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仲裁委員會和仲裁協會
第十條 仲裁委員會可以在直轄市和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設立,也可以根據需要在其他設區的市設立,不按行政區劃層層設立。
仲裁委員會由前款規定的市的人民政府組織有關部門和商會統一組建。
設立仲裁委員會,應當經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司法行政部門登記。
〔釋義〕 本條是關于仲裁委員會如何設置的規定。
依據本條的規定,仲裁委員會的設置完全打破了行業界線,打破了與行政機關的隸屬關系。仲裁委員會設置,不再依行業附屬于某一行政職能部門,而是按地區平行設立。仲裁委員會也不再按行政區劃層層設立,相互之間沒有隸屬關系。
有資格設置仲裁委員會的地區是:直轄市和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此外,根據需要,在其他設區的市,也可設立仲裁委員會。
設立仲裁委員會,由上述規定的市的人民政府牽頭,組織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科技委員會、房地產管理部門、著作權管理部門、消費者協會等與民事經濟糾紛有關的部門及商會統一組建。
設立仲裁委員會,應當經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司法行政部門登記,取得合法資格。
仲裁委員會的這種設置規則,是根據仲裁的性質并借鑒國際通行的作法來考慮的。按照這種規則設置的仲裁委員會,成為了非營利性的市場中介組織,擺脫了與行政機關的隸屬關系,形成了統一的仲裁機構。統一仲裁機構的設立,有利于仲裁機構與行政機關分開,便于仲裁機構的管理,便于仲裁機構自負盈虧,也便于仲裁機構向完全的民間機構過渡。
第十一條 仲裁委員會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有自己的名稱、住所和章程;
(二)有必要的財產;
(三)有該委員會的組成人員;
(四)有聘任的仲裁員。
仲裁委員會的章程應當依照本法制定。
〔釋義〕 本條是關于設立仲裁委員會所必須具備的條件的規定。
仲裁委員會是常設機構,仲裁庭仲裁活動要正常進行,必須依賴于仲裁委員會的工作。仲裁委員會的職責并非具體辦案,而是負責聘任仲裁員,制作仲裁員名冊、研究制定有關的仲裁工作制度,要依法決定是否受理案件,根據當事人的委托或者依法指定仲裁員,對仲裁程序進行管理,收取仲裁費用等。為保障仲裁活動的正常開展,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仲裁法對設立仲裁委員會規定了必備條件:
(一)仲裁委員會必須有自己的名稱、住所和章程。有自己的名稱,才可以區別于其他仲裁委員會,當事人也才可以選擇確定自己所信賴的仲裁委員會;住所是仲裁委員會開展正常活動所必不可少的,也是明確法律文書和其他函件的送達地等所必需的;章程是仲裁委員會的行為準則,仲裁委員會只能在其章程所規定的范圍內進行活動,故而,章程對仲裁委員會來說是必須具備的。仲裁委員會的章程應當依照仲裁法制定。
(二)有必要的財產。仲裁委員會應當擁有自己的獨立財產。沒有獨立財產,就不可能取得權利并承擔義務。盡管仲裁委員會并不從事經營活動,但它仍要進行一系列行為,故仲裁法不要求成立仲裁委員會要有某具體數額的財產,但要求有與其活動相適應的必需的財產。
(三)有該委員會的組成人員。仲裁委員會要有一定數額的組成人員才可正常開展工作。具體要求在本法第12條中有規定。
(四)有聘任的仲裁員。進行仲裁活動的是仲裁員所組成的仲裁庭而非仲裁委員會。只有擁有了聘任的仲裁員,仲裁委員會的設立才有了真正的意義。仲裁員可以是專職的,也可以是兼職的,二者在仲裁活動中享有同等權利和義務。
第十二條 仲裁委員會由主任一人、副主任二至四人和委員七至十一人組成。
仲裁委員會的主任、副主任和委員由法律、經濟貿易專家和有實際工作經驗的人員擔任。仲裁委員會的組成人員中,法律、經濟貿易專家不得少于2/3。#p#分頁標題#e#
〔釋義〕 本條是關于仲裁委員會人員組成的規定。
仲裁委員會由主任1人、副主任2至4人和委員7至11人組成,均由法律、經濟貿易專家和有實際工作經驗的人員擔任。其中,法律、經濟貿易專家不得少于2/3。這種規定是為了保障仲裁活動合法、有效的進行,也是為了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第十三條 仲裁委員會應當從公道正派的人員中聘任仲裁員。
仲裁員應當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一)從事仲裁工作滿八年的;
(二)從事律師工作滿八年的;
(三)曾任審判員滿八年的;
(四)從事法律研究、教學工作并具有高級職稱的;
(五)具有法律知識、從事經濟貿易等專業工作并具有高級職稱或者具有同等專業水平的。
仲裁委員會按照不同專業設仲裁員名冊。
〔釋義〕 本條是關于仲裁員資格的規定。
仲裁法對仲裁委員會聘任仲裁員在道德及業務方面均提出了嚴格要求。
仲裁實行的是一裁終局制,缺乏訴訟程序中兩審終審制的嚴格監督。這就對仲裁員的業務水平及道德品質提出了更高要求,以防止仲裁員在仲裁中適用法律偏頗或因道德品質不佳影響仲裁裁決的公正性,損害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仲裁法要求仲裁員在道德品質方面應當是公道正派。在業務方面應當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一)從事仲裁工作滿8年;
(二)從事律師工作滿8年;
(三)曾任審判員滿8年;
(四)從事法律研究、教學工作并具有高級職稱的;
(五)具有法律知識、從事經濟貿易等專業工作并具有高級職稱或者具有同等專業水平的。
仲裁委員會按不同專業設仲裁員名冊,以方便當事人進行選擇。
國外的仲裁法律制度對擔任仲裁員的資格幾乎沒有限制性規定,凡具有完全民事權利能力和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人均可擔任,只是在個案處理時,有回避情形的人不得擔任仲裁員。
第十四條 仲裁委員會獨立于行政機關,與行政機關沒有隸屬關系。仲裁委員會之間也沒有隸屬關系。
〔釋義〕 本條是關于仲裁委員會組織上實行獨立原則的規定。
我國原有的仲裁機構,絕大多數設置在行政機關內部,如經濟合同仲裁委員會設置于工商行政管理局,科技仲裁委員會設置于科技委員會;仲裁機構的組成人員絕大多數是有關行政部門的負責人;仲裁員也多是由有關的行政機關的工作人員擔任。仲裁機構不僅對民事經濟糾紛進行仲裁,而且對行政糾紛也進行仲裁。行政機關進行仲裁,行使的是行政權,強制當事人仲裁,這樣的仲裁裁決本身又是行政決定,行政決定與仲裁裁決不分。這些仲裁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仲裁,只是行政機關行使行政權處理糾紛的一種方式,掛了仲裁的名。因此,要還仲裁以非官方的本來面目,必須使仲裁機構獨立于行政機關,脫離與行政機關的隸屬關系。
按地域平行設立的仲裁委員會之間相互獨立,無上下級之分,沒有隸屬關系。仲裁委員會的相互獨立,使原有國內仲裁體制中實行的上級仲裁委員會可變更或撤銷下級仲裁委員會所作裁決的制度失去了存在的法律依據。
第十五條 中國仲裁協會是社會團體法人。仲裁委員會是中國仲裁協會的會員。中國仲裁協會的章程由全國會員大會制定。
中國仲裁協會是仲裁委員會的自律性組織,根據章程對仲裁委員會及其組成人員、仲裁員的違紀行為進行監督。
中國仲裁協會依照本法和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制定仲裁規則。
本條是關于中國仲裁協會的性質、職責的規定。
中國仲裁協會是獨立的社會團體法人,這一規定使仲裁依法獨立進行原則得到有效保障。
在仲裁組織體系中,仲裁委員會是中國仲裁協會的會員,中國仲裁協會是仲裁委員會的自律性組織,二者相互獨立。中國仲裁協會的章程由全國會員大會制定,中國仲裁協會依照該章程對仲裁委員會及其組成人員、仲裁員的違紀行為進行監督。仲裁委員會的仲裁規則亦由中國仲裁協會依照仲裁法和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制定。各仲裁委員會及仲裁庭進行仲裁及與仲裁相關的活動時都必須遵守。#p#分頁標題#e#
但是,無論是中國仲裁協會得依照其章程對仲裁委員會及其組成人員、仲裁員的違紀行為進行監督的職責,還是其制定的仲裁規則對仲裁委員會和仲裁庭均具約束力的功能,都不意味著中國仲裁協會與仲裁委員會之間存在著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仲裁協會不能對仲裁審理與裁決本身施加干預,也不能取代仲裁委員會去聘任仲裁員或代行仲裁委員會主任指定仲裁員的職能。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
1995-02-28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12年修正本)
2012-10-26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的決定
2005-08-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加強法制宣傳教育的決議
2006-04-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2005年中央決算的決議
2006-06-29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2001-04-28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草案)》的審議程序和表決辦法
1993-03-20中華人民共和國監獄法
1994-12-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增加《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附件三所列全國性法律的決定
1998-11-0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澳門特別行政區公共機構的徽記、印章、旗幟問題的決定
1999-04-10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
2003-08-27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
2003-11-24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快遞暫行條例
2018-03-27工程咨詢行業管理辦法
2017-11-06國務院關于取消76項評比達標表彰評估項目的決定
1970-01-01國務院批轉發展改革委關于2013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意見的通知
2013-05-18城鄉規劃違法違紀行為處分辦法
2012-12-0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2013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
2012-12-08國務院關于海南省海洋功能區劃(2011—2020年)的批復
2012-11-01國務院關于同意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寧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復
2012-06-28國務院關于批轉社會保障“十二五”規劃綱要的通知
2012-06-14中國2010年世博會《上海宣言》
2010-10-31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蔬菜生產保障市場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的通知
2010-08-2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成立減輕企業負擔專項治理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
2010-06-11文化產業振興規劃
2009-09-26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若干意見
2009-09-09船舶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
2009-06-10國務院關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
2009-05-0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推進安全生產“三項行動”的通知
2009-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