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文化(文物)廳(局),本部各直屬單位:
為了加強對國有文化企業和事業法定代表人任職期間經濟責任和目標責任的審計監督,健全文化企事業法定代表人制度,特制定《文化企事業法定代表人離任審計規定(試行)》。現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一九九七年三月七日
文化企事業法定代表人離任審計規定
(試行)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對國有文化企業和事業法定代表人任職期間經濟責任和目標責任的審計監督,健全文化企事業法定代表人制度,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及有關法規,結合文化系統實際情況,特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本規定適用于各級文化行政管理部門直屬的具有法定資格實行獨立核算的國有企業和事業單位(以下簡稱文化企事業)。
第三條 文化企事業法定代表人任職期滿或因其他原因離任的,應接受對其任期內經濟責任和目標責任的離任審計。凡未通過審計的,上級主管部門不得為其辦理有關離任手續。
第四條 對文化企事業法定代表人進行離任審計,主要從經濟責任和經營業績、目標責任和工作實績方面檢查監督法定代表人工作。通過對離任法定代表人的審計和評價,為上級主管部門和有關領導機關考察任用干部提供客觀依據。
第五條 審計機構根據國家的法律、法規、政策和有關審計法規,以及依法成立的有關合同(協議)進行審計監督。
第六條 審計機構和審計人員辦理離任審計事項,應當客觀公正,實事求是,廉潔奉公,保守秘密。
審計人員依法執行職務受法律保護。
第二章 審計劃分
第七條 文化企事業法定代表人離任審計,按照財政財務隸屬關系和干部管理任免權限,分別由各級文化行政主管部門的審計機構負責實施。
第八條 審計署駐文化部審計局負責制定文化企事業法定代表人離任審計的工作規定;負責對全國文化系統企事業法定代表人離任審計工作的指導和監督;負責辦理文化部直屬企事業法定代表人離任審計事項。
第九條 省以下各級文化行政管理部門的審計機構負責對本地區文化系統企事業法定代表人離任審計工作的指導和監督,并辦理對直屬企事業法定代表人的離任審計事項。
第十條 各級文化行政管理部門的審計機構在辦理法定代表人離任審計工作中,可以根據不同情況直屬委托或者要求法定代表人所在單位委托社會審計組織進行此項審計。
第三章 審計內容
第十一條 文化企事業法定代表人離任審計的內容包括:
(一)國有資產的管理使用及其保值增值情況;
(二)財務計劃或單位預算的執行和決算;
(三)單位財務收支的合法、合規性;
(四)單位資產、負債、損益和收入、成本、費用、利潤的真實正確性;
(五)內部管理制度的嚴密有效性;
(六)資金使用效果的經濟效益性;
(七)是否維護了國家和所有者的合法權益,經營和管理上有無短期行為;
(八)其他需要審計的事項。
第十二條 對企事業法定代表人離任審計要就其任職期間的經營業績和工作實績作出評介,包括:
(一)企業經營發展目標和事業發展規劃目標實現與否;
(二)企業經營決策和事業發展決策有無失誤;
(三)經濟效益目標是否達到;
(四)社會效益目標有否兌現。
第四章 審計程序
第十三條 各級文化行政管理部門的審計機構,要會同本級人事管理部門,將企事業法定代表人離任審計納入年度審計工作計劃。
第十四條 文化企事業法定代表人離任審計,由主管部門的審計機構根據本級人事管理部門發出的有關離任通知作出審計安排。
第十五條 實施法定代表人離任審計的審計機構,應當在實施審計三日前,將《審計通知書》送達法定代表人所在單位。
審計機構派出的審計組自審計實施之日起,一般應在30日內完成審計檢查工作,特殊情況,審計時間可適當延長。
第十六條 法定代表人所在單位應在審計機構實施離任審計前按有關內容進行自查,待審計組進駐后,將自查報告送交審計組。
第十七條 法定代表及其所在單位應向審計組提供離任法定代表人任期內的下列資料:有關合同(協議)或目標責任書;離任法定代表人的述職報告(應包括第三章所列各款內容);單位的預算執行資料和財會統計資料;任職期末資產清查資料和債權、債務清理的資料;單位內部管理制度;有關經濟部門對單位檢查后提出的工作報告和處理意見以及審計組認為需要的其他有關資料。
第十八條 審計組通過聽取法定代表人有關述職報告的說明,審查會計憑證、會計帳簿、會計報表以及其他與審計事項有關的資料等方式,對離任審計有關的事項進行調查,并取得有關證明材料。
第五章 審計報告和審計意見書
第十九條 審計組應在結束審計檢查階段工作后十個工作日內提出審計報告。審計報告的內容應包括:離任審計的范圍、內容、方式和時間以及被審計單位的基本情況;任期目標任務的執行情況;對審計事項的評價;法定代表人任期內發生的應由其依法承擔責任的主要經濟問題;依據的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對離任法定代表人的審計評價以及有關事項的意見和建議。
第二十條 審計報告應征求被審計的離任法定代表人及其所在單位的意見,后者應當自接到審計報告之日起十日內,簽署書面意見退回審計機構。凡在規定期限內沒有提出書面意見的,可視為對審計報告無異議。
審計組應將審計報告和法定代表人及其所在單位的書面意見,以及所擬審計意見書、審計決定一并提交所在審計機構審定。
第二十一條 委托社會審計組織進行審計的文化行政管理部門的審計機構,應根據社會審計組織提交的審計報告作出審計決定或審計意見書。
由法定代表人所在單位委托社會審計組織進行審計的,該單位應及時將審計報告報送主管的文化行政管理部門的審計機構和人事管理部門。
第二十二條 被審計的法定代表人及其所在單位應認真執行審計決定和審計意見書所列各項要求。
第二十三條 主管部門審計機構作出的審計決定和審計意見書在發送被審計的法定代表人所在單位的同時,應抄送本級人事管理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
第二十四條 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門內部審計機構辦理的離任審計事項,離任法定代表人及其所在單位對審計意見書和審計決定如有異議,可以向該文化行政管理部門的負責人提出,該負責人應當及時處理。
第二十五條 離任法定代表人及其所在單位對國家審計機關派出機構所作審計決定和處理、處罰意見不服,要求復議的,可按照有關規定提出復議申請。
第二十六條 被審計的離任法定代表人在任職期內經營活動和管理活動有顯著成績或作出突出貢獻的,審計機構應向企事業主管部門提出表彰或獎勵的建議。對在審計中發現的帶有指導意義的經驗,可以建議有關部門總結推廣。
第二十七條 對嚴重違反國家財政、財務收支規定負有直接責任的法定代表人,審計機構應依法提出給予行政處分的建議并移送有關部門處理;構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機關處理。
第二十八條 根據審計檔案管理制度的規定,審計機構應建立法定代表人離任審計檔案,以保證審計資料的真實、系統和完整。
第六章 附則
第二十九條 有關文化主管部門或所在單位可根據需要,按照本規定的內容在法定代表人任期內的一定時期對其進行審計。
第三十條 對文化企事業單位分管財務的副職領導和財務負責人有必要進行離任審計的,有關文化主管部門或所在單位可按照本規定辦理。
第三十一條 本規定適用于由文化系統方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導地位的企業。
第三十二條 文化企事業單位舉辦的“以文補文”和“三產”等單位的法定代表人的離任審計,由舉辦單位比照本規定執行。
第三十三條 文化系統集體所有制企業法定代表人的離任審計,可參照本規定執行。
第三十四條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文化行政管理部門,可根據本規定制定具體實施辦法,并報文化部備案。
第三十五條 本規定由文化部負責解釋。
第三十六條 本規定自發布之日起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