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條 在河道管理范圍內建設妨礙行洪的建筑物、構筑物,或者從事影響河勢穩定、危害河岸堤防安全和其他妨礙河道行洪的活動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依據職權,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拆除違法建筑物、構筑物,恢復原狀;逾期不拆除、不恢復原狀的,強行拆除,所需費用由違法單位或者個人負擔,并處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
未經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同意,擅自修建水工程,或者建設橋梁、碼頭和其他攔河、跨河、臨河建筑物、構筑物,鋪設跨河管道、電纜,且防洪法未作規定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依據職權,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補辦有關手續;逾期不補辦或者補辦未被批準的,責令限期拆除違法建筑物、構筑物;逾期不拆除的,強行拆除,所需費用由違法單位或者個人負擔,并處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
雖經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同意,但未按照要求修建前款所列工程設施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依據職權,責令限期改正,按照情節輕重,處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
【釋義】 本條是關于在河道管理范圍內建設妨礙行洪的建筑物、構筑物或者進行影響河勢穩定、危害河岸堤防安全等活動,以及未經水行政主管部門批準擅自修建有關水工程設施等行為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的規定。
一、在河道管理范圍內建設妨礙行洪的建筑物、構筑物,或者從事影響河勢穩定、危害河岸堤防安全和其他妨礙河道行洪的活動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本法第37條第2款規定:“禁止在河道管理范圍內建設妨礙行洪的建筑物、構筑物以及從事影響河勢穩定、危害河岸堤防安全和其他妨礙河道行洪的活動。”在汛期確保洪水的順利排泄是關系到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頭等大事,近年來,在城鄉建設和經濟建設中,一些地方和單位與水爭地、侵占河道建設各種建筑物、構筑物,造成河流過流面積減少、泄洪不暢,壅高洪水水位,延長了洪水過程。有的地方和單位在河道兩岸堤防上不按照《防洪法》的要求進行開發建設、土木施工,嚴重危害到汛期堤防承受洪水的能力,使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受到威脅。因此,這一款規定明令禁止在河道管理范圍內建設妨礙行洪的建筑物、構筑物,或者從事影響河勢穩定、危害河岸堤防安全和其他妨礙河道行洪的活動。《防洪法》對此也作了專門規定。
行為人實施了本款規定的違法行為,應當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依據職權,依法給予行政處罰。本款規定的行政處罰方式有以下幾種:
1.責令停止違法行為。即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責令違法行為人停止正在進行的在河道管理范圍內建設妨礙行洪的建筑物、構筑物,或者從事影響河勢穩定、危害河岸堤防安全和其他妨礙河道行洪的違法行為。
2.限期拆除違法建筑物、構筑物。即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向違法行為人發出處罰通知,責令違法行為人在一定的期限內拆除其違法建設的建筑物、構筑物。違法行為人在接到責令限期拆除的行政處罰后,應當在規定的期限內拆除可能妨礙行洪的建筑物、構筑物。這種處罰是一種行為罰,是對違法行為人實施的一種制止其違法行為繼續進行并予以改正的行政處罰措施。
3.恢復原狀。即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責令違法行為人采取治理措施,進行整治,恢復河道及堤防被非法占用前的狀態。
4.對于違法行為人在有關行政機關規定的期限內沒有拆除違法建筑物、構筑物以及未恢復河道、堤防原狀的,本款規定可以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或其委托的單位強行拆除,所需費用由違法行為人承擔。這是一種行政代執行處罰。
5.罰款。即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強制違法行為人交納一定數量貨幣的行政處罰。本款規定的罰款處罰必須在特定的條件下才可執行,即違法行為人在規定的期限內未拆除違法建筑物、構筑物以及未恢復河道、堤防原狀的前提下,才可以對違法行為人處以罰款的處罰。按照本款規定,不可對違法行為人單處罰款。本款規定的罰款幅度是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款的具體數額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根據當事人違法行為的具體情況決定。
二、未經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同意,擅自修建水工程,或者建設橋梁、碼頭和其他攔河、跨河、臨河建筑物、構筑物,鋪設跨河管道、電纜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本法第19條規定:“建設水工程必須符合流域綜合規劃。在國家確定的重要江河、湖泊和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江河、湖泊上建設水工程,其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報請批準前,有關流域管理機構應當對水工程的建設是否符合流域綜合規劃進行審查并簽署意見;在其他江河、湖泊上建設水工程,其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報請批準前,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管理權限對水工程的建設是否符合流域綜合規劃進行審查并簽署意見。水工程建設涉及防洪的,依照防洪法的有關規定執行;涉及其他地區和行業的,建設單位應當事先征求有關地區和部門的意見。”本法第38條第1款規定:“在河道管理范圍內建設橋梁、碼頭和其他攔河、跨河、臨河建筑物、構筑物,鋪設跨河管道、電纜,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防洪標準和其他有關的技術要求,工程建設方案應當依照防洪法的有關規定報經有關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同意。”
違反上述規定,未經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同意,擅自修建水工程,或者建設橋梁、碼頭和其他攔河、跨河、臨河建筑物、構筑物,鋪設跨河管道、電纜,且《防洪法》未作規定的,就應當承擔本款規定的法律責任。這里需要指出的是,對上述違法行為如果《防洪法》有相關的處罰規定,則應當從其規定。只有行為人實施了上述違法行為,且《防洪法》沒有相關處罰規定的時候,才適用本款的規定。
行為人實施了本款規定的違法行為,應當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依據職權,依法給予行政處罰。本款規定的行政處罰方式有以下幾種:
1.責令停止違法行為。即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責令違法行為人停止正在進行的在河道管理范圍內擅自修建水工程,或者建設橋梁、碼頭和其他攔河、跨河、臨河建筑物、構筑物,鋪設跨河管道、電纜等工程設施的違法行為。
2.限期補辦有關手續。即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在行政執法中,發現并確認違法行為人在河道管理范圍內未經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同意,擅自修建水工程,或者建設橋梁、碼頭和其他攔河、跨河、臨河建筑物、構筑物,鋪設跨河管道、電纜等工程設施后,責令違法行為人在一定的期限內補辦建設工程所需的有關手續。
3.責令限期拆除違法建筑物、構筑物。即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向違法行為人發出處罰通知,責令違法行為人在一定的期限內拆除其違法建設的建筑物、構筑物。違法行為人在接到責令限期拆除的行政處罰后,應當在規定的期限內拆除違法建筑物、構筑物。本處罰的前提是,違法行為人在規定的期限內未補辦工程建設所需的手續或者補辦未被批準的情況下,才可以對違法行為人處以此處罰,如果行為人補辦了工程建設所需的手續,則不應再對其進行責令限期拆除的處罰。
4.對于違法行為人在有關行政機關規定的期限內沒有拆除違法建筑物、構筑物的,本款規定可以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或其委托的單位強行拆除,所需費用由違法行為人承擔。
5.罰款。即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強制違法行為人交納一定數量貨幣的行政處罰。本款規定的罰款處罰必須在特定的條件下才可執行,即違法行為人在規定的期限內未拆除違法建筑物、構筑物的前提下,才可以對違法行為人處以罰款的處罰,不可對違法行為人單處罰款。本款規定的罰款幅度是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款的具體數額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根據當事人的違法行為的具體情況決定。
三、雖經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同意,但未按照要求修建前款所列工程設施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前款所列工程設施,一經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同意,有關單位就應當嚴格按照相關規定的要求進行建設,否則即構成違法,就應當承擔本款規定的法律責任。
按照本款規定,行為人實施了本款規定的違法行為,應當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依據職權,依法給予行政處罰。本款規定的行政處罰方式有以下幾種:
1.責令限期改正。即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對未按照審查同意的工程建設方案的要求修建前款所列工程設施的違法行為人,發出處罰通知,責令違法行為人在一定的期限內改正其違法行為。違法行為人在接到責令限期改正的行政處罰后,應當在規定的期限內改正其違法行為。
2.罰款。即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強制未按照審查同意的工程建設方案的要求修建前款所列工程設施的違法行為人交納一定數量貨幣的行政處罰。根據本款規定,可以對違法行為人單處罰款。本款規定的罰款幅度是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款的具體數額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根據當事人的違法行為的具體情況決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免職名單(2010-4-29)
2010-04-29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2008修訂)
2008-04-24省各界人民代表會議組織通則[失效]
1970-01-01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的決議
1980-08-26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排污費的種類及其適用條件的答復
1991-05-16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1993)
1993-03-29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企業法(2000修訂)
2000-10-31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2005-10-27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法
2003-06-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新加坡共和國關于民事和商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1997-04-28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
1985-01-2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授權國務院對職工退休退職辦法進行部分修改和補充的決定
1983-09-02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
2001-10-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第一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委員會成員繼續履行職責的決定
2002-06-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阿根廷共和國關于民事和商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1-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合伙企業法(2006年修訂)
2006-08-27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中華人民共和國合伙企業登記管理辦法(2019修正)
2019-03-0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
2019-04-16宗教事務條例(2017年修訂)
2017-08-26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種業體制改革提高創新能力的意見
2013-12-20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煤礦安全生產工作的意見
1970-01-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全國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的通知
2012-12-26國務院關于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
2012-06-28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務院糾正行業不正之風辦公室關于2011年糾風工作實施意見的通知
2011-04-20關于印發《2011年流通環節食品安全整頓工作方案》的通知
2011-03-2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做好地方政府性債務審計工作的通知
2011-02-1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2011年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安排的通知
2011-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