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玩弄校花双胞胎,日本人真人姓交大视频,成 人 免费 黄 色 视频,欧美熟妇无码成a人片

東方紅1、東方紅2、東方紅3、東方紅5型內燃機車段修規程

來源: 律霸小編整理 · 2020-12-22 · 6835人看過

  第一章 總 則(略)

  第二章 基本技術規定

  柴油機

  第12條 機體檢修要求:

  一、檢查機體狀態,并清掃干凈。各油道工藝堵、鋅堵無松緩,鋅棒腐蝕不得超過2/3;

  二、氣缸套安裝面及主軸承孔處不得有裂紋,并禁止焊修(主軸承蓋焊修除外);

  三、氣缸蓋栽絲無松緩,其螺紋不得損壞或嚴重磨損;

  四、12V175Z型的主軸承栽絲無松緩,螺紋不得損壞或嚴重磨損,螺母與主軸承蓋接觸面須平整;最終緊固力矩標準,大螺栓為36公斤·米,小螺栓為30公斤·米。主軸承蓋與主軸承座組裝緊固后,在接觸面處用0.03毫米塞尺檢查應不能塞入;

  12V180ZL型的主軸承拉桿螺母無松緩;

  五、12V180ZL型的機體氣缸套法蘭支承面與氣缸套法蘭須接觸良好,涂色檢查應有不少于2毫米寬的連續印痕;

  六、氣缸套裝入機體后應進行4公斤/平方厘米水壓試驗,保持10分鐘無滲漏;

  七、更換凸輪軸軸承時,軸承與機體孔的過盈量12V175Z型為0.03~0.07毫米,12V180ZL型為0.015~0.035毫米。

  第13條 曲軸飛輪組檢修要求:

  一、曲軸不許有裂紋存在。12V180ZL型的主軸承內滾道面不許有剝離,其側面應無嚴重偏磨。12V175Z型的主軸頸、連桿頸有輕微發紋、龜紋者,12V180ZL型的主軸承內滾道面有輕微腐蝕者均允許繼續使用;

  二、曲軸均衡塊螺釘不許松緩;

  三、主軸頸對曲軸中心線的徑向跳動量,12V175Z型在兩端主軸頸(1.7位)支承時,不大于0.20毫米;12V180ZL型帶軸承外圈三點(1、4、7位)主軸頸支承時,不大于0.12毫米;

  四、硅油式減振器不許有裂紋、滲漏,裝機后應作用良好;

  五、曲軸輸出法蘭與曲軸錐度配合面接觸面積應不小于75%,其軸向壓入量12V175Z型為2.5~3毫米,12V180ZL型為10~14毫米;

  六、彈性聯軸節橡膠應無老化。開裂不超過3處、總長不超過100毫米、深度不超過10毫米者允許繼續使用;

  七、曲軸油道須清掃干凈,油道螺堵不得松緩。

  第14條 12V180ZL型的曲軸主軸承檢修要求:

  一、曲軸主軸承的外滾道、滾柱不許有剝離或過熱變色,以及嚴重的腐蝕、壓痕、拉傷、銹蝕。保持架不許有裂紋或鉚釘松動,曲軸裝入機體后盤車檢查應轉動靈活無異音;

  二、同一組主軸承滾柱直徑差不得大于0.005毫米;

  三、同一曲軸各主軸承游隙差不得大于0.04毫米;

  四、更換主軸承外圈時,外圈與機體孔的配合間隙不大于0.015毫米,或過盈不大于0.025毫米。

  第15條 軸瓦(連桿瓦及12V175Z型的主軸瓦)檢修要求:

  一、軸瓦合金層不許有脫殼、剝離、龜裂、腐蝕、燒損和嚴重拉傷,軸瓦內表面鍍層不得起泡和剝落。

  二、架修時或選配軸瓦時:

  1.軸瓦緊余量須符合如下標準:12V175Z型的主軸瓦在機體孔內,以主軸承螺母擰緊9~10公斤·米力矩檢查,緊余量兩邊之和新瓦為0.28~0.32毫米,舊瓦不小于0.18毫米;連桿瓦在體孔內,以螺母擰緊7~8公斤·米力矩檢查,緊余量兩邊之和新瓦為0.12~0.16毫米,舊瓦不小于0.08毫米。12V180ZL型的連桿使用舊瓦時應檢查緊余量,在標準胎具內,施加1700公斤壓力時,其余面高度值為0.02~0.055毫米。

  2.軸瓦應有脹量,在軸承孔內試裝時不得自由脫落。

  3.軸瓦合口面應平行,在全長內的不平行度不得大于0.03毫米。

  三、軸瓦組裝時:

  1.正常情況下,同一瓦孔中的兩塊軸瓦厚度差不得大于0.03毫米。

  2.瓦背與軸承孔應密貼,瓦背接觸面積不得少于75%。

  3.緊固后,上下瓦端面錯口不許超過1毫米。

  4.更換主軸瓦時,相鄰兩瓦的潤滑間隙差不得超過0.04毫米。

  5.軸瓦工作面接觸面積不得少于75%。

  第16條 活塞檢修要求:

  一、清除油垢、積炭。

  二、活塞不許有裂紋、破損。定修時,允許頂部有局部點狀燒傷及裙部有手摸感觸不明顯的拉傷。

  三、活塞環槽磨損超限時,允許將環槽高度增加0.5毫米進行等級修理。

  四、活塞銷不許有裂紋。

  第17條 連桿檢修要求:

  一、連桿體及連桿瓦蓋不許有裂紋,小端襯套無松動。更換小端襯套時,過盈量12V175Z型為0.035~0.065毫米,12V180ZL型為0.06~0.11毫米。12V180ZL型的連桿定位齒形應接觸良好,不得有整齒不貼合。12V175Z型上半瓦的定位銷及12V180ZL型連桿瓦蓋的定位銷應狀態良好。

  二、連桿螺釘不許有裂紋,鍍銅層須完好。

  三、架修時,須校對連桿螺釘緊固力矩,并做好標記。緊固力矩標準,12V175Z型的直徑15毫米的螺桿為25公斤·米,直徑16毫米的螺桿為28公斤·米;12V180ZL型的為36±1公斤·米。

  四、連桿大小端孔中心線的不平行度、扭曲度應不大于表1規定(表略)。

  第18條 活塞連桿組裝要求:

  一、各零部件組裝正確,連桿能自由擺動,活塞環無卡滯。12V180ZL型的連桿油路須暢通。

  二、同一曲軸各活塞連桿組重量差應不大于表2規定(表略)。

  第19條 氣缸蓋檢修要求:

  一、清除積炭、水銹,油路、水路須暢通。

  二、氣缸蓋底平面須平整,允許磨削加工,其厚度減少量不得大于0.5毫米。

  三、氣門座及導管無松緩。更換時,氣門座裝入過盈量12V175Z型為0.08~0.13毫米,12V180ZL型為0.06~0.12毫米;氣門導管裝入過盈量12V175Z型為0.035~0.065毫米,12V180ZL型的進氣門導管為0.01~0.02毫米,排氣門導管為0~0.016毫米。

  四、進、排氣門不許有裂紋、麻點、凹陷、碰傷、砂眼等缺陷。氣門桿不許有燒傷、拉傷及彎曲,其橢圓度不得大于0.02毫米,錐度不得大于0.04毫米。氣門閥盤圓柱部厚度。不得小于1毫米。

  五、預燃室噴咀不許有裂紋,其頭部凸出氣缸蓋底平面高度12V175Z型為8.0~8.5毫米,12V180ZL型為10.3~10.8毫米。

  六、氣缸蓋組裝后,進、排氣門與氣門座須嚴密,用煤油檢驗1分鐘不得泄漏。

  七、氣缸蓋須進行5公斤/平方厘米水壓試驗,保持5分鐘無泄漏。

  八、12V180ZL型的進氣門旋轉機構各部狀態及作用須良好。

  第20條 氣缸套檢修要求:

  一、氣缸套不許有裂紋,外表面腐蝕深度架修不得大于3毫米,定修不得大于5毫米;水封槽處腐蝕深度架修不得大于1.5毫米,定修不得大于2毫米,但安裝時須相對原組裝位置轉45°或90°使用。氣缸套內表面輕微拉傷經珩磨后允許繼續使用。

  二、密封膠圈不得老化、變形、破損。

  第21條 油底殼檢修要求:

  一、油底殼裂紋,局部破損允許焊修、挖補,運用中不得滲漏。

  二、預熱機油的水管路應進行4公斤/平方厘米水壓試驗,保持5分鐘無滲漏。

  第22條 凸輪軸檢修要求:

  一、凸輪軸不許有裂紋,凸輪及軸頸工作表面不許有嚴重拉傷、剝離。油道須暢通。

  二、更換凸輪軸單節時,軸頸跳動量不得大于0.1毫米,各單節間組裝角度差不大于1°30′。

  第23條 搖臂機構檢修要求:

  一、滾輪搖臂、搖臂軸、滾輪軸、挺桿組件以及氣門搖臂、搖臂座不許有裂紋。

  二、挺桿組件在全長內彎曲量不大于1毫米,超限時允許冷調校正。挺桿上下端頭不得松緩,凹坑與凸緣處不得有穴蝕、壓痕、麻坑。

  三、更換滾輪搖臂軸承時,與滾輪搖臂的過盈量為0.008~0.052毫米;更換滾輪軸時,與滾輪搖臂的過盈量為0~0.01毫米。

  四、氣門搖臂調整螺釘不得松緩,搖臂軸轉動靈活,油路暢通,12V180ZL型搖臂軸軸向間隙為0.2~0.5毫米。更換搖臂軸套時,與搖臂座的過盈量12V175Z型為0.01~0.045毫米,12V180ZL型為0.005~0.042毫米。

  第24條 進、排氣系統檢修要求:

  一、進氣管不許有裂紋,橡膠管及密封墊不得老化及破損。

  二、排氣管及煙筒不許有裂紋及破損,拆下檢修時應清除積炭。

  三、隔熱保護層須完整。

  四、密封環不得缺損、斷裂,作用應良好。

  第25條 增壓器檢修要求:

  一、清除各部的油垢和積炭。增壓器體不許有裂紋,軸承座裂紋禁止焊修。

  二、增壓器轉子軸及各葉輪葉片不許有裂紋、變形和其它缺陷,但渦輪葉片在頂部5毫米內允許有深度不大于1毫米的卷邊或變形。渦輪葉片外邊緣沿圓周方向的擺動量應不超過0.5毫米,軸向無松動。噴咀環葉片上撞痕變形的深度不大于1毫米,外觀檢查無裂紋,噴咀環外圈和外圈鑲套允許有不竄出定位凸臺的變形,但不得有裂紋。

  三、增壓器轉子組件更換零件后須進行動平衡試驗,其不平衡度應不大于4克·厘米。

  四、35GP601型增壓器軸承組裝后,在300公斤力作用下,雙列止推軸承減振片徑向總間隙為0.40~0.45毫米,軸向間隙為0.13~0.18毫米;單列軸承減振片徑向總間隙為0.38~0.42毫米。

  五、增壓器水系統須進行4公斤/平方厘米的水壓試驗,保持5分鐘無泄漏。

  六、增壓器組裝后,轉子應轉動靈活,無異音。

  七、增壓器裝車后,當柴油機全負荷時,其轉子轉速35GP601型為18000~22000轉/分,45GP804型為19000~23000轉/分,渦輪進氣溫度應不高于650℃,機油溫度應不高于95℃;當柴油機在最低轉速運轉5分鐘后停機時,轉子惰轉時間35GP601型增壓器應不少于1分30秒,45GP804型應不少于30秒。

  第26條 噴油泵檢修要求:

  一、各零件不許有裂紋,柱塞偶件不許有拉傷及剝離。調節齒圈無松緩。

  二、出油閥須進行4~6公斤/平方厘米風壓試驗,保持1分鐘無泄漏。

  三、凸輪不得有嚴重拉傷、剝離,輕微拉傷允許消除后使用,其升程減少量不得超過0.3毫米。齒條不許有彎曲及拉傷。

  四、噴油泵組裝后應進行性能試驗:

  1.柱塞偶件的嚴密度試驗。在室溫條件下,242型噴油泵在試驗用柴油恩氏粘度為1.3~1.5、作用壓力為200公斤/平方厘米時,嚴密度應為5~32秒;625型噴油泵在試驗用柴油恩氏粘度為1.2~1.67、作用壓力為260公斤/平方厘米時,嚴密度應為5~32秒。

  2.供油量試驗:

  大油量試驗。當凸輪軸轉速為750轉/分,齒條伸出量為15毫米,柱塞往返200次時242型泵的供油量為100±2毫升,625型泵的供油量為125±2毫升。

  小油量試驗。當凸輪軸轉速為400轉/分,齒條伸出量為5毫米,柱塞往返200次時,各分泵供油量差應不大于4毫升,625型泵的供油量還應為14±3毫升。

  3.檢查調整各分泵開始供油時刻。第1分泵開始供油角12V175Z型為82°±30′,12V180ZL型為127°±30′,其余各分泵開始供油時刻均以第1分泵為基準,按發火順序間隔角度為60°±30′。

  第27條 噴油器檢修要求:

  一、各零件不許有裂紋,針閥偶件不許有拉傷及剝離。

  二、噴油器組裝后應進行性能試驗:

  1.嚴密度試驗。在室溫條件下,用0號柴油試驗,當噴油壓力調整至220~230公斤/平方厘米后,由200公斤/平方厘米降至180公斤/平方厘米所需時間應為6~15秒。

  +5

  2.噴射性能試驗。噴射壓力為175  公斤/平方厘米。噴射時霧化良好,聲音短促清脆,連續慢壓5~10次,噴油器頭部應無滴漏現象。

  第28條 調速器檢修要求:

  一、調速器體及各零件不許有裂紋,調速彈簧須進行拉力試驗,且符合原設計標準。

  +2

  二、飛鐵張開最大距離為104  毫米,合攏后最小距離12V175Z型為24.5±0.5毫米,12V180ZL

  +1型為21  毫米。單個更換飛鐵時,其重量差不得大于2克。

  三、伸縮軸頂帽及滾輪的磨耗量均不得大于0.20毫米。

  四、調速器組裝后應進行性能試驗:

  1.調速器體及油封無泄漏。

  2.調速器裝機且機油溫度達到正常后,變換主控制手柄,轉速波動次數應不超過3次,穩定時間不超過10秒;當主控制手柄回到0位時,柴油機轉速應為800±20轉/分。柴油機空載12位時,轉速應為1450~1500轉/分。

  3.超速停油動作轉速為815~825轉/分。

  第29條 控制風缸檢修要求:

  一、缸體無裂紋。

  二、組裝后須進行5±0.5公斤/平方厘米風壓試驗,動作準確、無泄漏。Ⅰ、Ⅱ、Ⅲ、Ⅳ閥行程分別為1±0.1、2±0.1、4±0.1、8±0.1毫米,總行程為15±0.4毫米。停車閥行程12V175Z型為17~25毫

  +1米,12V180ZL型為13  毫米。

  三、阻尼時間為15~25秒。阻尼針閥關閉后,控制閥應不能移動全行程(無“○”型密封圈的除外)。當油壓為5公斤/平方厘米時,阻尼油缸和油路應無泄漏。

  第30條 自動噴調裝置檢修要求:

  一、后軸體及活塞體不得有裂紋。后軸體與活塞體螺旋槽配合部分應無松曠。

  二、單個更換飛鐵時,其重量差不得大于3克。

  三、組裝后須進行性能試驗:

  1.試驗條件為轉速400~750轉/分,油壓2.0~2.5公斤/平方厘米。

  2.試驗須符合表3規定(表略)。

  3.進行增速及減速試驗,允許減速時相對位移滯后50轉/分。

  4.在750轉/分轉速下,尾端通以2.0~2.5公斤/平方厘米壓力油時,應順時針方向旋轉,運動須靈活。

  第31條 自動停機裝置檢修要求:

  一、定位環與同步搖臂軸應無松動。定位環工作面如有磨耗允許焊修恢復。

  二、組裝后須進行油壓試驗。12V175Z型當油壓降至1.2公斤/平方厘米時,搖臂應處于完全關閉位,當油壓達到2.0公斤/平方厘米時,搖臂應處于完全開放位;12V180ZL型當油壓降至1.0公斤/平方厘米時,搖臂應處于完全關閉位,當油壓達到1.8公斤/平方厘米時,搖臂應處于完全開放位。搖臂關閉后不得抖動。試驗時,同步搖臂可旋轉15°,動作應靈活無卡滯現象。

  第32條 柴油機組裝、調整要求:

  一、并列連桿與曲軸側面總間隙為0.35~0.60毫米。

  二、壓縮室間隙12V175Z型為1.95~2.10毫米,12V175ZL型(即帶中冷器的)為1.90~1.95毫米,12V180ZL型為2.0±0.05毫米。

  三、冷機氣門間隙,進氣門為0.40毫米,排氣門為0.45毫米。

  四、校對與調整配氣定時時,其角度差應在±6°以內。

  五、供油提前角12V175Z型為25.5±0.5°,12V175ZL型為20.5±0.5°,12V180ZL型為16.5±0.5°。海拔高的地區供油提前角由鐵路局規定。

  六、柴油機水系統須進行4公斤/平方厘米水壓試驗,保持10分鐘無泄漏。

  七、組裝后,機油系統須用壓力油循環沖洗干凈。

  第33條 柴油機試驗要求:

  一、磨合試驗。架修時,空載及負載磨合時間不少于4小時。

  二、持續功率試驗。在柴油機磨合調整完畢后,以標準大氣狀況(760毫米汞柱,溫度20℃,相對濕度60%)下的持續功率連續運轉不少于1小時。當試驗的大氣狀況不同時,功率須進行相應的修正。

  三、最大供油止檔的位置須按持續功率封定。

  四、柴油機狀態及各參數的要求

  1.運轉平穩無異音,各部無非正常泄漏。

  2.在正常油溫下,當主控制手柄由最高位迅速回到0位時,柴油機不得停機。

  3.按表4所列項目進行參數考核。

  五、試驗后兩側氣缸排溫調整撥叉須加鉛封。

  六、更換了曲軸或凸輪軸后,須進行空載、負載磨合試驗,并測量和調整有關參數。

  更換了增壓器后,須進行負載試驗,并測量和調整有關參數(表略)。

  機油、燃油、進氣及冷卻水系統

  第34條 各油泵檢修要求:

  一、泵體、泵蓋、齒輪軸不許有裂紋,泵體內壁、齒輪端面、泵蓋內側面允許有輕微拉傷。

  二、各油封及機油泵進油口處過濾網狀態須良好。

  三、各油泵組裝后須轉動靈活。

  四、各油泵組裝后須進行磨合試驗和性能試驗,性能試驗應符合表5、6的規定(表略)。

  第35條 安全閥、限壓閥、調壓閥、止回閥檢修要求:

  一、閥與閥體的配合錐面應密封。

  二、各閥組裝后應按表7、8進行油壓試驗(表略)。

  第36條 各水泵檢修要求:

  一、泵體、軸、進水法蘭、支承座、葉輪等不許有裂紋。

  二、油封、水封應狀態良好。

  三、組裝后應轉動靈活,無卡滯現象。

  四、各水泵應按表9、10進行性能試驗(表略)。

  第37條 空氣濾清器及中冷器檢修要求:

  一、空氣濾清器的旋風筒及網式濾芯應無破損和嚴重變形,更換網式濾芯時應把濾清器體內清掃干凈。網式濾芯清洗后要用干凈的柴油機機油浸透、滴干,并防止沾染灰塵。組裝時各結合面處必須密封,不得讓空氣未經濾清就漏入增壓器吸氣道。運用中空氣濾清器的網式濾芯應根據其臟污程度嚴格進行定期更換或清洗、浸油。

  二、散熱肋片須平直,表面無腐蝕、油垢及灰塵,內部應清洗干凈。

  三、鋅堵狀態應良好。

  四、冷卻管泄漏時允許堵焊,但不得超過10根。

  五、橡膠密封墊不得有腐蝕、老化及嚴重變形。

  六、組裝后進行水壓試驗,壓力為5公斤/平方厘米,保持5分鐘無泄漏。

  第38條 燃油濾清器檢修要求:

  一、濾芯、密封圈及墊片須狀態良好。

  二、溢油閥作用應良好,溢油壓力為1.5~2.0公斤/平方厘米。

  三、三通閥須轉動靈活,作用良好。

  第39條 離心式機油濾清器檢修要求:

  一、轉子內外壁及噴咀、濾網不許有污垢,密封圈及墊片須狀態良好。

  二、轉子軸彎曲時允許冷調校正,校正后須探傷檢查,不許有裂紋。

  三、銅套軸承不得有嚴重偏磨,更換軸承時須保證上、下軸承內孔同心,轉子部件轉動輕快,無阻滯。

  四、更換噴咀、螺栓及濾網后的轉子須做動平衡試驗。

  第40條 復式機油濾清器檢修要求:

  一、濾清器體、蓋無裂紋、栽絲不得松動。扳手作用良好。

  二、粗濾筒的鋼絲不得松脫,如需重繞時,應保證鋼絲的縫隙為0.04~0.08毫米。

  三、刷子與粗濾筒應密貼,彈簧條不許有裂紋。

  四、濾清器頭各調節閥與閥座接觸面應良好。濾清器頭組裝后須進行油壓試驗,調節閥開啟壓力

  +0.512V175Z型高壓為4    公斤/平方厘米,低壓為2. +0.3                   +0.57    公斤/平方厘米;12V180ZL型為3    公斤/平方厘米。

  五、加裝紙漿鋸末濾清器的機車,柴油機起動后,當油溫在70~75℃時,開放與關閉進油止閥,柴油機油壓下降不得超過0.5公斤/平方厘米。

  第41條 熱交換器檢修要求:

  一、油、水系統應清掃干凈,體、蓋不許有裂紋。

  二、密封膠圈不許腐蝕、老化。

  三、堵焊管數東方紅1型的不超過總數的10%,東方紅2、3、5型的不超過總數的5%。

  四、胴體、端蓋、進出油管及法蘭焊縫開焊者允許焊修;胴體、端蓋銹蝕深度超過30%的應予更換,局部腐蝕嚴重的允許挖補。

  五、組裝后須進行水壓試驗,油系統試驗壓力為9公斤/平方厘米,保持5分鐘無泄漏;水系統試驗壓力為4公斤/平方厘米,保持5分鐘無泄漏。

  第42條 散熱器檢修要求:

  一、散熱器各肋片邊緣須平直,表面無腐蝕、油垢、灰塵,內部須清洗干凈。

  二、散熱器扁管滲漏無法補焊時允許堵焊,但每個單節堵焊管數不許超過6根。

  三、散熱器單節應進行4公斤/平方厘米水壓試驗,保持5分鐘無泄漏。

  四、架修時每臺機車散熱器清洗檢修后應任意抽取其中4個單節進行流量試驗,用110(57.6)升水,從2.3(1.6)米高處經內徑不小于35(50)毫米的管子流過1個單節所費時間應不大于60(30)秒(括號內為東方紅1型的數據),4個單節中有1個不合格者,允許再抽4個檢查,如仍有不合格時,該臺機車散熱器的單節應全數進行流量試驗。流量試驗不合格的單節須重新清洗或修理。

  第43條 油、水管路系統檢修要求:

  一、各管路接頭無泄漏,管卡須安裝牢固。

  二、各管路法蘭墊的內徑不得小于管路孔徑。每處法蘭密封墊的厚度不超過6毫米,總數不超過4片。

  三、各連接膠管不許有腐蝕、老化。

  四、各閥須作用良好。

  五、水系統須進行3公斤/平方厘米水壓試驗,保持15分鐘無泄漏。

  輔助裝置

  第44條 冷卻風扇檢修要求:

  一、葉片裂紋允許焊修,焊后須進行靜平衡試驗,不平衡度東方紅1型的不得大于230克·厘米,東方紅2、3、5型的不得大于130克·厘米。

  二、風扇軸、法蘭及安裝支架不許有裂紋。

  三、垂直傳動萬向軸檢修按第89條辦理。

  四、風扇輪心與軸錐度配合面的接觸面積應不少于70%。

  五、葉片與車體風道間隙不得小于3毫米。

  六、組裝后,各部須轉動靈活,無異音。

  第45條 預熱鍋爐檢修要求:

  一、噴咀須分解清洗,清除油垢,濾網須狀態良好。組成后應進行霧化試驗,東方紅1型的當壓力為6±0.5公斤/平方厘米,東方紅2、3、5型的當壓力為15公斤/平方厘米時應霧化良好,不得有滴油現象。

  二、點火電極燒損嚴重者允許用耐熱合金鋼絲焊修,組成后須調整電極位置至產生火花為止。

  三、風機葉輪不得有裂紋、破損,與殼體間隙為0.5~1.0毫米。風機殼體及濾網應狀態良好。

  四、爐體、排煙管、燃燒裝置和管筒須清除煙垢、水垢。

  五、管組水管堵焊不得超過5根。

  六、預熱鍋爐組裝后應進行3公斤/平方厘米水壓試驗,保持5分鐘無泄漏。

  七、裝車后應進行綜合性能試驗,各部件應運轉正常,作用良好,油、水系統無泄漏。

  柴油機和輔助裝置的齒輪及滾動軸承

  第46條 柴油機及輔助裝置的齒輪修檢按第48條辦理。

  第47條 柴油機及輔助裝置的滾動軸承檢修按第49條辦理(12VJ80ZL型柴油機主軸承除外)。

  液力傳動箱

  第48條 齒輪檢修要求:

  一、齒輪不得有裂紋(不包括端面熱處理毛細裂紋)、剝離。

  二、齒面允許有輕微腐蝕、點蝕或局部硬傷,但每個齒面腐蝕、點蝕面積不得超過該齒齒面的30%,硬傷面積不得超過該齒齒面的10%。

  三、齒輪破損屬于如下情況者,允許打磨后使用(不包括齒輪油泵的打油齒輪)。

  1.模數大于或等于5的齒輪,齒頂破損掉角,沿齒高方向不大于1/4,沿齒寬方向不大于1/8;模數小于5的齒輪,齒頂破損掉角,沿齒高方向不大于1/3,沿齒寬方向不大于1/5.

  2.齒輪破損掉角,每個齒輪不超過3個齒,每齒不超過1處。

  四、齒輪嚙合狀態須良好。

  第49條 滾動軸承檢修要求:

  一、軸承內外圈、滾動體不許有裂紋、剝離及過熱變色,允許有輕微的腐蝕及拉傷痕跡。

  二、軸承保持架不許有裂紋、折損、卷邊,鉚釘不得折斷或松動。

  三、軸承清洗后須轉動靈活、無松曠或異音。

  四、軸承拆裝時,嚴禁直接錘擊軸承,熱裝時加熱溫度不得超過100℃(型號后有“T”的允許加熱至120℃)。

  第50條 箱體及管路檢修要求:

  一、箱體不許有裂紋、泄漏。

  二、各管路須安裝牢固,管道及各潤滑點須暢通,各接頭不許泄漏。

  三、各止閥、放油閥應作用良好。

  四、各“O”型圈、密封墊及安裝座的橡膠組合件等橡膠制品不得老化、龜裂、開膠。

  第51條 液力變扭器檢修要求:

  一、變扭器體不許有裂紋。

  二、泵輪不許有裂紋,但鑄鋼泵輪進口處端面或油封處有毛細裂紋允許使用。

  三、泵輪、渦輪、導向輪鉚釘不得松動,葉片出口處卷邊、破損符合如下條件者,允許銼修使用。

  沿葉片流道方向不大于5毫米,面積不大于100平方毫米,破損葉片數不超過該輪葉片總數的10%。

  四、銼修后的泵輪和渦輪應進行動平衡試驗,不平衡度須符合原設計規定。

  五、渦輪油封蓋、導向輪連接螺釘尾部嚴禁凸出流道。

  六、泵輪與渦輪流道中心線偏差量東方紅1型的不得大于0.5毫米,東方紅2、3、5型的不得大于0.4毫米。

  七、東方紅1型的第二軸(泵輪油)各軸頸的不同心度不大于0.06毫米。東方紅2、3、5型的泵輪軸與起動變扭器進油體止口不同心度不大于0.15毫米。

  第52條 各傳動軸檢修要求:

  一、各傳動軸分解時,應檢查軸、法蘭不許有裂紋(熱處理毛細裂紋除外)。

  二、各錐度配合面油壓拆裝時,應能建立油壓不泄油;修換錐度配合件時須檢查配合接觸面,其面積應不少于70%,且均勻分布。

  三、錐度配合壓入行程的允許減少量:壓入行程小于5毫米的為0.5毫米,壓入行程小于或等于10毫米的為1.2毫米,壓入行程大于10毫米的為2毫米(此處的“壓入行程”系指原設計值的下限)。

  四、B4、B7變扭器泵輪與軸配合過盈量為0.03~0.05毫米。

  五、電機彈性聯軸節橡膠組合件不許開膠、老化、龜裂。內外定位套徑向間隙不大于0.4毫米。

  六、各軸均須轉動靈活、無滯點,第二軸泵、渦輪軸不許帶軸。

  七、各軸軸向移動量應符合下列規定:

  1.東方紅1型的第一軸(裝176318型軸承)不大于0.40毫米,第二軸泵輪軸不大于0.35毫米,第二軸兩個渦輪軸均不大于0.45毫米,第三軸不大于0.40毫米,第四軸實心軸不大于0.40毫米,第四軸兩個空心軸均不大于0.30毫米,介輪軸不大于0.25毫米。

  2.東方紅2、3、5型的第一軸不大于0.50毫米,第二軸渦輪軸不大于0.30毫米,第三軸不大于2.50毫米,第四軸不大于0.50毫米,電機傳動軸不大于0.50毫米。

  第53條 控制閥檢修要求:

  一、閥體或閥座(中間體)不許有砂眼、裂紋。

  二、滑閥與閥套不許有裂紋。

  三、活塞及滑閥行程須符合下列規定:

  1.東方紅1型的手動I檔活塞及自動I檔滑閥行程均為30±1毫米;

  手動Ⅱ—Ⅲ檔活塞及自動Ⅱ—Ⅲ檔滑閥行程均為60±1毫米;手動Ⅲ檔活塞及自動Ⅲ檔滑閥行程均為30±1毫米。

  2.東方紅2、3、5型的手動I檔活塞及自動I檔滑閥行程均為28±1毫米;手動Ⅱ檔活塞及自動Ⅱ檔滑閥行程均為56±1毫米。

  四、控制閥及控制閥手操縱組成后,均須進行5±0.5公斤/平方厘米風壓試驗,各部動作靈活、準確,無泄漏。

  第54條 換檔反應器檢修要求:

  一、作用盤及重錘不得有嚴重拉傷。

  二、重錘每組重量為50±1克,且各組重錘之間重量差不得超過1克。

  三、負荷反應器Ⅰ、Ⅱ、Ⅲ、Ⅳ作用活塞行程,東方紅1型的分別為1.25±0.05、2.5±0.05、5±0.05、10±0.05毫米、東方紅2、3、5型的分別為1±0.05、2±0.05、4±0.05、8±0.05毫米;總行程,東方紅1型的為18.75±0.2毫米,東方紅2、3、5型的為15±0.2毫米。

  四、速度反應器滑閥行程為8±0.1毫米。

  五、東方紅2、3、5型的負荷反應器超速螺釘與超速彈簧座的距離為7.1±0.1毫米。

  六、起動閥、速度反應器滑閥、負荷反應器作用活塞動作須靈活。起動閥及作用活塞分別進行5±0.5公斤/平方厘米風壓試驗,無泄漏。

  七、組裝后須進行聯合試驗:

  1.動作靈活,換檔準確。

  2.返回系數在1.02~1.12范圍以內。

  3.換檔誤差不得超過±5%。

  第55條 東方紅1型的變扭器排油閥檢修要求:

  一、滑閥行程為12±0.5毫米。

  二、組裝后應動作靈活,并進行5±0.5公斤/平方厘米風壓試驗,無泄漏。

  第56條 供油泵、控制泵及惰行泵檢修要求:

  一、泵體不許有裂紋、砂眼。

  二、各泵齒輪、泵輪及軸不許有裂紋。供油泵葉輪焊修后須進行靜平衡試驗,不平衡度不大于20克·厘米。

  三、各泵組裝后須轉動靈活,無滯點及接磨。并對控制泵、惰行泵進行性能試驗。

  四、東方紅1型的控制泵試驗標準:

  1.吸油試驗。油泵內不注油,吸油高度不低于0.5米,在100轉/分時,開始吸油。

  2.流量試驗。轉速1500轉/分,出油壓力為5公斤/平方厘米,流量不少于21升/分。

  3.密封性。在試驗和磨合過程中,除軸端處外,各部無泄漏。

  4.安全閥定壓為5±1公斤/平方厘米。

  五、東方紅1型的惰行泵試驗標準:

  1.吸油試驗。油泵內不注油,吸油高度不低于0.5米,在100轉/分時,開始吸油。

  2.流量試驗。正轉與反轉2500轉/分時,出油壓力為5公斤/平方厘米,流量不少于90升/分。

  3.密封性。在試驗和磨合過程中,除軸端處外,各部無泄漏。

  六、東方紅2、3、5型的控制泵、惰行泵試驗須符合表11規定(表略)。

  控制泵安全閥定壓為6.5±1公斤/平方厘米。

  注:各油泵試驗介質均為液力傳動箱用工作油,油溫為80±5℃(如試驗臺無加溫設備,其流量標準可按實際油溫折算)。

  第57條 換向機構檢修要求:

  一、齒形離合器不許有裂紋。東方紅1型的換向機構齒尖如有硬傷,允許修磨光滑后使用,但齒高減少量不得超過2毫米。東方紅2、3、5型的齒型離合器齒面磨耗外齒不大于0.5毫米,內齒不大于0.8毫米,端面磨耗不大于2.0毫米。

  二、東方紅1型的換向搬把置中立位時,齒形離合器與空心軸牙尖兩側距離差不得超過2毫米。撥塊與撥槽側面總間隙不大于1.5毫米,單側間隙不小于0.2毫米。換向搬把不松曠,固定螺絲作用良好。

  三、東方紅2、3、5型的換向撥塊與齒形離合器撥槽的側面總間隙不大于3毫米,單側間隙不小于0.7毫米;撥叉頭與撥頭總間隙不大于0.7毫米,單側間隙不小于0.05毫米。中立位時,齒形離合器內外齒均須脫開。

  四、換向操縱機構組裝后須進行手動換向試驗,動作輕快,氣墊作用良好;并進行5±0.5公斤/平方厘米風動換向試驗,動作應準確可靠,各部無泄漏,換向插銷或中立位插銷、合齒機構作用良好。

  五、換向限制閥組裝后,須進行5±0.5公斤/平方厘米風壓試驗,作用應良好。接觸塊與換向軸作用軸之間的間隙為1.5±0.1毫米。

  第58條 風扇偶合器及其傳動裝置檢修要求:

  一、架修解體時,應檢查各軸不許有裂紋。

  二、偶合器體、蓋、泵輪、渦輪不許有裂紋、砂眼。

  三、組裝后,風扇偶合器及傳動裝置須轉動平穩、無異音,泵、渦輪不許帶軸,各部無漏油。

  四、風扇偶合器作用閥或溫度調節閥應作用良好,無泄漏。

  第59條 液力制動器及其控制系統檢修要求:

  一、轉子、內定子、外定子、中間體不許有裂紋。

  二、更換中間體及內、外定子應重新定心鉆鉸,配裝定位銷。

  三、進油體漲圈及閘板小軸承須狀態良好。

  四、各橡膠制品件不得老化、龜裂和破損。

  五、組裝后,轉子須轉動靈活,無滯點。

  六、閘板操縱機構、液力制動閥、液力制動操縱閥、閘板閥、充量限制閥均須動作靈活、準確;經5±0.5公斤/平方厘米風壓試驗,開關靈活,氣墊作用良好,各部無泄漏。

  第60條 控制及潤滑濾清器檢修要求:

  一、濾清器體、蓋不許有裂紋,手把轉動靈活。

  二、過濾元件須狀態良好。

  三、裝在液力傳動箱外的濾清器應安裝牢固,無滲漏。東方紅2、3、5型的濾清器各止閥應作用良好,油壓達到3~4公斤/平方厘米時旁通閥開放。

  第61條 液力傳動箱總裝后性能要求:

  一、各組裝面、管路接頭、墊不許泄漏,各緊固螺栓不得松動。

  二、各軸須轉動靈活,無異音。

  三、換向及充油作用良好。

  四、換檔反應器動作準確、靈活,換檔點符合規定。

  五、工作油溫不超過100℃。

  六、風扇偶合器及液力制動器須作用良好,性能符合規定。

  七、各部油壓須符合表12規定(表略)。

  電 機

  第62條 機座、端蓋及軸承檢修要求:

  一、機座及端蓋應清掃干凈,并消除裂紋與缺陷,油堵、油管、防護網罩須安裝牢固,各螺孔絲扣良好,電機編號應正確、清晰。

  二、軸承檢修按第49條辦理。

  第63條 電機導線的檢修要求:

  一、導線的絕緣不得有油浸變質、老化、膨起及機械損傷,部分破損者允許包扎使用,但內絕緣損壞嚴重時應更換。

  二、導線有效導電面積減少不許超過10%。

  三、接線端子應光滑、平整,搪錫完好、均勻,不許有裂紋、松動或過熱變色。

  四、導線應綁扎牢固、排列整齊,導線間、導線與機座間不許有磨擦和擠壓。

  第64條 磁極檢修要求:

  一、鐵芯與機座、繞組與鐵芯之間應緊固、密實、無毛刺。

  二、磁極繞組的外包絕緣不許有破損、燒傷或過熱變色。繞組引出線端子不許有裂紋,表面應光滑、平整,搪錫完好、均勻。

  三、磁極極性應正確。

  四、各繞組內阻值(換算到出廠測量溫度條件下)與生產工廠的出廠值或規定值相比較,誤差不超過10%。

  第65條 刷架裝置檢修要求:

  一、刷架不許有裂紋、燒損及變形,緊固須良好,連線應規則、牢固、無破損。

  二、刷架的壓合機構動作應靈活。刷盒不得有嚴重燒傷或變形,壓指不許有裂紋、破損。

  三、電刷在刷盒中應能上下自由移動,其長度架修機車不小于原形尺寸的2/3,運用機車不小于原形尺寸的1/2.電刷導電截面損失不得超過10%,刷辮不許松弛、過熱變色,截面破損不得超過10%。

  第66條 電樞檢修要求:

  一、油封、槽楔、風扇、均衡塊、鐵芯、前后支架及繞組元件等不許有裂紋、損傷、變形和松動,各部絕緣不許老化。

  二、扎線不許有松脫、開焊及機械損壞,扣片無折斷;無緯帶不許有起層和擊穿痕跡。定修機車允許扎線或無緯帶有不影響安全運用且寬度不超過總寬度10%的局部損傷。

  三、電樞軸的軸頸表面允許有不超過有效接觸面積15%的輕微拉傷。

  四、均衡塊丟失、松動或空轉振動大的電機電樞應作動平衡試驗,容量不足10千瓦的電樞可只進行靜平衡試驗,不平衡量應符合原設計要求。

  五、換向器前端云母環密封應良好,壓緊圈及螺栓不許裂紋、松弛。

  六、換向器表面不許有凸片及嚴重的燒損或拉傷,磨耗深度架修機車不超過0.2毫米,定修機車不超過0.5毫米。

  七、換向器車削后,表面光潔度應達到△6,云母槽按規定下刻,倒角并消除毛刺。

  八、升高片處不許有開焊、甩錫、過熱變色。各片間電壓降與平均值之差不大于平均值的20%。允許用片間電阻法進行測量,但其要求應不低于片間電壓降法的水平。

  第67條 電機絕緣要求:

  一、絕緣不許有老化、破損。

  二、冷態絕緣電阻不得低于下列值:

  電樞繞組對地 1兆歐

  磁極繞組對地 5兆歐

  刷架裝置對地 10兆歐

  相互之間 5兆歐

  注:測量絕緣電阻時均用500伏兆歐表。

  第68條 電機組裝要求:

  一、電機內部、外部須清潔整齊,標記正確、清晰,導線卡子、接線端子及端子盒等應完整。

  二、各螺栓無松動,防緩件須作用良好,油咀不許有松動、破損,油路須暢通。

  三、刷盒與換向器軸線的不平行度、傾斜度不得大于1毫米,電刷須全部置于換向器工作面上。

  四、同一電機應使用同一牌號的電刷,與換向器的接觸面積不得少于電刷截面的75%。同一電機各電刷壓力差不得大于20%。

  五、東方紅1型的起動電機齒輪端面與柴油機飛輪端面的距離不小于3毫米,起動電機齒輪伸出后與飛輪的嚙合長度不小于齒寬的2/3,嚙合深度不小于齒高的2/3.

  第69條 電機試驗要求:

  一、耐壓試驗。繞組對機殼及各繞組相互間承受50赫正弦波交流電,試驗1分鐘,應無擊穿、閃絡現象。試驗電壓值:容量不超過1千瓦的電機為500伏,容量超過1千瓦的電機為1000伏。

  二、空轉試驗。解體檢修過的電機須在額定轉速下連續運轉1小時。運轉中不許有異音、甩油、軸承溫升不超過40℃。

  三、換向試驗。電機在熱態下其額定工況和使用工況的火花等級均不得超過1/2級。

  四、匝間耐壓試驗。處理電樞繞組后,電機在熱態下通過1.1倍額定電壓運轉5分鐘,電樞繞組匝間不得發生擊穿、閃絡現象。

  五、超速試驗。重新綁扎線的電樞在1.2倍額定轉速下運轉2分鐘,不得發生損壞和剩余變形。

  電器及電線路

  第70條 電器及電線路檢修的一般要求:

  一、導線不許有過熱、燒損、絕緣老化現象,線芯或編織線斷股不得超過總數的10%。

  二、電器各部件應安裝正確,表面清潔,絕緣性能良好,零部件完整齊全。

  三、緊固件齊全,緊固狀態良好。

  四、風路、油路暢通,彈簧性能良好,橡膠件無老化變質。

  五、運動件須動作靈活、正確,無卡滯。

  六、標牌及符號齊全、完整、清晰、正確。

  七、絕緣電阻測量。額定工作電壓不足50伏者用250伏兆歐表,50伏至500伏者用500伏兆歐表測量:

  1.單個電器或電器元件的帶電部分對地或相互間絕緣電阻應不小于10兆歐。

  2.機車電線路對地絕緣電阻應不小于0.25兆歐。

  八、耐壓試驗。凡電器絕緣經過修復或更換者,須進行50赫正弦波交流電對地及相互間的耐壓試驗,1分鐘內無擊穿、閃絡現象。試驗電壓:額定電壓110伏的電器為1100伏,額定電壓36伏以下的電器為350伏。

  九、直流電阻值測量。各種電器原操作線圈的電阻值與出廠值相比較,誤差不得超過其出廠值的10%。

  十、電器動作值的測量與整定:

  1.各種電器檢修后要按規定進行動作值的測量與整定。

  2.各種電器的操作線圈在0.7倍額定電壓時應能可靠地動作(中間繼電器的最小動作電壓不大于66伏);其釋放電壓應不小于額定電壓的5%,柴油機起動時工作的電器其釋放電壓應不大于0.3倍額定電壓。

  3.電空閥和風壓繼電器氣密試驗。在最大工作風壓下(額定風壓5公斤/平方厘米時為其1.3倍,額定風壓9公斤/平方厘米時為其1.1倍)無泄漏。電空閥在3.75公斤/平方厘米風壓下應能可靠動作。

  4.保護電器各動作參數整定合格后,其可調部分應進行封定。

  十一、各電器及電線路裝車后須開閉程序正確,作用可靠。

  第71條 有觸點電器檢修要求:

  一、觸頭(包括觸指及觸片,以下同)不許有裂紋、變形、過熱和燒損。無限度規定的觸頭接觸部分的厚度,架修機車不少于原形尺寸的2/3,定修機車不少于原形尺寸的1/2.

  二、觸頭嵌片不許有開焊、裂紋、剝離和燒損,厚度應符合規定,無規定者應不少于原形尺寸的1/2.

  三、對主、輔觸頭有開閉配合要求的電器,其開閉順序及開閉角度應符合規定。

  四、觸頭動作應靈活、準確、可靠。同步驅動的多個觸頭,其閉合或斷開的非同步差值不大于1毫米,但主、輔觸頭之間的非同步差值,在保證各自的開距、超程下可不作要求。

  五、滅弧線圈須安裝牢固,不許有裂紋、斷路和短路。

  六、導弧角表面應清潔,不許有裂紋、變形,并不得與滅弧室壁相碰。

  七、滅弧室應安裝正確,不許有裂紋和嚴重缺損,壁板應清潔,滅弧板(柵)應齊全、清潔、完整,導磁板、掛鉤、搭扣(卡箍)等應齊全、作用良好。

  八、轉軸、軸銷、桿件、鼓輪、凸輪、棘輪、齒輪以及支承件不許有裂紋、破損、變形和過量磨耗。傳動齒輪嚙合良好,安裝牢固、無卡滯,齒面磨耗不得超過原形的1/3.

  九、機械聯鎖控制順序正確,鎖閉可靠。

  十、線圈不得短路、斷路,絕緣應良好、無老化。

  十一、銜鐵、電空閥桿動作靈活、無卡滯。

  第72條 無觸點電器檢修要求:

  一、晶體管元件組裝前須經高溫貯存后立即測試篩選,高溫貯存條件為硅管125℃,鍺管85℃,貯存時間為16小時,測定的參數應達到有關標準,并符合電器的性能要求。

  二、電路板上的元件焊點應光滑、牢固、凸起2毫米左右,不許有虛焊或短路及金屬箔脫離板基現象。

  三、各電阻、電容等其它電器元件須完整、安裝牢固、作用良好,附加的卡夾應齊全、可靠。接插件應接插可靠,鎖緊裝置作用良好。

  四、整機或電子組件應在常溫和工作溫度條件下整定各性能參數,并達到規定的要求,整定后須做好封閉或標記。

  第73條 電阻、電容、分流器檢修要求:

  一、帶狀電阻不許有短路和裂斷,接頭、抽頭焊接牢固,其導電截面缺損不得超過原形尺寸的10%。

  二、繞線電阻不許有短路、斷路,管形電阻導電部位的外包琺瑯不得嚴重缺損。

  三、可調電阻的活動抽頭須接觸可靠,定位牢固,電阻值整定后要在該位置做好標記。

  四、瓷管、瓷架應齊全,不許有裂斷和嚴重缺損。

  五、電容器不許有短路,內部引線不得斷路,絕緣子應完整,接線良好。

  六、分流器不許有斷片、裂紋和開焊。

  第74條 插頭、插座及端子排檢修要求:

  一、插頭、插座應完整,插接牢固,簧片彈力正常,插針(或片)不許有過熱、斷裂,定位及鎖扣裝置須作用可靠,卡箍及防塵罩應齊全、完整。

  二、插頭及插座的絕緣件應完整,不許有燒傷,插針(或片)與導線焊接須良好,斷股超過總數10%時應剪掉重焊。

  三、端子排的螺栓、墊圈及連接片應齊全,接線緊固,端子排編號應正確、清晰。

  四、端子排接線應符合圖紙規定,排列整齊,無絕緣隔板的接線柱相鄰的接線端子不得相碰;有絕緣隔板的接線柱接線端子不得壓迫隔板,隔板缺損不得超過原面積的30%。

  第75條 開關、熔斷器檢修要求:

  一、按鈕開關、轉換開關、自動脫扣開關及腳踏開關須動作靈活、無卡滯,位置指示正確,自復、定位作用良好,各絕緣件不得燒損。

  二、各觸頭及觸指通、斷作用應可靠,不許有斷裂與變形,其磨耗與燒蝕厚度不得超過原形尺寸的1/5.

  三、刀開關須動作靈活,動刀片與刀夾接觸應密貼,接觸線長度(或接觸面面積)應在80%以上,夾緊力適當。刀片的缺損沿寬度不超過原形尺寸的10%,沿厚度不超過原形尺寸的1/3.

  四、熔斷器熔體型號、容量及自動脫扣開關動作值應符合規定,熔斷器及座(或夾片)應完好。

  第76條 照明燈、信號燈、電爐檢修要求:

  一、前后照燈、照明燈、信號燈等燈具及附件應齊全,安裝牢固,光照良好,顯示正確。

  二、前后照燈應聚焦良好,照射方向正確,反射鏡無污損,觸發裝置作用可靠。

  三、車體外部的燈具有防護罩的,其密封狀態應良好。

  四、電爐應配件齊全,瓷盤完整,發熱效能正常,防護裝置良好。

  第77條 絕緣導線及銅排檢修要求:

  一、導線的絕緣層及護套局部過熱燒焦、老化變硬、油浸粘軟或機械損傷時允許進行包扎處理。

  二、線號應齊全、清晰,排列整齊,便于查看。

  三、線束及導線的固定裝置或線卡應完好,并綁扎整齊。

  四、接線端子與導線的連接應良好,線芯斷股超過總數的10%時要剪掉重接,但其長度應保持在對應連接點間直線距離的110%~130%,導線與接線柱間不得拉緊。

  五、銅排應平直、無裂紋,局部缺損超過原截面的10%時應修補。

  六、銅排連接處應密貼,夾件與絕緣件完好,支承點牢固。

  第78條 線管、線槽檢修要求:

  一、線管、線槽應完好,安裝牢固,管卡及槽釘齊全。

  二、管口防護裝置應齊全、完整。

  三、線盒內應清潔、干燥,導線擺放整齊。

  四、加裝改造的電器及電線路須符合上述所有的有關規定,配線應標注線號,并盡量納入機車的線束、線管或線槽內,布線圖要記入機車履歷簿內。

  蓄 電 池

  第79條 蓄電池檢修要求:

  一、蓄電池必須清潔,殼體不許有裂損,封口填料完整、無泄漏,出氣孔暢通。

  二、各連接板、板柱及螺栓緊固狀態應良好,有效導電面積減少不得大于10%。

  三、蓄電池車體安裝槽內壁,架修時應進行防腐處理,導軌作用良好,無破損、卡滯。

  四、蓄電池容量,架修時應不低于額定容量的80%,兩次架修之間進行一次容量檢查,應不低于額定容量的70%。

  五、6—Q—182型蓄電池電解液比重及液面高度:

  1.充電后電解液比重(換算至15℃),架修機車為1.28±0.005,定修機車為1.24~1.29,運用機車為不低于1.20.

  2.電解液液面高度應為10~15毫米。

  3.黃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區冬季電解液比重可較上述規定數值稍高,但不得高于1.30.

  六、運用機車蓄電池單節電壓不低于2.0伏。

  七、蓄電池對地絕緣電阻Rx須用內阻值為30千歐、量程為0~150伏的電壓表測量,并按下式計算。

  U總    Rx=R內(—————-1)          U1+U2    式中R內——表頭內阻(30000歐)     U總——蓄電池組端電壓(伏)     U1——正端對地電壓(伏)     U2——負端對地電壓(伏)    Rx——架修時不低于17000歐,定修互換時不低于8000歐,不互換時不  低于3000歐。

  八、機車運用中蓄電池組對地漏電電流不得超過40毫安。

  儀 表

  第80條 儀表檢修要求:

  一、各種儀表檢修及定期檢驗應嚴格執行國家計量管理部門頒布的有關規定。

  二、機車儀表定期檢驗應結合機車定期檢修進行,其檢驗期限為:

  1.風壓表一般不超過3個月。

  2.其它機械式儀表和電氣儀表一般不超過6個月。

  3.毛細管式溫度表和溫度繼電器每次架修和架修期中間檢驗1次。

  三、儀表外殼及玻璃罩應完整、嚴密、清潔,刻度和字跡須清晰。

  四、指針在全量程范圍內移動時應無摩擦和阻滯現象。

  五、儀表的誤差不得超過本身精度等級所允許的范圍。

  六、帶傳感器的儀表配套的傳感器應一起校驗。傳感器對地絕緣應良好,用500伏兆歐表測量,其對地絕緣電阻值不低于1兆歐。帶穩壓器的儀表其穩壓值應在規定的范圍內。

  七、檢修、校驗后的儀表應注明檢驗單位與日期,并打上封印。

  八、儀表安裝必須牢固、正確,連接管路應無泄漏,并照明良好。

  車體及走行部

  第81條 車體及車架檢修要求:

  一、車體不許有裂紋,表面平整,各螺栓、栽絲、鉚釘及防雨膠皮狀態應良好。

  二、車架裂紋及焊縫開裂時,允許焊修。

  三、門窗、頂蓋、百葉窗及其操縱裝置應動作靈活,關閉嚴密。

  四、排障器須安裝牢固,不許有裂紋及破損。機車整備狀態,東方紅1型的排障器底面距軌面的距離為80~170毫米。

  五、走板、地板、梯子、扶手、門鎖、裝飾帶、工作臺及司機座椅等應安裝正確,狀態及作用良好。

  第82條 牽引裝置檢修要求:

  一、車鉤“三態”(閉鎖狀態、開鎖狀態、全開狀態)須作用良好。

  二、車鉤在閉鎖狀態時,鉤鎖鐵往上的活動量3號下作用式為5~15毫米;鉤鎖鐵與鉤舌的接觸面須平直,其高度不少于40毫米,鉤舌與鉤鎖鐵的側面間隙為1~3毫米,鉤體防跳凸臺和鉤鎖銷的作用面須平直,鉤舌與鉤體的上、下承力面須接觸良好。

  三、架修時,車鉤各零件須探傷檢查,下列情況禁止焊修:

  1.車鉤鉤體上的橫向裂紋,扁銷孔處向尾端發展的裂紋。

  2.鉤體上距鉤頭50毫米以內的砂眼和裂紋。

  3.鉤體上長度超過50毫米的縱裂紋。

  4.耳銷孔處超過該處斷面40%的裂紋。

  5.上、下鉤耳間(距鉤耳25毫米以外)處超過30毫米的縱、橫裂紋。

  6.鉤腕上長度超過腕高20%的裂紋。

  7.鉤舌上的裂紋。

  8.車鉤尾框上的橫裂紋及扁銷孔處向端部發展的裂紋。

  四、MX—1型緩沖器的橡膠件不許有老化、變

  +3形和裂紋,其組裝長度為568-2毫米。3號緩沖器的

  +5組裝長度為568 毫米。

  五、車鉤組裝后,鉤尾至牽引從鈑的間隙(包括扁銷的間隙)為2~6毫米。

  六、車鉤中心線距軌面的高度,架修時為835~885毫米,定修時為820~890毫米。

  七、牽引中心銷不許有裂紋。中心銷尼龍套不得有裂紋、剝離,橡膠套不得有老化、裂損。

  八、牽引轉向裝置的各桿及銷不得有裂紋。東方紅3型的牽引銷與套的徑向間隙不得大于1.5毫米。

  第83條 轉向架構架及旁承檢修要求:

  一、構架及各焊縫不許有裂紋。

  二、轉向架排障器底面距軌面高度:東方紅3型為80~110毫米,東方紅2、5型為110~140毫米;掃石器(膠皮)底邊距軌面高度為21~33毫米。

  三、旁承體、各磨耗鈑及上下球面支承體等零件不許有裂紋,橡膠密封須狀態良好無泄漏,上下磨耗鈑的磨擦面不許有深0.5毫米、寬1.5毫米以上的拉傷和點蝕,磨耗量不得大于1毫米。上下球面應頂面接觸,接觸面積不少于30%。旁承滾子直徑減少量不得大于2.0毫米。

  四、砂箱及砂管須安裝牢固。

  第84條 彈簧及減振裝置檢修要求:

  一、架修時,軸箱及旁承彈簧均須進行選配。同軸左右4組軸箱彈簧的自由高度差不大于3毫米,同一轉向架不大于5毫米,不符合時可以加墊調整,調整墊鈑不得多于2塊。同一轉向架的旁承彈簧自由高度差不大于5毫米。

  二、各橡膠減振墊及橡膠關節無老化及破損。

  三、架修時,油壓減振器須分解清洗,更換不良零件和工作油,檢修后應在試驗臺上試驗,其阻力系數較名義數值允差+20%~—10%,拉伸壓縮阻力之差不得超過拉伸壓縮阻力之和的15%。檢修后平放24小時,無泄漏。運用中油壓減振器的性能應每6個月檢驗1次,不合要求者須及時更換或修理。

  四、摩擦減振器摩擦面應無嚴重拉傷和過量磨耗。檢修后須作性能試驗,摩擦阻力應達600±50公斤。

  第85條 軸箱檢修要求:

  一、軸箱體不許有裂紋,軸箱上吊耳磨耗板的磨耗量不許超過1毫米。

  二、軸擋各部及橡膠支承須狀態良好。

  三、972832T或982832T軸承允許選配使用。若需整列更換滾動體時,應保證內外兩列的徑向游隙差不大于0.03毫米。

  四、軸箱拉桿軸與座斜面接觸應良好,局部間隙用0.05毫米塞尺檢查塞入深度不大于10毫米,底面間隙不小于0.5毫米。拉桿橡膠墊及膠套不得老化、裂損。

  五、滾動軸承檢修按第49條辦理。

  六、運轉時軸箱溫度不超過70℃,各處無漏油。

  第86條 輪對檢修要求:

  一、輪箍不許有裂紋及松緩。東方紅1、2、5型的軸身上橫裂紋經鏟除后可以使用,但鏟除后軸身半徑較設計尺寸的減少量不得超過4毫米,且同一斷面上直徑減少量亦不超過4毫米;東方紅3型的軸身上不得有橫裂紋。

  二、輪心上的裂紋允許焊修,但超過該處圓周1/3的環形裂紋及發展到轂孔處的放射性裂紋禁止焊修。

  三、輪對組成后,輪箍內側距離新輪箍為

  +11353-2毫米,舊輪箍為1353±2毫米,同軸輪箍內側距離差不得大于1.5毫米。

  四、輪箍外形旋削后,用樣板檢查,踏面偏差不超過0.5毫米,輪緣高度減少量不超過1毫米,輪緣厚度減少量不超過0.5毫米,距輪緣頂10~18毫米處可留有深度不超過2毫米、寬度不大于5毫米的殘溝。

  五、輪對的輪徑差不得大于表13規定的數值(表略)。

  六、鑲裝輪箍時:

  1.輪箍內徑配合面須探傷檢查,不許有裂紋。

  2.輪輞外徑配合面錐度不大于0.20毫米,橢圓度不大于0.50毫米。

  3.輪箍緊余量按輪輞外徑計算,每1000毫米輪輞直徑緊余量為1.2~1.5毫米,輪箍熱裝時,應均勻加熱,加熱溫度不得超過350℃,禁止用人工方法冷卻輪箍。

  4.輪箍加墊厚度不大于1.5毫米,墊鈑不多于1層,總數不多于4塊,相鄰兩塊間的距離不大于10毫米。

  5.輪箍厚度小于40毫米時,不許加墊。

  七、機車運用時,輪對各部須作外觀檢查,輪緣垂直磨耗高度不超過18毫米;輪箍踏面擦傷深度不超過0.7毫米,磨耗深度不大于7毫米,踏面上的缺陷或剝離長度不超過40毫米,且深度不超過1毫米;輪緣厚度在距輪緣頂點18毫米處測量不少于23毫米;各部無裂紋,輪箍無弛緩。

  八、輪箍踏面擦傷允許焊修或用旋削的方法消除,同一處焊修次數不得超過2次,若擦傷深度超過2.5毫米或輪箍厚度小于50毫米時禁止焊修。

  九、高坡區段禁止使用的輪箍厚度由鐵路局規定,報鐵道部備案。

  十、不許使用單弧自動焊堆焊輪緣,不許用手工電弧焊堆焊客運機車輪緣。

  十一、輪對修畢后應按規定涂漆并做防緩標記。

  第87條 中間(或工況)齒輪箱、車軸齒輪箱檢修要求:

  一、箱體不許有裂紋、砂眼。中間齒輪箱第一、第二軸解體時,應檢查軸和法蘭不許有裂紋。車軸齒輪箱輸入軸、拉臂、拉臂銷不許有裂紋。錐形套裂紋允許焊修。

  二、各軸、齒輪、法蘭等錐度配合面拆裝時,應能建立油壓不泄油。修換錐度配合件時須檢查配合接觸面,其面積應不少于70%,且均勻分布。壓入行程減少量按第52條第三款辦理。

  三、各齒輪檢修按第48條辦理,但允許螺旋傘齒輪齒面剝離面積不大于該齒齒面的10%,深度不超過0.5毫米。

  四、螺旋傘齒輪應成對更換;否則,新、舊齒輪應經磨合,各齒面接觸面積不少于40%。

  五、各滾動軸承檢修按第49條辦理。

  六、東方紅5型的工況齒輪箱,架修時:

  1.齒形離合器、回動軸、撥叉、撥塊不許有裂紋,齒形離合器齒面磨耗不大于0.5毫米,端面磨耗不大于1.0毫米。

  2.撥塊與齒形離合器撥槽的側面總間隙不大于3.0毫米,組裝后單側間隙不小于0.7毫米,撥塊不抗勁。

  3.在中立位時,齒形離合器至兩端齒輪距離應均勻,在調車或小運轉工況位時,齒形離合器應合滿齒。

  4.輸入32322型軸承擋板不許有彎曲變形。

  5.操縱機構動作靈活,回動軸拐臂不許松動,定位鎖閉插銷作用良好。

  6.安裝座橡膠組合件、橡膠圈不許老化、裂損和外竄。

  七、組裝后,各軸轉動須靈活、無異音。潤滑管路安裝牢固、油路暢通。東方紅1型的中間齒輪箱第一軸、第二軸的軸向移動量,架修時不大于0.5毫米。

  八、裝車運轉時,中間(或工況)齒輪箱及車軸齒輪箱油溫溫升均不大于50℃,分箱面及油封無泄漏。

  第88條 中間(或工況)齒輪箱及車軸齒輪箱中的齒輪油泵檢修要求:

  一、泵體不許有裂紋、砂眼。

  二、油泵齒輪及軸不許有裂紋。齒輪檢修按第48條辦理。

  三、組裝后須轉動靈活、平穩、無卡滯。

  四、東方紅1型的試驗標準按第56條第四款有關規定辦理,但須試驗正、反兩個轉向。

  五、東方紅2、3、5型的試驗標準按表14規定(表略)。

  第89條 萬向軸檢修要求:

  一、法蘭叉頭、花鍵軸、花鍵套、十字銷及軸承壓蓋均不許有裂紋。

  二、花鍵套與花鍵軸組裝時,兩叉頭應在同一平面內,允許偏差不大于6°。

  三、滾針軸承外圈與叉頭配合處不許弛緩、透銹。

  四、液針、滾道(包括十字銷頭滾道面)、軸承體不許有剝離、過熱變色、壓痕。

  五、各防塵圈狀態須良好。

  六、更換部件時,須進行動平衡試驗,其不平衡度應符合原設計規定。

  七、各注油咀須作用良好,十字銷油路暢通。

  八、東方紅1型的第二萬向軸法蘭與軸錐度并配合面拆裝時應能建立油壓不泄油。修換錐度配合件時須檢查配合接觸面,其面積應不少于70%。壓入行程減少量按第52條第三款辦理。運轉時,吊掛軸承溫升不大于40℃。

  第90條 轉向架組裝要求:<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登錄×

驗證手機號

我們會嚴格保護您的隱私,請放心輸入

為保證隱私安全,請輸入手機號碼驗證身份。驗證后咨詢會派發給律師。

評論區
登錄 后參于評論

專業律師 快速響應

累計服務用戶745W+

發布咨詢

多位律師解答

及時追問律師

馬上發布咨詢
馮博

馮博

執業證號:

15331201210114215

重慶煒林(德宏)律師事務所

簡介: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馮博

律霸用戶端下載

及時查看律師回復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葡萄牙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8-10-28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的決定(1998)

1998-12-29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保護和促進文化表現形式多樣性公約》的決定

2006-12-29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塔吉克斯坦共和國關于中塔國界的補充協定》的決定

2002-12-28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巴西聯邦共和國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5-07-01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1999-03-15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的決定

1996-07-05

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2000修訂)

2000-07-08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

1999-10-31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吉爾吉斯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1998-11-04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強法律解釋工作的決議

1981-06-10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教師節的決定

1985-01-21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的決定(1995)

1995-02-28

中華人民共和國槍支管理法

1996-07-05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已修定]

1992-09-04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1996-05-15

中華人民共和國鄉鎮企業法

1996-10-29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五)

2005-02-28

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條例(2018修正)

2018-09-18

國務院關于同意建立全國社會救助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批復

1970-01-01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中央國家機關及有關單位對口支援贛南等原中央蘇區實施方案的通知

1970-01-01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做好當前高溫干旱防御應對工作的通知

2013-08-04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集中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的通知

2013-06-09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2013年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的通知

2013-04-07

國務院關于確定三沙市城市總體規劃由國務院審批的通知

2013-01-30

教育督導條例

2012-09-09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2011年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的通知

2011-03-15

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的決定

2010-12-20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發展改革委衛生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意見的通知

2010-11-26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環境保護部等部門關于推進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工作改善區域空氣質量指導意見的通知

2010-05-11
法律法規 友情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春市| 綦江县| 祁连县| 仙居县| 万宁市| 吴川市| 崇信县| 大同市| 康平县| 阳谷县| 富平县| 东丽区| 永吉县| 东台市| 宁都县| 淮北市| 安阳县| 昌邑市| 沾化县| 曲周县| 武清区| 措美县| 德钦县| 昭通市| 汉寿县| 灵宝市| 连云港市| 登封市| 库伦旗| 凉山| 彝良县| 明溪县| 鄂托克旗| 盐边县| 汤阴县| 富蕴县| 工布江达县| 庐江县| 东乡| 南川市| 太仆寺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