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仲裁協議
第十六條 仲裁協議包括合同中訂立的仲裁條款和以其他書面方式在糾紛發生前或者糾紛發生后達成的請求仲裁的協議。
仲裁協議應當具有下列內容:
(一)請求仲裁的意思表示;
(二)仲裁事項;
(三)選定的仲裁委員會。
〔釋義〕 本條是關于有效仲裁協議的形式要件和實質要件的規定。
仲裁法規定有效的仲裁協議必須采用書面形式,口頭形式的無效。
仲裁協議主要有兩種表現形式:1.合同中訂立的仲裁條款;2.在糾紛發生前或者糾紛發生后達成的請求仲裁的協議。另外,在某一民商事活動中,通過信函、電報、電傳或其他書面材料,共同約定將已發生或者將來可能發生的有關爭議提交仲裁,這些記載當事人約定仲裁的意思表示的往來信函、電報、電傳或其他書面材料也是一種仲裁協議。
仲裁協議所應具備的實質要件是:
(一)請求仲裁的意思表示。仲裁協議必須是雙方當事人要將爭議提交仲裁的共同的、真實的意思表示。任何單方的或不真實的意思表示都是無效。否則,即使仲裁程序已經開始甚至已作出裁決,當事人都可以此為理由,作出維護自己權利的舉動。仲裁庭就仲裁協議以外的事項作出的裁決,由于不是當事人意思表示的反映,也是無效的。另外,仲裁協議只能由具有利害關系的雙方當事人或其代理人訂立。雙方當事人必須具有完全行為能力,如果由代理人代為訂立,必須有當事人的明確授權,無行為能力人或限制行為能力人則應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為訂立或授權,否則,將因請求仲裁的意思表示的瑕疵導致仲裁協議的無效。
(二)仲裁事項。可協議提交仲裁的事項僅限于本法第二條規定的范圍,在此范圍內,仲裁協議既可將已經發生的爭議提交仲裁,也可事先約定將來可能發生的爭議提交仲裁。但不允許將不特定的將來的爭議約定提交仲裁,即只能在仲裁協議中規定因某具體的合同或其他財產權益引起的糾紛提交仲裁,不能規定當事人之間將來某段時間內發生的糾紛提交仲裁。此外,凡屬違反本國公共秩序的事項也不得約定仲裁。
(三)選定的仲裁委員會。仲裁不再實行級別管轄和地域管轄,當事人可以約定將其爭議提交國內任何一個當事人信任的或處理爭議比較便利的仲裁委員會。
第十七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仲裁協議無效:
(一)約定的仲裁事項超出法律規定的仲裁范圍的;
(二)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的仲裁協議;
(三)一方采取脅迫手段,迫使對方訂立仲裁協議的。
〔釋義〕 本條是關于仲裁協議無效條件的規定。
仲裁法規定仲裁協議因下列情形之一無效;
(一)約定的仲裁事項超出法律規定的仲裁范圍。當事人提交仲裁的事項是受法律限制的,得提交仲裁的事項及其原因在仲裁法第二條、第三條的條文釋義中已有說明,此不贅述;
(二)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的仲裁協議。將爭議提交仲裁是當事人對自己仲裁程序權利和實體權利的一種處置,而仲裁協議本身也是一種合同,因此,當事人必須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必須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為簽訂或有其明確授權,否則,仲裁協議將因當事人在法律上的不合格而無效;
(三)一方采取脅迫手段,迫使對方訂立仲裁協議。仲裁協議必須是當事人真實意思的表示,任何一方用暴力或其他手段脅迫對方簽訂仲裁協議的,仲裁協議無效。此外,任何一方采用欺詐手段致使對方簽訂仲裁協議,仲裁協議也是無效的。
在國外仲裁法律中,還規定有仲裁協議失效的情形。如德國民事訴訟法第一千零三十三條和日本民事訴訟法第七百九十三條都規定了仲裁協議因當事人未對下列情形預作約定而失效:1.在仲裁協議中選任一定的人擔任仲裁員,而仲裁員死亡,或因其他原因出缺,或拒絕擔任仲裁人,或解除其訂立的協議或無正當理由而拖延履行其職務;2.仲裁人通知當事人,仲裁員之間表決時雙方票數相等。瑞典則規定,除上述兩種原因外,還有如下原因:1.雙方當事人達成諒解,不將爭議提交仲裁;2.仲裁程序中發生特定事件。《仲裁法》中規定了一系列能導致仲裁協議失效的程序條件,如仲裁員辭職或喪失資格;3.法院已作出判決。當事人未對另一方當事人的起訴提出異議,判決生效后,仲裁協議即失效;4.仲裁裁決的期限屆滿。5.仲裁員已經作出裁決。#p#分頁標題#e#
仲裁協議的失效制度對完善仲裁制度有一定的意義,我國仲裁法尚未對此作出規定。
第十八條 仲裁協議對仲裁事項或者仲裁委員會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當事人可以補充協議;達不成補充協議的,仲裁協議無效。
〔釋義〕 本條是關于本法第十七條的補充規定。
當事人所訂仲裁協議因仲裁法第十七條所列情形之一而無效。但在發生本條所列情形時,并不導致仲裁協議的必然無效,而是允許當事人采取補救措施。即當仲裁協議對仲裁事項或仲裁委員會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時,當事人可以對此簽訂補充協議。達成協議后,仲裁協議即成為有效協議;達不成協議的,仲裁協議即無效,當事人只能通過訴訟途徑解決爭議。
第十九條 仲裁協議獨立存在,合同的變更、解除、終止或者無效,不影響仲裁協議的效力。
仲裁庭有權確認合同的效力。
〔釋義〕 本條是關于仲裁協議獨立性原則的規定。
所謂仲裁協議的獨立性是指仲裁協議獨立于主合同存在,主合同的變更、解除、終止或者無效,不影響仲裁協議的效力。
仲裁協議的獨立性問題之所以重要,在于仲裁協議是從屬于主合同的從合同或是主合同的條款。按照主從合同理論,從合同的效力是從屬于主合同的,主合同的變更、解除、終止或者無效會引起從合同的變更、解除、終止或者無效。就仲裁協議與主合同而言,如果仲裁協議不具有獨立性,那么,當主合同被認為無效或終止時,仲裁協議也就被認為無效或終止,這時,當事人就無法申請仲裁以解決因主合同所引起的爭議。反之,如果仲裁協議具有獨立性,那么,無論主合同是無效或終止,都不影響當事人將爭議訴諸仲裁。
對仲裁協議的獨立性問題,各國的態度是不同的。如德國原則上不承認仲裁條款具有獨立性,但常設仲裁委員會的規則規定仲裁員有決定權;法國認為國內合同中的仲裁條款一般不具獨立性,而國際經貿合同中的仲裁條款具有獨立性。此外,大陸法系國家多半以上以明確的法律條文規定承認仲裁條款的獨立性;而普通法系國家,雖原則上承認仲裁條款是獨立的,但認為具體到某一仲裁案件或仲裁條款,則應視仲裁協議的具體內容而定,即取決于協議當事人的意圖。
各國立法例上的差異反映了當前學術界對仲裁協議獨立性問題的觀點。但仲裁協議具有獨立性的觀點越來越被人們普遍接受,原因在于:仲裁協議與主合同應視為兩個相對獨立的合同,二者具有不同的法律作用。當事人簽訂主合同的目的在于切實履行其中所規定的權利義務,從而實現雙方當事人各自的民事權利;仲裁協議作為從合同,其履行或實施是以主合同的履行發生困難或引起爭議為前提,是作為主合同不能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時的一種救濟手段而存在的。仲裁協議因主合同而訂立,隨主合同的完全履行而終止,但它不僅不會因主合同被確認為無效或發生爭議而失去效力,反而因此得以實施,其實施的目的就是由仲裁庭裁決確認主合同的效力以及雙方當事人的權利義務。由于仲裁協議的目的在于使雙方當事人之間因主合同而發生的爭議能夠通過仲裁方式解決,所以,仲裁協議具有獨立性是非常必要的。
有鑒于此,我國仲裁法明確規定仲裁協議具有獨立性。仲裁庭對爭議有管轄權,對主合同的效力同樣具有確認權。
第二十條 當事人對仲裁協議的效力有異議的,可以請求仲裁委員會作出決定或者請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一方請求仲裁委員會作出決定,另一方請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的,由人民法院裁定。
當事人對仲裁協議的效力有異議,應當在仲裁庭首次開庭前提出。
〔釋義〕 本條是關于當事人對仲裁協議有異議時的管轄權及提出異議的時間的規定。
仲裁協議的獨立性是以仲裁協議的有效性為前提的,如果當事人對仲裁協議的效力有異議,仲裁協議的獨立性原則就不再適用。當事人可請求仲裁委員會對仲裁協議的效力作出決定或者請求人民法院對仲裁協議的效力作出裁定。如果一方當事人請求仲裁委員會作出決定,而另一方當事人請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則由人民法院裁定,仲裁委員會無管轄權。#p#分頁標題#e#
在一方當事人向仲裁委員會提出申請后,至仲裁程序進行中,另一方當事人對仲裁協議的效力有異議的,即應在首次答辯書中說明,最遲應在首次開庭前提出,否則,視其承認仲裁協議的效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2018修正)
2018-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2013修訂)
2013-06-29證券公司風險處置條例
2008-04-23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1993修正)
1993-12-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成立重慶市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籌備組的決定
1997-05-0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名額和選舉問題的決定
2002-03-1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萬國郵政聯盟組織法第六附加議定書》的決定
2003-06-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的決定(2004)
2004-08-28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1988-12-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名額和選舉問題的決定
1987-04-1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授權廣東省、福建省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所屬經濟特區的各項單行經濟法規的決議
1981-11-26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已被修正)
1992-04-03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1991-04-09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法
1991-03-0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結束工作的建議的決定
1997-07-03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駐軍法
1999-06-28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
1999-08-3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懲治虛開、偽造和非法出售增值稅專用發票犯罪的決定
1995-10-30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財政部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
2019-03-01水庫大壩安全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2015年修訂)
2015-06-1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成立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領導小組的通知
2013-06-08國務院關于修改《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的決定
2013-01-30國務院批轉發展改革委關于2013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意見的通知
2013-05-1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實施《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任務分工的通知
2013-03-26國務院關于修改《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的決定
2013-01-30國務院批轉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見的通知
2013-02-0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同意福建省縣際間海域行政區域界線的通知
2012-01-20太湖流域管理條例
2011-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