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和生態環境,防治污染和自然環境破壞,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一項基本國策。為了實現黨的十二大提出的促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全面高漲的任務,保障環境保護和經濟建設協調發展,使我們的環境狀況同國民經濟發展以及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相適應,特作如下決定。
一、成立國務院環境保護委員會。其任務是:研究審定有關環境保護的方針、政策,提出規化要求,領導和組織、協調全國的環境保護工作。國務院環境保護委員會的辦事機構設在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
二、國家計委、國家經委、國家科委負責做好國民經濟、社會發展計劃和生產建設、科學技術發展中的環境保護綜合平衡工作;工交、農林水、海洋、衛生、外貿、旅游等有關部門以及軍隊,要負責做好本系統的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工作。上述各部門都應有一名負責同志分管環境保護工作,并設立與其任務相適應的環境保護管理機構。
三、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各市、縣人民政府,都應有一名負責同志分管環境保護工作。工業比重大、環境污染和生態環境破壞嚴重的省、市、縣,可設立一級局建制的環境保護管理機構。區、鎮、鄉人民政府也應有專職或兼職干部做環境保護工作。
各級人民政府的環境保護機構,是各級人民政府在環境保護方面的綜合、協調、監督部門。各地在機構改革中應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省、市、自治區黨政機關機構改革若干問題的通知》(中發〔1982〕51號文)中關于“對于經濟和技術的綜合、協調、監督部門不要削弱”的精神,加強和完善環境保護機構。已進行機構改革的地方,如果不符合“通知”精神的,應作適當調整,使機構設置趨于完善、合理,以承擔起組織、協調、規劃和監督環境保護工作的職能。
大中型企業和有關事業單位,也應根據需要設置環境保護機構或指定專人做環境保護工作。
四、新建、擴建、改建項目(包括小型建設項目)和技術改造項目,以及一切可能對環境造成污染和破壞的工程建設和自然開發項目,都必須嚴格執行防治污染和生態破壞的措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施工、投產的規定。環境保護設施的建設投資、材料、設備,都必須與主體工程一樣,納入固定資產投資計劃,由各級計委、經委和主管部門負責落實,環境保護部門負責監督。正在建設的或者已經投產的項目,沒有采取防治污染措施的,一律要補上,所需資金、材料由原批準項目的部門和單位負責安排解決。
各級人民政府要加強對鄉鎮工業和街道工業的領導,做好規劃,合理確定產品方向和布局,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切實防治環境的污染和破壞。
要認真保護農業生態環境。各級環境保護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積極推廣生態農業,防止農業環境的污染和破壞。
五、老企業的污染治理,要認真執行國務院《關于結合技術改造防治工業污染的幾項規定》(國發〔1983〕20號文)。對于經濟效益差、污染嚴重的企業,環境保護部門要會同經濟管理部門作出決定,堅決進行整治,必要時下決心關、停一批。
為治理污染、開展綜合利用,需要新建、擴建附屬企業或獨立車間、工段或對全廠、全車間進行整體技術改造時,其工程項目應按規定列入固定資產投資計劃,所需資金、材料、設備由各級計委在投資計劃中安排解決。
治理污染開展綜合利用的一般技術措施,以及與原有固定資產的更新、改造結合進行的治理污染措施,所需資金應在企業留用或上級集中的更新改造資金中解決。各級經委、工交部門和地方有關部門及企業所掌握的更新改造資金中,每年應拿出百分之七用于污染治理;污染嚴重、治理任務重的,用于污染治理的資金比例可適當提高,企業留用的更新改造資金,應優先用于治理污染。企業生產發展基金也可以用于治理污染。具體實施辦法,由國家經委、財政部,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另行規定。
集體企業治理污染的資金,應在企業“公積金”、“合作事業基金”或更新改造資金中安排解決。
交納排污費的企業在采取治理污染措施時,可以按國家規定向環境保護部門或財政部門申請環境保護補助資金,這種補助一般不超過其所交納排污費的百分之八十。留給各地環保部門掌握的排污費,應主要用于地區的綜合性污染防治和環境監測站的儀器購置以及業務活動等費用,不準挪作與環境保護無關的其他用途。排污費應專戶存入銀行,并由銀行監督使用。治理項目應納入地方固定資產投資計劃或技術措施計劃,所需材料、設備要給予保證。
六、采取鼓勵綜合利用的政策。工礦企業為防治污染、開展綜合利用所生產的產品利潤五年不上交,留給企業繼續治理污染,開展綜合利用。這項規定在實行利改稅后不變,仍繼續執行。
工礦企業用自籌資金和環境保護補助資金治理污染的工程項目,以及因污染搬遷另建的項目,免征建筑稅。
企業用于防治污染或綜合利用“三廢”項目的資金,可按規定向銀行申請優惠貸款。
七、環境保護部門為建設監測系統、科研院所和學校以及環境保護示范工程所需要的基本建設投資,按計劃管理體制,分別納入中央和地方的投資計劃。這方面的投資數額應逐年有所增加。
各級環境保護部門需要的科技三項費用和環境保護事業費,要根據需要與可能,適當予以增加。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第三修改議定書》的決定
2011-08-26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法
1992-04-03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
2007-03-16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對“隱匿、銷毀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構成犯罪的主體范圍”問題的答復意見
2002-01-14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香港特別行政區2007年行政長官和2008年立法會產生辦法有關問題的決定
2004-04-26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跨國收養方面保護兒童及合作公約》的決定
2005-04-27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1958年消除就業和職業歧視公約》的決定
2005-08-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泰王國關于民商事司法協助和仲裁合作的協定》的決定
1994-03-1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保加利亞共和國關于民事司法協助的協定》的決定
1993-06-02全國人大關于漢語拼音方案的決議
1970-01-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1990-04-04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
1994-10-27中華人民共和國票據法(已修正)
1995-05-1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俄羅斯聯邦和哈薩克斯坦共和國關于確定三國國界交界點的協定》的決定
1999-12-25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
2000-10-31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條例
2016-03-10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的決定
2014-11-2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種業體制改革提高創新能力的意見
2013-12-20國務院關于印發質量發展綱要(2011-2020年)的通知
2012-02-06放射性廢物安全管理條例
2011-12-20軍工關鍵設備設施管理條例
2011-06-26國務院關于加強法治政府建設的意見
2010-10-1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地溝油整治和餐廚廢棄物管理的意見
2010-07-13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進節能服務產業發展意見的通知
2010-04-0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統籌推進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建設的意見
2010-03-0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成立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
2009-12-28國務院關于同意將江蘇省南通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復
2009-01-02森林防火條例(2008修訂)
2008-12-01國務院關于同意建立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批復
2008-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