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和管轄的其他海域從事測繪活動,應當遵守本法。本法所稱測繪,是指對自然地理要素或者地表人工設施的形狀、大小、空間位置及其屬性等進行測定、采集、表述以及對獲取的數據、信息、成果進行處理和提供的活動。
【釋義】
本條是關于測繪法適用范圍和測繪定義的規定。
一、本條第一款明確了測繪法適用范圍。
法律的適用范圍是指法律規定的效力。按照本條規定,測繪法適用于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和管轄的其他海域內的測繪活動。在這個空間范圍內,必須依照測繪法的規定從事測繪活動、調整各種測繪法律關系和進行測繪管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是指我國行使主權和排他性管轄權的空間(即我國的領土范圍)。包括國家疆界以內的陸地、水域及其上空和底土,即由領陸、領水、領陸及領水的底土和上空所組成:(1)領陸: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疆界以內的陸地領土統稱為領陸。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陸地領土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大陸及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島嶼。(2)領水: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陸地疆界以內以及與陸地疆界相鄰接的一定寬度的水域稱為領水。領水又分為內水和領海。內水是指疆界之內的河流、湖泊及領海基線向陸地一側的水域,如:渤海灣和瓊州海峽等;其中領海基線向陸地一側至大陸之間的水域又稱為內海。領海是指鄰接中華人民共和國陸地領土和內水的一帶海域,中國領海的寬度從領海基線量起為十二海里。(3)領陸及領水的底土是指領陸以下的底土和領水的底床(包括海床)和底土。(4)領空是指領陸和領水的上空。領空的上限一般至空氣空間的最高層,不包括外層空間。領域有延伸的含義,包括我國的駐外使領館的館舍和我國在國外的公用船舶或飛機等。國際法承認國家在其領域內行使主權權力和排他的管轄權,任何國家不得破壞別國領土完整和在其領域內行使主權權力。國家領域不僅是國家行使主權的空間,同時也是國家及其人民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所存在的空間。國家對領域的主權是國家主權的重要內容和表現。
管轄的其他海域是指沿海國在其領海以外設立的鄰接領海并屬沿海國專屬管轄的一定寬度的海域,即毗連區、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
(1)毗連區是指毗連沿海國領海,寬度從測算領海寬度的基線量起不超過24海里的區域。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規定,沿海國有權在毗連區內為防止和懲處在其領陸和領水內違反其海關、財政、移民和衛生方面的法律規章的行為,行使管制權。
(2)專屬經濟區是指領海以外并鄰接領海,寬度從測算領海寬度的基線量起不超過200海里的區域。專屬經濟區既不同于領海又不同于公海,它是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新設立的一項特定的法律制度。在此區域內,沿海國為勘探、開發、養護、管理海床和底土及其上覆水域的自然資源的目的,擁有主權權利;在海洋科學研究和海洋環境保護等方面,擁有專屬管轄權;其它國家在專屬經濟區內仍享有航行和飛越自由,鋪設海底電纜和管道等自由,但應遵守一般國際法和沿海國依照《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制定的法律和規章。
(3)大陸架是指沿海國在其領海以外依其陸地領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擴展到大陸邊外緣的海底區域的海床和底土,如果從測算領海寬度的基線量起到大陸邊緣外的距離不到200海里,則擴展到200海里的距離。如果從測算領海寬度的基線量起到大陸邊緣外的距離超過200海里的,則可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76條等規定,向聯合國大陸架界限委員會提出擁有200海里之外大陸架的主張。沿海國對大陸架自然資源的勘探和開發行使主權權利,未經沿海國同意,任何人無權勘探和開發這些資源。沿海國對于大陸架上所有的勘探和開發資源活動,在大陸架上建筑人工島嶼及其他人工設施,海洋科學研究和海洋環境保護和保全等事項享有排他的管轄權;其它國家在大陸架上覆水域及其上空享有與專屬經濟區內相同的自由和權利,包括航行和飛越、鋪設海底電纜和管道等。國家“管轄的其他海域",是國家行使特定的主權權利和專屬管轄權的空間,也是國家及其人民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還是目前全球海洋中發生權益爭端最多、資源和空間爭奪最激烈的區域。各沿海國之間尚未劃定的海上邊界也主要集中在這一區域。雖然沿海國在本區域所行使的主要是針對自然資源和一些看似不太重要的管轄權,其權利的性質弱于其“領域"內的主權,但是,這些主權權利和專屬管轄權實質上是一定意義上的主權的演變;同時,由于“管轄的其他海域"面積是傳統管轄海域的數十倍甚至上百倍,意味著沿海國管轄和防衛空間的巨大拓展,因此,“管轄的其他海域"無論對于沿海國還是對于其他國家來說,都蘊藏著巨大的經濟利益和潛在的戰略意義。目前,關于沿海國對“管轄的其他海域"所擁有的權利的性質和范圍的爭論和斗爭仍在繼續。
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和國際法律制度的完善,各國日益重視海洋權益。由于目前國際海洋法領域關于國家“管轄的其他海域"的法律制度方面還存在著一些空白之處或有爭議的問題,國家“管轄的其他海域"的法律制度仍處在完善和發展的過程中,因此,國家的實踐就具有了重要的“造法"意義,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立場和實踐將對該法律制度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為此,世界各沿海國紛紛從本國利益出發,對《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新設立的專屬經濟區制度和更新了的大陸架制度作出不同的理解和解釋;同時,也不斷加強對其所管轄的其他海域的資源開發、環境保護、海洋科學研究等管理,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加強海洋力量建設。少數海洋霸權國家更是大肆利用國際法律制度中一些尚不確定的方面,采取各種手段,進行各類海上活動,特別是加強在其他沿海國“管轄的其他海域"內的活動,以便從各方面獲取最大的利益。需要說明的一個問題是,我國對設立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分別制定并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根據該兩部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的規定,只有列入基本法附件的全國性法律,才能在特別行政區適用,其他未被列入附件的全國性法律不適用于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測繪法未被列入上述兩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的附件中,因此,測繪法在我國的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不適用。
二、第二款明確了測繪的定義。
測繪服務于國民經濟建設、國防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如果在法律上沒有對測繪涵義的嚴格界定,在實踐中往往產生對測繪涵義理解上的不一致,導致適用法律上的混亂,影響法律的有效實施。因此,測繪法規定測繪的定義是十分必要的。通過法律上的定義,使測繪法調整的范圍更加明確,保證有效地規范測繪活動,保障測繪管理與測繪執法工作順利進行。
本條將測繪定義為:對自然地理要素或者地表人工設施的形狀、大小、空間位置及其屬性等進行測定、采集、表述以及對獲取的數據、信息、成果進行處理和提供的活動。其中,所稱的“自然地理要素" 是指由于自然形成的水系、地形、海岸線、土質和植被等要素,比如河流、湖泊、山脈、山峰、沙漠、森林、草原等。所稱“地表"是指地球的表面層(含地上、地下、海底及其他水下等)。所稱人工設施是指人工建造的、非自然形成的要素,如居民地、廠礦、學校、道路、橋梁、隧道、水庫、地上地下管線、界樁、標志等。所稱“測定、采集、表述以及對獲取的數據、信息、成果進行處理和提供的活動",通常包括大地測量、測繪航空攝影、攝影測量與遙感、工程測量、地籍測繪、房產測繪、行政區域界線測繪、地理信息系統工程、地圖編制、海洋測繪以及所有測繪成果的提供使用等活動。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2008年中央預算調整方案的決議
2008-06-26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
2007-12-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如何適用固體廢物跨省轉移行政許可辦理時限的答復
2007-05-21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排污費的種類及其適用條件的答復
1991-05-16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
2002-06-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司法鑒定管理問題的決定
2005-02-28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
1984-03-1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死刑案件核準問題的決定
1981-06-10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
1958-01-09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議案和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各專門委員會組成人員人選辦法
1988-03-2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的決定(1995)
1995-02-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1996-08-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建立香港回歸祖國紀念碑的決議
1996-05-25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選舉和決定任命辦法
1998-03-1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1998-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法
1998-06-26中華人民共和國信托法
2001-04-28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修訂)
2002-12-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的決定
2004-08-28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實施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5-04融資擔保公司監督管理條例
2017-08-02植物檢疫條例(2017修正)
2017-10-17奧林匹克標志保護條例(2018年修訂)
2018-06-30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2017年修正)
2017-08-01國務院關于改革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的意見
2015-08-18浙江省行政規范性文件異議審查處理辦法
2014-12-10國務院關于廢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
2014-02-19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施行細則(2014年修訂)
2014-02-20產品質量監督試行辦法(2011修訂)
2011-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