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第一、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北京鐵路運輸中級法院:
各區、縣法院,各鐵路運輸法院: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保險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試行)》已于2004年12月20日經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38次會議通過,自下發之日起執行。現將《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保險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試行)》及其說明一并印發給你們,望組織有關審判人員認真學習并遵照執行。在執行中注意總結經驗、發現問題,并及時報告我院民二庭。
二00五年三月二十五日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保險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試行)
(2004年12月20日市高級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38次會議通過)
為正確審理保險糾紛案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及相關的法律、司法解釋,結合我市法院民商事審判實踐,制定本指導意見。
一、保險合同的成立及責任認定問題
1.人身保險中的投保人按照保險人的要求,預交了保險費,但由于保險人或其代理人自身的原因,未及時對投保單作出處理,如果發生了應予賠償或給付保險金的保險事故,作如下處理:
(1)被保險人符合承保條件,應認定保險合同成立。保險人應當承擔保險責任。承保條件根據保險業的通常標準進行裁判。
(2)被保險人不符合承保條件,應認定保險合同不成立。保險人對未及時處理投保業務有過錯的,承擔締約過失責任。
2.人身保險合同不因保險人預收保險費而當然成立。保險人預收保險費后在合理期限內拒絕承保的,應當及時退還投保人預交的保險費,保險人對因其超過合理期限退還保險費而產生的利息損失亦應賠償。
二、保險人的說明義務問題
3.保險人與同一投保人再次或多次簽訂同類的保險合同時,保險人的說明義務可以適當減輕;但保險人仍然應當履行保險法規定的明確說明義務。
4.保險人未履行對一般保險條款的說明義務時,應當賠償投保人或被保險人因此產生的實際損失。
5.保險人對保險條款的說明義務,不因保險合同條款是對保險法規定內容的合同化而免除。
6.“責任免除條款”中包含有通常人不易理解的專門術語時,保險人對其概念、內容及其法律后果等所作的解釋與說明,應當達到通常人所能理解的程度。
三、投保人的如實告知義務問題
7.保險人的代理人代投保人填寫需投保人如實告知的事項并代投保人簽名的,可以因此免除投保人相應的如實告知義務。
8.投保人向保險人主動告知某事項并記載于投保書上的,視為保險人就有關情況提出詢問,投保人負有如實告知義務。
9.人身保險合同中投保人的如實告知義務,不因保險人指定的機構對其進行體檢而免除。
10.保險人在締約或保險事故發生之前已經知道或應當知道投保人有違反如實告知義務的情形,但仍承保的,對其在保險事故發生后拒絕承擔保險責任或者要求解除保險合同的主張,不應予以支持。
11.投保人申報的被保險人的年齡不真實,并且其真實年齡不符合合同約定的年齡范圍的,需要投保人補交或支付的保險費的數額按照保險行業的標準確定。
12.保險人在投保單詢問表中設計的“其他”等字樣的兜底條款,違反了有限告知原則,應當認定無效。
13.保險合同復效時,投保人、被保險人或受益人對保險人提出的詢問應當履行如實告知義務。
14.在下列情形下,投保人的如實告知義務被免除:
(1)投保人未告知的事實會導致保險風險的出險率降低;
(2)保險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的事實;
(3)保險人明確聲明免除投保人對相關事項的告知義務。
四、保險條款解釋的問題
15.保險監督管理機構制定的強制性保險條款不屬于保險合同的格式條款,保險合同當事人對其內容發生爭議時,對保險人不應當適用“不利解釋原則”。
16.保險人對保險監督管理機構制定的示范性保險條款決定使用或者經過變更使用的,應當視為保險人自行制定的條款,具有格式條款的性質,在保險合同當事人對條款內容發生爭議且已窮盡其他解釋原則的情況下,對保險人應當適用“不利解釋原則”。
17.保險人自行制定的保險合同條款,具有格式條款的性質,在保險合同當事人對條款內容發生爭議且已窮盡其他解釋原則的情況下,對保險人應當適用“不利解釋原則”。
18.保險合同當事人通過協商確定的個別保險合同的特殊條款,不具有格式條款的性質,對保險人不適用“不利解釋原則”。
五、定值保險合同損失認定問題19.定值保險合同在出險時,除非約定的價值與保險標的物的實際價值存在比較明顯的背離,一般不應再對保險標的物進行鑒定、評估。
20.定值保險合同發生全損,直接根據保險合同約定的保險價值予以賠付。定值保險合同發生部分損失,可以按受損部分財產占全部被保險財產的比例乘以保單中約定的保險價值來確定賠償數額,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六、代位求償權問題
21.保險人行使代位求償權的范圍不應包括保險人因賠償被保險人保險金而支出的各種費用。
22.保險事故發生前,被保險人放棄對第三者請求權情況的處理:
(1)保險合同簽訂之前被保險人放棄對第三者請求權的,保險人對該事項提出詢問的,投保人必須如實告知,否則保險人不承擔保險責任;
(2)保險合同簽訂之前被保險人放棄對第三者請求權的,保險人沒有對該事項提出詢問或投保人如實告知后保險人同意承保的,一旦發生保險事故,保險人應賠付保險金,但無權向第三者行使代位求償權;
(3)保險合同簽訂之后被保險人放棄對第三者請求權的,被保險人應當及時通知保險人,否則保險人不承擔保險責任;
(4)保險合同簽訂之后被保險人放棄對第三者請求權,保險人同意繼續承保的,發生保險事故后,保險人應賠付保險金,但無權向第三者行使代位求償權;
(5)如果第三者是以格式條款免除其對被保險人的責任的,依據合同法第四十條的規定,應認定該條款無效。
23.保險法第四十六條中“保險人放棄對第三者請求賠償的權利的”應理解為系行為人的明示行為,不應以默示為由推定被保險人放棄。
七、責任保險中對第三者損害賠償問題
24.在貸款保證保險合同中,被保險人在保險期限內因遭受意外傷害事故死亡或傷殘,而無法履行貸款合同的,保險人依保險合同約定承擔保險責任后,其對被保險人或其財產繼承人、受益人不享有追償權。
25.責任保險的被保險人因給第三者造成損害,被保險人在雙方調解中所作的讓步,不應視為其放棄了正當的抗辯,保險人不能因此免責,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26.責任保險的被保險人因給第三者造成損害,雙方就賠償數額達成調解的,應當作為保險人理賠數額的依據,但調解中的數額與保險人核定的理賠數額有較大差距的情形除外。
八、保證保險問題
27.一個保證保險合同只能為一個債權提供保證。保證保險合同項下同時存在借款合同和買賣合同的,借款合同為基礎合同。
基礎合同無效導致保證保險合同無效,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28.保險人可以因被保險人或受益人履行基礎合同中的瑕疵在保證保險合同糾紛中提出抗辯。
29.保險人和銀行在各自的核保義務與審貸義務范圍內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
30.同一合同債務既投保保證保險,又設定連帶責任保證的,保險人不享有先訴抗辯權,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九、人身保險合同的解除問題
31.投保人和被保險人不是同一人時,除保險合同另有約定外,被保險人不享有保險合同的解除權。保險合同解除后的現金價值屬于投保人。
32.投保人和受益人不是同一人時,除保險合同另有約定外,受益人不享有保險合同的解除權和變更權。保險合同解除后的現金價值屬于投保人。
33.保險合同的效力因被保險人、受益人向保險人補交保險費而得以恢復的,補交保險費的被保險人、受益人對復效后的保險合同享有解除權。
保險合同的效力因被保險人、受益人向保險人補交保險費而得以恢復的,投保人可以向被保險人、受益人主張保險合同復效前的現金價值。
保險合同的效力因被保險人、受益人向保險人補交保險費得以恢復而后又解除的,合同解除后的現金價值根據保險費實際交納情況分別屬于投保人、被保險人或受益人。
十、保險合同中的寬限期問題
34.在分期支付保險費的保險合同中,定期通知投保人按時或在寬限期內交付保險費不屬于保險人的附隨義務,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35.保險法第五十八條規定的保險費交付寬限期的保險責任屬于續期保險費對應期間的保險責任,而非前一期交費期間的保險責任;如果被保險人在寬限期內發生應予賠付的保險事故,保險人可于給付保險金時扣除欠交保險費,但扣除保險費并不影響其終止保險合同的權利。
十一、其他問題
36.保險人未按照保險法第二十六條的規定根據已有的證明和資料確定先予支付最低數額保險金的,保險人對被保險人因此產生的損失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37.屬于影響保險人決定是否承保、保險費率的確定、賠付范圍的確定等因素的危險程度增加,但與保險事故發生無因果關系的,不能依照保險法第三十七條第二款的規定免除保險人的保險責任。
38.被保險人或受到損害的第三者在保險金額的范圍內,可以向保險人就后續治療必要的費用提出主張。
39.投保人或被保險人、受益人請求保險合同復效時應當符合投保條件,一次性補交保險合同中止前未交納的保險費和利息,以及中止期間應當交納的保險費和利息,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40.財產保險合同中,被保險車輛所有權轉移過程中,誰為被保險人的情形:
(1)保險車輛已經交付,但尚未完成過戶手續,保險人已辦理保險單批改手續的,新車主是實際被保險人;
(2)保險車輛尚未交付,但已經完成過戶手續,保險人已辦理保險單批改手續的,新車主是被保險人;
(3)保險車輛尚未交付,且未完成過戶手續,保險人已辦理保險單批改手續的,新車主是實際被保險人;
(4)保險車輛已經交付,過戶手續已經完成,并已向保險人提出保險單變更申請的,新車主是被保險人。
(5)保險車輛已經交付,過戶手續已經完成,但未向保險人提出保險單變更申請的,新、舊車主都不是被保險人。
41.保險事故發生后,被保險人或受益人未經過理賠程序而直接起訴保險人的,法院應該受理。
42.非經有權機關依照法定程序最終認定,審理保險合同糾紛時不應認定已經死亡的投保人、被保險人的行為構成違法犯罪。
十二、附則
43.本“指導意見”自下發之日起施行。
下發之日起尚未審結的一、二審案件適用本“指導意見”;下發之日起已經終審,當事人申請再審或者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起再審的案件,不適用本“指導意見”。
如本“指導意見”中的具體意見與新頒布的法律、法規或司法解釋不一致的,以法律、法規或司法解釋為準。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人民陪審員法
2018-04-27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
2007-08-30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
2007-03-16全國人大會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立陶宛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2-12-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附件一第七條和附件二第三條的解釋
2004-04-0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關于民事和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1999-06-28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
1992-09-04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
1984-05-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結束工作的建議的決定
1997-07-03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防空法
1996-10-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在澳門特別行政區實施的幾個問題的解釋
1998-12-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1-10-27反分裂國家法
2005-03-14風景名勝區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地質資料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2012第一次修正)
2012-03-30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2003年修訂)
2003-11-23國務院關于改革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的意見
2015-08-18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條例(草案)[失效]
1984-09-18國務院批轉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見的通知
2013-02-0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全面提升企業創新能力的意見
2013-01-2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批準保定市城市總體規劃的通知
2012-08-17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統計局關于加強和完善服務業統計工作意見的通知
2011-09-1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立外國投資者并購境內企業安全審查制度的通知
2011-02-0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專項行動方案的通知
2010-10-27國務院關于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指導意見
2010-08-31國務院辦公廳轉發體育總局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運動員文化教育和運動員保障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
2010-03-30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中國殘聯等部門和單位關于加快推進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和服務體系建設指導意見的通知
2010-03-10國務院決定修改專利法實施細則
2010-01-09國務院關于加快供銷合作社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
2009-11-17