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條 質權人在質權存續期間,未經出質人同意轉質,造成質押財產毀損、滅失的,應當向出質人承擔賠償責任。
●條文主旨
本條是關于轉質權的規定。
●立法背景
對是否允許轉質有不同意見,有的認為應當允許轉質,質權具有融通資金和保全債權的雙重功能,質權人因質權的設定而投入的融資,有通過轉質再度流動的可能性,轉質具有促進金融流通的經濟機能。動產質權在現代社會中本身就存在著不利于發揮物的使用價值的缺陷,如果承認轉質,就可以使物再次發揮交換價值和使用價值,有助于促使物的價值實現的最大化。就轉質本身而言,對債務人、質權人和轉質權人并無任何不利。有的認為,轉質引起的權利義務關系較復雜,允許轉質則可能損害出質人的利益。
質權人為擔保自己或者他人的債務,在占有的質物上再次設定質權的稱為轉質,所成立的質權為轉質權。因轉質而取得質權的人為轉質權人。轉質既可適用于動產質權,也可適用于權利質權。轉質依其是否經出質人同意,分為“承諾轉質”和“責任轉質”。“承諾轉質”,指經出質人同意,質權人在占有的質物上為第三人設定質權的行為。承諾轉質是經出質人同意的行為,質權人對因轉質權人的過錯而造成的損失承擔責任,并不因轉質而加重法律責任。“責任轉質”指質權人不經出質人同意,以自己的責任將質物轉質于第三人的行為。責任轉質因未經出質人同意將質物轉質,不僅要承擔質物因轉質權人的過失而滅失、毀損的責任,而且要承擔因轉質期間發生的因不可抗力產生的質物的風險責任,其責任要比未轉質的情況沉重得多。各個國家和地區對于轉質及轉質的類型有不同的規定:有的未對轉質作規定,如德國、法國;有的規定“承諾轉質”,如瑞士;有的規定“責任轉質”,如我國臺灣;有的同時規定“承諾轉質”和“責任轉質”,如日本。
●條文解讀
物權法不提倡轉質,也投有禁止轉質,為了保護出質人的利益,本條規定的原則是,未經出質人同意不允許轉質,質權人轉質的要承擔賠償責任。
●相關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94條。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的決定
2015-12-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十一屆〕第十四號
2010-02-2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國人民解放軍保衛部門對軍隊內部發生的刑事案件行使公安機關的偵查、拘留、預審和執行逮捕的職權的決定
1993-12-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有關信用卡規定的解釋
2004-12-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授權澳門特別行政區對設在橫琴島的澳門大學新校區實施管轄的決定
2009-06-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草案)》的決定
1987-04-01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的決定(第一次修正)
1992-09-04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的決定
2000-10-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授權國務院在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方面可以制定暫行的規定或者條例的決定
1985-04-10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少數民族代表名額分配方案
1983-09-05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議事規則
1987-11-2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1-02-28煙花爆竹安全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稽查條例(2016修訂)
2016-06-19中華人民共和國船員條例(2020修訂)
2020-03-27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實施條例
2017-10-07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實施辦法(2017修正)
2017-11-17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實施條例
2017-05-28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條例
2017-02-07企業投資項目核準和備案管理條例
2016-11-30存款保險條例
2015-02-17國務院關于廢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
2014-02-19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關于取消和下放50項行政審批項目等事項的決定
2013-07-1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重點工作分工的通知
2013-02-08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的決定(2011)
2011-07-1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政府網站管理工作的通知
2011-04-21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的決定
2010-12-2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政府機關使用正版軟件工作的通知
2010-10-18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對埃塞俄比亞等32個最不發達國家部分商品實施零關稅的通知
201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