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流域機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水利(水務)廳(局),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水利局:
現將《2003年水資源工作要點》印發給你單位,請結合工作實際貫徹落實。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辦公廳
二〇〇三年三月十九日
2003年水資源工作要點
2003年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新一屆政府啟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工作的關鍵一年。水資源管理工作要全面貫徹2003年全國水利廳局長會議精神,圍繞水利的中心工作,確保2003年工作任務順利完成。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 認真學習胡錦濤總書記在2003年中央人口、資源、環境座談會上的講話,落實中央水利工作方針和部黨組治水新思路,按照水利廳局長會議部署,加強流域和區域的水資源統一管理,建立權威、高效、協調的水資源管理體制,深化城鄉水務一體化管理體制改革,建立健全水資源管理各項制度;加大水資源保護力度,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建設節水型城市和節水型社會,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支撐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二、主要工作
(一) 加強水資源綜合規劃,做好規劃的實施工作
水資源規劃是實現水資源合理配置,加強水資源統一管理的重要基礎工作,也是新《水法》賦予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的一項硬任務。
1、根據部里統一部署,全國已經啟動了水資源調查評價與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評價工作。各級水資源管理部門要認識到位、工作到位,緊密結合今后水資源管理工作的需要,對技術問題把好關,切實做好水資源調查評價的組織協調工作。
2、
河北、
山西、
上海、
遼寧、海委和太湖局作為試點單位,要積極探索第一階段工作的方法,率先提出評價成果。
3、要繼續做好首都、
黑河和塔河三個規劃的實施工作,加大力度,強化管理,力爭首都、塔河規劃實施初見成效,黑河流域完成綜合治理任務。
(二) 加強流域和區域的水資源統一管理,建立健全水資源管理制度
1、各級水資源管理部門要認真貫徹新《水法》賦予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的職責,加快水資源管理各項配套法規的建設。要圍繞著總量控制制度,抓緊初始水權配置的研究。各流域機構和省級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結合本流域、本行政區域的實際,選擇條件比較成熟的流域或區域開展初始水權與江河水量分配試點研究,逐步建立總量控制與用水定額管理相結合的兩套指標體系。
2、嚴格取水許可審批。組織對取水許可工作的全面檢查,對于越權發證、無證取水、違章取水、超計劃取水等違法行為要依法堅決查處。要加強取水計量設施安裝工作,逐步杜絕無計量取水現象,逐步建立對取水、用水、退水全過程的監督管理制度。
3、加強水資源基礎工作和信息發布工作,提高水資源管理水平。要加大投入,進一步提高水資源公報、簡報和地下水通報編發的質量和時效性,及時、準確地向社會發布全國水資源狀況及開發利用情況。認真做好供用水統計及水資源管理年報工作。
4、繼續做好"三河"調水工作。根據預測2003年1~7月黃河主要來水區來水嚴重偏枯,水資源供需矛盾異常突出。黃委會水資源管理與調度部門要及時制定黃河水量分配應急調度預案,科學分析水情,精心組織方案,嚴密調度計劃,沿黃各省區要積極配合黃委會做好2003年的調度工作,在保證生活用水,合理安排生產用水的前提下,確保黃河不斷流。要繼續鞏固黑河、塔河的調水成果,根據實際來水狀況,合理確定分水指標,科學謀劃調水線路,鞏固下游生態恢復的成果。
5、各級水資源管理部門要以宣傳貫徹《地下水超采區評價導則》為重點,推進地下水超采區劃定工作。力爭年底前完成重點超采區的劃定并由政府公告。
6、擴大地下水超采區保護行動試點工作,推進地下水超采區生態治理,逐步修復生態系統。各級水資源管理部門要在超采區劃定工作的基礎上,選擇一批地下水超采問題比較嚴重的地級以上城市作為地下水超采區綜合治理的試點,加大治理力度。
(三) 加強水資源論證工作,實現水資源合理配置
《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管理辦法》已于2002年5月1日正式施行。最近,汪恕誠部長又簽署第十七號部長令,頒布了《水文水資源調查評價資質和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資質管理辦法(試行)》。各級水資源管理部門要從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水資源支撐的高度重視水資源論證工作,關鍵是抓好制度的落實。
1、各級水資源管理部門要根據兩個部規章的規定,細化管理要求,完善配套制度, 規范評審行為,嚴格從業管理,嚴把資質單位的審查關。
2、要加強管理人員和從業人員的技術培訓工作。要重視宣傳工作,積極與當地計劃主管部門加強聯系,爭取支持。
3、各級水資源管理部門2003年要組織一次對水資源論證制度執行情況的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四)大力發展節水產業,建設節水型城市和節水型社會
2003年節約用水管理工作要在進一步加強法規體系,制度和管理能力建設的同時,重點在以下三方面取得突破。
1、要按照水利部《關于印發開展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水資源〔2002〕558號)文件精神,全面啟動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工作。全國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工作在做好
張掖、
綿陽、
大連試點方案實施工作的基礎上,將以南水北調東、中線水源和受水城市為重點,進一步擴大試點范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要結合本地實際,明確本省(區、市)的建設試點,加強指導,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
2、加快組織用水定額的編制工作,建立節水標準和評價、監督指標體系,夯實節水的技術基礎。
3、以宣傳貫徹《節水型產品技術條件與管理通則》國家標準為重點,全面推進節水型產品認證工作,年內召開發展節水產業座談會,促進節水產業的發展。
(五) 理順管理職能,加強隊伍建設,健全工作機制,強化對水資源的保護
新《水法》強化了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水資源保護的職責,各級水資源管理部門要切實加強對水資源保護工作的領導,突出抓好省(市、區)水資源保護工作的隊伍建設。要明確任務,職責落實到人;要加強與各級環保部門的協調,以我為主,強化職能,工作到位,全面做好水資源保護工作。
1、各級水資源管理部門要抓緊將編制完成的水功能區劃成果上報政府批準,開展水功能區確界立碑工作,加強水功能區劃監督管理。
2、要結合全國水資源綜合規劃第一階段水資源調查評價工作,做好對排污口的調查,加強對入河排污口的監督管理。
3、發揮水利系統優勢和特長,積極探索實施調水、清淤等措施,防污治污,改善水環境。
4、要做好長江流域水資源與水環境保護總體規劃。
(六) 鞏固試點成果,深化水務一體化管理體制改革,建立權威、高效、協調的水資源統一管理體制
1、各地水資源管理部門要深入總結水務管理體制改革試點經驗,鞏固深化改革成果,重點對水務管理模式、運行機制和籌資渠道進行調研。2003年下半年召開一次部分城市水務運行機制與投資體制研討會。
2、加強對已成立水務局的分類指導,在東部地區開展水務特許經營制度試點,大力推進市場化進程;研究加大中西部地區水務基礎設施投資力度的政策措施。
3、已經實現城鄉水務一體化管理的省(市)要抓緊制定地方性水務管理法規,同時積極爭取啟動全國水務
管理條例的立法前期調研工作。
4、啟動城市水生態建設行動計劃試點。選擇一批基本實現水務一體化管理、城市水生態問題突出且有治理要求的地級以上城市作為第一批城市水生態建設行動計劃試點,爭取年底前完成試點城市行動計劃的編制和驗收工作。
5、組織編制《城市水務發展規劃》,根據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和城市水資源規劃,確定不同水平年水務發展目標和籌資、建設、運營、管理模式。年內組織編制并發布《城市水務發展規劃指導意見與基本技術要求》。
6、初步建立水務管理技術標準體系框架,對已有技術標準的沿用、修訂和制訂新技術標準提出指導性意見,年內將征求各級水務管理機構對水務管理技術標準體系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