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我國對外開放需要,提高口岸工作效率和經濟效益,保證口岸運輸暢通,促進對外貿易的發展,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的口岸鐵路局和口岸站,載于本辦法附件一。(本書未附)
第三條 國際鐵路貨物聯運口岸工作管理,適用于本辦法。
第二章 管理體制
第四條 口岸工作在國家的改革、開放和發展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對穩定和發展周邊國家關系具有重要意義。各級領導都要重視口岸工作,加強對口岸工作的領導,把口岸工作放在日常工作中的重要位置。口岸工作的好壞要作為各級領導干部政績考核的一項重要內容。
第五條 國際聯運工作要貫徹高度集中統一領導的原則。鐵道部主管運輸的副部長領導全路國際聯運工作,每年召開一次口岸局局長碰頭會議,研究口岸問題。
第六條 口岸鐵路局局長(或主管運輸的副局長)領導局管內國際聯運工作,每半年召集有關部門開一次會議,研究口岸工作,解決存在問題。
第七條 口岸鐵路分局局長(或主管運輸的副分局長)領導分局管內國際聯運工作,不定期如今有關部門開會,及時主動協調解決口岸存在問題。
第八條 鐵路國際聯運是鐵路外事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應實行歸口管理。
鐵路國際聯運工作,實行鐵道部、鐵路局、分局三級管理。
第九條 鐵道部對外合作司會同有關部門對全路國際聯運工作實行歸口管理,并負責監督、檢查和指導各口岸鐵路局國際聯運工作。
鐵道部運輸局和口岸鐵路局、鐵路分局負責國際聯運口岸工作日常運輸組織。
第十條 各口岸鐵路局外事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對局管內國際聯運工作實行歸口管理,并負責監督、檢查和指導鐵路局管內國際聯運工作。
第十一條 各口岸鐵路局應在分局一級設立機構(或指定專人),歸口管理口岸站國際聯運工作。
第十二條 各級外事部門,根據實際情況,參加運輸部門每日交接班會議。
第三章 計劃管理
第十三條 經由鐵路口岸運輸的對外月度運輸計劃和補充運輸計劃(口岸鐵路局管內出口計劃外運輸除外),由部運輸局對內歸口管理,統一由部對外合作司對商定。
第十四條 各口岸鐵路局應嚴格執行部對外商定的月度進口運輸計劃和補充運輸計劃,嚴禁擅自無計劃接運。
第十五條 各口岸鐵路局每月自行對外商定的月度進口計劃外運輸計劃,外事和運輸部門要相互配合,嚴格按規定審批。由運輸部門匯總,以查定表形式報部運輸局核實后,由口岸鐵路局外事部門直接對外商定,并抄報部對外合作司。
第十六條 各局不得以各種名義出具承諾優先接運某種進口貨物的書面材料。
第十七條 對用于國家重點項目的進口物資,根據鐵道部通知,各口岸鐵路局和口岸站應優先組織接運。
第十八條 經口岸站換裝的進口貨物(包括集裝箱)裝車計劃,口岸鐵路局應根據上月和當月到達情況安排下月裝車計劃,納入計劃內運輸。
第四章 運輸管理
第十九條 凡以口岸站為假設到站的進口貨物到達口岸站時,收貨人(或代理人)在48h內未提出實際到站的,應在有關倉庫場地內卸車,終止國際聯運手續,并核收國境線至口岸站的國內段運送費用。二次起運時,按國內運輸有關規定辦理。
第二十條 進口貨物(闊大貨物和危險貨物除外)只準許在口岸站辦理一次運輸變更手續。
第二十一條 對由于單證不全等原因無法履行報關、報檢、報驗的裝運進口貨物的重車,而且收貨人(或代理人)在48h之內仍無法解決的,應在有關倉庫場地內卸車,不中止國際聯運手續。超過七天按無主貨處理。
第二十二條 凡以國內運送票據發運到口岸站的貨物,原則上口岸站不準再改換國際聯運票據發運到國外。
第五章 闊大貨物和危險貨物運送
第二十三條 凡需通過口岸站進口的闊大貨物和危險貨物,外貿部門和其它進口單位對外簽約前,應商鐵路主管部門是否具備接運條件,闊大貨物的接運還應按照鐵路《超規》規定辦理。
第二十四條 外貿部門和其他進口單位對外簽訂進口闊大貨物和危險貨物合同后,應及時向鐵路主管部門備案,以便統籌安排。
第二十五條 對通過口岸站進口的闊大貨物和危險貨物,需經鐵路部對外合作司與國外鐵路商定同意后,才能運送。
第二十六條 通過口岸站接入的闊大貨物和危險貨物,不得變更到站。
第六章 運輸組織
第二十七條 為使進口貨物在口岸站及時換裝,必須保證口岸換裝站空車供應。每季度依據口岸站進出口貨物運量及所需車種變化,由鐵道部運輸局核定,備有一定數量的備用空車。為確保及時換裝,各口岸鐵路局、分局要采取措施,盡可能在管內調劑組織空車,遇有集中到達或車種短缺時,要及時向鐵道部運輸局匯報,由鐵道部運輸局組織排送。
第二十八條 對接運進口跨局運輸的闊大貨物,國境站應及時向鐵路局請車,由鐵道部、鐵路局負責調配特種貨車。
第七章 口岸站聯合辦公制度
第二十九條 各聯檢部門聯合辦公制度是口岸管理工作改革的一項重要措施,對保證口岸暢通具有重要的作用。未實行各聯檢部門聯合辦公的口岸站,鐵路應積極向有關部門反映,創造條件,盡快實行聯合辦公制度。
第三十條 口岸站要積極主權配合海關和檢驗部門的工作,主動搞好協作。
第八章 站場和交接所管理
第三十一條 口岸站有關作業場所應加強管理,制定切實可行的管理制度,嚴格出入管理。
第三十二條 鐵路貨場、換裝場、貨場倉儲區域內應盡可能實行封閉式管理,暫不具備條件的,應實行專人看管,以保證貨物安全。
第三十三條 交接所是車站辦理國際貨物聯運的重要部門,要加強保密工作,嚴禁非工作人員進入辦公場所。
第三十四條 應建立和健全必要的規章制度。對外辦理交接,要認真執行有關規定,嚴格把關,做到規章依據準確,手續辦理完備。各班工作要銜接,對外表態統一口徑。
第三十五條 為加強對交接所的管理,滿足貨主查詢貨物有關情況要求,交接所可設專人負責查詢工作。
第九章 外國車輛使用費支出管理
第三十六條 外國車輛使用費支出是國際聯運的一項重要對外支出外匯項目。口岸換裝站應嚴格加強車輛使用費支出管理。
第三十七條 為加快外國車輛周轉,減少外國車輛在口岸積壓,減少車輛使用費支出,在口岸換裝站實行車輛使用費定額包干使用制度。
第三十八條 車輛使用費定額包干制度,根據外國車輛在車站平均停留時間等因素制度。超支自理,節余部分按比例留成(具體辦法另訂)。
第十章 口岸站標準化管理
第三十九條 各口岸鐵路局應根據實際情況,制訂國境站辦理國際聯運進出口貨物企業交接標準、車輛交接標準。
第四十條 各口岸鐵路局應要求口岸站根據實際情況,制訂各車間、各工種崗位責任制,做到職責清楚,獎懲分明。
第四十一條 各口岸站應不斷優化作業過程,加快部門間協調配合,提高勞動生產效率。
第十一章 倉儲管理
第四十二條 為適應國際聯運發展的需要,保證口岸運輸暢通,應大力發展鐵路倉儲業務。
第四十三條 凡按規定落地的貨物,應首先安排在鐵路倉儲區內。
第四十四條 對落地倉儲的貨物,倉儲費用按規定核收。
第十二章 保價運輸
第四十五條 保價運輸,利國利民。各口岸鐵路局應加強對國際聯運國內段保價運輸的領導和宣傳工作,不斷開拓國際聯運貨物運輸保價業務。
第四十六條 保價運輸的收入應嚴格管理,主要用于國際聯運貨物的安全防范、購置貨運設備等項目支出。不準挪作它用。
第十三章 各種延伸服務費項目收費管理
第四十七條 發展國際聯運延伸服務業,是發揮鐵路優勢的重要方面,應積極開拓延伸服務業務。
第四十八條 各種延伸服務項目及收費標準,要嚴格規范,按規定程序辦理報批手續。
第四十九條 各種延伸服務項目必須按規定的項目和標準執行,服務要到位。不準超項和強行服務,不準超標準和重復收費、不準不服務也收費或少服務多收費。
第十四章 外事紀律
第五十條 各級國際鐵路聯運部門應加強外事紀律的教育,嚴格執行外事紀律的有關規定。
第五十一條 除口岸日常工作外,凡對外商談國際聯運有關事宜的,要按規定報批。任何單位和個人都無權擅自對外表態或簽訂協議。
第五十二條 對不遵守外事紀律的個人和行為,要及時查處,嚴肅處理。
第十五章 統計分析
第五十三條 為正確反映國際聯運運營實績和日常狀況,及時分析工作中出現的問題,為領導決策提供咨詢服務,應建立和健全科學、系統的統計分析制度,按日、旬、月、季、年定期由口岸站、分局、鐵路局統計匯總,分別上報鐵道部對外合作司和運輸局。
第五十四條 口岸鐵路分局、口岸站國際聯運統計指標的設置、時期及上報程序,由口岸鐵路局規定。
第十六章 附則
第五十五條 本辦法由鐵道部對外合作司負責解釋。
第五十六條 各口岸鐵路局根據具體情況,制定管內實施細則,報部備案。
第五十七條 凡與本辦法有抵觸的,均按本辦法執行。
第五十八條 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