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思想品德課和初中思想政治課課程標準(試行)》自1997年4月頒布以來,對于加強小學思想品德課和初中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改革及教材建設,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養成文明的行為習慣,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為適應形勢發展要求,深入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適應新形勢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中小學德育工作的意見》(中辦發 [2000]28號),以及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全國中小學德育工作會議和全國基礎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切實增強中小學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教育部對中小學思想品德課和思想政治課課程標準進行了必要的修訂。現將修訂后的《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思想品德課和初中思想政治課課程標準(修訂)》(以下簡稱《課程標準》)印發給你們,并就貫徹實施提出以下意見:
一、認真學習研究《課程標準》,掌握精神實質
《課程標準》是國家指導小學思想品德課和初中思想政治課教學、評估、考核,以及規范教材編寫與審查的規章。此次修訂是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加快中小學教育改革步伐的大背景下進行的。其目的是進一步加強思想品德課和思想政治課建設,轉變教育觀念,提高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使其更好地發揮在學校德育工作中的主導渠道作用,重點解決“繁、難、偏、舊”和偏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增強時代感,淡化學科體系,強化實踐環節。修訂后的《課程標準》增加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內容,增加了用于活動和社會實踐的課時。強調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社會實際,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對教學內容和基本要求中與現在提法不相符合,觀念比較陳舊,純知識性、概念化的內容做了刪改。對過高的認知要求,適當降低難度,同時增加具有時代感、鼓勵學生創新和實踐的相關內容和要求。通過新修訂的《課程標準》,力求促進教師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的轉變,積極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倡導研究性學習。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教研部門,以及全體小學思想品德課和初中思想政治課教師都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研究新修訂的《課程標準》,特別是對新修訂部分要進行深入的研究,領會修訂目的,掌握精神實質。
二、積極做好《課程標準》的實施工作
《課程標準》的實施是加強中小學德育工作,推進下一步德育課程改革的重要步驟。新修訂的《課程標準》頒布后,依據原《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思想品德課和初中思想政治課課程標準(試行)》編寫并經全國中小學教材審查委員會審查通過的小學思想品德課和初中思想政治課教材,要根據修訂后的《課程標準》作相應的修改,并報教育部備案。2002年春季開學起,實施新修訂的《課程標準》,原國家教委于1997年頒發的《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思想品德課和初中思想政治課課程標準(試行)》停止使用。目前正在使用的、未經全國中小學教材審查委員會審查的教材,或此前審查未通過的教材,必須按新修訂的《課程標準》修改后送報全國中小學教材審查委員會審查通過后方可使用。
三、積極做好培訓教師工作
修訂的《課程標準》對教師的素質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師和初中思想政治課教師不僅要全面掌握新修訂的《課程標準》,準確把握精神實質,還要不斷更新觀念,研究社會發展的新情況和新問題。為幫助教師掌握《課程標準》,教育部將有計劃地開展教師培訓工作,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教研部門也要結合本地實際情況開展多種方式的教師培訓工作,確保《課程標準》的貫徹實施,從而推進中小學思想品德課和思想政治課的進一步改革。
實施《課程標準》過程中各地要注意不斷研究和解決可能出現的問題并及時將情況報我部。
《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思想品德課和初中思想政治課課程標準(試行)》修訂說明
《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思想品德課和初中思想政治課課程標準(試行)》自1997年4月頒發試行以來,對于貫徹《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的精神,加強小學思想品德課和初中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和改革,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同時,在試行的過程中,我國的社會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教育事業不斷發展,中小學生的思想狀況也出現了一些新的特點,中央對中小學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小學德育工作特別是德育課程的建設要與時俱進,適應新情況,增強時代感。為此,教育部對《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思想品德課和初中思想政治課課程標準(試行)》進行了修訂。此次修訂的目的是根據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要求,加強和改進對學生的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增強小學思想品德課和初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使之更好地發揮學校德育工作主導渠道的作用。
一、此次修訂的基本原則
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認真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社會主義方向,轉變教育觀念,適應中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突出創新精神和時代精神,淡化學科理論體系,增強教學的實踐環節,加強思想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
二、調整和充實教學內容,優化課程結構
小學一、二年級加強了文明禮貌、行為規范的養成教育,三至五年級增加關心和幫助貧困家庭、災區人民的教育要求,加強關心他人的教育。在小學的教學內容和行為要求中,還增加“會與教師交換意見”、“學會與人交流”、 "要自信,不自卑”等內容。
對七年級的教學內容結構作了調整,把心理品質教育、道德教育與健康人格教育結合起來,以加強學生的品格修養。在課題上進一步突出品格修養的要求,把單課題式改為雙課題式。如將“鍛煉心理品質”改為“鍛煉心理品質,加強品格修養”,“善于調節情緒”改為“善于調節情緒,保持樂觀心態”。在教學內容和基本要求中,增加品格修養的內容。比如,在“鍛煉心理品質”的教學內容中,加入“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需要健康的人格;良好的心理品質有助于高尚品格和道德情操的培養”。
八年級強調對學生進行富有成效的法制教育。增加“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及自我保護的教學內容和要求,增強維護國家安全的教育。
九年級加強國情、國策教育,課程結構作了較大調整。將資本主義以前的簡史部分合為一個單元;新增“社會主義是中國人民的歷史選擇”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兩個單元。增加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內容;充實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一國兩制”和“科教興國戰略”等國情國策方面的內容以及有關當今世界形勢的知識。
三、刪除“繁、難、偏、舊”的內容,減輕學生負擔
在一至六年級,刪除對一些概念的認知要求;將對某些內容的要求確定為“知道”,以降低教學要求。
在七年級,刪去部分純心理學概念的教學內容,以及對這些概念的識記或理解要求,以淡化學科體系,減輕學生負擔。
在八、九年級,刪去了一些離學生生活較遠的法律條文和一些史實及概念化、學生難于理解的教學內容。
四、強調更新教育觀念,推進素質教育
強調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突出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
在小學低年級的教學內容和行為要求中,增加“大膽提問”。在三至五年級的行為要求中,增加“主動尋找答案”等。在六、七年級增加“勇于探索和創新”的教學內容。
在啟發式教學原則中,強調要“鼓勵學生發表不同的意見,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明確提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改進教學方法,增強教育的針對性和時代感。
強調教學方法的針對性、有效性和時代感,強調采用啟發式、討論式和研究性學習等方式進行教學,提出“有條件的學校,應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教學,努力實現教學手段的現代化”。八年級法律常識采用以案說法的方式,將原“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改為“針對性”原則,以加強教育教學的針對性。
較大幅度增加了實踐活動的要求,以加強實踐教學。
在教學時間安排中,規定小學至少有30%的時間、初中至少有20%的時間用于開展學生課堂活動和相關的實踐活動。在教學內容和基本要求中,除原有的實踐活動要求外,又補充了社會實踐活動的內容。在教學方法中,強調“社會實踐活動是本學科教學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并強調要增加課堂教學中學生活動的成分,有計劃地組織社會實踐活動。在學習評價中,強調了對學生行為表現和道德實踐能力的評價,通過評價,努力創設有利于學生積極、主動、創造性學習的氛圍。
將七至九年級教學要求中的“運用”層次,全部改為“活動”。強調在活動中學,在活動中用,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并且適當增加了開展活動的具體要求。
五、規范有關概念,采用新提法
將原“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提法,改為“鄧小平理論”;八年級刪除“義務兵役制為主體”這一與現行法律不一致的提法。
六、統籌安排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學內容和課時
根據九年義務教育的要求,統籌安排一至九年級小學思想品德課和初中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內容和要求。同時,考慮到目前中小學還沒有完全貫通的現狀,就不同學制對課程標準的適用作了說明。
課時安排只規定了年段或年級的大約總課時數,不再按單元細分,使教師處理教學內容有更大的靈活性和彈性,便于教師從實際出發進行教學。
七、教材編寫和選用
小學思想品德課和初中思想政治課教材的編寫、審查和選用,依據《中小學教材編寫審定管理暫行辦法》等有關規定執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2010年修訂)
2010-04-29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外外交人員法(主席令 第19號)
2009-12-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納米比亞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7-04-27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1986修訂)
1986-12-02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村民委員會和村經濟合作社的權利和關系劃分的請示的答復
1992-01-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關于民事和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1997-12-11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
1987-09-05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1979)
1979-07-07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組織法
1979-07-05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
1979-07-04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
1997-08-29中華人民共和國合伙企業法
1997-02-23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
1994-08-31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如何理解“有行政處罰權的行政機關”問題的答復
1997-01-0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國務院提出的由財政部發行特別國債補充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資本金的決議
1998-02-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俄羅斯聯邦和哈薩克斯坦共和國關于確定三國國界交界點的協定》的決定
1999-12-2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的決定
2001-06-30科學數據管理辦法
2018-04-02農業保險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2-06浙江省電網設施建設保護和供用電秩序維護條例
2014-07-11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行政處罰實施條例
2004-09-19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關于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
2013-08-08國務院關于同意將江蘇省泰州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復
2013-02-1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中央預算單位2013-2014年政府集中采購目錄及標準的通知
2012-12-1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減輕農民負擔工作的意見
2012-04-17國務院關于印發質量發展綱要(2011-2020年)的通知
2012-02-0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興邊富民行動規劃(2011-2015年)的通知
2011-06-05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發展改革委衛生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意見的通知
2010-11-26關于2010年糾風工作的實施意見
2010-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