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區)人民政府,市級各部門:
《內江市安全生產舉報獎勵辦法(試行)》已經市六屆人民政府第20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予印發,請認真貫徹執行。
二〇一二年四月十二日
內江市安全生產舉報獎勵辦法(試行)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鼓勵人民群眾參與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強化安全生產社會監督,及時發現和消除事故隱患,有效防范和堅決遏制各類生產安全事故發生,保障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國發〔2010〕23號)、《國務院關于堅持科學發展安全發展促進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的意見》(國發〔2011〕40號)、《四川省安全生產條例》和《四川省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責任規定》等法律、法規、規章和有關規定,結合內江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以下簡稱舉報人)對內江市行政區域內的生產經營單位存在的安全生產事故隱患、安全生產非法(違法)行為以及發生生產安全事故后遲報、漏報、謊報和瞞報行為,均有權向縣級以上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或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舉報。
本辦法所稱安全生產事故隱患(以下簡稱事故隱患),是指生產經營單位違反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規章、標準、規程和安全生產管理制度的規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存在可能導致事故發生的物的危險狀態、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管理上的缺陷。
事故隱患分為一般事故隱患和重大事故隱患。
一般事故隱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難度較小,發現后能夠立即整改排除的隱患。
重大事故隱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難度較大,應當全部或者局部停產停業,并經過一定時間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隱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響致使生產經營單位自身難以排除的隱患。
安全生產非法行為,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未依法取得安全監管監察部門的行政許可,擅自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行為,或者該行政許可已經失效,繼續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行為。
安全生產違法行為,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違反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規章、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規定,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行為。
第二章 舉報范圍
第三條 事故隱患或安全生產非法(違法)生產經營及建設行為或發生生產安全事故后遲報、漏報、謊報、瞞報的舉報范圍:
(一)工礦商貿企業、危險化學品的生產、經營、存儲、運輸、使用單位的重大事故隱患或其他安全生產非法(違法)行為;
(二)道路交通、水上交通、漁業捕撈等行業的重大事故隱患或其他安全生產非法(違法)行為;
(三)重大火災事故隱患或其他消防安全非法(違法)行為;
(四)特種設備重大事故隱患或其他安全生產非法(違法)行為;
(五)學校、醫院、旅游及公共娛樂場所等人員密集場所,可能引起人員傷亡或重大財產損失的事故隱患;
(六)建設工程項目的重大事故隱患及建筑行業安全生產非法(違法)行為;
(七)非法從事煙花爆竹生產、批發、零售等行為;
(八)非法制造、銷售、使用特種設備的行為;
(九)非法生產、經營、使用、存儲、運輸危險化學品行為;
(十)各行業、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在生產經營活動或相關活動中發生重傷、死亡、中毒事故(不包括自然災害引起的事故)等,事故單位或有關人員破壞或偽造事故現場、隱瞞不報、謊報或未及時、如實報告的情形;
(十一)其他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規定的安全生產違法行為。
第四條 下列舉報不適用于本辦法的獎勵規定:
(一)對已經受理或正在查處的事故隱患或安全生產非法(違法)行為或生產安全事故的舉報;
(二)舉報人是對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負有特定責任和義務的人(及其直系親屬);
(三)新聞媒體已經曝光的。
第三章 受理和查處
第五條 內江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綜合負責全市安全生產舉報獎勵工作。各縣(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綜合負責轄區內安全生產舉報獎勵工作。市、縣(區)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相關部門負責相關行業的安全生產舉報獎勵工作。
市、縣(區)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相關部門均應設立生產安全事故隱患和非法(違法)行為舉報受理機構,并向社會公開舉報電話(傳真)、電子信箱、通信地址、郵政編碼和領取獎金辦法。
第六條 舉報人可以采取書信、電話、傳真、短信息、電子郵件、面談等方式舉報。提倡實名舉報,允許匿名舉報(匿名舉報人在舉報時要預留6位數字密碼和聯系方式)。
舉報內容應當滿足以下條件:舉報人應當提供被舉報對象的情況,包括單位名稱、所在區域、地址、非法(違法)或事故隱患的基本事實、目前現狀及已經或可能產生的危害,舉報人聯系方式等。
舉報人舉報的事項應當客觀真實,對其提供材料內容的真實性負責,不得捏造、歪曲事實,不得誣告、陷害他人。
第七條 事故隱患、安全生產非法(違法)行為以及發生生產安全事故后遲報、漏報、謊報和瞞報的舉報實行屬地管理、行業負責、分級受理和首問負責的原則。
(一)對煤礦企業、危險化學品事故隱患及相關安全生產違法行為的舉報,由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受理和查處;
(二)對鍋爐、壓力容器(含氣瓶)、壓力管道、電梯、起重機械和游樂設施存在事故隱患及相關安全生產違法行為的舉報,由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受理和查處;
(三)對建筑物拆遷作業、建設工程項目、建筑施工單位及城市燃氣、市政設施等存在事故隱患及相關安全生產違法行為的舉報,由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受理和查處;
(四)對道路交通、水上交通運輸事故隱患及相關安全生產違法行為的舉報由公安交警部門、交通海事等部門受理和查處;
(五)對火災事故隱患及相關安全生產違法行為的舉報,由公安消防部門受理和查處;
(六)對學校校區內安全事故隱患及相關安全生產違法行為的舉報,由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受理和查處;
(七)對醫院、醫療衛生設施事故隱患及相關安全生產違法行為的舉報,由衛生行政管理部門受理和查處;
(八)對旅游及其相關設施和安全生產違法行為的舉報,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門受理和查處;
(九)對水利、水產漁政生產安全事故隱患及其相關安全生產違法行為的舉報,由水務行政管理部門受理和查處;
(十)對林業生產安全事故隱患及其相關安全生產違法行為的舉報,由林業行政管理部門受理和查處;
(十一)對農業生產安全事故隱患及其相關安全生產違法行為的舉報,由農業行政管理部門受理和查處;
(十二)對電力、廣播電視、通信設施事故及其相關安全生產違法行為的舉報,由經濟信息管理部門、廣播電視主管部門、通訊行業管理等部門受理和查處;
(十三)對非法開采礦山或已關閉礦山擅自恢復生產等相關安全生產違法行為的舉報,由國土資源部門受理和查處;
(十四)對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安全生產違法行為的舉報,由紀檢監察部門受理和查處;
(十五)對其他行業生產安全事故隱患及其相關安全生產違法行為的舉報,由該行業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受理和查處;
(十六)對沒有明確行業類別的生產經營單位的生產安全事故隱患及其相關安全生產違法行為的舉報,由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受理和查處。
第八條 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接到舉報后,應依法組織調查,并依法處理。
第九條 事故隱患或安全生產非法(違法)行為或生產安全事故的舉報處理按下列程序進行:
(一)舉報登記:受理舉報的部門對舉報進行登記,屬于本部門職責范圍內的舉報事項,應當在5個工作日內立案查處;不屬于本部門職責范圍內的,應在5個工作日內將舉報材料移送負有管轄權的部門處理。
(二)案件調查:負責調查的部門應在30個工作日內完成核查,形成調查材料。30個工作日內不能辦理完畢的,經主管領導批準可延長30個工作日。其中對舉報生產安全事故的應立即移送、立即查處。
(三)審理決定:負責調查的部門應按照法定審理程序對案件調查做出結論意見或處理決定。
(四)案件備案:負責調查的部門應將簡要案情、處理結果于審理決定做出后10個工作日內告知舉報者,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受理舉報并查處的應同時報同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備案。
(五)案件統計:負責調查的部門應當及時將處理結果歸檔,做好相關統計工作。
第四章 獎 勵
第十條 實行基本獎勵和獎勵金額與罰沒收入相結合的原則。各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依據舉報類別和查辦的安全生產非法(違法)案件的罰沒收入情況,一次性獎勵舉報人員。具體獎勵標準如下:
(一)基本標準:
1、舉報煤礦企業非法(違法)生產、非法(違法)建設,經執法機關查實后未作經濟處罰但直接關閉該企業的、舉報煤礦企業隱瞞重傷及以上傷亡事故的,每案獎勵舉報人獎金1—2萬元。
2、舉報自然人或其它企業從事各種非法(違法)生產、非法(違法)建設的,經執法機關查實后未作經濟處罰,但直接取締其非法(違法)行為的,每案獎勵舉報人獎金5千元。
3、舉報生產經營單位重大安全生產事故隱患,經有關部門核查屬實,未作罰款處理的,獎勵舉報人獎金500元。
(二)獎金與罰沒收入掛鉤標準:
1、對舉報以下事項的,按罰款、沒收非法(違法)所得總額的5%向舉報人兌現獎金,不足1萬元按1萬元獎勵,最高不超過5萬元。
(1)舉報煤礦企業非法(違法)生產、非法(違法)建設的;
(2)舉報煤礦企業超能力、超強度、超定員組織生產作業的;
(3)舉報煤礦企業瓦斯超限生產作業的;
(4)舉報除煤礦企業以外的其它生產經營單位隱瞞生產安全事故的。
2、舉報生產經營單位重大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或其它違法(違規)行為(煤礦企業除外)的,按罰款、沒收違法所得總額的2%向舉報人兌現獎金,不足500元按500元執行,最高額度不超過2萬元。
3、同意分(緩)期繳納處罰款的企業,在首期罰款繳納后,按企業繳納首期付款的2%向舉報人兌現獎金。
第十一條 給予舉報人的獎勵資金由同級財政列支。
第十二條 給予1000元以上(含1000元)獎勵的,由同級人民政府分管領導審定。
第十三條 實行一案一獎的原則。同一案件有兩個或兩個以上舉報人的,原則上對第一舉報人給予獎勵,其他人員給予表揚。對共同舉報同一案件的,獎金合計總額不得超過上述規定標準,獎金可以平均分配,由第一署名人或者第一署名人書面委托的其他署名人領取。
對同一違法行為分別同時向各級各相關部門舉報的,由案件牽頭查處部門獎勵,不重復獎勵。
第五章 獎金發放
第十四條 審核發放舉報有功人員的獎勵金,按照下列程序辦理:
(一)行政處罰決定書生效和罰沒款繳入財政專戶,或同意分(緩)期繳納處罰的在首期罰款繳納后,案件查辦部門填寫《內江市安全生產舉報獎勵金審批表》(以下簡稱《舉報獎勵金審批表》,見附件1),按照本辦法第十條規定計算出擬發金額,報查辦部門主要負責人審核。
(二)達到1000元以上(含1000元)獎勵的,報同級人民政府分管領導審定后,由同級財政部門把獎勵資金核撥到查辦部門。經查辦部門向舉報人兌現的獎金在1000元(不含1000元)以下的舉報獎勵,由查辦部門先墊支,年終集中向同級政府請示批準由同級財政一次性補撥資金。
(三)向舉報人支付獎勵資金時分下列不同情況辦理:
1、舉報人自愿到場領取獎金的,由舉報人親自填寫《內江市安全生產舉報獎勵金領取單》(見附件2)和提交領款人身份證復印件,經查辦部門主要負責人審核批準后,財務人員向領取人發放獎勵資金。
2、舉報人不愿意到場領取獎金的,由舉報人電話、信息或書信向查辦部門的承辦案件人員指定銀行帳戶(含個人銀行卡號)作為收款帳號,查辦部門的承辦案件人員根據舉報人的指定擬出書面說明,注明舉報人電話號碼,指定帳號的具體日期和時間,使用的電話號碼,指定的收款人和帳號、卡號等事項,交財務人員和主要領導審核后,由財務人員直接到舉報人指定銀行,向舉報人指定的帳號、卡號存入舉報人應獲得的獎金,資金存入憑證交回經主要負責人復核簽字認可。
3、上級機關接受舉報指定下級機關辦理的案件,舉報人不愿意到下級機關領取獎金的,由下級機關按程序取得獎金后撥付到上級指定機關,再由上級指定機關按上述1或2兩種辦法向舉報人支付獎金。
上述獎金兌現后,財務人員將《舉報獎勵審批表》的復印件和向舉報人支付獎金時的原始手續一并合存,作為記賬依據。
第十五條 獲得獎勵的舉報人,應自接到案件處理結果通知之日起60天內完成領取獎勵金手續;逾期未領的,視為自動放棄。
第六章 附 則
第十六條 依法保護舉報人的合法權益,必須嚴格遵守保密制度,不得以任何形式透露舉報人的資料,違者依法追究有關責任。
對舉報人進行打擊報復的,有關部門要依法嚴肅查處;構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第十七條 有以下情形之一者,直接責任人當年可直接定為年度考核不稱職等次,情節嚴重的追究黨紀政紀責任;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機關處理:
(一)利用職權徇私舞弊、故意拖延發放獎勵金、冒領獎勵金、收受或變相收受舉報人獎勵金回扣的;
(二)挪用、侵吞舉報人沒有領取的獎勵金的;
(三)捏造舉報人、指使或教唆他人冒充舉報人領取獎勵金的;
(四)泄露舉報人資料的。
對冒領、挪用、侵吞的獎勵金要追繳國庫。
第十八條 對一般隱患和重大隱患的認定由具體辦理案件的部門確定。
第十九條 本辦法自發文之日起實施,有效期2年。
附件1
內江市安全生產舉報獎勵金審批表
舉報事件
名 稱
舉報人姓名或
舉報單位名稱
受理單位
受 理 時 間
被舉
報事
件的
基本
情況
建議獎勵金額
人民幣(大寫)
計為: 萬 仟 佰 拾 元
查辦部門的承辦人意見:
年 月 日
查辦部門的主要負責人審核意見:
年 月 日 (單位蓋章)
市政府分管領導的審定意見:
年 月 日
核發獎勵金額
人民幣(大寫)計為: 萬 仟 佰 拾 元
附件2
內江市安全生產舉報獎勵金領取單
舉報事件名稱
處罰
文號
罰沒款金額
大寫
核發獎勵金額
大寫
查辦部門財務人員意見:
年 月 日
查辦部門主要負責人審核意見:
年 月 日
(單位蓋章)
經辦人(簽字): 領款人(簽字):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2017修正)
2017-11-04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
1999-12-25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表決議案辦法
2007-03-0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及其兩個修改議定書的決定
2003-06-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菲律賓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5-07-01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屆立法會的具體產生辦法
1997-05-23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
1984-03-1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已修訂)
1994-05-12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使用管理法
2001-10-27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
2005-02-28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土地使用稅暫行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城市房地產開發經營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24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實施條例
2020-01-01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5-04農藥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16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4-23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2-06廣告管理條例
1987-10-26國務院關于同意建立金屬非金屬礦山整頓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批復
2013-01-3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十二五”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的通知
2012-04-1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物流業健康發展政策措施的意見
2011-08-02軍工關鍵設備設施管理條例
2011-06-26公路安全保護條例
2011-03-07國務院關于加快長江等內河水運發展的意見
2011-01-2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貫徹落實全國知識產權保護與執法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任務分工的通知
2010-11-21國務院批轉發展改革委關于2010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意見的通知
2010-05-27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實施細則(2010修訂)
2010-01-09廣播電臺電視臺播放錄音制品支付報酬暫行辦法
2009-11-1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批準無錫市城市總體規劃的通知
2009-03-16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稅暫行條例(2008修訂)
2009-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