二十五條 審計人員收集證明材料,必須遵守下列要求:
?。ㄒ唬┛陀^公正、實事求是、防止主觀臆斷,保證證明材料的客觀性;
(二)對收集的證明材料進行分析判斷,決定取舍,保證證明材料的相關性;
(三)收集足以證明審計事實真相的證明材料,保證證明材料的充分性;
?。ㄋ模﹪栏褡袷胤?、法規的規定,保證證明材料的
合法性。
第二十六條 審計人員向有關單位和個人調查取得的證明材料,應當有提供者的簽名或者蓋章。未取得提供者簽名或者蓋章的,審計人員應當注明原因。
第二十七條 審計中如有特殊需要,可以指派或者聘請專門機構或者有專門知識的人員,對審計事項中某些專門問題進行鑒定。
第二十八條 審計人員實施審計時,應當對審計工作進行記錄,編制審計工作底稿。
審計工作底稿的主要內容是:
?。ㄒ唬┍粚徲媶挝坏拿Q;
?。ǘ徲嬳椖康拿Q以及實施的時間;
(三)審計過程記錄;
?。ㄋ模┚幹普叩男彰熬幹迫掌冢?br/> (五)復核者的姓名及復核日期;
(六)索引號及頁次;
?。ㄆ撸┢渌麘f明的事項。
第二十九條 審計組組長應當對審計工作底稿進行必要的檢查和復核,對審計組成員的工作質量和審計目標完成情況進行監督。
審計組對實施審計過程中遇到的重大問題,應當向審計機關請示匯報。
審計機關應當采用有效的方式和途徑,對審計組的審計工作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第四章 報告準則
第三十條 報告準則是審計組反映審計結果、提出審計報告以及審計機關審定審計報告時應當遵循的行為規范。
第三十一條 審計組對審計事項實施審計后,向審計機關提出審計報告。審計報告應當在實施審計終了后15日內提出;特殊情況下,經批準,提出審計報告的時間可以適當延長。
第三十二條 審計組向審計機關提交審計報告前,應當征求被審計單位對審計報告的意見。被審計單位自收到審計報告之日起10日內,提出書面意見;在規定期限內沒有提出書面意見的,視同無異議。
被審計單位對審計報告有異議的,審計組應當進一步核實、研究。如有必要,應當修改審計報告。
審計組應當將審計報告、被審計單位對審計報告的書面意見及審計組的書面說明,一并報送審計機關。
第三十三條 審計報告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審計的內容、范圍、方式、時間;
(二)被審計單位的有關情況;
?。ㄈ嵤徲嫷挠嘘P情況;
(四)審計評價意見;
?。ㄎ澹`反國家規定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行為的定性、處理、處罰建議及其依據。
審計報告應當有恰當的標題、明確的署名和報告日期,做到語言簡練,表達確切,觀點鮮明。
第三十四條 審計機關可以建立健全審計報告的復核制度,設立專門機構或者配備專門人員,對審計組提出的重要審計事項的審計報告或者其他認為有必要復核的審計報告,進行復核。
復核機構或者復核人員對審計報告中的下列事項進行復核:
?。ㄒ唬┡c審計事項有關的事實是否清楚;
?。ǘ┦占淖C明材料是否具有客觀性、相關性、充分性和合法性;
(三)適用法律、法規、規章和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等是否正確;
?。ㄋ模徲嬙u價意見是否恰當;
?。ㄎ澹┒ㄐ浴⑻幚怼⑻幜P建議是否適當;
?。徲嫵绦蚴欠穹弦幎ā?br/> 復核機構或者復核人員復核審計報告后,應當提出復核意見。
第三十五條 審計報告經復核后,由審計機關審定。一般審計事項的審計報告,可以由審計機關主管領導審定;重大審計事項的審計報告,應當由審計機關業務會議審定。
審計機關對審計報告中的下列事項進行審定:
(一)與審計事項有關的事實是否清楚;
?。ǘ┍粚徲媶挝粚徲媹蟾娴囊庖姾蛷秃藱C構或者復核人員提出的復核意見是否正確;
(三)審計評價意見是否恰當;
?。ㄋ模┒ㄐ浴⑻幚?、處罰建議是否合法、適當。
第五章 處理、處罰準則
第三十六條 處理、處罰準則是審計機關對審計事項作出評價,出具審計意見書,對違反國家規定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行為以及違反《審計法》的行為,給予處理、處罰,作出審計決定時應當遵循的行為規范。
第三十七條 審計機關審定審計報告后,應當根據不同情況,分別作出以下處理:
(一)對審計事項作出評價,出具審計意見書。被審計單位如有違反國家規定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行為,且情節顯著輕微的,可以在審計意見書中予以指明并令其糾正。
?。ǘτ羞`反國家規定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行為需要依法給予處理、處罰的,除應當對審計事項作出評價,出具審計意見書外,還應當對違反國家規定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行為,在法定職權范圍內作出處理、處罰的審計決定。
第三十八條 審計意見書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ㄒ唬徲嫷姆秶?、內容、方式和時間;
?。ǘ徲嬍马椀脑u價意見和評價依據;
?。ㄈ┴熈畋粚徲媶挝蛔孕屑m正的事項;
(四)改進被審計單位財政收支、財務收支管理和提高效益的意見和建議。
第三十九條 審計機關對審計事項的評價可以根據不同情況,分別作出無保留、保留或否定的評價意見。
第四十條 審計決定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ㄒ唬徲嫷姆秶热?、方式和時間;
?。ǘ┍粚徲媶挝贿`反國家規定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的行為;
(三)定性、處理、處罰決定及其依據;
(四)處理、處罰決定執行的期限和要求;
(五)依法申請復議的期限和復議機關。
審計機關作出審計決定前,應當由復核機構或者專職復核人員對審計決定代擬稿進行復核。
第四十一條 審計處理的種類:
?。ㄒ唬┴熈钕奁诶U納、上繳應當繳納或上繳的財政收入;
?。ǘ┴熈钕奁谕诉€違法所得;
?。ㄈ┴熈钕奁谕诉€被侵占的國有資產;
(四)責令沖轉或者調整有關會計帳目;
?。ㄎ澹┮婪ú扇∑渌幚泶胧?br/>
第四十二條 審計處罰的種類:
?。ㄒ唬┚妗⑼▓笈u;
?。ǘ┝P款;
?。ㄈ]收違法所得;
?。ㄋ模┮婪ú扇∑渌幜P措施。
第四十三條 審計機關應當自收到審計報告之日起30日內,將審計意見書和審計決定送達被審計單位和有關單位。
審計決定自送達之日起生效。
審計機關應當自審計意見書和審計決定送達之日起3個月內,了解審計意見的采納情況,監督審計決定的執行情況。
第四十四條 對被審計單位違反國家規定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行為,審計機關認為應當由有關主管機關處理、處罰的,作出審計建議書,向有關機關提出處理、處罰意見。
第四十五條 被審計單位對地方審計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應當先向上一級審計機關或者本級人民政府申請復議,但對地方性法規規定或者本級人民政府交辦的事項審計不服的,應當先向本級人民政府申請復議;對審計署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應當先向審計署申請復議。
審計機關按照有關規定,辦理審計復議事項。
第四十六條 審計機關每年應當向本級人民政府和上一級審計機關提出對上一年度本級預算執行情況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結果報告。對審計工作中發現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與宏觀經濟管理有關的重要問題,審計機關應當向本級人民政府和上一級審計機關提出專題報告。
第四十七條 審計機關應當按照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安排,受本級人民政府的委托,每年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審計機關對上一年度本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
第六章 附則
第四十八條 國家審計的各項具體準則依據本準則制定。
第四十九條 本準則由審計署負責解釋。
第五十條 本準則自1997年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