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公安廳、局:
為貫徹《國務院批轉公安部小城鎮戶籍管理制度改革試點方案和關于完善農村戶籍管理制度意見的通知》(國發〔1997〕20號)精神,現將《關于小城鎮戶籍管理制度改革試點和完善農村戶籍管理制度有關問題的解答》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國發〔1997〕20 號文件認真貫徹執行。各地在工作中發現有何問題,請及時報部。
1997年10月9日關于小城鎮戶籍管理制度改革試點和完善農村戶籍管理制度有關問題的解答
一、怎樣理解縣(縣級市)城區的建成區和建制鎮的建成區?
小城鎮戶籍管理制度改革試點的范圍限制在縣(縣級市) 城區的建成區和建制鎮的建成區。
縣(縣級市)城區的建成區的具體范圍,是指縣(市) 人民政府在編制總體規劃中劃定,并經省級人民政府批準( 其中市管轄的縣或縣級市,由市人民政府批準),且現已建成或者基本建成的區域。 建制鎮的建成區的具體范圍,是指鎮人民政府在編制規劃中劃定,并經縣(市)人民政府批準,且現已建成或者基本建成的區域。
二、如何選定試點小城鎮?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在對已開展戶籍管理制度改革的小城鎮進行清理整頓的基礎上,按照試點方案規定的條件和數量要求,從中選定試點小城鎮,也可以另外選擇。經濟欠發達地區要注意選擇一些縣(縣級市)的城區作為試點。大中城市所轄的小城鎮也屬于這次改革試點的選擇范圍。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公安廳、局具體負責試點小城鎮的選定工作,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審批,并報送公安部備案。
三、試點方案中提出的東部、中部、西部地區分別包括哪些省、自治區、直轄市?
東部地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遼寧、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廣西、海南1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中部地區包括山西、內蒙古、吉林、黑龍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重慶1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西部地區包括四川、貴州、云南、西藏、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9個省、自治區。
四、在小城鎮辦理城鎮常住戶口的人員應當具備哪些條件?
在小城鎮辦理城鎮常住戶口的人員,應當在小城鎮具有合法穩定的非農職業或者已有穩定的生活來源,具有合法固定的住所,居住已滿二年。上述三個條件必須同時具備,方可在小城鎮辦理城鎮常住戶口。
合法固定住所原則上應理解為經批準購買、自建或者租用單位分配的住房,且申請人擁有房屋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對違章搭建或者臨時租借的住房不得視為合法固定住所。具體標準各地可以根據上述原則,結合本地實際自定。
居住已滿二年,是指在有了合法固定住所后居住已滿二年。時間以辦理暫住登記或申領暫住證的期限為準。
五、這次小城鎮戶籍管理制度改革試點,主要解決哪些人員在小城鎮落戶?
這次小城鎮戶籍管理制度改革試點,主要解決符合試點方案規定入戶條件的下列農村戶口的人員在小城鎮落戶:
(一)從農村到小城鎮務工或者興辦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人員及其共同居住的直系親屬;
(二)小城鎮的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聘用的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及其共同居住的直系親屬;
(三) 在小城鎮購買了商品房或者已有合法自建房的居民及其共同居住的直系親屬;
(四)外商、華僑和港澳同胞、臺灣同胞在小城鎮投資興辦實業、經批準在小城鎮購買了商品房或者已有合法自建房后,如有需求,可為他們需要照顧在小城鎮落戶的大陸親屬辦理城鎮常住戶口;
(五)在小城鎮范圍內居住的農民,土地已被征用,需要依法安置的,可以辦理城鎮常住戶口。
其他具備在小城鎮落戶條件的人員,也可以辦理城鎮常住戶口。
六、在小城鎮落戶的人員應當登記為何種戶口?
經批準在小城鎮落戶人員登記的戶口,與小城鎮原有城鎮居民的戶口相同,即統一登記為城鎮居民戶口,戶口性質為非農業戶口。
這次試點之前已辦理的藍印戶口、地方城鎮居民戶口、自理口糧戶口等,要在清理整頓的基礎上,對其中符合在小城鎮辦理城鎮常住戶口條件的,應統一登記為城鎮居民戶口;對不符合條件的,要動員其將戶口遷至原籍或現居住地。
七、在小城鎮落戶的人員是否可以辦理戶口遷移?
只要有正當理由,符合有關政策規定,且遷入地同意,在小城鎮落戶的人員可以辦理戶口遷移手續。
八、申請在小城鎮落戶需要辦理哪些手續?
申請在小城鎮落戶的人員,必須由本人持有關證明材料向遷入地戶口登記機關提出申請,經遷入地戶口登記機關調查核實確認符合條件的,報縣(縣級市)公安機關審批。
有關證明材料是指能夠證明申請人在現住地的住房、工作、暫住時間等情況的材料和本人合法有效身份證明。
經批準同意入戶的,申請人憑準予遷入證明到遷出地戶口登記機關辦理遷出手續后,應持戶口遷移證和準予遷入證明到遷入地戶口登記機關辦理落戶手續。其中屬農村戶口,有承包地、自留地的,還須出具收回承包地和自留地的證明,方可辦理在小城鎮落戶手續。
各地自行制定的計劃指標卡應予廢止,公安機關不得以此作為入戶審批的依據。
九、完善農村戶籍管理制度的范圍是指哪些地區?
完善農村戶籍管理制度的范圍是指鄉、鎮所轄的行政區域,既包括縣以下農村地區,也包括城市所轄的農村地區和水上、牧區、林區、農場等, 以及其他尚未按照《關于完善農村戶籍管理制度的意見》的要求管理戶籍的地區。
十、“新生嬰兒可以隨母或者隨父登記常住戶口”的規定可以在哪些地方、自什么時間開始實行?
新生嬰兒可以隨母或者隨父在常住地登記常住戶口的規定在農村地區實行。
該規定自國發〔1997〕20號文件下發之日(1997年6月10日) 起執行。對已經辦理出生登記的和6月10 日前出生且未報出生登記的新生嬰兒,一律按原有規定辦理。
十一、為新生嬰兒辦理出生登記需要哪些手續?
嬰兒的父親、母親或者其他監護人在嬰兒出生后30日以內,應當持新生嬰兒的《出生醫學證明》和嬰兒父親和母親的合法有效身份證件,向戶口登記機關申報出生登記。沒有《出生醫學證明》的嬰兒,憑村(居)民委員會出具的嬰兒出生情況證明申報出生登記。對超計劃生育的、非婚生育的以及被遺棄的嬰兒等,監護人都必須按照戶籍管理的有關規定申報出生登記,戶口登記機關應及時辦理登記手續。
十二、公安機關如何做好門(樓)牌的編制、管理工作?
公安機關要在當地人民政府的領導及有關部門的支持、配合下,統一負責城市和農村地區門(樓)牌的編制、管理工作。尚未開展此項工作的地區,要抓緊工作,盡快建立門(樓)牌的設置、編號、制作、安裝和管理等項制度;已經完成的地區,要適時進行清理整頓,查漏補缺,并加強經常性的管理;對門(樓)牌現由其他部門代管的地區,要于年內全面接管過來,要注意做好交接工作,避免出現脫節,影響正常工作。
編制門(樓)牌應收取工本費。門(樓)牌工本費的收取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公安廳、局會同省級物價、財政部門核定。
十三、理順農村戶籍管理體制有哪些具體要求?
“九五”期間,各地公安機關要把鄉(鎮)公安派出所逐步建立健全起來。已建立公安派出所的鄉(鎮),公安機關要全面接管戶籍登記管理工作;目前尚未建立公安派出所的鄉(鎮),要完成戶籍管理辦公室的組建工作,負責人由縣(市)公安局派民警擔任,其余人員在鄉 (鎮)人民政府現有工作人員中調劑解決;村(居) 民委員會必須設立專職或兼職戶籍協管員,協助戶口登記機關做好轄區內的戶籍登記管理工作。
“十五”期間,各地公安機關要按照“一鄉(鎮)一所”的原則,全面完成鄉(鎮)公安派出所的建立健全工作,同時配足相應警力,使鄉(鎮)公安派出所真正能夠擔負起保一方平安的重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設立國家基本建設委員會的決議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推選委員會委員守則
1998-11-0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一屆立法會在1999的年12月19日前開展工作的決定
1999-08-29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
2002-08-29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2002年修正)
2002-10-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完善人民陪審員制度的決定
2004-08-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關于民事和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1997-12-11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及毗連區法
1992-02-25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辦法
1997-03-14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2003-06-28娛樂場所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期貨交易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志愿服務條例
2017-08-22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2012第二次修正)
2012-12-17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實施條例
2014-01-17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實施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關于石家莊市城市總體規劃的批復
1970-01-01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等部門關于實施教育扶貧工程意見的通知
1970-01-01國務院關于同意建立經濟體制改革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批復
1970-01-01中央政法補助專款管理辦法
1999-09-1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2013年全國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工作要點的通知
2013-05-17國務院關于開展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的通知
2013-02-28教育督導條例
2012-09-09國務院關于表揚全國“兩基”工作先進地區的通報
2012-09-05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業健康發展的意見
2012-04-19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消防工作的意見
2011-12-3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遼寧蛇島老鐵山等3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通知
2011-03-12國務院關于印發全民健身計劃(2011-2015年)的通知
2011-02-15國務院關于開展第一次全國水利普查的通知
2010-01-1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推進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的意見
2009-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