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條 根據國務院一九八五年四月二十六日發布的《國營企業固定資產折舊試行條例》(以下簡稱《試行條例》)第三十五條規定,制定本實施細則。
第二條 《試行條例》所稱的“固定資產”,是指單位價值在200元、500元或800元以上,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廠房、建筑物和各類設備。有些雖不同時具備以上兩個條件,但屬于生產、流通的主要設備,也應作為固定資產。有些雖同時具備以上兩個條件,但由于容易損壞,經財政部門專項批準后也可以不作為固定資產。
固定資產目錄由中央和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主管部門,按照上述的原則制定,征得同級財政部門同意后執行。
各行業適用哪一種固定資產單位價值標準,應當根據各自行業特點,由國務院各經濟主管部門同財政部協商分別規定。
第三條 《試行條例》第六條之(二)所稱的“通過局部輪番大修實現整體更新的固定資產”,主要是指:
(一)企業的道路、圍堤、駁岸、露天地坪、貯池(槽)、礦山臺階,自來水廠的沉淀池、快濾池等。
(二)公路線上的橋梁、涵洞、隧道。
(三)公路線路(含護坡)。
(四)交通運輸業的港口碼頭、浮碼頭、棧橋、護岸、駁岸、防波提、導流堤、船閘等,但不包括港務管理的船舶。
(五)民航機場、停機坪、跑道。
(六)農業、水產企業的曬場、水渠、道路、橋涵、貯窖、堤壩、電柱,水庫及其護堤、涵洞,魚池等。
(七)其他經財政部審查同意通過局部輪番大修實現整體更新的固定資產。
第四條 《試行條例》第六條所稱“不得提取折舊”的固定資產還應包括以下固定資產:
(一)按規定提取管網基金的城市公用企業的地下水管、煤氣管;按規定提取線改資金的郵電企業的郵電通訊線路(含明線、電纜)和按規定提取復置金的硅酸鹽工業和建材工業的爐窯,如燜火爐、硫酸爐、玻璃爐窯及城市公用事業企業的煤氣表、水表、液氯鋼瓶等。提取管網基金、線改資金以及復置金的標準及范圍,由企業主管部門提出,經財政部同意后執行。
(二)建設工程項目,未正式交付生產使用以前進行試車用的固定資產。
(三)按產量和國家規定的標準提取更新改造基金的固定資產,除國家另有規定者外,也不計提折舊。
第五條 企業為開發研制新產品、新技術所必需的單臺價值在五萬元以下的測試儀器、試驗裝置、試制用關鍵設備,其購置費按照國家規定在成本中列支的,這一類資產應單獨列出,視作已經提足折舊的固定資產,不得再提折舊。
企業通過融資租賃方式租入的機器設備,應當計提折舊,租賃費按規定列入成本的部分,應視同提取的折舊。
第六條 企業出租的固定資產和車間內替換使用的固定資產,應計提折舊。
第七條 經批準按照《國營企業固定資產分類折舊年限表》規定的折舊年限計提折舊的企業,如現有固定資產使用年限已達到或超過規定的折舊年限的,其未提足的折舊,允許在固定資產批準報廢前予以補提足。
第八條 《試行條例》第八條所稱不提或少提折舊的“基本上處于停產狀態的企業”和“生產任務不足,處于半停產狀態企業”,一般應以企業的排產計劃同企業的年設計能力(或正常年度實際生產能力)相比較加以確定。其劃分標準為:企業的排產計劃高于企業年設計能力或正常年度實際生產能力的20%、不足50%的,視為半停產;企業的排產計劃低于企業年設計能力或正常年度實際生產能力20%的,視為基本停產。也可以其主要生產設備的生產能力每月利用程度為依據來確定:利用程度高于20%,不足50%的,視為半停產;低于20%的,視為基本停產。
經過國家正式批準的關停的企業,其固定資產,一律不提折舊。
第九條 《試行條例》第九條所稱的“由于社會技術進步,必須由先進設備替換的落后設備”是指由于采用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新材料后,使成本費用下降,利潤增加,效果顯著,原有工藝技術明顯落后而必須提前廢棄的設備。同條所稱的“能源消耗高按國家規定應予淘汰的設備”,是指經國家經委同有關部門批準公布的淘汰設備。這些設備,應由企業提出報主管部門批準予以報廢,其未提足的折舊,可以補提。
同條所稱的“由于企業經營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提前報廢的固定資產”,是指由于企業盲目購建、設備失修等主觀原因造成提前報廢的固定資產。這些設備未提足的折舊不得補提。
由于意外事故、自然災害等原因造成提前報廢的固定資產,不得補提折舊。
第十條 《試行條例》第十條所稱“采掘企業的礦井井筒、井巷工程和有關地面、地下設施……均按產量和國家規定的標準,提取更新改造基金”,是指除煤炭工業企業以外的采掘企業的礦井井筒、井巷工程和有關地面、地下設施,可按產量和國家規定的標準,提取更新改造基金。煤炭工業企業按一九八五年七月三日煤炭部、財政部發布的《煤炭工業企業固定資產折舊實施細則》的規定執行,即:礦井建筑(包括露天)按原煤實際產量和規定的標準提取井巷工程基金,其他固定資產按國家規定計提固定資產折舊。
第十一條 《試行條例》第十條所稱采伐企業的“臨時設施”,是指隨林區鐵路、公路逐步延伸的有關工程設施,包括房舍(指山上采伐工段的發電機房、設備檢修房、燃料油庫、辦公室、工人休息室等)、橋梁、給煤給水等建筑物、通訊輸電線路、勞保安全設施和機械設備。
第十二條 《試行條例》第十一條第三款所稱“雙方協議價格”,是指國家沒有規定調撥價格的固定資產,由調出、調入單位雙方商定的價格。
第十三條 《試行條例》第十三條和第十七條之(二)所稱的“按工作量法”計算折舊的“專業設備”,其折舊的計算公式為:
(一)按行駛里程計算折舊的公式:
原值-預計凈殘值
單位里程折舊額=————————
規定的總行駛里程
(二)按工作小時計算折舊的公式:
原值-預計凈殘值
每工作小時折舊額=————————
規定的總工作小時
(三)按臺班計算折舊的公式:
原值-預計凈殘值
每臺班折舊額=—————————
規定的總工作臺班數
??? 第十四條 《試行條例》第十三條之(二)所稱大型設備,是指企業的大型專用設備。這些大型專用設備及同條之(三)所稱的大型建筑施工機械的補充分類目錄及其總工作小時、總工作臺班,由各該主管部門審定。
第十五條 《試行條例》第十四條和第十七條之(一)所稱的“按平均年限法”計算折舊的“固定資產”,其折舊計算公式為:
??? ??????????????? 1-預計凈殘值率
固定資產年折舊率=————————
規定的折舊年限
??? ?固定資產年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年折舊率
固定資產月折舊額應按固定資產原值與年折舊率的十二分之一計提。
第十六條 企業固定資產折舊,應根據本《實施細則》第十五條或第十七條規定的有關計算公式,按月計算。其固定資產原值,是指固定資產月初帳面原值。當月增加的固定資產不提折舊;當月減少的固定資產照提折舊。
第十七條 個別行業的某些設備凈殘值比例需要低于3%或高于5%原價的,由主管部門確定。
第十八條 用基建撥改貸新建成的企業(包括新建、擴建的大型車間和分廠,下同),以及用基建撥改貸從國外引進的大型建設項目,建成投產后提取的折舊基金的分配,除另有規定者外,應按一九八五年四月二十三日國家計委、財政部、中國人民建設銀行《關于執行〈關于國家預算內基本建設投資全部由撥款改為貸款的暫行規定〉中若干問題的說明》的有關規定處理,即:項目建成投產后三年內,國內項目提取的折舊基金20%留給企業,80%歸還貸款;國外引起大型項目提取的折舊基金10%留給企業90%歸還貸款。項目投產三年以后,所有貸款企業提取的折舊基金,50%留給企業,50%歸還貸款。
第十九條 《試行條例》第二十三條所稱的“對每個更新改造項目都要事前進行經濟效益分析,并建立嚴格的責任制”,主要是指企業對每個更新改造項目都要進行事前的可行性研究和經濟技術效果分析,抓好施工過程的監督檢查,交付使用時的驗收;每個項目都必須有項目負責人;企業領導和項目負責人,對項目的技術經濟要求和投資效益負全部責任;工程技術部門要審查工藝技術條件和經濟效益;審計部門、財務計劃部門要審查經濟合理性。項目的可行性分析報告,必須由總工程師(或企業技術部門的負責人)、總會計師(或企業財會部門負責人)、總經濟師簽證,并分別負技術設計責任和經濟審查責任。
第二十條 《試行條例》第三十二條所稱“固定資產大修理基金的提取和使用,仍按國家現行有關規定執行”,是指所有企業固定資產仍按現行的大修理提存率和使用范圍提取和使用大修理基金,不得自行調整大修理提存率,不得任意擴大使用范圍。原來實行大修理基金按固定資產折舊率一定比例計提的企業,今后仍按原定的固定資產大修理提存率計提大修理基金,不再與折舊率掛鉤。新投產的企業大修理提存率由企業主管部門商得同級財政部門同意后核定。
第二十一條 通過改建、擴建后增值的固定資產,應按增值后的固定資產原值和原定的折舊率計提折舊。如確因改建、擴建后固定資產結構變化,需要調整折舊率的,由企業主管部門提出報同級財政部門審批。
第二十二條 企業經批準在執行《試行條例》統一規定的分類折舊年限計提折舊時,要努力增收節支,提高經濟效益,加強自我消化的能力,確保國家上交財政收入任務的完成。同時要按照《試行條例》規定的固定資產折舊年限編制固定資產分類折舊率計算表,按隸屬關系報送主管部門審查批準,并將企業的固定資產分類折舊率計算表在年度決算中上報財政部門。新建企業經過驗收正式交付投產后,其各類固定資產的折舊率,由企業在《試行條例》統一規定的折舊年限范圍內提出,按企業隸屬關系報主管部門審查核實,并轉報同級財政部門審核批準后執行。未經財政部門審核同意,一律不得自行調整折舊率。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2018修正)
2018-04-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法》等四部法律的決定(含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
2018-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2015年修正)
2015-04-24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納米比亞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7-04-27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和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關于確定三國國界交界點的條約》的決定
2007-02-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的決定(1986)
1986-12-02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任行政長官人選的產生辦法
1996-10-05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決定
1996-05-1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國務院關于勞動教養的補充規定》的決議
1979-11-29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關于海南行政區建置的決定
1988-05-31中華人民共和國槍支管理法
1996-07-0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0-07-0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2-04-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6-02-28中華人民共和國認證認可條例(2016修正)
2016-02-06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2019修正)
2019-03-24旅行社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天津東麗經濟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復函
2014-02-1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地理信息產業發展的意見
2014-01-22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稽查條例 (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關于開展優先股試點的指導意見
2013-11-30中華人民共和國房產稅暫行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關于嚴格控制新設行政許可的通知
1970-01-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做好當前高溫干旱防御應對工作的通知
2013-08-04違規發放津貼補貼行為處分規定
2013-06-13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規劃(2012—2030年)的通知
2013-02-2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繼續做好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的通知
2013-02-26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616號
2012-03-2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批準邯鄲市城市總體規劃的通知
2012-03-03國務院關于2011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
201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