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民政廳關于家庭寄養管理的實施細則
(廣東省民政廳2016年1月14日以粵民發〔2016〕7號發布 自2016年3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規范家庭寄養工作,促進寄養兒童身心健康成長,保障寄養兒童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家庭寄養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令第54號)(以下簡稱《辦法》)及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細則。
第二條 本細則所稱家庭寄養,是指經過規定的程序,將民政部門監護的兒童委托在符合條件的家庭中養育的照料模式。
家庭寄養應當有利于寄養兒童的撫育、成長,保障寄養兒童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
第三條 本細則所稱寄養兒童,是指未滿十八周歲、監護權在本省縣級(含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的孤兒、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棄嬰和兒童。
需要長期依靠醫療康復、特殊教育等專業技術照料的重度殘疾兒童,不宜安排家庭寄養。
第四條 本細則所稱兒童福利機構,是指經政府批準,為孤、棄等特殊兒童提供養育、醫療保健、康復、教育、安置等服務,并服務于社會兒童的社會福利服務組織。
第五條 縣級(含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家庭寄養監督管理工作,縣級(含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設立的兒童福利機構負責家庭寄養工作的組織實施。尚未設立兒童福利機構的,由縣級(含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家庭寄養的組織實施,具體工作參照本細則執行。
縣級(含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采取措施,鼓勵、支持符合條件的家庭參與家庭寄養工作。
第二章 寄養家庭申請、受理、評估和審核
第六條 兒童福利機構可通過適當方式向社會公開發布寄養家庭招募信息,明確寄養家庭的申請條件。
由擬開展寄養的家庭向兒童福利機構提出書面申請,填寫《寄養家庭申請表》(附件1),并提供家庭成員戶口簿、身份證復印件,家庭經濟收入和住房情況證明、家庭成員健康狀況以及一致同意申請等證明材料。
第七條 兒童福利機構自收到家庭寄養申請三十日內,對申請人提交的材料進行核實,指派兩名以上工作人員或者委托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等第三方專業機構通過向申請寄養的家庭所在單位、公安派出所、鄉鎮(街道)和村(居)委會等實地調查并到申請家庭進行家訪,核實申請家庭是否具備寄養條件和撫育能力,并根據調查結果提出評估意見。
第八條 兒童福利機構根據評估意見對申請家庭進行審核,填寫《寄養家庭調查審核表》(附件2),審核通過的報主管民政部門備案。經審查合格的家庭,由兒童福利機構選配并經寄養家庭同意,確定擬寄養兒童。兒童福利機構填寫《寄養兒童基本情況表》(附件3),同時為擬寄養兒童進行身體檢查及綜合評估,填寫《寄養兒童身體檢查表》(附件4)、《寄養兒童綜合評估表》(附件5)。
第九條 寄養家庭應當同時具備以下條件:
(一)有兒童福利機構所在地的常住戶口和固定住所。寄養兒童入住后,人均居住面積不低于當地人均居住水平;
(二)有穩定的經濟收入,家庭成員人均收入在當地處于中等水平以上;
(三)家庭成員未患有傳染病或者精神疾病,以及其他不利于寄養兒童撫育、成長的疾病;
(四)家庭成員無犯罪記錄,無不良生活嗜好,關系和睦,與鄰里關系融洽;
(五)主要照料人的年齡在三十周歲以上六十五周歲以下,身體健康,具有照料兒童的能力、經驗,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具有社會工作、醫療康復、心理健康、文化教育等專業知識的家庭和自愿無償奉獻愛心的家庭,同等條件下優先考慮。
第十條 寄養年滿十周歲以上兒童的,應當征得寄養兒童的同意。
第十一條 每個寄養家庭寄養兒童的人數不得超過二人,且該家庭無未滿六周歲的兒童。
第十二條 開展跨縣級或者設區的市級行政區域的家庭寄養,應當經過共同上一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同意。
不得跨省、自治區、直轄市開展家庭寄養。
第三章 寄養家庭培訓和寄養手續辦理
第十三條 寄養兒童寄養前,兒童福利機構應對寄養家庭的主要照料人進行培訓,并填寫《寄養家庭培訓情況登記表》(附件6),培訓內容應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家庭寄養管理辦法》、《廣東省民政廳關于家庭寄養管理的實施細則》以及殘疾兒童日常護理、兒童心理健康、康復訓練、基本醫療知識等。
第十四條 經培訓合格后,兒童福利機構應當與寄養家庭主要照料人簽訂《家庭寄養協議書》(附件7)。寄養協議必須明確寄養期限、寄養雙方的權利義務、寄養家庭的主要照料人、寄養融合期限以及協議解除方式、違約責任和處理等事項。家庭寄養協議自雙方簽字(蓋章)之日起生效。
寄養協議約定的主要照料人不得隨意變更。確需變更的,應當經兒童福利機構同意,經培訓后在家庭寄養協議中變更主要照料人。未經兒童福利機構允許,寄養家庭不得擅自委托或變相委托他人照料寄養兒童。
第十五條 簽訂家庭寄養協議后,寄養兒童可以到寄養家庭中寄養融合,寄養融合期的時間不得少于六十日。融合期滿雙方無異議,自動轉為正式寄養,寄養時間從寄養融合期第一天起計算。
第十六條 兒童福利機構應制定年度計劃組織寄養家庭基礎培訓、兒童安全養護宣教及寄養工作經驗交流活動等。
寄養家庭主要照料人應積極配合及參加兒童福利機構開展的定期或不定期的寄養家庭培訓項目以及寄養工作經驗交流活動。寄養家庭主要照料人每半年應至少參加一次集中培訓或經驗交流活動。
第四章 寄養兒童養育、教育、醫療和康復保障
第十七條 寄養家庭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一)保障寄養兒童人身安全,尊重寄養兒童人格尊嚴;
(二)為寄養兒童提供生活照料,滿足日常營養需要,幫助其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三)培養寄養兒童擁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養;
(四)按照國家規定安排寄養兒童接受學齡前教育和義務教育。負責與學校溝通,配合學校做好寄養兒童的學校教育;
(五)對患病的寄養兒童及時安排醫治。寄養兒童發生急癥、重癥等情況時,應當及時進行醫治,并向兒童福利機構報告;
(六)配合兒童福利機構為寄養的殘疾兒童提供輔助矯治、肢體功能康復訓練、聾兒語言康復訓練和啟智教育等方面的服務;
(七)定期向兒童福利機構反映寄養兒童的成長狀況,并接受其探訪、評估、培訓、監督和指導;
(八)及時向兒童福利機構報告家庭住所變更情況;
(九)配合兒童福利機構做好寄養兒童的送養工作;
(十)保障寄養兒童應予保障的其他權益。
第十八條 寄養家庭確有特殊困難在短期內不能照料寄養兒童的,兒童福利機構應當為寄養兒童提供短期養育服務。短期養育服務時間一般不超過三十日。
第十九條 寄養兒童在寄養期間不辦理戶口遷移手續,不改變與民政部門的監護關系。
第五章 檢查監督和管理服務
第二十條 縣級(含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對家庭寄養工作負有以下監督管理職責:
(一)制定本地區家庭寄養工作政策;
(二)指導、檢查本地區家庭寄養工作;
(三)負責寄養協議的備案,監督寄養協議的履行;
(四)協調解決兒童福利機構與寄養家庭之間的爭議;
(五)與有關部門協商,及時處理家庭寄養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第二十一條 兒童福利機構主要承擔以下具體監督、管理服務職責:
(一)監督、評估寄養家庭的養育工作;
(二)負責寄養協議的簽訂,認真履行寄養協議;
(三)根據協議規定及時發放寄養兒童所需款物;
(四)負責寄養服務檔案的建立、管理和使用。
寄養服務檔案包括寄養家庭申請表、寄養家庭調查審核表、寄養兒童基本情況表、寄養兒童身體檢查表、寄養兒童綜合評估表、寄養家庭培訓情況登記表、家庭寄養協議書、家庭寄養家訪記錄表、寄養家庭評估表、寄養兒童成長記錄表等資料。
(五)定期探訪寄養兒童,與有關部門協商,及時解決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六)向主管民政部門及時反映家庭寄養工作情況并提出建議。
第二十二條 兒童福利機構應當聘用具有社會工作、醫療康復、心理健康教育等專業知識的專職工作人員負責家庭寄養評估、檢查、指導、管理服務等工作。
第二十三條 兒童福利機構應定期組織家訪,及時了解寄養兒童的基本情況,包括寄養兒童的衣食住行、養育、醫療和心理健康狀況,及時處理存在問題。按要求填寫《家庭寄養家訪記錄表》(附件8)。
第二十四條 兒童福利機構應按照《寄養家庭評估表》(附件9)要求,至少每年對寄養情況進行一次檢查評估,做出繼續寄養或變更、終止寄養結論。兒童寄養期間,寄養家庭主要照料人應定期填寫《寄養兒童成長記錄表》(附件10),及時向兒童福利機構反映寄養兒童的成長情況。
第二十五條 家庭寄養經費,包括寄養兒童的養育費用補貼、寄養家庭的勞務補貼和寄養工作經費等。
寄養兒童的養育費用補貼標準應與當地兒童福利機構集中供養孤兒養育標準一致,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列支。兒童福利機構可以給予寄養家庭一定的勞務補貼。寄養家庭勞務補貼、寄養工作經費等由當地人民政府予以保障。
家庭寄養經費必須專款專用,兒童福利機構和寄養家庭不得截留、挪用或克扣。
第二十六條 兒童福利機構可以依法通過與社會組織合作、通過接受社會捐贈獲得資助。
與境外社會組織或者個人開展同家庭寄養有關的合作項目,應當按照有關規定辦理手續。
第六章 安全養育管理和突發事件處理
第二十七條 家庭寄養突發事件是指寄養兒童發生意外死亡,意外傷害(包括走失;嚴重的燙傷、燒傷、摔傷;受虐待等),寄養家庭所在地區有傳染性疾病爆發流行,寄養家庭中發生食物中毒、煤氣中毒、火災事件等。
第二十八條 兒童福利機構應定期對寄養家庭進行安全檢查,發現隱患及時督促寄養家庭限期整改,努力消除安全隱患。寄養家庭應切實履行對寄養兒童的監護職責,保障寄養兒童的人身安全,避免出現意外事故。
第二十九條 寄養兒童發生急、危、重癥、意外事故時,寄養家庭應及時撥打緊急求助電話并送醫院治療,同時告知寄養兒童所屬兒童福利機構,共商處理措施。
第三十條 突發事件處置后,兒童福利機構應對事件的整體情況進行總結,形成文字材料歸檔保存。
第七章 寄養關系的解除
第三十一條 寄養家庭提出解除寄養關系的,應當提前一個月書面向兒童福利機構提出申請,兒童福利機構應當予以解除。但在融合期內提出解除寄養關系的除外。
第三十二條 寄養家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兒童福利機構應當解除寄養關系:
(一)寄養家庭及其成員有歧視、虐待寄養兒童行為的;
(二)寄養家庭成員的健康狀況、品行不符合寄養家庭應具備條件的;
(三)寄養家庭發生重大變故,導致無法履行寄養義務的;
(四)寄養家庭變更住所后不符合寄養條件的;
(五)寄養家庭借機對外募款斂財的;
(六)寄養家庭挪用或克扣寄養兒童供養費用的;
(七)寄養家庭不履行家庭寄養相關規定和寄養協議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三條 寄養兒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兒童福利機構應當解除寄養關系:
(一)寄養兒童與寄養家庭關系惡化,確實無法共同生活的;
(二)寄養兒童依法被收養、被親生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認領的;
(三)寄養兒童因就醫、就學等特殊原因需要解除寄養關系的。
第三十四條 解除家庭寄養關系,兒童福利機構應當提前以書面形式通知寄養家庭,并報其主管民政部門備案,家庭寄養關系的解除以兒童福利機構批準時間為準。
第三十五條 兒童福利機構擬送養寄養兒童時,應當在報送被送養人材料的同時通知寄養家庭。
第三十六條 符合收養條件、有收養意愿的寄養家庭,可以依法優先收養被寄養兒童。
寄養期間,寄養家庭如果愿意收養寄養兒童,應向兒童福利機構提出申請,經審核同意后,兒童福利機構應按照《中國公民收養子女登記辦法》規定向收養人提供被送養人材料并協助其辦理收養登記手續。收養登記辦理完畢后,寄養關系自然解除。
第三十七條 家庭寄養關系解除后,兒童福利機構應當妥善安置寄養兒童,并安排社會工作、醫療康復、心理健康教育等專業技術人員對其進行輔導、照料。
第八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八條 寄養家庭不履行家庭寄養相關規定和協議約定的義務,或者未經同意變更主要照料人的,由兒童福利機構責令其改正,情節嚴重的,可以解除寄養協議。
第三十九條 寄養家庭成員侵害寄養兒童的合法權益,造成人身財產損害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條 寄養家庭因監護不力而造成寄養兒童人身傷害、被他人侵害或侵害他人事故的,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第四十一條 兒童福利機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設立該機構的民政部門進行批評教育,并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一)不按照家庭寄養相關規定履行職責的;
(二)在辦理家庭寄養工作中牟取利益,損害寄養兒童權益的;
(三)玩忽職守導致寄養協議不能正常履行的;
(四)跨省、自治區、直轄市開展家庭寄養,或者未經上級部門同意擅自開展跨縣級或者設區的市級行政區域家庭寄養的;
(五)未按照有關規定辦理手續,擅自與境外社會組織或者個人開展家庭寄養合作項目的。
第四十二條 縣級(含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門不履行家庭寄養工作職責,由上一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責令其改正。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第九章 附 則
第四十三條 對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承擔臨時監護責任的流浪乞討等生活無著未成年人開展家庭寄養,參照本細則執行。
第四十四條 本細則有效期5年,自2016年3月1日起施行。廣東省民政廳《關于印發〈廣東省福利院家庭寄養暫行規定〉的通知》(粵民福〔2001〕88號)同時廢止。本細則施行前已經實施的家庭寄養,按原協議繼續履行,協議期滿后一律按本細則執行。
本細則由廣東省民政廳負責解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的決定
2014-08-31中華人民共和國合伙企業登記管理辦法(2007年修訂)
2007-05-09全國人大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設立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的決議
1982-08-23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葡萄牙文本的決定
1993-07-02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99修正)
1999-10-31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2002年中央決算的決議
2003-06-28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1999-08-30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所得稅法[已修定]
1980-09-1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確認1955年至1965年期間授予的軍官軍銜的決定
1988-07-07中華人民共和國槍支管理法
1996-07-0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吉爾吉斯共和國關于中吉國界的補充協定》的決定
2000-04-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條的解釋
2002-08-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禁毒的決定
1990-12-28中央儲備糧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中華人民共和國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條例
2019-05-28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24消耗臭氧層物質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志愿服務條例
2017-09-0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天津東麗經濟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復函
2014-02-18國家宗教事務局行政處罰實施辦法
2013-12-31國防交通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重點工作分工的通知
2013-02-08國務院關于開展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的通知
2012-11-09關于印發《2011年流通環節食品安全整頓工作方案》的通知
2011-03-2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建立和規范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本藥物采購機制指導意見的通知
2010-11-19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務院糾正行業不正之風辦公室關于2010年糾風工作實施意見的通知
2010-04-0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同意成立廣州2010年亞洲殘疾人運動會組委會的復函
2009-08-2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2009年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若干意見
2008-12-31國務院關于長江流域防洪規劃的批復
2008-07-21生豬屠宰管理條例
2008-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