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婦幼衛生工作是我國人民衛生事業的重要 組成部分。 保障婦女兒童的身心健康,關系到整個中華民族素質的提高,關系到計劃生育工作的貫徹落實,關系到我國社會主義四個現代化的建設。為了發展婦幼衛生事業,特制訂本條例。
第二條 婦幼衛生工作應認真貫徹面向工農兵、預防為主、團結中西醫、衛生工作與群眾運動相結合的衛生工作方針。根據婦女兒童的生理特點,運用現代醫學和祖國醫學科學技術。對婦女兒童進行經常性的預防保健工作,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不斷提高婦女兒童健康水平,逐步發展我國的婦幼保健學科。
第三條 衛生行政部門應加強對婦幼衛生工作的領導,設立相應的行政組織,建立健全各級婦幼保健專業機構,同時組織綜合醫院婦產科、兒科、保健科等有關部門共同實施本條例。
第二章 任務
第四條 婦女保健
1.普及科學接生,提高產科質量,開展圍產期保健,降低孕、產婦死亡率,推廣產前胎兒健康預測,提高民族素質。
2.定期進行婦女常見病、多發病的普查普治,調查分析發病因素,掌握發病規律,制訂防治措施,降低發病率,提高治愈率。
3.配合有關部門做好婦女經期、孕期、產期、哺乳期、更年期等特殊生理時期的
勞動保護。對農村(包括農、林、牧、副、漁等)、廠礦、企業、事業單位婦女的勞動環境和勞動條件進行衛生學調查,提出勞動保護的建議,并監督實施。
4.做好計劃生育技術指導,宣傳生殖生理及節育科學知識,貫徹避孕為主的方針。嚴格執行節育手術常規,確保受術者的安全與健康。
第五條 兒童保健
1.對嬰幼兒童定期進行健康檢查, 掌握其健康狀況和生長發育規律, 采取有效措施,增強兒童體質。
2.加強新生兒、體弱兒保健,降低嬰幼兒死亡率。
3.做好托兒所的業務領導和幼兒園衛生保健的業務指導。
4.配合醫療防疫部門,積極防治兒童常見病、多發病,調查分析發病原因,做好預防接種,加強傳染病防治,降低發病率,提高治愈率。
第六條 認真開展有關保護婦女和兒童健康的各項科學研究,在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基礎上積極采用國內外的先進技術和經驗,趕超國際先進水平。
第七條 開展普及婦幼保健科學知識的宣傳教育 , 提高全民族的婦幼衛生科學知識水平。
第八條 加強婦幼保健的登記、統計工作和資料的分析研究,為指導工作提供依據。
第三章 專業機構
第九條 婦幼保健專業機構包括各級婦幼保健院、所、站、隊、婦產醫院,兒童醫院,婦女保健院、所,兒童保健院、所等。這些機構是防治結合的衛生事業單位,受同級衛生行政部門領導,和上一級婦幼保健專業機構的業務指導。
第十條 婦幼保健專業機構中,除婦產醫院、兒童醫院、婦女保健院、兒童保健院外,凡設置床位的婦幼保健機構統稱婦幼保健院;凡不設床位但開展門診業務(包括設置少量觀察床位)的統稱婦幼保健所;凡既不設置床位,又不開展門診,而深入基層開展業務技術指導的統稱婦幼保健站。各級婦幼保健院、所、站的名稱尚需標明隸屬關系,如xx省婦幼保健院,以下各級類推。在地廣人稀、基層婦幼保健工作基礎薄弱的省、自治區可設婦幼衛生工作隊。
第十一條 各省、市、自治區應根據需要和可能逐步設置婦幼保健院(或分別設立婦女保健院、婦產醫院及兒童保健院、兒童醫院)。婦幼保健院內設保健部分和臨床部分,負責本地區內婦幼保健業務技術指導。應有步驟、有計劃地做到以臨床為基地,把保健、醫療、科研、培訓等工作密切結合起來,針對危害婦女兒童健康的主要問題進行工作。婦幼保健院的門診可設產科、婦科、婦女保健、兒童保健以及計劃生育技術指導等科。住院部可設產科、嬰兒室、婦科、兒科以及計劃生育科等。
第十二條 專區級,一般可在專區所在地的市設立婦幼保健院,接受地、市衛生局雙重領導,亦可設專區婦幼保健院。專、市(省直轄市)級機構院內設置可參照省、市、自治區級婦幼保健院。上述兩級婦幼保健院內,均應設置一定人數的農村保健組,負責面上的工作。省、專兩級婦幼保健院的人員編制可按床位多少,參考綜合醫院,一般可略高于綜合醫院。
第十三條 縣級婦幼保健機構凡人口眾多又有條件的,可辦婦幼保健院;一般應設婦幼保健所,設門診及一定數量的觀察床。縣級婦幼保健院、所、站均為全縣婦幼保健業務指導中心。受縣衛生局(科)委托,也可代行婦幼衛生行政職能。凡縣以下設有區建制的,在區醫院(衛生院)內,應設婦幼保健專(兼)職人員,負責組織指導各公社衛生院(醫院)婦幼保健組或婦幼人員開展婦幼保健工作。縣級婦幼保健機構以縣醫院為技術后盾和培訓基地,工作中密切配合,各負其責。
(專業機構的職責范圍及組織編制原則見附件)
第四章 基層組織
第十四條 人民公社衛生院設置婦幼保健組(專人),他是三級_縣、公社、大隊_婦幼保健網最重要的環節。婦幼保健組在業務上受上級婦幼保健專業機構及縣級綜合醫院婦產科、兒科指導,負責全公社婦幼保健工作_開展婦產科、兒科、計劃生育業務,婦幼衛生宣傳及對赤腳醫生和接生員、保育員的專業培訓、輔導和管理。
第十五條 生產大隊合作醫療站要有女赤腳醫生負責婦幼保健工作。女赤腳醫生應注意保持穩定。凡持有合格證的不經縣衛生局批準,不得隨意撤換。合作醫療站要創造條件建立婦幼保健室(婦產室或產房),成為普及科學接生、提高產科質量、婦女病查、治、兒童保健、計劃生育宣傳,指導的場所。
在交通不便、居住分散的生產隊應有接生員,對接生員誤工要有適當報酬。
第十六條 各廠礦企事業系統和單位及農、林、牧、副、漁場等的衛生處、職工醫院、衛生所、保健站(或醫務室)設婦幼保健組(室)或有專人(亦可兼職)負責,在業務上受當地婦幼保健院、所、站的指導。女工多的單位設置婦產科門診。城市街道的醫療保健組織,應設婦幼保健專職人員承擔婦幼保健業務, 并受當地婦幼保健機構的業務指導。
第五章 隊伍建設
第十七條 婦幼保健人員分高、中、初三級,高級人員包括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管醫師或主治醫師、醫師;中級人員包括婦幼保健醫士、助產士;初級人員包括脫產和不脫產的婦幼保健員、保育員、女赤腳醫生、助產員(接生員)等。
各級婦幼保健人員要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自覺改造世界觀,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作好本職工作,為革命鉆研業務,走又紅又專的道路。
第十八條 婦幼保健是預防醫學中的一門專業,各級婦幼保健人員主要應由婦產科、兒科高、中級醫務人員并經短期婦幼保健業務培訓后擔任。高、中、初級人員條件詳見衛生部《衛生技術人員職稱及晉升條例(試行)》。
第十九條 設有兒科專業的高等醫學院校, 應認真把兒科專業辦好, 努力提高教學質量。高等醫學院校醫學、兒科等專業,應在有關課程中安排必要的婦幼保健方面的教學內容。在畢業生分配時,注意有一定人數從事婦、兒保健工作。中級衛生學校要根據需要開辦婦幼醫士及助產士班,為婦幼衛生戰線不斷輸送新生力量。
第二十條 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要有計劃地組織各種類型的婦幼保健人員訓練班,提高在職干部的業務水平,培養一支防治結合的婦幼保健專業隊伍。
第六章 有關政策
第二十一條 各級婦幼保健專業機構不得任意撤并,婦幼保健干部要保持穩定。編制缺額和自然減員的補充,應由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調入大、中專畢業生充實技術骨干。調出人員亦必須經由衛生行政部門。對不勝任本職工作的人員,應有計劃地予以培訓、考核或調整。婦幼保健專業人員需保證每周至少有六分之五的時間從事本職業務工作。
第二十二條 婦幼保健專業機構應選擇政治思想好, 工作能力強的專業人員擔任院(所、站、隊)長,有職有權,把主要時間用于業務技術領導上,并親自參加專業工作。
第二十三條 各級衛生行政部門的領導要關心婦幼保健干部的成長,認真貫徹執行黨的干部政策和知識分子政策。在政治上要關心他們的進步,思想上要嚴格要求,工作上要大膽使用,業務上要不斷培養,生活上要熱情關懷。
第二十四條 認真執行衛生部《衛生技術人員職稱及晉升條例(試行)》。衛生行政部門要從當前婦幼保健人員的實際情況出發,采取積極有效的步驟和措施,組織他們學習、進行考核。凡經過考核基本符合晉升條件的,應按晉升條例規定辦理晉升手續,并作為今后晉級的依據。建立獎懲制度。對工作成績優異者給予表揚、獎勵;對不遵守紀律,工作不負責任,玩忽職守,造成不良后果者,視情節輕重,進行批評教育,直至處分。要開展社會主義勞動競賽,爭當新長征的突擊手。
第二十五條 婦幼保健人員經常外出工作,所需交通工具, 個人防護用品、 出差補助等,應按有關規定解決(注)。此外,還應按照衛生部、財政部、國家勞動總局一九七九年十二月頒發的《醫療衛生津貼試行辦法》和《關于衛生防疫人員實行衛生防疫津貼的通知》的規定,凡符合條件的均應發給按月的或一次性的津貼。
第二十六條 集體所有制婦幼保健機構的人員工資、 福利待遇, 其退休退職辦法由各省、市、自治區參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七章 其他
第二十七條 婦幼保健院、所、站等機構的基本建設、器械裝備車輛配備均應分別納入各地衛生事業發展規劃指標,統籌安排解決。要優先安排解決業務用房,已有的房舍和設備不準挪作他用。
婦幼保健專業機構的經費管理辦法,除婦產醫院、兒童醫院、 縣級以上的婦幼保健院、婦女保健院、兒童保健院,要逐步實行“全額管理、定額補助、節余留用”外,其余婦幼保健專業機構屬全額預算管理單位,要實行預算包干、節余留用的辦法。各級婦幼保健機構經費由各主管衛生行政部門根據預防為主方針,重視婦幼保健工作的原則,按照需要和可能妥善安排,以保證婦幼保健工作的開展。婦幼保健專業機構應加強經濟管理,增收節支,反對浪費。凡抽調婦幼保健專業機構人員做本專業以外工作的,其差旅費、住勤補助等,均應由抽調單位負責開支。
第二十八條 加強婦幼保健專業機構的組織管理。建立健全合理的規程制度,制定各項工作常規,明確各科室(組)職責范圍及婦幼保健人員的崗位責任制,并認真執行。各級婦幼保健機構的職責范圍詳見附件二。各地衛生行政部門可根據本條例精神,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擬定實施細則。
本條例開始試行后,一九五五年(55)衛徐字第12號和15號文即停止執行。
注:婦幼人員必需的交通工具和防護用品可按衛生部(64)衛干崔字第516號文予以裝備。下鄉期間和上夜班可根據財政部文件(77)財事字第138號頒發《關于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差旅費開支的規定(試行)》發給補助費。
附件一: 婦幼保健機構的職責范圍
第一條 各級婦幼衛生行政機構的職責范圍是,在衛生局統一領導下,負責本地區婦幼保健工作的組織領導,主要內容有:
1.根據黨的衛生工作方針、政策以及上級指標,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制訂婦幼衛生工作計劃,負責布置、檢查和總結,掌握必要的數據,及時請示匯報,
當好領導參謀。
2.協助領導制訂本地區婦幼衛生事業規劃包括機構的設置、隊伍的建設以及業務發展的目標。
3.與有關部門共同組織本地區內各級婦幼保健專業機構及綜合醫院婦產科、兒科開展有關婦幼保健的醫療、保健、教學及科學研究,并督促檢查其工作質量。
4.根據婦幼衛生隊伍的實際情況,有計劃地組織培訓進修,并協助醫教部門制訂培養婦幼保健高、中級人員的教學計劃。對各級婦幼保健人員的獎罰、任免及提升、晉級等工作,提出辦法和建議。
第二條 省、市、自治區、市(州、盟)各級婦幼保健院、所(包括婦產、兒童醫院、婦女保健院、所、兒童保健院、所)的職責范圍是全面開展醫療、保健、教學、科研,成為本地區內婦幼保健業務技術指導中心。主要工作內容有:
1.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堅持面向農村,面向廠礦,面向基層。有計劃地組織醫務人員深入農村、牧區、廠礦、地段開展婦幼保健工作,培養典型、積累資料、總結經驗、指導全面。院領導要有人分工負責保健工作。
2.開展婦產科、小兒科、計劃生育技術指導的臨床業務,解決本地區的技術疑難問題。
3.協助醫學院校培養婦產科、兒科高、中級醫務人員并負責在職高、中級婦幼保健人員的培訓進修。
4.根據國家重點科研項目及本專業的主要問題開展科研,特別是圍產期保健的科學研究,不斷提高婦幼衛生工作的科學水平。
5.編寫婦幼保健宣傳資料,普及婦幼衛生科學知識。
第三條 縣級婦幼保健院、所、站的職責范圍是負責本地區婦幼保健業務的組織領導和技術指導。主要工作內容有:
1.掌握本地區婦女、兒童健康狀況和婦幼保健方面的主要數據、質量指標,對危害婦女兒童健康的主要問題提出防治措施,當好參謀。
2.組織指導基層開展各項婦幼保健業務,經常督促檢查,提高其工作質量。
3.開展門診、包括產前、產后檢查、婦女病查治、兒童健康檢查及缺點矯治、計劃生育技術指導等。婦幼保健院還要開展住院業務。
4.有計劃地對基層婦幼保健人員進行培訓和復訓,提高他們的業務技術水平。
5.普及婦幼衛生科學知識,配合有關部門落實各項婦幼保健措施。
6.在上級指導下開展有關科研。
7.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培養典型,推動全面。
第四條 婦幼衛生工作隊的任務是:
1.深入基層完成婦幼保健工作的各項中心任務。
2.根據衛生行政部門的要求,對婦幼衛生有關問題進行專題調查。
第五條 公社衛生院婦幼保健組的職責范圍:
1.深入大隊合作醫療站對赤腳醫生進行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業務技術指導,督促檢查各種制度和技術操作常規執行情況,并幫助解決一般疑難問題。
2.負責對大隊赤腳醫生、接生員、保育員、保健員等進行培訓和復訓,不斷提高他們的業務技術水平。
3.掌握本公社婦女兒童健康情況,開展科學接生、婦女病普查普治,新生兒、體弱兒保健,兒童健康檢查、缺點矯治及托兒所業務領導、幼兒園衛生保健業務指導。對婦女兒童的常見病、多發病進行防治,不斷提高療效。
4.配合有關部門宣傳經、孕、產、哺乳、更年期的勞動保護知識和勞動保護措施。
5.開展婦幼衛生宣傳,科學接生、科學育兒及防治婦女常見病、計劃生育的科學衛生知識。
6.開展婦產科、兒科、計劃生育、兒童保健門診以及住院業務。
附件二: 專業機構組織編制原則
一、 省、市、自治區婦幼保健院的床位一般可設二至三百張;專、市級以一至二百張為宜;縣級以五十至一百張,重點縣設八十至一百張為宜。
省、市、自治區以及專、市級婦幼保健院的人員編制,參照綜合醫院及相應科室,并增加總人數的百分之五作為負責面上工作(保健組)的人員偏制。
二、 縣婦幼保健站的人員編制按人口計算:
人 口 編 制 數
20萬人以下 5-10人
20-50萬 10-15人
50萬人以上 12-18人
地廣人稀,交通不便的山區、牧區及邊遠地區應適當增加。
(以上編制,目前可用較低指標,至一九八五_一九九0年工作逐步開展時,再提高指標,增加人員)
三、 縣婦幼保健所的人員編制,除保健部分與站相同外,另按門診業務范圍及工作量增加編制:
門診人次/日 編 制 數
20-45 2-3人
45-70 3-6人
70以上 6-8人
婦幼保健所附設觀察床位在五張以下者不另加編制, 六至十五張者另給三至五人編制。
四、 縣婦幼保健院的人員編制包括住院及保健二部分。住院部可分產科(包括產房、待產室、產后休養室及嬰兒室等)、婦科、計劃生育、 新生兒科等。 其編制按床位多少確定:
床 位 數 床位與工作人員比例
15-50(張) 1:1.35
50-100(張) 1:1.40
100張以上 1:1.50
門診不另加編制。保健部分按所管地區人口計算(可參照站的編制)。
五、婦幼衛生工作隊設編以十五至三十人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