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增加一條,作為第三條:“預備役軍官是國防后備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戰時補充現役軍官的主要來源。 “預備役軍官履行法律賦予的職責,享有與其職責相應的地位和榮譽。國家依法保障預備役軍官的合法權益。” 二、第三條改為第四條,第一款修改為:“預備役軍官按照職務性質分為軍事軍官、政治軍官、后勤軍官、裝備軍官和專業技術軍官。”根據本條的修改,對第十四條第一款、第二十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二十一條第二款作相應修改。 三、第四條改為第五條,第二款修改為:“軍區、省軍區(衛戍區、警備區)、軍分區(警備區)政治部負責本區域的預備役軍官管理工作。軍兵種政治部負責軍兵種部隊預備役軍官的有關管理工作。” 四、增加一條,作為第七條:“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軍區政治部、省軍區(衛戍區、警備區)政治部、軍分區(警備區)政治部和縣人民武裝部會同有關政府部門,根據需要,可以召開軍隊和地方有關部門、當地預備役部隊和預編預備役軍官的現役部隊參加的聯席會議,協調解決預備役軍官管理工作中的有關問題。 “聯席會議議定的事項,軍隊和地方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的職責辦理。” 五、刪除第八條。 六、第九條改為第十條,第二款修改為:“對在預備役軍官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績的單位和個人,依照有關規定給予表彰或者獎勵。” 七、第二章章名修改為“預備役軍官的條件、來源和選拔”。 八、第十條改為第十二條,修改為:“預備役軍官從下列人員中選拔: “(一)退出現役的軍官和文職干部; “(二)退出現役的士兵; “(三)專職人民武裝干部和民兵干部; “(四)普通高等學校畢業學生; “(五)非軍事部門的專業技術人員; “(六)符合預備役軍官基本條件的其他公民。” 九、第十三條改為第十四條,第二款第(二)項修改為:“選拔服第一類軍官預備役的,由有關預備役部隊或者現役部隊會同縣人民武裝部共同審核確認人選,選拔服第二類軍官預備役的,由縣人民武裝部審核確認人選;” 十、增加一條,作為第二十條:“國家實行預備役軍官軍銜制度。 “預備役軍官軍銜是區分預備役軍官等級、表明預備役軍官身份的標志,是國家給予預備役軍官的榮譽。” 十一、增加一條,作為第二十四條:“預備役軍官參加軍事訓練、執行軍事勤務期間,軍銜高的預備役軍官為軍銜低的預備役軍官的上級。軍銜高的預備役軍官在職務上隸屬于軍銜低的預備役軍官的,職務高的為上級。” 十二、第二十二條改為第二十五條,修改為:“評定和授予預備役軍官軍銜,以預備役軍官職務等級、工作(任職)年限、德才表現和工作實績為依據。” 十三、第五章章名修改為“預備役軍官的登記”。 十四、第三十二條改為第三十五條,第二款修改為:“退出現役被確定轉服軍官預備役的人員,應當自到達安置地之日起30日內,到縣人民武裝部辦理預備役軍官登記;其他人員在被確定服軍官預備役的同時辦理預備役軍官登記。” 十五、第三十三條改為第三十六條,增加一款,作為第二款:“縣人民武裝部辦理服第一類軍官預備役的人員轉出、轉入手續的,應當通報預備役軍官所在部隊。” 十六、第三十八條改為第四十條,增加兩款,分別作為第二款、第三款:“服第一類軍官預備役的人員,每晉升一級指揮職務,應當經過相應的培訓,具備任職所需的組織指揮能力。 “擔任專業技術職務的預備役軍官,應當接受相關的專業技術培訓。” 十七、第四十條改為第四十二條,修改為:“預備役軍官的軍事訓練和政治教育大綱,由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后勤部、總裝備部制定。” 十八、第四十一條改為第四十三條,修改為:“服第一類軍官預備役的人員的培訓,由省軍區(衛戍區、警備區)或者所在部隊組織實施;服第二類軍官預備役的人員的培訓,由省軍區(衛戍區、警備區)、軍分區(警備區)和縣人民武裝部組織實施。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總政治部和軍兵種、軍區根據需要組織預備役軍官的培訓。 “預備役軍官所在工作單位和當地人民政府應當支持和協助預備役軍官培訓工作,保證培訓任務的完成。 “軍隊院校、預備役軍官訓練機構、現役部隊和有關的普通高等學校,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承擔預備役軍官的培訓任務。” 十九、增加一章,作為第七章,章名為“預備役軍官的征召”。 二十、增加一條,作為第四十四條:“省軍區(衛戍區、警備區)、軍分區(警備區)和縣人民武裝部應當根據國防動員的需要,會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制定預備役軍官征召預案,其中,服第一類軍官預備役的人員的征召預案,應當會同有關預備役部隊、現役部隊制定。 “省軍區(衛戍區、警備區)、軍分區(警備區)、縣人民武裝部以及預備役部隊和預編預備役軍官的現役部隊,應當組織征召演練,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支持和協助。” 二十一、增加一條,作為第四十五條:“國家決定實施國防動員后,縣人民武裝部應當根據上級的命令迅速向被確定為征召對象的預備役軍官下達征召通知;必要時,預備役部隊和預編預備役軍官的現役部隊也可以直接向所屬的被確定為征召對象的預備役軍官下達征召通知,并通報預備役軍官登記地的縣人民武裝部。” 二十二、增加一條,作為第四十七條:“國家決定實施國防動員后,尚未被征召的預備役軍官,未經其所在部隊或者登記地的縣人民武裝部批準,不得離開工作單位所在地或者戶籍所在地;已經離開的,接到征召通知,應當立即返回。” 二十三、增加一條,作為第四十八條:“被征召的預備役軍官轉服現役的,按照戰時現役軍官任免權限下達任職命令,改授現役軍官軍銜,履行現役軍官相應的職責;未轉服現役的,按照上級下達的任務履行職責。” 二十四、增加一條,作為第四十九條:“被征召的預備役軍官所在單位應當協助兵役機關做好預備役軍官的征召工作。” 二十五、增加一條,作為第五十條:“國家解除國防動員后,被征召轉服現役的預備役軍官,除根據部隊需要繼續服現役的,應當退出現役。” 二十六、第四十五條改為第五十四條,修改為:“對按照規定參加軍事訓練、執行軍事勤務的預備役軍官,按照參加軍事訓練、執行軍事勤務的時間及其職務等級發給補貼。補貼標準由財政部和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后勤部制定,所需經費由中央財政保障。” 二十七、第四十七條改為第五十六條,增加一款,作為第二款:“預備役軍官退出預備役時,根據其服預備役的時間和貢獻,頒發榮譽證章。” 二十八、第四十八條改為第五十七條,修改為:“預備役軍事、政治、后勤、裝備軍官平時服預備役的最高年齡: “擔任師級職務的,55歲; “擔任團級職務的,50歲; “擔任營級職務的,45歲; “擔任連級職務的,40歲; “擔任排級職務的,35歲。 “服第一類軍官預備役的人員確因工作需要,經過批準,平時服預備役的最高年齡可以適當延長,但是延長的年齡不得超過5歲。” 二十九、第五十三條改為第六十二條,修改為:“預備役軍官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人民政府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縣級人民政府強制其履行兵役義務;屬于公務員或者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依法給予處分: “(一)拒絕或者逃避預備役登記的; “(二)拒絕或者逃避軍事訓練、執行軍事勤務的; “(三)戰時拒絕、逃避征召的。 “戰時有前款第(二)、(三)項行為,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此外,還將第十五條第三款第(一)項、第二十三條第(二)項和第二十六條第(二)項中的“大軍區級”修改為“軍區級”。將第五十二條中的“行政處分”修改為“紀律處分”,將第五十四條中的“行政處分”修改為“處分”。 本修正案自年月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預備役軍官法》根據本修正案作相應的修改并對條文順序作相應調整,重新公布。 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預備役軍官法 修正案(草案)》的說明 總政治部在總結預備役軍官隊伍建設經驗,深入調查研究,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起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預備役軍官法修正案(草案)》(以下簡稱修正案草案)。修正案草案已經國務院常務會議和中央軍委常務會議討論通過。 一、修改預備役軍官法的必要性 現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預備役軍官法》(以下簡稱預備役軍官法),自1995年5月10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通過、1996年1月1日正式施行以來,對于貫徹黨管武裝的根本原則,建立健全預備役軍官制度,保持預備役軍官儲備規模,提高預備役軍官隊伍素質,加強國防后備力量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我軍現代化建設在新起點上的扎實推進,執行多樣化軍事任務的增多,需要對預備役軍官法中的一些內容,諸如預備役軍官的儲備結構、選拔配備、動員征召、教育培訓等規定進行修改完善,同時,由于我國的各項改革深入發展,分配方式、利益關系等發生變化,這部法律的一些內容也需要作相應調整,以適應新的形勢和任務的需要。 二、修改的指導思想和原則 這次修改預備役軍官法,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胡錦濤主席關于新形勢下國防和軍隊建設重要論述,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為依據,以健全和完善預備役軍官制度,進一步提高國防動員能力為目標,遵循黨管武裝、平戰結合、分類建設、與時俱進的原則,從我國國情和軍情出發,總結預備役軍官法實施10多年來的實踐經驗,借鑒國外預備役軍官制度建設的有益做法,對預備役軍官法進行修改和完善。在修改中,注意把握和處理當前與長遠、需要與可能、繼承與發展、本法與其他法律的關系,使修正案草案更加適應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的需要,適應我軍現代化建設的要求。 三、修改的主要內容 修正案草案在保持現行法律整體結構基本不變的情況下,將原來的10章56條調整為11章65條,并對部分條文進行了修改。 (一)充實完善了動員征召的規定。修正案草案增加了“預備役軍官的征召”一章,對預備役軍官戰時征召的組織領導、職責分工、征召程序、重點環節等作了明確。(修正案草案第十九條至第二十五條) 增設本章,主要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的有關規定,同時借鑒國外預備役軍官戰時征召的有益做法,其主要目的:一是充分體現國防法律的特色,增強法律對戰時軍事行為的調整功能,為預備役軍官戰時征召提供充足的法律依據,確保依法動員、依法征召。二是注重征召內容的完整性,對戰時征召工作進行規范,為制定相關配套政策提供依據。三是著眼于強化預備役軍官的使命意識,使他們隨時準備依法應召,遂行作戰任務,履行保衛國家安全的神圣義務。 (二)規范了預備役軍官的管理制度。修正案草案將軍兵種政治部納入了預備役軍官管理部門之中(修正案草案第三條);建立了預備役軍官管理工作中的軍地聯席會議制度(修正案草案第四條)。 作這樣的調整,主要考慮到軍兵種預備役部隊已經組建,有必要在法律層面將軍兵種政治部納入到預備役軍官管理的實施主體之中。同時,鑒于預備役軍官亦軍亦民,加強對他們的管理是軍地雙方的共同職責,因而需要從立法層面上建立相應的管理協調工作機制。 (三)調整了預備役軍官的退役年齡。修正案草案將團職以下預備役軍官平時服預備役的最高年齡普遍下調5歲,同時規定延長平時服預備役最高年齡的,只適用于服第一類軍官預備役的人員。(修正案草案第二十八條) 作這樣的調整,主要基于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預備役軍官來源比較充足,僅退出現役轉服軍官預備役的人員,每年都有一定數量。二是控制預備役軍官的儲備規模。目前全國登記的預備役軍官總體規模偏大,與建設一支精干的預備役軍官隊伍的需求不相適應,有必要通過修改法律壓減規模。三是下調團以下預備役軍官平時服預備役最高年齡,有利于改善預備役軍官隊伍的年齡和素質結構,有效發揮退出現役時間較短人員的軍事潛能。師職預備役軍官的最高服役年齡之所以不作調整,主要考慮到這部分人員數量較少,且在地方的職務等級較高,維持師職干部服役的最高年齡與退休年齡基本接近,有利于增加遴選的余地,更好地發揮他們的作用,同時也使師、團職預備役軍官的最高服役年齡拉開了檔次。 (四)增加了對預備役軍官的褒獎內容。修正案草案規定預備役軍官退出預備役時,根據其服預備役的時間和貢獻,頒發榮譽證章。(修正案草案第二十七條) 對預備役軍官在服役期間所做的貢獻,通過國家法律予以肯定和褒獎,有利于激發他們履行兵役義務的榮譽感和責任感,也有利于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預備役軍官隊伍建設的良好環境和導向。 此外,修正案草案還對部分條文的文字作了適當修改,并對條文順序作了相應調整。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2019修正)
2019-04-23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2018第二次修正)
2018-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2005年實施)
2004-12-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司法鑒定管理問題的決定(2015年修正)
2015-04-24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2013年修正)
2013-06-29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調解法
2010-08-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議事規則》的決定
2009-04-2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核材料實物保護公約》修訂案的決定
2008-10-28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1999)
1999-03-15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
1993-09-0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吉爾吉斯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1998-11-0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由對外經濟貿易部行使原外國投資管理委員會的批準權的決定
1983-03-0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決定
1991-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法
1998-06-2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俄羅斯聯邦和哈薩克斯坦共和國關于確定三國國界交界點的協定》的決定
1999-12-25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
2004-06-2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的決定 附:第四次修正本
2004-10-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禁毒的決定
1990-12-28農民專業合作社登記管理條例(2014修訂)
2014-02-19個體工商戶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取水許可和水資源費征收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實施細則(2019修正)
2019-03-02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融資擔保公司監督管理條例
2017-08-02城市房地產開發經營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間諜法實施細則
2017-12-06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增值稅暫行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批準新鄉市城市總體規劃的通知
1970-01-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快煤層氣(煤礦瓦斯)抽采利用的意見
1970-01-01國務院關于部委管理的國家局設置的通知
2013-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