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條 為了規范注冊會計師形成審計意見和出具審計報告,制定本準則。
第二條 本準則適用于注冊會計師執行整套通用目的財務報表(以下簡稱財務報表)審計業務。
第三條 本準則所稱審計報告,是指注冊會計師根據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的規定,在實施審計工作的基礎上對被審計單位財務報表發表審計意見的書面文件。
第四條 注冊會計師應當在審計報告中清楚地表達對財務報表的意見,并對出具的審計報告負責。
第五條 注冊會計師應當將已審計的財務報表附于審計報告后。
第二章 審計意見的形成
第六條 注冊會計師應當評價根據審計證據得出的結論,以作為對財務報表形成審計意見的基礎。
第七條 在對財務報表形成審計意見時,注冊會計師應當根據已獲取的審計證據,評價是否已對財務報表整體不存在重大錯報獲取合理保證。
第八條 在評價財務報表是否按照適用的會計準則和相關會計制度的規定編制時,注冊會計師應當考慮下列內容:
(一)選擇和運用的會計政策是否符合適用的會計準則和相關會計制度,并適合于被審計單位的具體情況;
(二)管理層作出的會計估計是否合理;
(三)財務報表反映的信息是否具有相關性、可靠性、可比性和可理解性;
(四)財務報表是否作出充分披露,使財務報表使用者能夠理解重大交易和事項對被審計單位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影響。
第九條 在評價財務報表是否作出公允反映時,注冊會計師應當考慮下列內容:
(一)經管理層調整后的財務報表,是否與注冊會計師對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的了解一致;
(二)財務報表的列報、結構和內容是否合理;
(三)財務報表是否真實地反映了交易和事項的經濟實質。
第三章 審計報告的基本內容
第十條 審計報告應當包括下列要素:
(一)標題;
(二)收件人;
(三)引言段;
(四)管理層對財務報表的責任段;
(五)注冊會計師的責任段;
(六)審計意見段;
(七)注冊會計師的簽名和蓋章;
(八)會計師事務所的名稱、地址及蓋章;
(九)報告日期。
第十一條 審計報告的標題應當統一規范為“審計報告”。
第十二條 審計報告的收件人是指注冊會計師按照業務約定書的要求致送審計報告的對象,一般是指審計業務的委托人。審計報告應當載明收件人的全稱。
第十三條 審計報告的引言段應當說明被審計單位的名稱和財務報表已經過審計,并包括下列內容:
(一)指出構成整套財務報表的每張財務報表的名稱;
(二)提及財務報表附注;
(三)指明財務報表的日期和涵蓋的期間。
第十四條 管理層對財務報表的責任段應當說明,按照適用的會計準則和相關會計制度的規定編制財務報表是管理層的責任,這種責任包括:
(一)設計、實施和維護與財務報表編制相關的內部控制,以使財務報表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錯誤而導致的重大錯報;
(二)選擇和運用恰當的會計政策;
(三)作出合理的會計估計。
第十五條 注冊會計師的責任段應當說明下列內容:
(一)注冊會計師的責任是在實施審計工作的基礎上對財務報表發表審計意見。注冊會計師按照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的規定執行了審計工作。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要求注冊會計師遵守職業道德規范,計劃和實施審計工作以對財務報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錯報獲取合理保證。
(二)審計工作涉及實施審計程序,以獲取有關財務報表金額和披露的審計證據。選擇的審計程序取決于注冊會計師的判斷,包括對由于舞弊或錯誤導致的財務報表重大錯報風險的評估。在進行風險評估時,注冊會計師考慮與財務報表編制相關的內部控制,以設計恰當的審計程序,但目的并非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發表意見。審計工作還包括評價管理層選用會計政策的恰當性和作出會計估計的合理性,以及評價財務報表的總體列報。
(三)注冊會計師相信已獲取的審計證據是充分、適當的,為其發表審計意見提供了基礎。
如果接受委托,結合財務報表審計對內部控制有效性發表意見,注冊會計師應當省略本條第(二)項中“但目的并非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發表意見”的術語。
第十六條 審計意見段應當說明,財務報表是否按照適用的會計準則和相關會計制度的規定編制,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被審計單位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
第十七條 如果認為財務報表符合下列所有條件,注冊會計師應當出具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
(一)財務報表已經按照適用的會計準則和相關會計制度的規定編制,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被審計單位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
(二)注冊會計師已經按照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的規定計劃和實施審計工作,在審計過程中未受到限制。
當出具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時,注冊會計師應當以“我們認為”作為意見段的開頭,并使用“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等術語。
第十八條 當注冊會計師出具的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不附加說明段、強調事項段或任何修飾性用語時,該報告稱為標準審計報告。
注冊會計師出具非標準審計報告時,應當遵守《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第1502號——非標準審計報告》和本準則的相關規定。
第十九條 審計報告應當由注冊會計師簽名并蓋章。
第二十條 審計報告應當載明會計師事務所的名稱和地址,并加蓋會計師事務所公章。
第二十一條 審計報告應當注明報告日期。審計報告的日期不應早于注冊會計師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包括管理層認可對財務報表的責任且已批準財務報表的證據),并在此基礎上對財務報表形成審計意見的日期。
第四章 附 則
第二十二條 本準則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附錄:
標準審計報告的參考格式
審 計 報 告
ABC股份有限公司全體股東:
我們審計了后附的ABC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ABC公司)財務報表,包括20×1年12月31日的資產負債表,20×1年度的利潤表、股東權益變動表和現金流量表以及財務報表附注。
一、管理層對財務報表的責任
按照企業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的規定編制財務報表是ABC公司管理層的責任。這種責任包括:(1)設計、實施和維護與財務報表編制相關的內部控制,以使財務報表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錯誤而導致的重大錯報;(2)選擇和運用恰當的會計政策;(3)作出合理的會計估計。
二、注冊會計師的責任
我們的責任是在實施審計工作的基礎上對財務報表發表審計意見。我們按照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的規定執行了審計工作。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要求我們遵守職業道德規范,計劃和實施審計工作以對財務報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錯報獲取合理保證。
審計工作涉及實施審計程序,以獲取有關財務報表金額和披露的審計證據。選擇的審計程序取決于注冊會計師的判斷,包括對由于舞弊或錯誤導致的財務報表重大錯報風險的評估。在進行風險評估時,我們考慮與財務報表編制相關的內部控制,以設計恰當的審計程序,但目的并非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發表意見。審計工作還包括評價管理層選用會計政策的恰當性和作出會計估計的合理性,以及評價財務報表的總體列報。
我們相信,我們獲取的審計證據是充分、適當的,為發表審計意見提供了基礎。
三、審計意見
我們認為,ABC公司財務報表已經按照企業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的規定編制,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ABC公司20×1年12月31日的財務狀況以及20×1年度的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
××會計師事務所 中國注冊會計師:×××
(蓋章) (簽名并蓋章)
中國注冊會計師:×××
(簽名并蓋章)
中國××市
二○×二年×月×日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
1997-07-03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2010年修正)
2010-03-1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十一屆〕第十四號
2010-02-26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都、紀年、國歌、國旗的決議
1970-01-01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阿富汗伊斯蘭共和國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的決定
2006-10-31臺灣省出席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協商選舉方案
1997-05-09中華人民共和國礦山安全法
1992-11-07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1995年)
1995-09-1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1996-05-15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防空法
1996-10-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在澳門特別行政區實施的幾個問題的解釋
1998-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
1999-04-29技術進出口合同登記管理辦法(失效)
2001-12-30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法
2006-04-29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2019修正)
2019-03-24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調整管理規定的通知
2013-12-02國務院關于山東省海洋功能區劃(2011—2020年)的批復
2012-10-10教育督導條例
2012-09-09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知識產權局等部門關于加強戰略性新興產業知識產權工作若干意見的通知
2012-04-28國務院關于2011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
2012-01-27國務院關于試行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的意見
2010-01-02國務院關于表彰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和模范個人的決定
2009-09-26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化肥流通體制改革的決定
2009-08-24國務院辦公廳2008年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基本情況
2009-03-31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
2009-02-25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水路運輸管理條例》的決定
2008-12-27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關于集中力量深入開展打擊安全生產非法違法行為專項行動的通知
2008-09-28國務院關于廢止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
2008-01-15南水北調工程質量監督信息管理辦法
2007-05-28中央企業財務預算管理暫行辦法
2007-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