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
你院《關于
南陽市副食品公司訴夏清淮房屋典當回贖一案的請示報告》收悉。
據報告稱,1952年12月夏清淮之妻將房屋6間出典給魏漢三經營茶葉店,典價350元,典期兩年半,1956年公私合營時,魏漢三將所典之房以原價投資入股,該房由南陽市副食品公司管理使用至今。1958年以后,夏清淮多次向有關部門協商贖房未果。1984年8月,夏清淮向南陽市人民法院起訴。
經征求有關部門意見并研究認為:根據中共中央1956年1月24日《關于私營企業實行公私合營的時候清產估價中若干具體問題的處理意見的指示》第6條“企業的債權,一般列作投資,作為合營企業的債權”之規定,典當的房屋入股只是債權的轉移,產權仍歸出典人所有。據此,我們同意你院審判委員會多數同志的意見,即:此案不適用國家房產管理局(65)國房局字105號可以依據有關政策規定,向南陽市副食品公司進行房屋回贖。
附1:
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南陽市副食品公司訴夏清淮房屋典當
回贖一案請示報告》
最高人民法院:
此案1989年11月4日經本院審委會研究決定,請示你院,現將情況報告如下:
一、當事人基本情況
申訴人:南陽市副食品公司。
法定代表人:喬新龍,該公司經理。
委托代理人:張舉信,該公司干部。
被申訴人:夏清淮,男,62歲,內鄉縣銀行退休干部,住南陽市新華街228號。
第三人:魏傳新,男,37歲,南陽市鞋廠工人,住南陽市西馬道56號。
案由:房屋典當回贖。
二、案情
夏清淮系地主成分,原有祖遺房產一處,座落在南陽市新華街228號院內。1952年12月夏清淮之弟夏清洲與其嫂郭云桂(夏清淮之妻)將房屋六間(兩間臨街樓房,3間平房)以350元價出典給魏漢三(已故)經營茶葉店,典期兩年半。隨后夏家遷往
開封,夏清淮前往內鄉工作。兩年半期滿后,夏家未及時回贖房屋。1956年公私合營時,魏漢三將所典房屋以原典價350元及本人其它資產一并投資入股,至1966年9月,魏共領取定息582.9元。其中此房定息為175元。該房由南陽市副食品公司管理使用至今。1958年以后,夏清淮與其妻郭云桂找魏漢三回贖此房,魏表示同意其贖房,并隨夏清淮一起多次找有關部門協商,因夏出身地主,均被以“當時政策不允許地主回房”拒絕回贖。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夏清淮多次找有關部門要求保護其房屋產權,均答復讓其與南陽市副食品公司協商解決。雙方協商不成,夏清淮私自搬入院內三間平房。1981年5月15日,南陽市房地產管理局以宛市房〔1981〕17號文件決定:一、出當給魏漢三的6間房屋魏已投資到商業部門,其產權由國家接管,如國家需要可由國家房管部門贖回。二、按改造時的實際人口及留房標準,將后邊兩間西屋草平房退給原業主,作為自留房。三、產權交接事宜由房管股辦理。此處理決定雙方均未執行。1984年8月,夏清淮起訴至南陽市人民法院。在我院處理期間,南陽市房地產管理局以宛市房〔1989〕62號文件撤銷1981年17號文件,并決定:一、該不屬房管部門處理范圍,故不予受理。二、該戶的草平房兩間,在1958年私房改造時亦未納入改造,只是在1962年以無主房收為國家管理,現原房主身份已明,并從外地退休回宛,故產權應予發還。
三、一、
二審法院處理意見
南陽市人民法院于1984年8月受理此案。經審理認為:原告夏清淮,不是該房屋原出典人。魏漢三在典期屆滿以后將此房投資入股,產權已轉為市副食品公司所有,多年來無爭議系事實,故
裁定駁回起訴。夏清淮不服
上訴,南陽地區中級人民法院以事實不清,程序不符,處理欠妥,裁定發還南陽市人民法院重審。市法院再審后認為:夏清淮與第三人系典當房屋關系,原告歷次要求回贖房屋,因承典人將房投資入股,不能贖回。承典人魏漢三為非所有權人擅自將他人的房產投資入股實屬
侵權行為。故判決:一、準予夏清淮回贖七間半房屋。二、夏姓付給南陽市副食品公司款713.31元。在本判決生效3個月內夏付款,南陽市副食品公司將房交給夏清淮。南陽市副食品公司不服上訴,南陽地區中級人民法院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四、省院處理意見
南陽市副食品公司不服終審判決,申訴列院,其理由為:(1)魏漢三將承典屆滿后的房屋投資入股,符合國家有關政策,并非侵權行為,產權已合法轉移。(2)此房屋根據1965年12月3日(65)國房局字105號文件《關于私房改造中處理典當房屋問題的意見》及最高人民法院1988年9月8日法(研)復〔1988〕37號批復,屬于國家政策明令不準回贖之列。
合議庭認為:公私合營與私房改造都是社會主義改造的形式,但二者有區別。公私合營的改造對象是工商業;而私房改造的對象是對出租的房屋,故此案不適用(65)國房局字105號文件,應參照商業部商管司編發的《集體商業和原公私合營商業若干具體政策問題的解答》中的有關精神。經研究原則上同意終審判決,準予夏清淮回贖房屋。但考慮到市副食品公司在典當房屋的兩間門面樓房中營業多年,為不影響公司的經營,照顧到雙方的實際需要,判決準予夏清淮回贖六間房屋,其中門面樓房兩間,由典當關系改為租賃關系。
此案經院審判委員會研究后提出兩種意見:
(一)多數同志同意合議庭意見;
(二)少數同志認為公私合營時魏家將典夏家之房投資入股,這是私房改造的一種形式。且出典人系剝削階級,此房系工商業用房屬改造對象,故符合(65)國房局字105號文件規定,不準回贖。
當否,請批示。
附2:
商業部社會商業管理司《對南陽市副食品公司訴夏清淮房屋
典當回贖一案的意見》
(1990年3月26日) (90)社集便字第1號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庭:
對南陽市副食品公司訴夏清淮房屋典當回贖糾紛一案,根據有關政策精神,現將我們的看法和意見提出如下:
1.根據中共中央1956年1月24日《關于私營企業實行合營的時候清產估價中若干具體問題的處理意見的指示》第6條“企業的債權,一般列作投資,作為合營企業的債權”之規定,其典當的房屋只是債權的轉移,產權仍應歸原業主所有。
2.根據最高人民法院1984年8月30日《關于貫徹執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第(58)條“對法律、政策允許范圍內的房屋典當關系,應予承認”,“典期屆滿逾期10年或典期未載明期限經過30年未贖的原則上應視為絕賣”的規定精神和夏清淮在1958年以后曾向有關部門提出過回贖房屋未獲解決的情況,其典當關系應系屬有效。
按照上述政策、法律規定精神,我們認為:
第一、原業主(夏清淮)必須持有原始典當憑證方可向南陽市副食品公司或當地房產管理部門(如果此房已由房管部門統一管理的話)贖當。
第二、贖價可按原典價加翻建或維修所用資金一并支付給食品公司。
第三、回贖的房屋應本著只退產權,不騰退房屋的精神,原業主與食品公司建立新的租賃關系,向房主交納租金,不得強攆公司搬出。
以上意見供你們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