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6月28日電?居民身份證法在今天上午舉行的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上獲通過。這部法律將于2004年1月1日起施行。
居民身份證法對人民警察查驗居民身份證作出了具體規定:人民警察依法執行職務,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出示執法證件,可以查驗居民身份證:對有違法犯罪嫌疑的人員,需要查明身份的;依法實施現場管制時,需要查明有關人員身份的;發生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突發事件時,需要查明現場有關人員身份的;法律規定需要查明身份的其他情形。有上述情形之一,拒絕人民警察查驗居民身份證的,依照有關法律規定,分別不同情形,采取措施予以處理。
法律規定,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扣押居民身份證。但是公安機關依照刑事訴訟法執行監視居住強制措施的除外。
●未滿16周歲的中國公民可由監護人代為申領身份證
中新網6月28日電?未滿16周歲的中國公民自愿申請領取,將獲發有效期5年的居民身份證,但需由監護人代為申請領取居民身份證。
這是今天上午在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上獲得通過的居民身份證法所作的新規定。
這部法律規定,居住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年滿16周歲的中國公民,應當依照本法的規定申請領取居民身份證;未滿16周歲的中國公民,可以依照本法的規定申請領取居民身份證。
●身份證法草案加強了對公民個人信息的保護
中新社北京六月二十三日電(記者張朔)中國居民身份證法草案在最近的修改中,加強了對公民個人信息的保護。
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今天下午在這里召開。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胡光寶首先在會上作關于居民身份證法草案審議結果的報告。
胡光寶說,法律委員會認為,為了證明居民身份,保障公民合法權益,便利公民進行社會活動,維護社會秩序,制定居民身份證法是必要的,草案經過常委會三次審議、修改,基本可行。
據胡光寶介紹,六月十八日,法律委員會對居民身份證法草案再次進行了審議,主要提出以下修改意見:
——建議將有關條款修改為:“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對因制作、發放、查驗、扣押居民身份證而知悉的公民的個人信息,應當予以保密。”
——在草案原相關規定基礎上,有的委員提出,對人民警察泄露因辦理居民身份證而收集的個人信息,損害公民合法權益的行為,也應予以處罰。因此,建議在草案相關條款中增加“泄露因制作、發放、查驗、扣留居民身份證而知悉的公民個人信息,侵害公民合法權益的”行為,根據情節輕重,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此外,草案原來規定,“拒絕人民警察依法查驗居民身份證的”或者“故意毀壞他人居民身份證的”,由公安機關給予警告,可以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根據委員們提出的:“拒絕查驗”行為可能有多種情況,難以統一界定;毀壞他人證件屬于民事侵權行為,本法不必作出規定等意見,建議將這兩條規定刪去。
●人民警察違反規定查驗、扣押居民身份證要追究責任
人民警察違反規定查驗、扣押居民身份證,侵害公民合法權益的,要追究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這是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28日上午通過的居民身份證法作出的最新規定。
居民身份證法規定,人民警察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根據情節輕重,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利用制作、發放、查驗居民身份證的便利,收受他人財物或者謀取其他利益的;
——非法變更公民身份號碼,或者在居民身份證上登載姓名、性別、民族、出生日期、常用戶口所在地住址、公民身份號碼、本人相片、證件的有效期和簽發機關這些規定項目以外的信息或者故意登載虛假信息的;#p#分頁標題#e#
——無正當理由不在法定期限內發放居民身份證的;
——違反規定查驗、扣押居民身份證,侵害公民合法權益的;
——泄露因制作、發放、查驗、扣押居民身份證而知悉的公民個人信息,侵害公民合法權益的。
●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證從事犯罪活動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28日通過的居民身份證法規定,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證或者使用騙領的居民身份證從事犯罪活動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對有違法所得的,應沒收違法所得。
法律專家指出,居民身份證法這一規定將有效制止在社會上冒領騙取身份證去違規申請住房按揭貸款、違規開設股票賬戶進行股票操縱等行為。
居民身份證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公安機關給予警告,并處200元以下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使用虛假證明材料騙領身份證的;出租、出借、轉讓居民身份證的;非法扣押他人居民身份證的。
居民身份證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公安機關處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罰款,或者處10日以下拘留,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證或者使用騙領的居民身份證的;購買、出售、使用偽造、變造的居民身份證的。偽造、變造的居民身份證和騙領的居民身份證,由公安機關予以收繳。
居民身份證法規定,對有上述所列情形之一,從事犯罪活動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對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居民身份證將具備視讀和機讀兩種功能
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28日通過的居民身份證法規定,居民身份證具備視讀和機讀兩種功能。
這部法律規定,視讀、機讀的內容限于如下項目:姓名、性別、民族、出生日期、常住戶口所在地住址、公民身份號碼、本人相片、證件的有效期和簽發機關。
法律規定,居民身份證使用規范漢字和符合國家標準的數字符號填寫。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對居民身份證用漢字登記的內容,可以決定同時使用實行區域自治的民族的文字或者選用一種當地通用的文字。
●居民身份證法重新規定身份證的有效期
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28日上午通過的居民身份證法對居民身份證的有效期作出了具體規定。
法律規定,十六周歲至二十五周歲的,發給有效期十年的居民身份證;二十六周歲至四十五周歲的,發給有效期二十年的居民身份證;四十六周歲以上的,發給長期有效的居民身份證。
法律同時規定,未滿十六周歲的公民,自愿申請領取居民身份證的,發給有效期五年的居民身份證。
法律規定,居民身份證登記的項目包括:姓名、性別、民族、出生日期、常住戶口所在地住址、公民身份號碼、本人相片、證件的有效期和簽發機關。
●公民辦理居民身份證時間縮短
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28日上午通過的居民身份證法規定,公民申請領取、換領、補領居民身份證,公安機關應當按照規定及時予以辦理。公安機關應當自公民提交《居民身份證申領登記表》之日起六十日內發放居民身份證。
據了解,與原居民身份證條例實施細則規定辦理身份證的時間為三個月相比,這次居民身份證法規定的時間為六十日,縮短了一個月。
對交通不便的地區,居民身份證法規定,辦理居民身份證的時間可以適當延長,延長的時間不得超過三十日。這意味著,辦理居民身份證的時間最長不超過三個月。
居民身份證法規定,公民在申請領取、換領、補領居民身份證期間,急需使用居民身份證的,可以申請領取臨時居民身份證,公安機關應當按照規定及時予以辦理。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公安部門規定。
????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巴西聯邦共和國關于民事和商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
2009-10-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的決定(主席令第八十四號)
2007-12-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的決定
2002-10-28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2006修正)
2006-10-31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正確理解和執行《環境保護法》第四十一條第二款的答復
1992-01-31中華人民共和國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法
1988-04-1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立法會和司法機關產生辦法的決定
1993-03-31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批準設立重慶直轄市的決定
1997-03-1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繼續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的決議
1996-05-1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1993-10-29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選舉和決定任命辦法
1998-03-1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2-10-28農民專業合作社登記管理條例(2014修訂)
2014-02-19城市綠化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船稅法實施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條例
2019-05-28國務院關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714號)
2019-04-23食鹽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港水域交通安全管理條例(2017修正)
2017-10-07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境外證券投資外匯管理規定
2013-08-2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成立國務院農民工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
2013-06-14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國家減災委員會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3-05-0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做好地方政府性債務審計工作的通知
2011-02-13關于全國深入開展嚴厲打擊非法違法生產經營建設行為專項行動視頻會議的補充通知
2010-10-26國務院三網融合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印發《關于三網融合試點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
2010-08-0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通知
2010-07-1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做好強降雪防范應對工作的通知
2009-11-1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發布吉林松花江三湖等16處新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名單的通知
2009-09-1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環境保護部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
2008-07-1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入開展全民節能行動的通知
2008-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