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玩弄校花双胞胎,日本人真人姓交大视频,成 人 免费 黄 色 视频,欧美熟妇无码成a人片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中國營養改善行動計劃的通知

來源: 律霸小編整理 · 2021-02-17 · 3589人看過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衛生部、國家計委、國家教委、國家科委、民政部、財政部、農業部、國內貿易部、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中國輕工總會、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制定的《中國營養改善行動計劃》,已經國務院批準。該行動計劃是根據全球首次部長級世界營養大會通過的《世界營養宣言》和《世界營養行動計劃》及會議要求,結合我國實際制定的。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中國營養改善行動計劃

  一、前 言

  (一)食物與營養是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也是反映一個國家經濟水平和人民生活質量的重要指標。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我國食品生產以及人群的營養與健康狀況有了較大的改善。1992年全國營養調查結果表明,我國人均熱能日攝入量2328千卡,蛋白質68克,脂肪58克,已達到基本滿足人體營養的需要。但是,由于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以及人群營養知識的不足,致使我國居民中仍然存在著不可忽視的營養不良問題。

  國家統計局1992年進行的中國兒童情況抽樣調查表明,我國5歲以下兒童體重不足檢出率為10~20%,生長遲緩檢出率平均為35%,個別貧困地區高達50%以上,即全國約有2160萬兒童體重不足和4200萬兒童生長遲緩。另外,兒童中因鐵、碘、維生素A、D缺乏等造成的營養性疾病也較多。這種狀況嚴重影響兒童的健康和智力的發育,甚至導致兒童死亡率的升高,進而將會影響國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和經濟的發展。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居民收入的提高,膳食結構及生活方式發生了變化,營養過剩或不平衡所致的慢性疾病增多,并且成為使人類喪失勞動能力和死亡的重要原因。據衛生部統計,我國每天約有15000余人死于慢性病,已占全部死亡的70%以上,而且由此造成的經濟損失十分驚人。

  (二)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證明,膳食結構的變化與經濟發展密切相關,是社會發展的重要特征。隨著國民經濟的增長,居民對動物性食品的需求不斷增加。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對1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一項調查表明,1992年城鄉人均谷類和薯類消費與1982年相比,分別下降了10.9%和49.4%,而肉、蛋、奶和水產品的消費分別增加了81.1%、200%、323%和97.4%,這種對動物性食品需求的顯著增長直接影響到糧食生產和食物消費結構的改變和發展。目前,我國城鄉食物消費正處于由溫飽型向小康型過渡的時期,這為調整和引導食物生產和消費提供了一個極好的機會。抓住這個時機,制定合理的營養政策,科學調整食物結構,不僅能有效地控制慢性病的發生,而且能正確地引導我國的食物生產,促使我國居民盡快形成合理的食物消費習慣,最終促進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

  (三)1992年12月在羅馬召開的全球性部長級營養會議通過了《世界營養宣言》和《世界營養行動計劃》,包括中國在內的159個國家的代表作出承諾,要盡一切努力在2000年以前消除饑餓和營養不良。為實現這一目標,盡快改善我國居民的營養狀況,特制定《中國營養改善行動計劃》。

  二、目 標

  (四)總目標。

  通過保障食品供給,落實適宜的干預措施,減少饑餓和食物不足,降低熱能——蛋白質營養不良的發生率,預防、控制和消除微量營養素缺乏癥;通過正確引導食物消費,優化膳食模式,促進健康的生活方式,全面改善居民的營養狀況,預防與營養有關的慢性病。

  (五)具體目標。

  1.全國人均熱能日供給量2600千卡,蛋白質72克,脂肪72克。貧困地區人均熱能日供給量2600千卡,蛋白質67克,脂肪51克。

  2.孕婦和兒童的缺鐵性貧血患病率較1990年降低1/3.

  3.提高4-6個月以內嬰兒的純母乳喂養率,到2000年,使母乳喂養率以省為單位達到80%。

  4.5歲以下兒童中度和重度營養不良患病率較1990年降低50%。

  5.基本消除5歲以下兒童維生素A缺乏病。

  6.到2000年,全國消除碘缺乏病。

  7.減緩與膳食有關的慢性病發病率上升的趨勢。

  8.2000年全國主要農產品產量目標:

  農產品名稱 產量(百萬噸)

  糧食(含大豆) 490-500大豆 17.8肉類 68禽蛋類 22奶類 8水產品 40油料 25糖料 90-110蔬菜 260水果

  9.加工食品在食品中的比重由現在的30%提高到40%。

  10.增加生產符合國家標準的富含微量營養素的糧食加工品和營養強化食品。

  11.全民食鹽加碘。

  三、方針與政策

  (六)將提高居民的營養水平作為國家長期發展戰略的一部分。各級人民政府要在財力、技術和物質方面給予必要的支持,為實現國家目標打好基礎。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支持營養改善工作,積極爭取國際援助,加強國際技術合作與交流,力求實現:減少貧困和消除致貧原因;增加食物的供應量及實際消費量,特別是嬰幼兒食品消費量;提高醫療保健服務質量;增加生產能力和促進經濟增長。

  (七)加強部門間的合作。計劃、財政、農業、輕工、貿易、衛生、教育、技術監督、工商管理、統計、鹽業等部門要密切協作,以確保計劃的實施、監測和評估。

  (八)進一步加強促進農業發展的政策,以科學引導生產,因地制宜,不斷擴大農作物品種,提高產量和質量。在保證市場需求的同時,實施相應的食物生產結構調整政策,大力發展草食家禽,加快發展禽、蛋、奶、牛羊肉的生產、加工,繼續提高水產養殖和淡水產品比重,積極而有計劃地開發食物新資源。

  (九)實行引導消費和鼓勵生產相結合的政策,從調整食物生產結構入手,促進食物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同時引導城鄉居民適度消費,使生產結構、消費結構和膳食營養結構配套協調。

  (十)重點解決貧困地區的營養改善問題。在堅持從經濟開發入手開發扶貧工作的同時,重視健康及營養問題并將之納入扶貧計劃。在營養改善行動中應特別注重改善兒童、婦女、殘疾人、老年人及低收入人群的營養狀況。

  (十一)繼續推行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的基本國策,保持人口、環境與食物供給的平衡。

  (十二)加強對《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和《食鹽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條例》等與營養相關法律、法規的執行力度,加強預防保健工作,努力降低食源與水源性疾病的發病率。

  (十三)加強對糧食、肉類、水果、蔬菜等食品流通渠道的管理,提高食品保鮮質量,建立合理的流通體系。

  (十四)加強對食物生產、食品流通、食品工業、營養與健康等方面的人才培養及研究機構和科技隊伍的建設,同時加強對各類人員的營養知識培訓,促進人力資源的開發。

  (十五)加強營養科研事業的建設,特別是營養基礎科學研究的建設,重點扶持一批營養和食品工業與流通研究所,增強其開發基礎研究和開發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的能力,大力推廣研究成果和促進技術轉讓。

  (十六)加強信息工作,促進營養知識尤其是母乳喂養、科學育兒、膳食平衡等知識的宣傳和普及。

  (十七)有計劃地加強非政府組織機構的參與活動。

  四、策略與措施

  (十八)將營養目標納入有關法律、法規、政策和計劃。

  1.將有關營養政策列入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各級財政部門應視情況給予必要的經費支持。

  2.各有關部門的工作計劃要體現與本部門工作相關的營養目標和措施。

  3.各地要依據本計劃并結合有關部門的工作計劃,因地制宜制定具體的營養改善行動計劃,將營養目標列入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

  (十九)加強有關營養食品衛生工作的法制建設。

  1.認真實施《母乳代用品銷售管理辦法》。

  2.制定《特殊營養食品專用標志管理辦法》。

  3.制定《營養標簽管理辦法》。

  4.制定與營養和公共營養相關領域的法律、法規。

  5.制定《嬰幼兒食品管理辦法》。

  6.制定《兒童營養不良防治方案》。

  7.進一步完善食品衛生的法律、法規及標準體系。到2000年,使我國食品衛生法規接近國際標準。

  (二十)增加食物生產及改善家庭食物供應。

  1.農業部門在繼續抓緊糧食生產,提高糧食質量的同時,加快發展耗糧少,轉化率高的畜、禽和水產品的養殖,到2000年,豬肉量占肉類總量的比重為67%,禽肉和牛羊肉的比重分別為19%和12%,水產品人工養殖產量占水產品總產量的比重從目前的56%上升到60%以上。大力發展豆類產品的生產并開辟其他增加蛋白質資源的途徑。積極促進綠色食品生產,保護農業生態環境。

  2.進一步完善國家糧食及農副產品兩級儲備體系,重點扶持商品糧等生產基地。加強國家對糧、肉、蛋、奶、水產品和蔬菜、水果等食品價格的宏觀調控,穩定市場,保障低收入人群及遭受自然災害地區人群的基本食物供給。

  3.積極發展食品加工業,使加工食品在膳食中的比重由目前的30%上升到40%左右。

  4.不斷改進保鮮和保藏技術,最大限度地減少食物在加工、運輸、銷售和貯藏中的營養損耗。到2000年,使糧儲技術及鮮肉、鮮菜等儲運技術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5.各級人民政府要認真落實國家有關扶貧政策,鼓勵貧困地區的干部和群眾,發揮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在國家扶持下,依靠科技進步,開發利用當地資源,合理安排家庭食物生產與消費,解決食物供給。

  6.各級人民政府要組織推廣科學種植和養殖技術,提高農、牧、漁業產品的產量,豐富家庭食物的品種,提高膳食質量,繼續搞好菜籃子工程,豐富城鄉農副產品市場。

  7.調整酒類產品結構,實現糧食酒向果類酒轉變,蒸餾酒向發酵酒轉變,高度酒向低度酒轉變,普通酒向優質酒轉變,在適應滿足市場需要的同時,大力節約釀酒用糧。

  (二十一)提高食品和飲用水質量,預防傳染性疾病。

  1.加強食品安全管理,依法嚴厲打擊生產經營假冒偽劣食品的活動,逐步擴大食品衛生監督覆蓋率。到2000年餐飲業(街頭食品除外)餐具消毒合格率達到90%。

  2.完善各類食品生產衛生規范的制定工作并在主要食品行業全面推行。建立健全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的質量控制與管理體系,在各類食品生產、經營過程中逐步推廣使用危害分析關鍵控制點(HACCP)系統方法。對肉類食品生產、貯藏、運輸和銷售的衛生管理與冷鏈化程度的提高要予以特別重視。到2000年,城市肉類食品冷鏈化程度達到80%。

  3.加強對食品餐飲業和食品生產企業的管理,逐步建立并實行營養師(士)制度。

  4.加強對食品安全與衛生監督檢驗人員、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管理人員、從業人員和檢驗人員的培訓,做到合格上崗。

  5.加強對街頭食品和衛生合格率較低食品的衛生管理與監督,大幅度降低食物中毒與食源性疾病發病率。到2000年,使食品衛生總合格率達到88%。

  6.促進農業持續發展,減少農藥使用量,加強對農藥使用的管理與監督,做好農藥使用技術培訓,降低農作物中的農藥殘留量。

  7.加強化學品管理,防止或減少有毒化學品對食物的污染。

  8.搞好環境衛生,進一步加快農村改水步伐,保護水源,減少城鄉生活飲用水污染,降低水源性傳染病的發生。

  9.降低腹瀉病死亡率,使80%的腹瀉病患者能得到口服補液治療。

  (二十二)提倡母乳喂養,改善兒童營養。

  1.由衛生部門編制母乳喂養、輔助食品添加及嬰幼兒科學喂養等方面的培訓教材和健康教育材料,對衛生保健人員進行培訓并通過他們對社會和嬰幼兒家長進行健康教育。

  2.推進愛嬰醫院計劃,在所有醫院的產科和家庭接生中推行母乳喂養。

  3.提倡科學的家庭化輔助食品的制作,防治5歲以下兒童營養不良和缺鐵性貧血。

  4.有計劃、有步驟地普及學生營養午餐。

  5.食品工業部門要加強對斷奶食品、兒童營養食品、強化食品及學生食品的開發和生產。衛生部門要加強對這些食品的衛生監督和對嬰幼兒配方食品及自制食品的監督指導。

  (二十三)預防微量營養素缺乏癥。

  1.衛生部門要針對人群微量營養素缺乏情況,提出相應的防治措施和建議。

  2.制定微量營養素缺乏病防治規劃。

  3.落實全民食鹽加碘措施。

  4.食品工業生產和加工部門要適應廣大消費者需求,發展具有優勢的營養強化食品和糧食加工品。居民家庭菜園應大力提供種植富含微量營養素的蔬菜。

  5.對3歲以下兒童實施補充維生素A的干預措施,由衛生部門在試點基礎上擴大實施范圍。

  6.加強防治兒童佝僂病。

  (二十四)保護處于困難條件下的人群。

  1.采取有效行動,保障遭受自然災害人群的食物供應。

  2.對老年人營養予以足夠重視。供應營養豐富的膳食并宣傳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滿足不同年齡段和不同健康狀態人群的需要,預防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和降低營養缺乏性疾病的發生。

  3.有關部門制定幫助殘疾人改善營養的計劃。

  (二十五)加強營養人才培訓及營養教育。

  1.加強培訓營養人才,在辦好正規的高等和中等醫學院校有關營養類專業教育的同時,通過各種形式發展營養學教育,逐步在農業、輕工、商業、糧食等院校開設有關營養科學課。

  2.加強培訓在職營養專業人員,制定培訓計劃和做出相應的規定,使營養人才得到合理的使用。

  3.有計劃地對從事農業、商業、糧食、輕工、計劃等部門的有關人員進行營養知識培訓。

  4.將營養知識納入中小學的教育內容。教學計劃要安排一定課時的營養知識教育,使學生懂得平衡膳食的原則,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5.將營養工作內容納入到初級衛生保健服務中,提高初級衛生保健人員的營養知識水平,并通過他們指導居民因地制宜、合理利用當地食物資源改善營養狀況。

  6.利用各種宣傳媒介,廣泛開展群眾性的營養宣傳教育活動,推薦合理的膳食模式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糾正不良飲食習慣。

  (二十六)評估、分析和監測。

  1.在現有衛生防疫機構內,設立營養監測系統和營養監測與信息中心,所需人員內部調劑解決,完善營養調查和評估制度,為制定政策提供依據。

  2.各地根據具體情況,將營養指標納入本地區經濟發展統計指標體系。

  3.衛生部和國家統計局在做好年度監測的同時,每5年和10年分別組織一次全國中等規模的營養抽樣調查和較大規模的抽樣調查或普查。

  五、組織與領導

  (二十七)國家計委、國家教委、國家科委、民政部、財政部、農業部、國內貿易部、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廣播電影電視部、衛生部、國家統計局、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中國輕工總會、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國家技術監督局、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等單位協同組織實施本計劃。衛生部負責日常管理工作。

  (二十八)國家食物與營養咨詢委員會負責提供信息、建議,供有關方面實施本計劃參考。

  (二十九)各級人民政府負責組織實施當地的營養改善行動計劃。

  (三十)各部門負責組織實施本部門工作計劃并檢查執行效果。

  (三十一)進一步加強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世界銀行、世界糧食計劃署等有關國際機構的合作,將國際營養大會的后續行動與我國目前正在執行的有關項目相結合,爭取國際上的技術和經濟援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登錄×

驗證手機號

我們會嚴格保護您的隱私,請放心輸入

為保證隱私安全,請輸入手機號碼驗證身份。驗證后咨詢會派發給律師。

評論區
登錄 后參于評論
相關文章

專業律師 快速響應

累計服務用戶745W+

發布咨詢

多位律師解答

及時追問律師

馬上發布咨詢
路明

路明

執業證號:

11305201410306603

河北佳信時代律師事務所

簡介: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路明

律霸用戶端下載

及時查看律師回復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公告第四號

2013-03-15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外外交人員法

2009-10-31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于舉行聯合軍事演習期間其部隊臨時處于對方領土的地位的協定》的決定

2007-06-29

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的若干規定的決議(1982)

1982-12-10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土耳其共和國關于民事、商事和司法協助的協定》的決定

1995-06-30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召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的決定

2002-12-28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2003年中央決算的決議

2004-06-25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補選出缺的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決定

1998-10-27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刑事訴訟法實施問題的決定

1980-02-12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1998-12-29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的決定 [修正]

2000-10-31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1-03-28

著作權集體管理條例(2013修訂)

2013-12-07

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暫行條例(2014修訂)

2014-07-29

電力供應與使用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實施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

財政部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

2019-03-01

融資擔保公司監督管理條例

2017-08-02

食鹽專營辦法(2017修訂)

2017-12-26

旅館業治安管理辦法(2011修訂)

2011-01-08

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

2013-11-11

國務院關于印發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通知

2013-01-01

國務院關于加強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見

2012-07-22

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十二五”規劃的通知

2012-07-11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貴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

2012-01-12

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的決定(2011)

2011-07-19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政府網站管理工作的通知

2011-04-21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重點工作分工的通知

2010-07-22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通知

2010-07-16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務院糾正行業不正之風辦公室關于2010年糾風工作實施意見的通知

2010-04-03
法律法規 友情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肥乡县| 五河县| 南乐县| 河东区| 新平| 新民市| 汕尾市| 化隆| 文水县| 濉溪县| 广平县| 新竹市| 邢台县| 铁岭县| 长泰县| 蚌埠市| 晴隆县| 富平县| 边坝县| 仁布县| 仲巴县| 商河县| 尤溪县| 左云县| 股票| 疏勒县| 梁河县| 师宗县| 霸州市| 阿坝| 武山县| 吴忠市| 余江县| 平阳县| 宝清县| 兴和县| 鄢陵县| 天水市| 姜堰市| 佛教| 安丘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